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沥青及混凝土路面设计

hao****an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20.51KB
约25页
文档ID:156806083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沥青及混凝土路面设计_第1页
1/25

大学**学院 *级课程设计 路基路面课程设计年 级: *级 学 号: ******* 姓 名: ** 专 业: ************ 指导老师: * 目 录第一部分 设计资料 3一 设计题目 3二 设计资料 3第二部分 公路路基设计 5一 路基横断面布置 5二 路基《规范》相关要求 7第三部分 公路路面结构设计及比拟 7一 交通量相关计算 10二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 10三 新建复合式水泥混凝土路面 15第四部分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22第五部分 参考书目 23附注:路基路面设计及计算样图(A3) 一般填方路基标准横断面(A3)挖方路基常见断面形式(A3)路堤标准断面图(A3)路面结构层次图(A3)第一部分 设计资料1. 设计任务书要求某公路设计等级为高速公路,设计基准年为2010年,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拟比选采用沥青路面结构或水泥混凝土路面,需进行路面结构设计和路基结构设计。

2. 气象资料该公路处于Ⅱ5区,属于温暖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气温平均在14℃∽14.5℃,一月份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为-0.2℃∽0.4℃,七月份气温27℃左右,历史最高气温为40.5℃,历史最低气温为-17℃,年平均降雨量为525.4毫米∽658.4毫米,雨水多集中在6∽9月份,约占全年降雨量的50%以上平均初霜日在11月上旬,终霜日在次年3月中下旬,年均无霜日为220∽266天地面最大冻土深度位20厘米,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年平均风速在3.0米/秒左右3. 地质资料与筑路材料路线地处平原微丘区,调查及勘察中发现,该地区属于第四系上更新统(Q3al+pl),岩性为黄土状粘土,主要分布于低山丘陵区,坡地前和山前冲击、倾斜平原表层,具有大空隙,垂直裂缝发育,厚度变化大,承载能力低,该层具轻微湿陷性应注意发生不均匀沉陷的可能其他未发现有影响工程稳定的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当地沿线碎石产量丰富,石料质量良好可考虑用水泥稳定石屑作基层,路段所处的土基强弱悬殊,其计算回弹模量E0有两个代表值分别为30MPa和60MPa沿线有多个石灰厂,产量大质量好另外,附进发电厂粉煤灰储量极为丰富,可用于本项目建设,本项目所在地域较缺乏砂砾。

4. 交通资料根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得知近期交通组成与交通量如表一所示,交通量年增长率如表二所示,不同车型的交通量参数见规范表一 近期交通组成与交通量车型交通量(辆/日)车型交通量(辆/日)三菱FR415500江淮HF150650五十铃NPR595G600东风SP9135B600江淮HF140A600五十铃EXR181600东风M340600表二 交通量年增长率期限增长率r(%)期限增长率r(%)2011∽20158.02022∽20265.52016∽20206.5表三 不同车型的交通参数汽车车型前轴重(kN)后轴重(kN)后轴数后轴轮组数后轴距(m)日交通量(辆/日)东风M34024.667.812—600江淮HF15045.1101.5120650东风SP9135B20.172.6224600五十铃EXR181L60100324600江淮HF140A18.941.8120600五十铃NPR595G23.544120600三菱FR41530511205005. 设计标准高速公路全线按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行车道、路缘带、中间带、硬路肩和土路肩路基宽度35.0米,双向三车道2*3*3.75米,中间分隔带宽3.0米,路缘带0.75米,硬路肩总宽3.25米,土路肩宽0.75米。

计算行车速度100Km/h,全线封闭全立交第二部分 公路路基设计1. 路基横断面布置 由横断面设计(查《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部分可知,路基宽度为35m,其中路面跨度为22.5m,中间带宽度为3.00m,其中中央分隔带宽度为1.5m,路缘带宽度为0.75×2=1.5m,硬路肩宽度为3.25×2=6.5m,土路肩宽度为0.75×2=1.5m路面横坡为2%,土路肩横坡为4%2. 路基最小填土高度本段公路路基最小填土高度为1.5m,填土高度平均为2.50m3. 路基边坡由横断面设计可知(查《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2004))本公路路基边坡由于路基填土高度均小于8m,且路提边坡采用1:1.5的坡度,路堑边坡采用1:05的坡度护坡道为1.0m,且由于该段公路非高填土,故不需要进行边坡稳定性验算5. 路基压实标准路基压实采用重型压实标准,压实度应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表的要求:路基压实度 填挖类别路床顶面以下深度(m)路基压实度(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零填即挖方0~0.300~0.80—≥96填方0~0.800.80~1.50>1.50≥96≥94≥93由于路线地处平原微丘区,该地区属于第四系,岩性为黄土状粘土,主要分布于低山丘陵区,坡前和山前冲击、倾斜平原表层,具有大空隙,垂直裂缝发育,厚度变化大,承载能力低,该层具轻微湿陷性。

