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3九年级语文提优测试卷

hao****an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2.53KB
约4页
文档ID:160739082
2013九年级语文提优测试卷_第1页
1/4

2013年海宁市第一初中学科测试选拔卷九年级 语文卷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15分)1. 名著阅读:(4分)(1)有一次我偷偷地看她,她把我的五戈比放在手掌上,瞅着它们,默默地哭了,一滴混浊的泪水挂在她那副像海泡石似的大鼻孔的鼻尖上 这一情节中的“我”是 ,她是 (2) 以人性观照虫性,用散文化的笔调生动地揭示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和习性,全书充满了 之情2. 综合性学习(11分)2012年12月2日,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首个“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是“遵守交通信号,安全文明出行”学校就此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任务1)下图是对某校学生路遇红灯后,行为与心理状况的统计请结合活动主题,将图表信息转化为两条主要文字信息4分) 信息:①__ ___②___ (2)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采访了一些行人并询问了他们闯红灯的理由,请你据此提出4条有针对性的建议,以遏制闯红灯现象的发生4分) 甲:我知道红灯停,绿灯行可没到绿灯亮,大家都走了,就剩我一人,挺傻的,所以跟着走了。

乙:不就过个马路吗,不看信号灯也不至于出事啊!哪儿那么巧,交通事故就让我遇到了? 丙:司机闯红灯会重罚,行人闯红灯又不会罚款,干嘛非得站在那里等绿灯呢? 丁:交通信号灯设置不是太长就是太短,如果车很少就不要设置那么长的时间附近就这一条斑马线,又没有天桥,过马路的人又这么多,肯定没人愿意等建议:①__ _②__ ③__ ___④__ (3)《北京晚报》刊登一则消息:“2012年1到10月份,光是因为闯红灯,全国就有798人没能提前到达马路对面,而是提前走完了自己的人生请你结合这则消息带来的启示,为本次活动主题“遵守交通信号,安全文明出行”这一宣传语补写下句,要求字数相同,语句通顺,语意连贯,达到警醒他人,敦促自己的目的3分)上句:遵守交通信号,安全文明出行;下句:______ ____,______ ____二、现代文阅读(15分)请认真阅读下面文章,完成3—6题流逝的古典 王开岭 温习一下这些句子吧:“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那样明亮的户外,那样的四季,那样的江河岳脉,它们今天在哪里呢?那“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的天光明澈,那“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皎月安在?多少珍贵的动植物已永远沦为了标本?多少鲜活的生态活页从我们的视野里被生生扯去?多少诗词风景像“广陵散”般成为了遥远的绝响?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抚摸这些《诗经》句子的时候,我除了对美的巨大感动,内心更有一份莫名的冰凉和疼痛:那自然史上最纯真的童年风景、生命与自然最相爱和谐的“蜜月之岁”永远同我们告别了!阅读竟成了永诀和追悼! 语文教材中的众多游记,无论赏三峡、登黄山,还是临赤壁、游洞庭……除了传递水墨画般的意境外,更有着“遗址”的凭吊和祭奠意义,更有着“黄鹤一去不复返”的绝唱意味!难道我们在对之阐释时,就只停留在汉语表面的字义上(比如“蒹葭”、“雎鸠”,难道除了“一种植物”、“一种水鸟”,就再也延伸不出别的含义)?除了挖掘莫须有的政治意义和阶级分析,难道就不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隐隐动容?除了分享审美愉悦,难道就品咂不出“挥别”的忧愤和悲怆? 我更想建议老师:为什么不问问孩子,那些美丽的“雎鸠”、“鹿鸣”哪里去了?甚至还可以让孩子去想,假如诗人活在当下,他又会作何吟?这等反差难道不会在孩子心里掀起一场风暴吗?我不知道老师们沉醉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的当儿,有没有升起一丝伤感和悲情?有没有把一份疼痛悄悄传递给台下的孩子?如果有,那我要为我们的教育感到庆幸,要为这位老师鼓掌——感谢他为孩子接种了一支珍贵的精神“疫苗”!因为在未来,携带着这支“疫苗”的孩子,多少年后,面对一片将被砍伐的森林、一条将被铲平的古街时,至少会有一丝心痛和迟疑。

