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21学年高一化学12月月考试题(实验班含解析)

浅***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50.50KB
约37页
文档ID:154619287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21学年高一化学12月月考试题(实验班含解析)_第1页
1/37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12月月考试题(实验班,含解析)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12月月考试题(实验班,含解析)I 卷 :客观题 (60 分)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Cl 35.5; Fe 56; Co 59选择题(3分/题,共 60 分,每题仅有一个正确选项)1. 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铁轨的锈蚀 B.铁粉、生石灰用于袋装食品的防腐及防潮C. 枪支保存时涂层黄油防锈蚀 D.消防员戴着防毒面具(内装 Na2O2)救火【答案】C考点: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判断2. 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图 1 所示装置可用于制备氢氧化亚铁B. 图 2 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 Na2CO3 和 NaHCO3 混合物中 NaHCO3 的含量C. 图 3 所示装置可用于检验氨气溶于水后显碱性D. 图 4 所示装置可用于 CaCO3 和稀盐酸反应制取少量的 CO2 气体【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苯不溶于水,在上层隔绝空气,防止氢氧化亚铁被氧化,可以达到实验目的,A正确;B、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碱石灰吸收水和二氧化碳,C装置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可以达到实验目的,B正确;C、氨气溶于水压强降低,气球膨胀,但不能说明氨水溶液显碱性,C错误;D、该装置是简易启普发生器,可以制备少量二氧化碳,D正确,答案选C。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名师点晴】对几个实验方案进行评价,主要从正确与错误、严密与不严密、准确与不准确、可行与不可行等方面作出判断另外有无干扰、是否经济、是否安全、有无污染等也是要考虑的3. 下列现象或技术应用中与胶体无关的是 ( )A.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滴加入 NaOH 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B.使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可使开刀处的血液迅速凝固而减少失血C.清晨在茂密的树林中,常常可以看到从枝叶间透过的一道道光柱D.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答案】A考点:考查胶体性质4.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58.5 克 NaCl 中,Na+最外层电子数为 8NAB. Na2O、Na2O2 中阴阳离子个数均为 1:2C. 标准状况下11.2升Cl2 与足量Fe充分反应转移NA个电子D. 2.7克Al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和足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气质量不相等【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58.5克NaCl是1mol,Na+最外层电子数为8NA,A正确;B. Na2O、Na2O2 中阴阳离子个数均为 1:2,B正确;C. 标准状况下11.2升Cl2是0.5mol,与足量Fe充分反应转移NA个电子,C正确;D. 2.7克Al是0.1mol,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和足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气质量相等,均是0.3g,D错误,答案选D。

考点定位】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 【名师点晴】要准确把握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一要认真理清知识的联系,关注状况条件和物质状态、准确运用物质结构计算、电离和水解知识的融入、留心特殊的化学反应,如本题中C和D、阿伏加德罗定律和化学平衡的应用避免粗枝大叶不求甚解,做题时才能有的放矢二要学会留心关键字词,做题时谨慎细致,避免急于求成而忽略问题的本质必须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基础点进行辐射,将相关知识总结归纳,在准确把握各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之间关系的前提下,着重关注易错点, 并通过练习加强理解掌握,这样才能通过复习切实提高得分率5. 吸入人体內的氧有2%转化为氧化性极强的“活性氧”,它能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生命杀手”,服用含硒元素(Se)的化合物亚硒酸钠(Na2SeO3),能消除人体內的活性氧,由此推断 Na2SeO3 的作用是()A.作氧化剂 B.作还原剂C.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D.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活性氧具有强氧化性,亚硒酸钠(Na2SeO3)能消除人体內的活性氧,由此推断 Na2SeO3 的作用是还原剂,答案选B。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判断6.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4mol/L 的 NaAlO2 溶液和 7mol/L 的 HCl 等体积互相均匀混合4AlO2-+7H++H2O=3Al(OH)3↓+Al3+B.硫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显中性: H++SO42-+Ba2++OH-=BaSO4↓+H2OC.稀硝酸中加入过量的铁粉: Fe+4H++NO3-=Fe3++NO↑+2H2OD.向 AlCl3 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Al3+ + 4 NH3·H2O=AlO2-+4NH4++2H2O【答案】A【考点定位】考查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名师点睛】离子方程式错误的原因有:离子方程式不符合客观事实:质量不守恒、电荷不守恒、电子得失总数不守恒、难溶物质和难电离物质写成离子形式、没有注意反应物的量的问题,在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中,学生往往忽略相对量的影响,命题者往往设置“离子方程式正确,但不符合相对量”的陷阱突破“陷阱”的方法一是审准“相对量”的多少,二是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该量,没有注意物质之间是否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注意离子配比,注意试剂的加入顺序,难溶物溶解度的大小,注意隐含因素等。