应注意发生不均匀沉陷的可能5. 公路用地宽度、根据路基布置形式,填土高度及边坡形式计算路基用地范围,《规范》要求的公路用地宽度界限为公路路堤两侧排水沟外边缘以外不小于1m范围内的土地;在有条件的地段,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不小于3m,此处设置为3m6. 路基填料当地沿线碎石产量丰富,石料质量良好可考虑用水泥稳定石屑作基层,路段所处的土基强弱悬殊,其计算回弹模量E0有两个代表值分别为30MPa和60MPa沿线有多个石灰厂,产量大质量好另外,附件发电厂粉煤灰储量极为丰富,可用于本项目建设,本项目所在地域较缺乏砂砾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填料最大粒径应符合表.4的规定,砂类土填筑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要求 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填料最小度(CBR)(%)填料最大粒径(m)高速公路填方路基上路床0~30810下路床30~80510上路堤80~150415下路堤150以下315零填及路堑路床0~30810注:①当路床填料CBR值达到表列要求时,可采取掺石灰或其它稳定材料处理②粗粒土(填石)填料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压实层厚度的2/3第三部分 公路路面结构设计及比拟按《规范》 条,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 为标准轴载。

其计算参数如下表所示路面设计计算参数标准轴载名称BZZ-100标准轴载名称BZZ-100标准轴载P(kN)100轮胎接地压力p(Mpa)0.7两轮中心距(cm)1.5d单轮当量圆直径d(cm)21.301. 轴载换算(1)当以弯沉值和沥青层的层低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轴载换算采用该计算公式:式中:N —标准轴载当量轴次,次/日—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作用次数,次/日 P—标准轴载,KN —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KN K—被换算车辆的类型数 —轴载系数,,m是轴数当轴间距离大于3m时,按单独的一个轴载计算;当轴间距离小于3m时,应考虑轴数系数 :轮组系数,单轮组为6.4,双轮组为1,四轮组为0.382)当以半刚性材料结构层的层低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轴载换算采用该公式:式中:—轴树系数—轮组系数,双轮组为1.0,单轮组为18.5,四轮组为0.09.(3)设计年限累计当量标准轴载数:式中:—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通过的累计标准当量轴次t—设计年限(年)—路面营运第一年的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次/日)r—设计年限内交通量平均增长率—与车道数有关的车辆横向分布系数,简称车道系数轴载换算及设计弯沉值和容许拉应力计算序号车 型 名 称前轴重(kN)后轴重(kN)后轴数后轴轮组数(m)后轴距日交通量(辆/日)1东风KM34024.667.81双轮组6002江淮HF15045.1101.51双轮组6503东风SP9135B20.172.62双轮组>36004五十铃EXR181L601003双轮组>36005江淮HF140A18.941.81双轮组6006五十铃NPR595G23.5441双轮组6007三菱FR41530511双轮组500设计年限15车道系数0.4序号分段时间(年)交通量年增长率158.0 %256.5 %355.5 %一个车道上大客车及中型以上的各种货车日平均交通量Nh=1660 ,属中等交通等级a当以设计弯沉值和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为指标时 :路面营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 : 3545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 : 1.29866E +07属重交通等级 b当以半刚性材料结构层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 : 路面营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 : 2863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 : 1.048819E+07 属重交通等级 路面设计交通等级为重交通等级。

初拟路面采用两种路面结构1)、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2)、复合式刚性基层沥青路面①、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公路等级系数 1 面层类型系数 1 路面结构类型系数 1 路面设计弯沉值 : 22.7 (0.01mm)层位(MPa)结构层材料名称劈裂强度(MPa)容许拉应力(MPa)1细粒式沥青混凝土1.40.422中粒式沥青混凝土1.00.303粗粒式沥青混凝土0.80.224水泥稳定石屑0.50.195石灰碎石土0.30.111. 