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童时珍假期看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当我翻开朴实的扉页,我就被前言《我们的 书中有块玉时》深深的吸引,被尹建莉老师讲的农夫的锄头和璞玉的故事所打动前后一共 读了两遍,真是值得一看的好书,受益匪浅每读完一篇,我都会马上对照一下我自己,发现我自己原来也在用着锄头一样的工具 在雕琢着自己手里的玉,想想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只不过用的次数多少而已细读下去,很多教育观念使我受益匪浅一、书的首页钱理群教授评论该书:这是一本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书”,作者确实勇 气可嘉,既敢直面教育问题,又深入地思考;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更有教育智慧对现行教 育(包括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弊端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来,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 观点,其中例举了大量的实例,如“暴力作业” “学语文不是学语文课本” “可不可以批评 老师”等我们有目共睹的教育问题,都进行了批判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真正有智慧的家长 说实话有些时候我都没有这样的勇气看完此书我一直在想如果大家都敢于提出自己的理念 和想法,大胆创新,也就不会有太多的教育问题了,主要是现在很多家长不敢违背常规,很 多是伪心的讨好老师,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怕孩子会受到更加重的伤害。
我的一个同 事有句话很精辟:“一个人如果不穿衣服光着屁股上街,会被认为是疯子;十几、二十几个 人如果不穿衣服光着屁股上街,那是艺术表演;所有人都不穿衣服光着屁股上街,那是狂欢! 没有人原意被人当做疯子二、对阅读极其重视,该书的很多章节提到早期阅读的重要性,作者从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的方法,到阅读给学习带来的好处,各个方面都阐述的很到位,并且举了很多的实例 用作者的话说,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在45页让孩子识字不难这篇中作者说:“我的做法谈起来实际上非常简单,就是从我 第一次拿起一本书给她讲故事时,就不‘讲',而是‘读'即不把故事内容转化成口语或 ‘儿语',完全按书上文字,一字字给她读在对圆圆的教育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把学习 生字融汇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基本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不仅孩子学起 来轻松,大人实际上也轻松,事半功倍我庆幸儿子从小形成了阅读习惯,我更庆幸关于阅读的很多细节,跟尹老师提出的观点 不谋而合我给大羽讲故事,也是用“读”的方式,我相信书中优美的文字可以丰富大羽的 语言,很少去给大羽讲故事,也从来没有刻意教过大羽认字,更没有上过任何识字班,尹老 师也提出认字和阅读要结合起来,而不是割裂开来。
现在我开始尝试讲故事的时候,用手指 着字读,希望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认字,至少保护孩子对文字的兴趣有时大羽翻开书自己讲 故事,很多时候他是一边指着字一边即兴瞎编,当然编的内容都是凭他听妈妈给他讲的内容 进行回忆老师也告诉妈妈:“大羽的语言功底真的很好,他去哪里玩了,怎么玩的,回来 都会很清楚的给我们讲讲不是自夸,儿子的语言天赋真的很好,有时他说出的话都会让 很多人吃惊,记得今天元旦我们四家带着孩子一块去郊外玩,到了目的地停车时,大羽突然 来了一句:“王阿姨的水平可真高呀!(王阿姨开车带我们去的)”顿时大家都乐了嘿! 这孩子什么时候学会拍马屁了!回来路上妈妈来例假,加上晕车,肚子、胃和腰都疼,在一 个服务区,大家都下车去方便了,大羽和小吴叔叔坐在车上,小赵阿姨和妈妈也下来站车旁 透气,一会大羽喊小赵阿姨,叫小赵阿姨帮他把车前面放的香蕉给他递一个,小赵阿姨问大 羽:“你为什么不叫你妈妈帮你拿呢?” “因为我妈妈胃疼! ”看来孩子是真长大了!知道 心疼妈妈了!就这样到了郑州,大家决定去吃点饭再回家,吃饭时别的小朋友都有妈妈在喂, 妈妈问大羽:“妈妈喂你吃吧? ”“我自己吃,因为妈妈胃疼,肚子疼,我怕你难受,所以 我要自己吃。
吃完饭,继续坐上王阿姨开的车,途中大羽和小朋友一直唱歌,唱了一会后 大羽问道:“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唱这些歌吗? ”大家异口同声道:“不知道!为什么呀?”“因为我想让王阿姨好好高兴高兴”王阿姨一听,乐道:“说的我太高兴了!看来我下次要 多请你吃出来玩几次呀!”