应熟练掌握化学反应规律和重要物质的性质,认真审题,才能正确写出离子方程式7. 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利用过滤的方法,可将Z中固体与液体分离B. X、Z 烧杯中分散质相同C. Y 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能为: 3CaCO3+2Fe3++3H2O===2Fe(OH)3+3CO2↑+3Ca2+D. Z 中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答案】B考点:考查物质的分离、分散系、盐类的水解、胶体的性质等 8. 将铁粉、铜粉、 FeCl3 溶液和 CuCl2 溶液混合在试管中充分反应,若过滤后滤渣能被磁铁吸引,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只有 Cu2+ B. Fe3+和 Cu2+均能被铁粉还原C.滤液中滴加 KSCN 溶液显红色 D.滤渣中肯定不含有铜【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若过滤后滤渣能被磁铁吸引,说明固体为铁,溶液中的Fe3+、Cu2+全部参加反应生成Fe2+和Cu,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为:2FeCl3+Fe=3FeCl2、CuCl2+Fe=Cu+FeCl2,所以溶液中一定没有Fe3+、Cu2+,一定含有Fe2+,答案选B。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了Fe3+、Cu2+的氧化能力大小的比较【名师点晴】能正确判断固体的成分是解本题的关键,根据固体的成分了解反应的先后顺序,从而确定溶液的成分注意氧化性强弱比较以及氧化还原反应先后规律的应用9. 将0.4gNaOH和 1.06g 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 向溶液中滴加 0.1mol·L-1稀盐酸 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 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 )【答案】C【考点定位】考查盐酸与氢氧化钠、碳酸钠混合溶液反应的先后顺序的图像表示问题名师点晴】分析Na2CO3和NaHCO3的混合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先后顺序:在Na2CO3和NaHCO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盐酸先与何种物质反应,取决于CO32-和HCO3-结合H+的难易程度由于CO32-比HCO3-更易于结合H+形成难电离的HCO3-,故盐酸应先与Na2CO3溶液反应只有当CO32-完全转化为HCO3-时,再滴入的H+才与HCO3-反应10. 下列是某兴趣小组根据教材实验设计的一个能说明 Na2CO3 和 NaHCO3 热稳定性的套管实验请观察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并研究实验原理,其中分析错误的是( )A.甲为小苏打,乙为纯碱B.要证明碳酸氢钠受热能产生水,可在小试管内塞上沾有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C.整个实验过程中都没有发现 A 烧杯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加热不久就能看到 A 烧杯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答案】D考点:考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探究11. 在Al2(SO4)3 和MgSO4 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生成沉淀的量与滴入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则原混合液中 Al2(SO4)3 与MgSO4 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 1∶2 B. 2∶1 C. 6∶1 D. 3∶1【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首先发生反应Mg2++2OH-=Mg(OH)2↓、Al3++3OH-=Al(OH)3↓,然后发生反应Al(OH)3+OH-=AlO2-+2H2O,由图可知,溶解Al(OH)3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10mL,根据离子方程式Al3++3OH-=Al(OH)3↓可知,沉淀Al3+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10mL×3=30mL,沉淀Mg2+、Al3+总共消耗氢氧化钠溶液50mL,则沉淀Mg2+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50mL-30mL=20mL,则n(Mg2+):n(Al3+)=0.5×20mL:1/3×30mL=1:1,故原来混合溶液中Al2(SO4)3和Mg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1=1:2,答案选A。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镁铝化合物性质、混合物的有关计算【名师点晴】明确图象反应过程是解题关键,关于图像的答题需要注意:①看面:弄清纵、横坐标的含义②看线:弄清线的变化趋势,每条线都代表着一定的化学反应过程③看点:弄清曲线上拐点的含义,如与坐标轴的交点、曲线的交点、折点、最高点与最低点等曲线的拐点代表着一个反应过程的结束和开始12.在含有Fe2+、Fe3+、Al3+、NH4+的稀溶液中加入Na2O2固体,充分作用后,再加入过量稀盐酸完全反应,则离子数目没有明显变化的是( )A. Fe2+ B. Fe3+ C. Al3+ D.NH4+【答案】C考点:考查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及转化的知识13.按图装置持续通人气体 X,并在管口 P 处点燃,实验结果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 X、 Y 不可能是()A. H2 和 NaHCO3 B. CO 和 Fe2O3 C. CO 和 CuO D. CO 和 Al2O3【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图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在加热条件下有CO2气体产生;同时“P处燃烧”说明有可燃性气体存在。