当E0-30MPa时新建路面结构厚度计算公 路 等 级 : 高速公路新建路面的层数 : 5 标 准 轴 载 : BZZ-100路面设计弯沉值 : 22.7 (0.01mm)路面设计层层位 : 4 设计层最小厚度 : 15 (cm)层位结 构 层 材 料 名 称厚度(mm)20℃平均抗压模量(MPa)标准差(MPa)15℃平均抗压模量(MPa)标准差容许应力1细粒式沥青混凝土4014000200000.422中粒式沥青混凝土5012000160000.303粗粒式沥青混凝土609000120000.224水泥稳定石屑?15000150000.195石灰碎石土250800080000.116土基30按设计弯沉值计算设计层厚度 : LD= 22.7 (0.01mm) H( 4 )= 250 mm LS=24.8 (0.01mm) H( 4 )= 300 mm LS= 22.3 (0.01mm) H( 4 )= 292mm(仅考虑弯沉) 按容许拉应力计算设计层厚度 : H( 4 )= 292mm(第 1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 4 )= 292 mm(第 2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 4 )= 292 mm(第 3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 4 )= 292 mm(第 4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 4 )= 292mm(第 5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路面设计层厚度 : H( 4 )= 292mm(仅考虑弯沉) H( 4 )= 292mm(同时考虑弯沉和拉应力) 验算路面防冻厚度 : 路面最小防冻厚度 500 mm 验算结果表明 ,路面总厚度满足防冻要求 . 通过对设计层厚度取整以及设计人员对路面厚度进一步的修改,最后得到路面结构设计结果如下:---------------------------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40 mm---------------------------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50 mm---------------------------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60 mm--------------------------- 水泥稳定石屑 300 mm--------------------------- 石灰碎石土 250 mm--------------------------- 土基竣工验收弯沉值和层底拉应力计算 公 路 等 级 : 高速公路 新建路面的层数 : 5 标 准 轴 载 : BZZ-100层位结 构 层 材 料 名 称厚度压(mm)20℃平均抗模量(MPa)标准差(MPa)15℃平均抗压模量(MPa)标准差(MPa)综合影响系数1细粒式沥青混凝土40140002000012中粒式沥青混凝土50120001600013粗粒式沥青混凝土6090001200014石灰粉煤灰土200150001500015石灰土2508000800016土基301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及土基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 第 1 层路面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22.3 (0.01mm) 第 2 层路面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24.3 (0.01mm) 第 3 层路面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26.9 (0.01mm) 第 4 层路面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30 (0.01mm) 第 5 层路面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103.5 (0.01mm) 土基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383.1 (0.01mm)(根据“基层施工规范”第88页公式) LS= 310.5 (0.01mm)(根据“测试规程”第56页公式)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底面最大拉应力 : 第 1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 σ( 1 )=-0.196 (MPa) 第 2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 σ( 2 )=-0.061 (MPa) 第 3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 σ( 3 )=-0.047 (MPa) 第 4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 σ( 4 )= 0.08 (MPa) 第 5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 σ( 5 )= 0.085 (MPa)2. 当E0=60MPa时新建路面结构厚度计算公 路 等 级 : 高速公路新建路面的层数 : 5 标 准 轴 载 : BZZ-100路面设计弯沉值 : 22.7 (0.01mm)路面设计层层位 : 4 设计层最小厚度 : 15 (cm)层位结 构 层 材 料 名 称厚度(mm)20℃平均抗压模量(MPa)标准差(MPa)15℃平均抗压模量(MPa)标准差容许应力1细粒式沥青混凝土4014000200000.422中粒式沥青混凝土5012000160000.303粗粒式沥青混凝土609000120000.224水泥稳定石屑?15000150000.195石灰碎石土250800080000.116土基60按设计弯沉值计算设计层厚度 : LD= 22.7 (0.01mm) H( 4 )= 15 cm LS= 23.7 (0.01mm) H( 4 )= 20 cm LS= 21 (0.01mm) H( 4 )= 16.9 cm(仅考虑弯沉)按容许拉应力验算设计层厚度 : H( 4 )= 16.9 cm(第 1 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 H( 4 )= 16.9 cm(第 2 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 H( 4 )= 16.9 cm(第 3 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 H( 4 )= 16.9 cm(第 4 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 H( 4 )= 16.9 cm(第 5 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 路面设计层厚度 : H( 4 )=169 mm(仅考虑弯沉) H( 4 )=169 mm(同时考虑弯沉和拉应力)验算路面防冻厚度 : 路面最小防冻厚度 500 mm 验算结果表明 ,路面总厚度满足防冻要求 . 