但是我给大羽讲完故事,一般会要求他回答几个问题,考察他究竟有没有听懂,现在看 来我太急于求成了,阅读的功能在于“熏陶”而不是“搬运”眼前可能看不出什么,但只 要他读得足够多,丰厚底蕴迟早会在孩子身上显现出来三、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一个人不可能既讨厌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爱上某件事,他才能把这个件事做好因此,我们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让 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小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让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 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学习为什么非得是苦的不可?我们都希望孩子喜欢学习,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欢;如果把 学习做成一颗苦药,孩子又如何能喜欢?”人最难抗拒的就是诱惑”,最讨厌的是强 迫”,大人和孩子都一样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拒绝什么, 就去强迫他。
凡达不到目的,做得事与愿违的家长,一定是把方法用反了!”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千万不要用学习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 到学习的快乐,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抓住孩子的心 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针对如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作者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 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 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令人觉得 不可思议,但是细读之后,你会恍然大悟,你会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 要做好一件事,先要爱上它想想我们通常的做法都是多么愚蠢四、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尹老师设了一个记功簿”,记录孩子成长中外在的一些进步,同时也记下了她内在的 进步与成长每页只记一件事,画一朵小小的红花一一算是给孩子的奖励这个方法,一些 家长和老师也用过,但却有些小小的不同有的除了记功簿”还有记过薄”,想借以加 深孩子的记忆,提醒孩子不要再犯同样的错,没想到这样的结果是,优点会巩固成为真正的 优点,缺点也会巩固下来,成为总也改不掉的缺点也有的在设记功簿”时,过分关注孩 子的学习,如作业得了几星,考试得了几分,比赛得了几等奖……,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品德 的培养。
许多家长就是容不得孩子有任何错误,所以批评一直贯穿在生活中,似乎家长不说,孩 子就不懂得改变,不说就没有尽到做家长的责任事实上,犯错误是儿童成长的必修课不说”往往是最好的“说”,孩子犯了错误心里已很难过了,家长给予理解,倒往往比给予批 评更能让孩子记住教训对于孩子偶尔所犯的小过失不要大惊小怪,内心一定要一个想法:它只是个“小事”, 不是个“错事”,孩子的成长需要经历这些“小事”,它们甚至比做功课还重要不要责怪, 不要经常提起,不要让孩子有内疚感和负罪感,否则的话它真能固定成孩子的一个难以改正 的缺点如果家长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从不去虔诚地思考,不去理性地处理,只是凭性情做事, 一遇到问题就着急,一着急就发脾气,这只能说明你是个任性的家长一个任性的家长,怎 么可能不培养出一个任性的孩子呢?凡事让孩子自己去考虑、去做,多犯一些错误,才能慢 慢学会做得不错在孩子教育细节上,我们很多做反了,这两天,我都在自觉纠正自己的言行、方法,换 了眼光看儿子,发现儿子的优点真是不少儿子这么大了有时早上起床哭着不要去上幼儿园, 后来妈妈咨询老师后才知道可能是头一天老师上课时批评他了,所以他就不愿来学校了孩 子犯了错误,我们可以批评孩子,但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批评,以保护孩子自尊心、树立 自信心、培养他们的能力为目的,凡对自尊心、自信心和能力有损害的批评方式都是不好的, 家长和老师都要彻底戒除掉。
再有上次大羽下巴摔伤缝线后一周没有上学,第二周告诉:“他该去幼儿园了,小朋友 和老师都想你了他去伤心地说:“我不想去,我的伤还没好我还想在家休息几天”“你 这么勇敢,缝线,拆线和打针都不哭,去幼儿园后老师一定会夸你勇敢的你不想老师表扬 你吗? ”“想,我想让老师在课堂上当着小朋友的面表扬我 “没问题!”这样他就高兴 地同意上幼儿园了,去到后,当然妈妈第一件事就是要求老师在课堂表扬大羽勇敢小孩和 大人一样,都喜欢受到肯定、受到激励在肯定和激励的环境中,他们才更容易自信,更容 易进步几乎没有哪个孩子会愈挫愈勇,他们需要成功体验成功体验不是偶尔得到的高分, 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点进步都是应该得到肯定的,如“帮妈妈洗菜” “主动收 拾玩具”“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放进垃圾桶” “能主动承认错误” “打针不哭了” “画画的 好”“学会叠衣服”等等五、 “不管”是最好的“管”现在的家长,分不清教育和教训的区别,常常自诩为教育,更多的是“指令”和“监视” 不自觉的就奔教训去了当然我也是大羽说话有些时候有些发音不是很准,比如:‘这个'正确发音是Zhege',可是大 羽经常说成‘jiege';也会把‘金骨棒'念成‘金不棒',‘批发市场'说成‘噼啪市场', 一般情况下,我都认为这只是成长过程某一阶段的语言障碍,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会好,可 是一些朋友和孩子听见大羽这么说话,都会嘲笑他,提醒我要帮他纠正,不要养成习惯。