这就有救了 其实,又何止语文课!地理、音乐、美术、哲学、生物、历史……哪个不包含着丰饶的自然信息和生命审美?哪个不蕴藏着比僵硬的笔画、词条、年代、人名、事件和“中心思想”更辽阔的人文资源和精神含量?如果连最日常、最初级的人文课堂都无法让孩子树立起一种信仰,当他们成年后,所谓的环保宣传和口号标语又有什么用呢?遗憾的是,我们的教育大多停留在了概念说教和灌输上,而在最重要的“审美”和“感动”上,做得远远不够试想,从小缺少“感动”的孩子会变成什么人?所以,当今天从网上看到广州餐桌上日均“吃猫”一万只,惊讶得目瞪口呆时,我忽然想到:这些食客曾经也是孩子,谁曾告诉他们“人不是什么都可以吃的”呢?随即又想起那个用硫酸泼熊的清华学生…… 曾经看到两则报道,都和“树”有关—— 一位叫朱丽娅·希尔的少女,为保护北美一株巨大的被称为“月亮”红杉树,竟然在这棵18层楼高的树上栖居了738天,直到树的所有者太平洋木材公司承诺不砍伐该树 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当市政工程的铲车向古树参天的“国王花园”逼近时,一群年轻人高喊着“拯救斯德哥尔摩”,用身体组成人墙,挡在那些美丽的百年古树前终于,政府做出了让步,将地铁绕道而行。

读着这些报道,我深深被打动了多么勇敢和纯洁的心灵啊,其心灵像那些大树一样美丽而健康!我深信,他们之所以有这样的举动,与其童年教育和自然意识的启蒙有关——这热爱一定是童年就埋藏在心底的,正是那些深刻的印象刺激和鼓励着他们,才做出这般不顾一切的举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的教育为什么“树”不出这样的“人”呢?像“树”一样郁郁葱葱、根深叶茂的“人”!3.结合全文,请说出标题“流逝的古典”的含义4分)4.文章开门见山地大量引用我们熟悉的古典名句,在文中具有什么作用?(3分)5.文中画线的句子“他为孩子接种了一支珍贵的精神‘疫苗’”应怎么理解?(4分)6.作者在文末热切呼唤“像‘树’一样郁郁葱葱、根深叶茂的‘人’”,综观全文,他希望我们的教育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来?(4分)三、古诗文阅读(15分)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7—11题一) 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①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②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注释】:①耐可:哪可,怎么能够②赊:赊欠 7.“耐可乘流直上天?”此问句反映出李白什么性格和艺术风格?(2分)8. 迷人的月色,用之不竭,取之无尽,相信你也享受过。

作者曾说“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襄阳歌》),但是本诗中第三句,诗人却用了一个”赊”字,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二)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苏轼《后赤壁赋》)9.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雾凇沆砀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3)攀栖鹘之危巢(4)掠予舟而西也 10.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2)顾安所得酒乎?11.下列对两篇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后赤壁赋》写月夜之游,集中描绘了断岸、高山、明月、巉岩、草木,景色由清幽转为峭拔《湖心亭看雪》重在写雪后西湖奇景和游湖巧遇,毫无雕琢之感,给人以清新淡雅的感觉。

B.《后赤壁赋》最后描述诗人梦中看见道士化鹤的场景,显现文章奇想联翩、妙趣横生的艺术特色《湖心亭看雪》中的“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数量词运用,很能表现出作家另一种简练、写实的艺术风格 C.《湖心亭看雪》通过对湖心亭赏雪巧遇一事的描写,表现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怀《后赤壁赋》则借助于惊险迷离的景物描写,很大程度反映了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担当、积极为国为民的高尚品德D.《湖心亭看雪》记述作者以小舟独往湖心亭的所见所闻,是在大雪三日后的某个清晨(也有一说,是在傍晚八点多钟),而《后赤壁赋》所写清幽峭拔的赤壁之景,则肯定在秋末冬初的某个明月之夜四、写作(30分) 12. 请以“有些_______不可以忽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2)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诗歌不少于20行);(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