通过对设计层厚度取整以及设计人员对路面厚度进一步的修改,最后得到路面结构设计结果如下:---------------------------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40 mm---------------------------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50 mm---------------------------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60 mm--------------------------- 水泥稳定石屑 200 mm--------------------------- 石灰碎石土 250 mm--------------------------- 土基竣工验收弯沉值和层底拉应力计算层位结 构 层 材 料 名 称厚度压(mm)20℃平均抗模量(MPa)标准差(MPa)15℃平均抗压模量(MPa)标准差(MPa)综合影响系数1细粒式沥青混凝土40140002000012中粒式沥青混凝土50120001600013粗粒式沥青混凝土6090001200014石灰粉煤灰土200150001500015石灰土2508000800016土基601 公 路 等 级 : 高速公路 新建路面的层数 : 5 标 准 轴 载 : BZZ-100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及土基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 第 1 层路面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21 (0.01mm) 第 2 层路面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23 (0.01mm) 第 3 层路面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25.9 (0.01mm) 第 4 层路面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29.5 (0.01mm) 第 5 层路面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69.9 (0.01mm)土基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LS= 200 (0.01mm)(根据“基层施工规范”第88页公式) LS= 155.3 (0.01mm)(根据“测试规程”第56页公式)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底面最大拉应力 :(未考虑综合影响系数) 第 1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 σ( 1 )=-0.202 (MPa) 第 2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 σ( 2 )=-0.058 (MPa) 第 3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 σ( 3 )=-0.04 (MPa) 第 4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 σ( 4 )= 0.086 (MPa) 第 5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 σ( 5 )= 0.092 (MPa)②、新建复合式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公 路 等 级 : 高速公路变异水平的等级 : 低 级可 靠 度 系 数 : 1.33 上 面 层 类 型 : 沥青混凝土上面层下 面 层 类 型 : 普通混凝土下面层车辆类型及交通参数序 路 面 行 驶 单轴单轮 轴载 单轴双轮 轴载 双轴双轮 轴载 三轴双轮 轴载 交通量号 车 辆 名 称 组的个数 总重 组的个数 总重 组的个数 总重 组的个数 总重 (kN) (kN) (kN) (kN)1 单后轴货车 1 24.6 2 67.80 0 0 0 0 600 2 单后轴货车 1 45.1 2 101.5 0 0 0 0 650 3 拖 挂 车 2 20.1 2 72.60 0 0 0 0 600 4 拖 挂 车 3 60.0 2 100.0 0 0 0 0 600 5 单后轴货车 1 18.9 2 41.80 0 0 0 0 600 6 单后轴货车 1 23.5 2 44.00 0 0 0 0 600 7 单后轴货车 1 30.0 2 51.00 0 0 0 0 500期限增长率r(%)期限增长率r(%)2011∽20208.02031∽20415.52021∽20316.5各段交通量及其增长率行驶方向分配系数 1 车道分配系数 .7 轮迹横向分布系数 .22 沥青混凝土上面层厚度 80 mm 混凝土弯拉强度 5 MPa混凝土弯拉模量 31000 MPa 混凝土下面层板长度 5 m地区公路自然区划 Ⅱ 面层最大温度梯度 85 ℃/m接缝应力折减系数 .9当E0=30MPa时基(垫)层类型----新建公路土基上修筑的基(垫)层层 位基(垫)层材料名称厚度(mm)回弹模量(MPa)1碾压混凝土160270002多孔隙水泥碎石12015003级配碎砾石1502404土基30混凝土基层材料弯拉强度 FJ= 5 MPa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不包栝混凝土基层) ET= 