我 认为刻意矫正只会让他紧张,所以我不但‘不管',也不许其他人来‘管',更不许别人嘲 笑他六、 写作文的最大技巧尹老师举出女儿上初中时,学校搞的一个母亲节感恩活动,要求每个孩子在周末回家时, 给妈妈洗一次脚,然后写篇作文尹老师没有听从老师的安排让女儿给她洗脚,而是让孩子陪她出去散步我很赞同尹老师的观点,现在很多妈妈都觉得如果孩子在母亲节或生日时给妈妈买束花, 或者买个蛋糕就是孝顺,有爱心其实不然记得前些天妈妈在给大羽念《虎口脱险》这个故事:小白兔的妈妈要过生日了,小白兔 上山采了许多蘑菇准备送给妈妈,回来路上遇到了要吃它的老虎,后来老虎被小白兔爱妈妈 的心感动了,把他放了故事念完后,妈妈问大羽:“妈妈过生日的时候,你会做些什么呢?” 大羽高兴地回答“我给你买蛋糕” “你哪来的钱?” “我可以用我表现好挣的钱买呀” “如 果你挣的钱不够呢?”大羽想了想回答道:“我可以送你一副画 “对了,你还可以做个 手工,或给妈妈讲个故事,甚至给妈妈一个香吻,妈妈都会很高兴的看完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教育就在我们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 的契机,关键是你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
让我们记住尹 老师的一句话吧! “孩子不是为了 “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了 “童 年”而活着教育不应该有功利性,爱孩子才要施教,施教应该溶于浓浓的爱中不求下一 代在事业学习上多么过人,我只希望有一个充满爱心,不骄不躁,但又不会丧失基本防人之 心的高情商孩子读过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改变自已比单纯地督导孩子更重要!看似不教育的教 育比教育的教育更有效!身教永远大于言教!对我来说,孩子的性格有些倔强,不能容忍别 人缺点和错误其实问题的根本是在自己身上,以前我脾气也很暴躁,也一直埋怨自己的孩 子爱发脾气、不听话等等,看了这本书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很多坏习惯都是我带给他的, 因为孩子的很多举动是学大人的我能深刻的感觉到这一点,因为我发脾气怎么对他,后来 他发脾气也是这样对我,甚至说话的口气、动作等学得一模一样所以我现在首先要做的就 是要改正自己的缺点,像尹老师说的那样,站在孩子的角度,换一种方式去做去说去做,我 想他会慢慢改变的希望在孩子逐渐长大的过程中,我也能真正的再长大一次,努力让自己 做-个合格的妈妈、-个好妈妈!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 子的一生。
一一这就是这本书的引我所以被这本书吸引,有一大部分原因在于看到了这 个引前言的名字:当我们手上有块玉时是啊,我们每位家长的手里何尝不是一块玉呢? 只不过多年后,有人手里的玉变成了艺术品,有人手里的玉因为不会雕琢而变得失望作者本身是一位教育专家,曾经做过老师,同时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培养了一位 出色的女儿,因此这本书可以说是作者从事教育工作,以及身为人母教育女儿的过程中总结 出的经验之谈,同时这又是一本非常专业的教育书,书中的观点与事例紧密结合,阐述得有 理有据,又提供了大量切实可行的教子办法该书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加上作者作为教育专 家的独特视角为读者奉献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和点评把我们一般家长经常会认为很正 确的事情从孩子和教育的角度进行了颠覆而通过她自己对女儿16年的实践教育,告诉家 长们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不难,把一块玉雕琢成艺术品靠的是正确的工具书中的很多做法是作者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的方法和经验,因此具备可操作性 并且,作者对现行的教育弊病做了大胆的批评,观点鲜明对于读者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例 如在如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作者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家长常见的做法皆然相背的 逆向思维:“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 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觉得不可思议,往往细 细揣摩后,才有一种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顿悟。
培养一个好孩子,不仅是对家庭负责,也是对未来社会负责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 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是一柄锄头——当我们手上有一块玉石时,我们必须做的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