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8407209一、课程性质、目的及开课对象(一)课程性质:专业课(二)目的:《世界地理》这门课的教学宗旨是使学生获得世界地理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热爱中学地理教学的思想,同时着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合格的中学地理教师,以促进民族素质的提高所以开设这门课是非常必要的三)开课对象:地理系,四年制地理科学专业,第六学期 二、先修课程:《地图学》、 地貌学》、《气候与气象学》、《地质学》、《土壤与生物》、 《水文学》、《地球概论》、《人文地理学》三、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一)、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二)、考核方式:平时考核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结合,考试笔答闭卷四、学时数分配总学时:102学时.,讲授102学时五、教学内容与学时(一)理论讲授第一章 全球地表形态与全球气候[主要内容]:第一节 地球表面形态一、海陆分布大势1、全球海陆分布的主要特点2、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及洲界线二、陆地和海底地形1、陆地地形2、海底地形三、地球表面形态的演化1、大陆漂移说2、海底扩张说3、板块构造说[教学时数]:6学时。
第二节 全球气候带和气候型及其分布规律一、全球气候带和气候型二、世界气候的分布规律1、气候的纬向地带性2、气候的非纬向地带性3、气候的垂直地带性[教学时数]:4学时 第三节 全球气候的时空变化及其对地表形态的作用一、气候的时空变化二、全球气候变化对地表海陆系统的影响[教学时数]:2学时 第四节 地表环境异常引发的全球性自然灾害问题一、 全球性自然灾害问题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二、 火山喷发与地震带的活动三、 风灾与水旱灾害四、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五、 沙漠化[教学时数]:4学时[重点难点]:1、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及其分界线2、世界气候的分布规律[学生掌握要点]:1、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作业]:画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示意图 第二章 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基本格局及其理论研究 [主要内容]:第一节 陆地自然带的形成与分布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差理论和地域分异[教学时数]:4学时[重点、难点]:陆地自然带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学生掌握要点]:主要陆地自然带第三章 全球海洋及不断发展的海洋人类活动[主要内容]:第一节 全球海洋的分布与洋流系统一、 海洋的分布二、 洋流系统(一)、洋流的分类与成因(二)、全球大洋环流模式第二节 海洋自然资源的开发第三节 大陆架的资源开发与海洋环境保护[教学时数]:6学时[重点、难点]:1、洋流的分类与成因2、全球大洋环流模式[学生掌握要点]:全球大洋环流模式[作业]:画出全球大洋环流模式图 第四章 全球人地关系发展的历史轨迹[主要内容]:第一节 全球人地关系的历史发展第二节 当代人地相互作用的全球性与全球可持续发展[教学时数]:4学时[重点、难点]: 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动向与任务 第五章 全球人类活动的基本地域格局[主要内容]:第一节 人类文化活动的地域格局一、世界政治、经济地图的变化(一)、前资本主义时期(二)、资本主义时期1、地理大发现2、产业革命3、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二、世界上国家[教学时数]:4学时 第二节 人口发展的地域格局与城市化 第三节 人类生产发展的纬向空间差异 第四节 人类经济发展的地域格局[教学时数]:4学时[重点、难点]:1、地理大发现的事件及意义2、世界人口增长的区域类型 [学生掌握要点]:1 地理大发现的事件2、世界人口增长的区域类型[作业]: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第六章 亚 洲[主要内容]:第一节 亚洲地理概述 一、亚洲地理位置、面积和轮廓 二、亚洲自然地理分区及各区的综合特征 (一)、北亚大区(二)、中亚大区(三)、东亚大区(四)、东南亚大区(五)、南亚大区(六)、西南亚大区 三、亚洲经济发展的自然环境与自然条件(一)、地形(二)、气候(三)、生物多样性(四)、矿产资源(五)、水资源(河流和湖泊)1、河网分布的主要特征2、外流水系及其水文特征3、内流水系及其水文特征4、湖泊的地理分布及成因(六)、综合评价四、区域性人地关系的基本特点与问题(一)、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二)、领土及地缘关系问题(三)、民族和宗教[教学时数]:8学时 第二节 亚洲的工业化与代表性工业化国家一、 亚洲的工业化与地域格局二、 亚洲唯一的发达工业化国家——日本三、 新兴工业化国家——韩国[教学时数]:6学时 第三节 南亚一、南亚概述二、印度[教学时数]:2学时 第四节 东南亚一、东南亚概述三、 新加坡[教学时数]:1学时 第五节 中亚[教学时数]:1学时 第六节 西亚一、 西亚概述二、 西亚石油经济[教学时数]: 2学时。