A、NaHCO3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产生的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同时H2可燃,A符合题意;B、CO可燃,且3CO+Fe2O32Fe+3CO2,产生的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符合题意;C、CO可燃,且CO+CuOCu+CO2,产生的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符合题意;D、CO和氧化铝不反应,无CO2放出,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D考点: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4. 将过氧化钠投入到氯化亚铁溶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A.最终生成白色沉淀 B.最终生成红褐色沉淀C.最终出现灰绿色沉淀 D.无变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将Na2O2投入FeCl2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2Na2O2+2H2O=4NaOH+O2↑,氧气和Na2O2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把Fe2+氧化为Fe3+,Fe3+与氢氧化钠反应,3OH-+Fe3+=Fe(OH)3↓,立即生成红褐色的Fe(OH)3沉淀,所以看到的现象是:有大量气泡生成,立即有红褐色沉淀生成,答案选B考点:考查钠化合物的性质与铁的化合物性质15. 下述实验设计或操作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A 除去铝箔上少量的氧化膜 将铝箔放入 NaOH 溶液中洗涤B 排水法收集 KMnO4 分解产生的 O2 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C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 Fe2+ 向溶液中滴入氯水后,再滴加 KSCN 溶液D 证明 H2SO4 酸性比 H2CO3 强 把稀 H2SO4 滴入 NaHCO3 溶液【答案】D【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名师点晴】对几个实验方案进行评价,主要从正确与错误、严密与不严密、准确与不准确、可行与不可行等方面作出判断。

另外有无干扰、是否经济、是否安全、有无污染等也是要考虑的16. 下面有关 Na2CO3 与 NaHCO3 的叙述错误的是( )A. Na2CO3 遇少量盐酸可转化为 NaHCO3B.在水中的溶解度 Na2CO3 比 NaHCO3 大C.与同浓度稀盐酸反应 Na2CO3 比 NaHCO3 剧烈D. NaHCO3 与 Ca(OH)2 溶液混合会产生白色沉淀【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碳酸钠与少量的酸能够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Cl=NaCl+NaHCO3,A正确;B.在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气体可得到NaHCO3沉淀,说明Na2CO3比NaHCO3易溶于水,B正确;C.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时,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O32-+2H+=CO2↑+H2O,HCO3-+H+=H2O+CO2↑,相同条件下NaHCO3比Na2CO3反应放出气体剧烈,C错误;D.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少量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氢氧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HCO3+Ca(OH)2=NaOH+CaCO3↓+H2O,D正确;答案选C。

