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学语文六年级毕业试题磨卷:从“学习阅读”到“阅读学习”

huo****ian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5.50KB
约4页
文档ID:155223033
小学语文六年级毕业试题磨卷:从“学习阅读”到“阅读学习”_第1页
1/4

小学语文六年级毕业试题磨卷:从“学习阅读”到“阅读学习”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承蒙厚爱,有幸参与本次毕业试题磨卷,深切感受出卷难易度把握之纠结,范围确定之不易,语言表达之精准因为我没有参与本次考试的改卷,无法深入把握学生的答题情况幸亏有16位题组组长数万字详细的报告供我参阅,才有了今天的阅读板块的分析报告在这里感谢16位组长的辛勤付出和无私的分享接下来我们进入阅读板块的分析一、第一篇阅读情况分析(一)21题阅读题分析这题的得分率实际上只有59.02分,六位题组组长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21题难度偏大看似简单的题目学生低分率为什么如此低呢?这归根到底就是学生缺少小学语文阅读基本素质里的一项“提取信息能力”21考题中中的“这一恶果”指什么?“现代造纸过程中所添加的化学物质”指什么?就是在考查学生的提取信息能力和直接推论能力这种能力的考查,着眼于学生的关注、搜集、理解和思考,着力于让学生通过搜索关键信息,联系上下文的方式推论确定文章字里行间隐含的内容,从而能确定这个代名词所指的是什么下面我们来看看题组组长提供的学生典型问题问题一:字迹潦草,标点漏油滨海小学应灵健:这样的学生占了一定的比例,阅卷中因为看不清字迹而扣分严重。

平时的书写没能关注字迹的问题,练字应从平时抓起,虽不能做到字字刚劲,但也要力求书写清楚问题二:答非所问,题目漏答高桥小学马美平:造成答非所问的主要原因是这部分学生没有审清题意有的学生粗心大意、审题马虎,第21题有两个问题他都没有看清楚,只回答了一个问题出现这样问题的学生往往是对题目的要求没有彻底弄清,看完后凭直觉和主观想象去做,而且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因此发生感知错误问题三:提取不准,概括不简实验小学邱琴:大部分同学在21题中找不准“这一恶果”指的什么,都只能截取严重老化、脆到不能翻阅、保存时间缩短其中的一点提取信息、整理信息能力比较差,对一段话的整体把握能力就很薄弱问题四:表达不精准,回答不完整新河小学王翀:学生对文本内容理解不到位,没有抓住中心句理解,这段主要讲什么没弄明白就急于答题学生准确简洁的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同时,答题习惯不好,有的只答一题,有的只写答案,没有把题目抄回来,有的两题答案没有用句号分开二)24题阅读题分析在第一篇阅读中,零分率最高、难度最大是24题,24题是选择题,考点是对过渡句的掌握,为什么得分率这么低呢?原因有三,一是题型的问题选择题不同于表达题,对就全对,错就零分,这是零分多的原因。

二是题目表述方式问题长屿小学葛丽丽对这题作了这样的分析第24题的零分率高达46.42%,可见这一题学生失分非常严重,除了学生本身审题不仔细的原因,这题的选项本身有点指向不明确,也是间接导致学生失分的一个原因滨海小学应灵健老师是这样的认为的,对于本题,个人认为:题型可以,内容也可取,但可以适当降低难度本题选项可以改成“A.第三自然段开头;B.第四自然段开头;C.紧跟第三自然段后面;D.紧跟第四自然段后面”,这样就可以避免有些学生的误解此外,有些学生是把这句话当成单独成段的,为避免此种错误,建议在给“这句话”加上着重号,使学生在审题时便引起关注两位老师都提到了题目表达上的意见三是22题和24题关联度太强增加了难度新河小学王翀说,22题考查学生提炼信息概括能力,其中一项新技术要在24题中找答案,给大部分学生带来很大困难,如果把24题的这句话呈现在原文中,估计得分率就会提高24题就要变更成“文中划线的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样的话同样考查了学生对过渡句的掌握程度,难度系数估计也差不多个人还是认为,作为说明性文章,又处在阅读题的第一题,难度还是稍微放低一些,考查形式不要这么拐弯二、第二篇阅读情况分析这篇阅读以书信阅读文本,设计了五个问题,这是五题的答题情况。

箬横镇中心小学袁丹玲对这五题在分析报告中作了这样的评价从这五题的内容与形式来看,试题可信度是比较高的25题考查汉字读音与词义辨析,26、27题分别是句式的转换与文词的理解,而28、29题则是人物心理的揣摩从字词到主题,五小题各有不同的考查目标,且循序渐进,呈现梯度在120分制的试卷中,五小题的分数分配还是比较合理的我们从阅读能力评量的角度来说,这篇阅读题涉及到基础阅读能力,如25题,多音字和形近字的选择,如26题转换句式涉及到寻找明显讯息能力,如27题中“这里的“偷天换日”具体指什么?“求情”又指什么?”就是找出文中叙述的主旨涉及到直接推论能力的测评,如29题,“以你的理解,朱太太读到林老师回信后会怎样想?又会怎么做?”让学生联系上下文,通过联想或者想象推论隐藏在文中人物内心活动或者行为也有涉及到综合并解释篇章能力的测评,如28题“为什么说“萝卜干的滋味很甜”呢?谈谈你的理解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谈理解,这属于高层次的阅读理解同时也涉及到“评价和诠释能力”测评,如27题,“当您看完了这封信,您会原谅‘偷天换日’的孩子吗?”让孩子表达自己阅读后的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出,命题是依据阅读能力划分的各个层级依次设计的,一组题最终目标指向于“阅读素养”。

学生实际答题中,优秀率最低的是27题横峰小学陈灵云城西小学方海丽)认为第二组阅读学生存在五个问题①审题不清这道题要求结合短文内容来回答,有的学生审题不清,忽视了“这里”、“具体”这两词,只解释了“偷天换日”、“求情”这两个词的字面意思或望文生义,完全理解错误②忽视重点词大部分学生都属于这种情况,他们没有抓住文本中的重点词“装着排骨、鸡腿等好菜的”和“装着萝卜干的”,相应都扣掉0.5分③回答不完整个别学生回答很不完整,只把孤零零的答案写在横线上,也没有写清回答的是哪一小题,使改卷老师有时看得莫名其妙④阅读面窄,词义理解偏颇对于“偷天换日”的具体内容并未全面理解,也有学生对于“令郎”这类中国传统文化称呼,不解其意,而在回答时将其抄回⑤读题断句把握不准,将引用文词“会不会原谅”误认为是一个问题试题中反映出的种种问题,折射出学生的阅读能力亟待提高,12位题组组长也提到了很多有针对性或者创新性的改进阅读教学的有效之举,我把他们的意见梳理统整,再加上个人的浅见,与大家共同探讨阅读教学的改进意见,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