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许效宇课题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三节的内容《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本节内容和第二节《气温与气温的分布》,是对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的补充和延伸,同时也为学习第四节有关气候的知识打下了基础,这样就使本章学习的天气与气候知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降水是组成气候的基本要素之一,本节内容包括了降水的概念、形式,各月降水量柱状图,世界年降水量线分布图,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等降水的多少又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气候变化,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今后学习分区地理的基础设计理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本节课首先通过视频导入,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点出课题;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设计,了解降水的概念、形式,降雨的等级以及降水量的测量等,这些内容并不是难点,学生通过图片、视频很容易就接受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通过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绘制,分析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探究世界各地降水的分布规律这部分知识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和有效的教学设计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等。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常见的降水形式、降水的不同等级;2.知道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了解降水量的测量方法;3.学会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说出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4.学会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绘制降水量柱状图;2.初步学会阅读和分析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3.初步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情感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及对科学的研究精神,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兴趣,开启学生发现地理美的“眼睛”教学重点1.根据降水量柱状图,分析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2.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教学难点学会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说出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学情分析学生都见过生活中各种形式的降水,比如雨、雪等,对于降水的主要形式是降水也易于接受,但相对的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就比较弱一些,所以对于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及据其分析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以及根据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就比较困难;因此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学法引导通过自学、读图观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活动,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教学准备PPT、交互式白板、实物投影教学过程师生互助学习过程与方法活动内容教师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或补充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导入:感受降水。
师:今天的天气是什么的?(生:阴沉沉的,感觉会下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于此有关的降水,并点出课题: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板书课题2.请学生齐读本课的学习目标,师解读目标,强调重难点学生看天回答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了解本课的重难点看门见山,直接点题,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二、自主学习质疑检测教师要求学生自学课本P58-59,将知识点进行圈画,学生自学完成后利用一组填空题,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1.从大气中降落的 、 、 等,统称为 , 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测量降水量的主要仪器是 ,降水量的单位是 3.通常用 图来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4.不同地区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不同:有的地区,降水量的季节分配 ;有的地区,降水量的季节分配 学生根据学习目标1、2,自学本课知识,并将找到的内容圈画在课本教材上有疑问可以提出,组内解决或者跨组解决检测题拿不准的可以本组内讨论完成 学生带着具体的学习目标进入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填一填”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能够及时有效掌握学情。
三、互动探究交流展示(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灵活穿插精讲点拨,强化重点)(一)理解降水1.通过“找一找”天气符号中哪些属于降水,知道降水及降水的形式师板书:降水的形式2.通过“数一数”降水的天气符号,知道降水的主要形式是降雨3.通过“说一说”降雨的等级,师将日常生活中的降雨大小告诉学生4.通过“看一看” 了解降水量的测量方法,知道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师问:一天中实际测量出的降水量,我们把它叫做什么呢?引出“日降水量”师问:那么一个月呢?一年呢?过渡:上一节课我们观察气温的变化用的是什么图?(生:气温曲线图)那么观察降水的变化我们用什么图好呢?(生:柱状图)(二)探究降水量柱状图绘制、判读1.通过“比一比”给出任务清单1,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理解“月降水量”、“年降水量”的算法2.通过“答一答”给出任务清单2,判读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3.通过“想一想”,根据降水量柱状图,归纳降水的年际变化变化特点:均匀和不均匀过渡:刚才我们解决了本节课的第一个重点:降水量柱状图,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节课的第二个重点,师板书:降水的分布(三)探究世界降水分布规律1.通过“说一说”对比等温线和等高线,理解等降水量线。
2.通过“找一找” 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以主要的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提出问题:(1)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两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下?(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大约多少毫米?(3)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降水量有什么差别?归纳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师板书:三多、三少教师给学生两分钟,速记分布规律4)通过“找一找”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知道世界的雨极和干极师板书:雨极、干极学生通过辨别天气符号,掌握降水及降水的形式、降雨的等级学生根据老师的说法感受降雨学生通过观看“降水量的测量”视频,知道雨量器学生回答并理解“日降水量”、“月降水量”、“年降水量”学生回答:气温曲线图,降水量柱状图学生通过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利用实物投影或黑板,比比各自所绘制的柱状图评价展示,找优缺点 学生通过读A、B两幅降水量柱状图,得出降水的年际变化小组合作交流,观察得出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学生根据已学的等高线和等温线,理解等降水量线,得出: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的个点的降水量相同学生找出主要纬线,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课本P61的活动题。
学生利用激光笔或上投影前指出这些地区的降水量,归纳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学生速记规律,巩固重点温故而知新,从已知的知识入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更高观看视频,从音像资料中得出,学生的印象会更深刻通过有效的提问,提高课堂效率通过学生动手绘制加深对降水量柱状图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读图、绘图、析图能力 通过竞赛的形式,可以让画的快的同学帮助画的慢的同学,并介绍自己是如何画的,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互助意识、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交流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四、归纳总结利用板书和PPT,汇总知识网络1.降水及降水的主要形式2.降水的测量工具、降水量的单位3.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4.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 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通过关注到每个学生,让同学们都参与课堂学习,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五、迁移应用当堂巩固1.以下属于降水的主要形式的是( ) A.雨 B.雪 C.冰雹 D.雾2.降水量的单位是( ) A.毫升 B.毫米 C.米 D.厘米3.如图所示的四个城市中降水季节分配最均匀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4.人说“今年的降水比往年少”,这种说法是指( ) A.降水的季节变化 B.降水的年际变化 C.降水的季节分配 D.降水的日变化5.右边的这种图称为( ) A.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B.等温线图 C.等高线图 D.等降水量线图6.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是( ) ①赤道地区降水多 ②两极地区降水少 ③回归线附近降水都少 ④沿海地区降水都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A、B两地中,降水较多的是 ,主要理由是 。
降水较少的是 ,主要理由是 2)C、D两地中,降水较多的是 ,主要理由是 3)A、B、C、D四地,降水最多的是 六、板书设计1. 降水的形式:雨、雪、冰雹等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2.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雨量器 单位:毫米 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均匀3.降水的变化降水不均匀一般规律:三多、三少雨极:乞拉朋齐;干极:阿塔卡马沙漠4.降水的分布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