考点:考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比较17.在杠杆的两端分别挂着质量和体积都相同的铝球和铁球,此时杠杆平衡然后将两球分别浸没在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中片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烧杯中均无气泡产生 B.去掉两烧杯,杠杆右端下沉C.去掉两烧杯,杠杆仍平衡 D.左边烧杯中的溶液质量减少了【答案】B考点:考查金属和酸碱反应的有关判断与计算18. Fe和Fe2O3混合物共27.2g,加入200mL 稀 H2SO4,收集到标准状况下2.24LH2, 所得溶液中滴加 KSCN 溶液,不变色为中和过量的H2SO4,并使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全部转化为沉淀,共消耗了3 mol/L 的NaOH 溶液400 mL,则该H2SO4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0.5mol/L B. 2mol/L C. 2.25mol/L D. 3mol/L【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Fe和Fe2O3的混合物与稀H2SO4反应,Fe和Fe2O3均无剩余,且有H2生成,说明反应生成FeSO4,再加入NaOH溶液,使FeSO4全部转化为Fe(OH)2沉淀,反应后溶液成分为Na2SO4,根据硫酸根守恒,则n(H2SO4)=n(Na2SO4),根据钠离子守恒,则n(Na2SO4)=1/2n(NaOH),则有:n(H2SO4)=n(Na2SO4)=1/2n(NaOH)=0.5×3mol/L×0.4L=0.6mol,故c(H2SO4)=0.6mol0.2L=3mol/L,答案选D。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混合物的有关【名师点晴】清楚发生的反应是关键,注意利用守恒方法进行的计算,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计算能力许多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守恒规律可以达到快速解题的目的,常见的守恒关系有:①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某种原子总数不变的原子守恒;②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荷守恒;③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守恒、原电池或电解池中两极通过的电子总数相等;④从守恒思想出发还可延伸出多步反应中的关系式,运用关系式法等计算技巧巧妙解题19.将15.6 g Na2O2和5.4 g Al同时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200 mL溶液,再向该溶液中缓慢通入标准状况下的HCl气体6.72 L,若反应过程中溶液的体积保持不变,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最终得到的溶液中: c(NaAlO2):c(NaCl) =2:3B. 最终得到7.8g沉淀C. 标准状况下,反应过程中共生成8.96 L气体D. 最终得到的溶液中: c(Na+)=2.0 mol·L-1【答案】A考点:考查混合物反应的计算、钠的化合物与铝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等知识 20. 已知:(1) NH4++OH-=NH3↑+H2O;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2)微溶物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会沉淀而析出某强酸性的X 溶液中可能含有 Fe2+、 A13+、 NH4+、 CO32―、 SO32―、 SO42―、 C1―中的若干种,现取 X溶液进行连续实验,实验过程及产物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A 是 NO2B. X 中肯定存在 Fe2+、 A13+、 NH4+、 SO42―C.溶液 E 和气体 F不能发生化学反应D. X中不能确定的离子是 A13+和 C1―【答案】D【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离子的检验与推断。