118.3 MPaHB= 200 rg= .778 SPS1= 1.15 SPR1= 3.47 BX1= .73 STM1= 1.92 KT= .5 STR1= .96 SCR1= 4.43 GSCR1= 5.89 RE1= 17.8 %SPS2= .8 SPR2= 3.06 GSPR2= 4.07 RE2=-18.6 %HB= 222 rg= .839 SPS1= 1.06 SPR1= 3.19 BX1= .64 STM1= 1.86 KT= .49 STR1= .91 SCR1= 4.1 GSCR1= 5.45 RE1= 9 %SPS2= .67 SPR2= 2.56 GSPR2= 3.4 RE2=-32 %HB= 234 rg= .873 SPS1= 1.01 SPR1= 3.04 BX1= .61 STM1= 1.87 KT= .49 STR1= .92 SCR1= 3.96 GSCR1= 5.27 RE1= 5.4 %SPS2= .6 SPR2= 2.29 GSPR2= 3.05 RE2=-39 %HB= 242 rg= .897 SPS1= .98 SPR1= 2.95 BX1= .58 STM1= 1.85 KT= .49 STR1= .91 SCR1= 3.86 GSCR1= 5.13 RE1= 2.6 %SPS2= .57 SPR2= 2.18 GSPR2= 2.9 RE2=-42 %HB= 246 rg= .909 SPS1= .97 SPR1= 2.92 BX1= .58 STM1= 1.87 KT= .49 STR1= .92 SCR1= 3.84 GSCR1= 5.11 RE1= 2.2 %SPS2= .55 SPR2= 2.1 GSPR2= 2.79 RE2=-44.2 %HB= 249 rg= .917 SPS1= .96 SPR1= 2.89 BX1= .58 STM1= 1.89 KT= .5 STR1= .94 SCR1= 3.83 GSCR1= 5.09 RE1= 1.8 %SPS2= .54 SPR2= 2.06 GSPR2= 2.74 RE2=-45.2 %HB= 252 rg= .926 SPS1= .95 SPR1= 2.86 BX1= .55 STM1= 1.83 KT= .49 STR1= .89 SCR1= 3.75 GSCR1= 4.99 RE1=-.2 %SPS2= .52 SPR2= 1.99 GSPR2= 2.65 RE2=-47 %设计车道使用初期标准轴载日作用次数 : 2138 路面的设计基准期 : 30 年设计基准期内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 : 1.617002E+07 路面承受的交通等级 :重交通等级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不包栝混凝土基层) : 118.3 MPa不考虑沥青上面层影响时混凝土下面层设计厚度 : 252 mm考虑沥青上面层影响折减后的混凝土下面层设计厚度 : 232 mm 通过对设计层厚度取整以及设计人员对路面厚度进一步的修改, --------------------------------------- 沥青混凝土上面层 80 mm --------------------------------------- 普通混凝土下面层 180 mm --------------------------------------- 碾压混凝土 180 mm --------------------------------------- 多孔隙水泥碎石 120 mm --------------------------------------- 级配碎砾石 150 mm --------------------------------------- 土基最后得到路面结构设计结果如下:新建基(垫)层及土基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计算 新建基(垫)层的层数 : 3 标 准 轴 载 : BZZ-100第 1 层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22 (0.01mm)(根据“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公式计算) LS= 23.5 (0.01mm)(根据“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公式计算)第 2 层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115.9 (0.01mm)(根据“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公式计算) LS= 158.3 (0.01mm)(根据“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公式计算)第 3 层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290 (0.01mm)(根据“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公式计算) LS= 453.6 (0.01mm)(根据“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公式计算)土基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310.5 (0.01mm)(根据“路基路面测试规程”公式计算) LS= 383.1 (0.01mm)(根据“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公式计算)当E0=60MPa时基(垫)层类型----新建公路土基上修筑的基(垫)层层 位基(垫)层材料名称厚度(mm)回弹模量(MPa)1碾压混凝土160270002多孔隙水泥碎石12015003级配碎砾石1502404土基60混凝土基层材料弯拉强度 FJ= 5 MPa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不包栝混凝土基层) ET= 176.2 MPaHB= 200 rg= .681 SPS1= 1.06 SPR1= 3.19 BX1= .73 STM1= 