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论读书笔记 运用新兴古典经济学关于劳动分工的理论分析了劳动分工的决定因素并进一步结合新兴古典分工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分析了不同经济实力的欠兴隆区域在不同的阶段如何选择最优分工网络并借此分析了我国中西部区域经济开展缓慢的内在原因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开篇就谈到了劳动分工他认为劳动分工和市场竞争是国民财富增加的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但经济学开展的一百多年间市场竞争理论得到了极大丰富而劳动分工理论却相对显得苍白近年来开展迅速的新兴古典经济学利用超边际分析方法复苏了斯密关于劳动分工的重要思想 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劳动分工理论认为劳动分工是通过制度安排而与交易费用互相决定的即:由交易费用决定的制度安排决定劳动分工而劳动分工通过分工经济进步制度收益并进而降低交易费用作者给出了两个理论模型及其修正 接着作者证明了劳动分工理论中的三个重要命题 命题1:劳动分工产生递增的规模报酬是经济进步的源泉 命题2:劳动分工依赖于劳动分工没有任何外生优势的单纯分工也能实现经济进步 命题3:经济开展依赖于一定的人口规模和经济制度在地理上表现为一个波浪式的推动过程 另外新兴古典分工理论证明不同区域在不同的经济开展阶段对应于不同的分工程度产生不同的增长效果。
因此欠兴隆区域面对不同的人口规模、制度供给、交通条件应选择不同的分工形式作者据此将欠兴隆区域分成三类并分析了各自的分工抉择 区域形式1:人口较多、居住密集的欠兴隆区域 根据命题2此类区域即便没有任何优越的资源禀赋或比较优势依靠自身的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分工形式也能实现经济进步 作者认为应将此类区域细分为假设干个子区域将相关产业分类聚集开展“园区经济〞以节约交易费用进步专业化程度进而产消费业簇群 区域形式2:人口较多、居住分散的欠兴隆区域 此类区域以中国中西部的农业大省为典型代表因为多数居民都分布于广阔农村交通不便互相之间贸易的交易费用很高制度创新的本钱更高制度供给程度低下当务之急是进步专业化程度以便与高程度的分工网络对接 进步市场分工程度有两种途径一是大力开展中小城镇进步城市化程度使人口更加集中从而减少交易费用和制度创新本钱政府工作的重点是鼓励专业化的消费和效劳为个体私营企业的成长和开展提供效劳根据命题1政府即便是有意扶持某些产业也应该是在专业化的根底上选择以农产品为核心的分工网络 二是融入临近区域的分工网络即给兴隆区域“打工〞因为在经济开展初期或工业化前期没有足够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来支付交易费用和学习本钱也难以承受为集中人口而进展的城市化所需消耗。
而此类区域劳力本钱相对低廉因此可选择有资源禀赋或内生比较优势的临近区域为其提供配套消费或效劳值得注意的是政府有必要鼓励企业向专业化开展通过产业集聚加强企业之间的信息、要素的交流提升企业家的管理素质 区域形式3:人口较少的欠兴隆区域 此类区域人口较少无论是否集中从理论上讲都难以独立形成一个合意的分工网络最重要的是进步本区域在某些方面的专业化程度以便融入兴隆区域高程度的分工网络在积累了一定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经济环境得以改善后在分工网络上可以逐步摆脱对地理交通条件的依赖从而逐步与较高分工程度的其他区域进展贸易往来在此过程中政府应重点扶持有一定比较优势或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并购、扩张带动其他企业形成连锁效应和学习效应 阅读体会: 1.这篇文章从与新古典经济学不同的角度即劳动分工的角度重新审视了经济中的某些现象为解决经济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当我们用一种方法无法很好地解释、解决某些问题时不妨试着换一种思路也许会感到豁然开朗当然一种新的理论的成熟是一个逐步开展的过程 2.作者分析了三种欠兴隆区域的三种分工抉择这在中西部区域开发中有较好的启发意义 但对于区域形式1我认为作者忽略了在现代交通、信息迅速开展的条件下兴隆地区对欠兴隆地区的市场占领和产品冲击。
建立其中心城市的产业优势将受到来自兴隆地区的强有力竞争也许对于这种形式来说将劳动分工理论与市场竞争理论结合会是更好的理论分析途径. 文转摘自:新兴古典分工理论与欠兴隆区域的分工抉择〔聂辉华?经济科学?XX.3〕读书笔记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