【名师点睛】根据离子的特征反应及离子间的共存情况,进行离子推断时要遵循以下三条原则:(1)互斥性原则判断出一定有某种离子存在时,将不能与之共存的离子排除掉,从而判断出一定没有的离子2)电中性原则溶液呈电中性,溶液中一定有阳离子和阴离子,不可能只有阳离子或阴离子3)进出性原则离子检验时,加入试剂会引入新的离子,某些离子在实验过程中可能消失(如溶液中的AlO2-在酸过量时转化为Al3+),则原溶液中是否存在该种离子无法判断解答时,首先,必须以扎实全面的基础知识作后盾扎实全面的基础知识是考生认真、准确解答试题的前提和基础例如考生要对离子的性质、离子的特征、离子间的反应关系要有准确全面的认识其次,必须要有正确清晰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灵活的解题方法II 卷:主观题 (40分)21.(1分/每空,共6分)(1)向某 NaOH 溶液中投入一块 Al箔,先无明显现象,随后逐渐产生气泡,则产生气泡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室常用还原性 Fe 粉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来研究 Fe 的还原性,则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e(OH)2 制备时,采用的方法是“长滴管、液面下”的实验操作,但在实验时,由于操作不当,依旧会出现白色沉淀、灰绿色沉淀直至最终变为红褐色沉淀,写出白色沉淀最终转化为红褐色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时制备 Al(OH)3 时,常用可溶性铝盐(如 Al2(SO)4)与氨水反应进行制备某课外小组在实验时不慎向 Al2(SO)4 溶液中加入了过量 NaOH 溶液,最终并没有制出白色沉淀 Al(OH)3,则该小组同学实验时发生的总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5)充分煅烧 CoC2O4 后可得到 2.41g 钴的氧化物和 1.344L(标准状况)CO2 气体,则生成钴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煅烧 CoC2O4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分/空, 共6分)(1)2Al+ 2OH-+2H2O=2AlO2-+3H2↑(2)3Fe+4H2O(g)Fe3O4+4H2(3)4Fe(OH)2+O2+2H2O=4Fe(OH)3(4)Al3++4OH- =AlO2-+2H2O (5)Co3O4 3CoC2O4+2O2Co3O4+6CO2(3)氢氧化亚铁易被氧化生成氢氧化铁,则白色沉淀最终转化为红褐色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

4)硫酸铝和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硫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4OH- =AlO2-+2H2O5)煅烧CoC2O4生成钴氧化物和CO2,测得充分煅烧后固体质量为2.41g,CO2的体积为1.344L(标准状况),n(CO2)=1.344L÷22.4L/mol=0.06mol,由化学式可知n(Co)=0.06mol×1/2=0.03mol,则氧化物中n(O)=(2.41g−0.03mol×59g/mol)/16g/mol=0.04mol,则n(Co):n(O)=0.03mol:0.04mol=3:4,所以钴氧化物的化学式为Co3O4,反应的方程式为3CoC2O4+2O2Co3O4+6CO2考点:考查化学计算以及方程式书写等22.(1分/每空,共10分)过氧化钠常作漂白剂、杀菌剂、消毒剂过氧化钠保存不当容易吸收空气中CO2而变质1)某课外活动小组欲探究某过氧化钠样品是否已经变质,取少量样品,溶解,加入__________溶液,充分振荡后有白色沉淀,证明Na2O2已经变质2)该课外活动小组为了粗略测定过氧化钠的纯度,他们称取a g样品,并设计用下图装置来测定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①A中发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将仪器连接好以后,必须进行的第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B装置出来的气体是否需要干燥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是”或“否”)④写出装置C中发生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⑤D中NaOH溶液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实验结束时,读取实验中生成气体的体积时,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a.直接读取气体体积,不需冷却到室温b.上下移动量筒,使得E、 F中液面高度相同c.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点相平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⑦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后,折算成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为V mL,则样品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⑧实验完成后E到F之间导管内残留水的体积会使测量结果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影响”)【答案】(1分/空, 共10分)(1) CaCl2 或BaCl2( 合理答案均可)(2) ① CaCO3+2H+ = Ca2++ H2O+CO2↑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否④2Na2O2+2CO2 = 2Na2CO3+O2 2Na2O2+2H2O = 4NaOH+O2↑⑤吸收未反应的CO2 ⑥a ⑦(写出正确表达式未化简也给分)⑧偏小(2)①A中发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 = Ca2++ H2O+CO2↑;②根据题意,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准确测量反应生成氧气的体积,因此必须检查整套装置是否漏气;③由于需要排水法测量体积,因此B装置出来的气体不需要干燥;④生成的CO2中含有水蒸气,则装置C中发生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 = 2Na2CO3+O2、 2Na2O2+2H2O = 4NaOH+O2↑。