[重点]、1、地形特征2、气候特征3、日本经济的特点及工业分布4、西亚主要石油生产国和石油输出路线[难点]:1、亚洲气候的成因2、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3、石油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学生掌握要点]:1、 气候特征2、西亚主要石油生产国和石油输出路线[作业]:1、画亚洲轮廓图2、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3、西亚石油输出路线第七章 欧洲[主要内容]:第一节 欧洲自然地理概论一、欧洲自然地理环境(一)、地理位置、面积和轮廓(二)、深受大西洋影响的气候1、气候特征2、成因 3、气候类型的主要特征及分布(三)、稠密的水系网1、河流特征2、三大河流二、区域性人地关系基本问题(一)、自然资源评价(二)、欧洲的资源环境开发与保护三、欧洲自然地理分区(一)北欧区(二)西欧区(三)中欧区(四)南欧区(五)东欧区[教学时数]:6学时 第二节 欧洲人文地理概论一、欧洲的人口、民族与文化二、欧洲政治地图的演变三、欧洲近现代经济的形成与扩散四、欧洲现代经济地域格局五、欧洲经济一体化[教学时数]:1学时 第三节 欧洲主要国家一、西欧主要国家(一)、英国(二)、法国二、中欧主要国家(一)、德国(二)、瑞士三、南欧主要国家(一)、意大利四、北欧主要国家(一)、挪威五、东欧主要国家(一)、俄罗斯[教学时数]:8学时。
[重点与难点]:1、 欧洲地形的特点和深受大西洋影响的气候2、 第四纪冰川对欧洲地貌的影响 3、法国农业发展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 4、德国地理位置重要性及其工业发展[学生掌握要点]: 1、欧洲地形的特点和深受大西洋影响的气候 2、第四纪冰川对欧洲地貌的影响[作业]: 1、画欧洲轮廓图 2、欧洲的主要地理分区第八章 非洲[主要内容]:第一节 非洲地理概论一、地理位置、面积和轮廓二、自然地理环境结构 (一)古老的高原大陆 1、地形的基本特征 2、主要构造地形区 (二)干燥的热带大陆 1、气候特征 2、气候类型的主要特征分布 (三)、河流和湖泊 1、河网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2、四大水系 3、湖泊类型和分布 (四)对称分布的植被、土壤带和动物界 (五)丰富的自然资源三、非洲历史发展和政治地图的演变四、非洲居民五、贫困的大洲及其形成原因[教学时数]:6学时第二节 非洲地理分区一、北部非洲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一)西部非洲 (二)中部非洲 (三)东部非洲 (四)南部非洲[教学时数]:2学时[重点与难点]:1、 非洲地理位置重要性,2、 非洲主要气候类型与分布,3、 非洲主要矿产的生产国[学生掌握要点]:1、非洲地理位置重要性2、气候类型分布3、矿产资源的种类及其分布[作业]1、画非洲地形图2、非洲六大矿区的位置及对应的矿种3、分析非洲气候的分布规律 第九章 美洲[主要内容]: 第一节 北美洲概述一、地理位置、面积和轮廓二、地形1、地形特征2、构造地形区三、气候特征四、河流和湖泊(一)、河网分布与主要河流(二)、五大湖[教学时数]:5学时。
第二节 美国一、人文地理特点二、经济发展的条件分析三、主要产业及其分布四、城市济济地域体系五、美国的知识经济[教学时数]:5学时 第三节 中美洲与加勒比海地区一、墨西哥二、中美地峡三、加勒比海地区六、交通运输业和对外贸易七、经济区域和差异 [教学时数]:1学时 第四节 南美洲一、地理位置、面积和轮廓二、地形三、气候特征四、河流和湖泊(一)、大陆水系的基本特征(二)、三大水系[教学时数]:2学时 第五节 巴西一、自然条件特点与环境评价二、经济改革成就与问题三、 主要产业及其分布四、 南北经济地域差异[教学时数]:2学时[重点难点]:1、北美洲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2、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主要发展条件3、美国经济特点及其迅速发展的原因4、南美洲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学生掌握要点]:1、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主要发展条件2、美国经济特点及其迅速发展的原因3、南美洲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作业]1、画北美洲地形图2、 美国经济特点及其迅速发展的原因3、 画南美洲地形图 第十章 大洋洲[主要内容]: 第一节 大洋洲地理概述一、地理范围及其自然地理特征二、大洋洲的“地理发现”三、大洋洲的政治地图[教学时数]:1学时。
第二节 澳大利亚一、地理位置与居民二、独特的自然环境三、经济特征与主要产业部门四、经济区域与差异[教学时数]:2学时 第三节 新西兰一、南太平洋岛国二、以畜牧业为主的经济三、特点不同的两大经济区域[教学时数]:1学时[重点]:1、大洋洲的范围及其位置重要性2、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现代化的农牧业和工矿业3、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的成因[难点]:澳大利亚气候的成因,大自流盆地的成因[学生掌握要点]:澳大利亚呈半环状的自然结构[作业]:画图说明澳大利亚自流井的成因 第十一章 南极洲[主要内容]: 第一节 南极洲的自然条件一、地理位置和面积二、地形和气候 第二节 南极洲的自然资源一、水资源二、矿产资源三、生物资源 第三节 南极洲的生态系统一、陆地生态系统二、海洋生态系统 第四节 南极洲的发现与保护一、人类对南极洲的探索与考察二、南极洲的保护三、南极洲的科学研究[教学时数]:2学时[重点]:1、南极洲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2、人类对南极洲的科学考察及其利用[难点]:南极洲气候形成的原因[作业]:南极洲气候特点及成因六、教材与教参(一)、教材名称:《世界地理》作者:杨青山 韩杰 丁四保 主编出版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04年 7月第1版(二)、教参目录:1.陈学雷.海洋资源开发与管理.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2.张同铸主编. 世界农业地理概论. 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03.王恩涌等.政治地理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陈才、李文华. 世界经济地理(修订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刘德生等.世界自然地理(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 朱颜明主编. 地理科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年8月7.李旭旦. 世界自然地理通论.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