⑤D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CO2⑥a、C中反应是放热反应,产生的氧气温度高于室温,故不冷却读数导致氧气体积偏大,a错误;b.上下移动量筒,使得E、 F中液面高度相同,b正确;c.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点相平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c正确,答案选a;⑦由V/Vm可知n(O2)=,由反应式2CO2+2Na2O2=2Na2CO3+O2可知,n(Na2O2)=2n(O2)=2×,由n•M可知,m(O2)=2××78g•mol—1,则样品中Na2O2的质量分数=×100%=×100%=×100%或;⑧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准确测量反应生成氧气的体积,E到F之间导管内水的体积没有办法测量会引起氧气体积减小,测定结果偏小考点定位】考查过氧化钠和碳酸钠的主要性质、测定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CO2的制备、气体的收集、量气原理、气体体积、物质的量及其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等相关知识名师点晴】综合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思路:(1)巧审题,明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实验原理是解答实验题的核心,是实验设计的依据和起点实验原理可从题给的化学情景(或题首所给实验目的)并结合元素化合物等有关知识获取在此基础上,遵循可靠性、简捷性、安全性的原则,确定符合实验目的、要求的方案。

2)想过程,理清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根据实验原理所确定的实验方案中的实验过程,确定实验操作的方法步骤,把握各步实验操作的要点,理清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3)看准图,分析各项实验装置的作用有许多综合实验题图文结合,思考容量大在分析解答过程中,要认真细致地分析图中所示的各项装置,并结合实验目的和原理,确定它们在该实验中的作用4)细分析,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实验现象(或数据)是化学原理的外在表现在分析实验现象(或数据)的过程中,要善于找出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以及产生误差的原因,或从有关数据中归纳出定量公式,绘制变化曲线等23.(1分/每空,共3分) 铁与冷水、热水均不反应,但与水蒸气可以反应资料显示,在不同温度下,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的产物不同,温度低于570 ℃时,生成FeO,高于570℃时,生成Fe3O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完成还原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并分析研究产物的组成1)肥皂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2)甲同学为探究实验后试管内的固体含有哪些物质,进行了如下列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①取少量黑色粉末X放入试管中,加入盐酸,微热黑色粉末逐渐溶解,溶液呈绿色,有少量气泡产生②向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振荡溶液没有出现红色根据上述实验,能确定固体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__,由②的操作及现象,能否确定反应产物中不含有Fe3O4?________。

填“能”或“不能”)【答案】(1 分/空,共3分)(1)检验反应生成的H2 (2)Fe 不能(2)与盐酸反应有气泡冒出说明含有铁;不能确定是否含有Fe3O4或FeO,如果混合物中存在Fe3O4,溶于盐酸生成的 Fe3+与 Fe反应生成了 Fe2+;且溶液中的 Fe2+也有可能是 Fe与 Fe3+反应的产物考点:考查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24.(1分/每空,共8分) 明矾石的主要成分是K2SO4·Al2(SO4)3·2Al2O3·6H2O,还含有少量Fe2O3杂质利用明矾石制备氢氧化铝的流程如下:(1)焙烧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SO4)3+3S2Al2O3+9SO2,该反应的氧化剂是_______;若生成1 mol Al2O3,则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___________2)熟料溶解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3)母液中溶质主要成分为______填化学式)(4)检验废渣中主要成分的方法:①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分/空, 共8分)(1) Al2(SO4)3 3.612×1024(写6NA也给分)(2) Al2O3+2OH- = 2AlO2-+H2O(3) K2SO4、 Na2SO4(4) ①操作: 取少量废渣于试管, 加入适量稀硫酸(或稀酸), 溶解后滴加KSCN溶液②现象: 溶液变红色 ③结论: 废渣中含有Fe2O3(2)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所以由工艺流程可知,熟料溶解为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反应离子方程式为Al2O3+3H2O+2OH-=2-3)由工艺流程可知,熟料溶解所得的溶液中含有K+、Na+、SO42-、-、OH-等,加硫酸调pH值,-转化为Al(OH)3沉淀而析出,母液中离子主要有K+、Na+、SO42-,因此含有溶质为K2SO4、Na2SO44)由工艺流程可知,废渣的主要成分为Fe2O3,可以通过检验铁离子来检验氧化铁即取少量废渣,加入适量盐酸溶解,再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被红色,说明废渣中含有Fe2O3考点:考查学生对工艺流程的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判断和计算、离子检验、实验方案设计等25.(1分/每空, 共5分)下图中A~J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

其中A、D 为生活中常见金属单质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水及其他产物已略去)请回答以下问题:(1)A 是_________,B是_________填化学式)(2)A与B高温反应制得金属 D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J的溶液可用来 “刻蚀”铜质电路板,在该刻蚀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检验J中阳离子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试剂名称)【答案】(1分/空,共5分)(1)Al Fe2O3(2)2Al+Fe2O3 Al2O3+2Fe(3)2Fe3++Cu=2Fe2++Cu2+ (4)硫氰化钾(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 是Al,B是Fe2O32)A与B高温反应制得金属 D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Al+Fe2O3Al2O3+2Fe3)J的溶液可用来 “刻蚀”铜质电路板,在该刻蚀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Cu=2Fe2++Cu2+4)检验J中阳离子铁离子的试剂是硫氰化钾。

考点定位】考查无机框图题推断【名师点晴】化学推断题是一类综合性较强的试题,如元素及化合物性质和社会生活,环境保护,化学计算等知识它不仅可考察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思维方法解框图题的方法:最关键的是寻找“突破口”,“突破口”就是抓“特”字,例如特殊颜色、特殊状态、特殊气味、特殊反应、特殊现象、特殊制法、特殊用途等26.(1分/每空,共8分)氢能源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现有两种可产生H2的化合物甲和乙将 6.00 g 甲加热至完全分解,只得到一种常见金属单质和 6.72 L 的 H2(已折算成标准状况)甲与水反应也能放出H2,同时还产生一种白色沉淀物,该白色沉淀既可以溶于盐酸,也可溶于 NaOH 溶液化合物乙在催化剂存在下可分解得到H2 和另一种单质气体丙,丙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25 g·L-1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是__________________;乙是__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2)甲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3)气体丙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4)乙在加热条件下可与 CuO 发生反应,生成红色固体和气体丙,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5)有人提出产物Cu中可能还混有Cu2O,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__________已知:Cu2O+2H+=Cu+Cu2++H2O;Cu、Cu2O 均可以溶解在 HNO3 溶液中) (6)甲与乙之间__________________ (填“可能”或“不可能”)发生反应产生H2,判断理由是_______答案】(1分/空,共8分)(1)AlH3 NH3(2) AlH3+3H2O=Al(OH)3↓+3H2(3) N2(4) 2NH3+3CuO 3Cu+N2+3H2O(5)取样后加稀硫酸(或稀酸) ,如果溶液变蓝,说明产物中含有 Cu2O,反之则无 Cu2O(6)可能AlH3 和NH3 中氢化合价分别为-1价和+1价,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归中生成H2(2)AlH3与水反应生成Al(OH)3和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H3+3H2O=Al(OH)3+3H2↑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丙是N25)NH3具有还原性,与CuO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Cu、N2和H2O,反应方程式为2NH3+3CuO3Cu+N2+3H2O由于Cu2O在酸性环境中可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2+和Cu,可向产物中滴加稀盐酸或稀硫酸,由于Cu与非氧化性酸不发生反应,若得到蓝色溶液,则证明含有Cu2O,反之则不含Cu2O。

6)AlH3中H元素为-1价,NH3中H元素为+1价,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二者可能发生价态归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生成H2考点:考查物质的推断,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及其化合物 - 37 -。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