1.93 KT= .5 STR1= .97 SCR1= 4.16 GSCR1= 5.53 RE1= 10.6 %SPS2= .74 SPR2= 2.83 GSPR2= 3.76 RE2=-24.8 %HB= 213 rg= .712 SPS1= 1.01 SPR1= 3.04 BX1= .67 STM1= 1.87 KT= .49 STR1= .92 SCR1= 3.96 GSCR1= 5.27 RE1= 5.4 %SPS2= .66 SPR2= 2.52 GSPR2= 3.35 RE2=-33 %HB= 220 rg= .729 SPS1= .99 SPR1= 2.98 BX1= .67 STM1= 1.93 KT= .5 STR1= .97 SCR1= 3.95 GSCR1= 5.25 RE1= 5 %SPS2= .62 SPR2= 2.37 GSPR2= 3.15 RE2=-37 %HB= 227 rg= .747 SPS1= .96 SPR1= 2.89 BX1= .64 STM1= 1.91 KT= .5 STR1= .95 SCR1= 3.84 GSCR1= 5.11 RE1= 2.2 %SPS2= .59 SPR2= 2.26 GSPR2= 3.01 RE2=-39.8 %HB= 230 rg= .754 SPS1= .95 SPR1= 2.86 BX1= .64 STM1= 1.93 KT= .5 STR1= .97 SCR1= 3.83 GSCR1= 5.09 RE1= 1.8 %SPS2= .58 SPR2= 2.22 GSPR2= 2.95 RE2=-41 %HB= 233 rg= .762 SPS1= .94 SPR1= 2.83 BX1= .61 STM1= 1.87 KT= .49 STR1= .92 SCR1= 3.75 GSCR1= 4.99 RE1=-.2 %SPS2= .56 SPR2= 2.14 GSPR2= 2.85 RE2=-43 %设计车道使用初期标准轴载日作用次数 : 2138 路面的设计基准期 : 30 年设计基准期内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 : 1.617002E+07 路面承受的交通等级 :重交通等级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不包栝混凝土基层) : 176.2 MPa不考虑沥青上面层影响时混凝土下面层设计厚度 : 233 mm考虑沥青上面层影响折减后的混凝土下面层设计厚度 : 213 mm 通过对设计层厚度取整以及设计人员对路面厚度进一步的修改,最后得到路面结构设计结果如下: --------------------------------------- 沥青混凝土上面层 80 mm --------------------------------------- 普通混凝土下面层 180 mm --------------------------------------- 碾压混凝土 180 mm --------------------------------------- 多孔隙水泥碎石 120 mm --------------------------------------- 级配碎砾石 150 mm --------------------------------------- 土基新建基(垫)层及土基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计算 新建基(垫)层的层数 : 3 标 准 轴 载 : BZZ-100第 1 层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15.4 (0.01mm)(根据“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公式计算) LS= 17.7 (0.01mm)(根据“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公式计算)第 2 层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80 (0.01mm)(根据“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公式计算) LS= 117.6 (0.01mm)(根据“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公式计算)第 3 层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171.3 (0.01mm)(根据“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公式计算) LS= 281.7 (0.01mm)(根据“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公式计算)土基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155.3 (0.01mm)(根据“路基路面测试规程”公式计算) LS= 200 (0.01mm)(根据“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公式计算)方案比选:由于该公路沿线处于Ⅱ5平原微丘区,公路等级为高速公路,设计基准年为15年,沿线有多个产量好的石灰厂,石料及粉煤灰储量丰富,故拟采用结构层为沥青混凝土面层,水泥稳定石屑、石灰碎石土基、垫层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

第四部分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因未提供地形图,所以不进行排水的系统设计,仅从规范取最安全值1、路基排水设计路基地表排水:可采用边沟、截水沟、排水沟等,各类地段排水沟沟顶均高出设计水位0.2m以上路基地下排水:考虑到年平均降雨量>420mm且较为集中,可考虑加设简易盲沟 一般路基排水:边沟采用梯形,梯形边沟内测边坡为1:1.0∽1:1.5,梯形底宽和深度为0.4∽0.6排水沟采用梯形,距路基坡脚要大于2m 陡坡路堤排水:和一般路基排水相同 全挖路基排水:边沟采用梯形,内测边坡1:1.0∽1:1.5梯形低宽和深度0.4∽0.6在边坡坡顶设截水沟,采用梯形1:1.0∽1:1.5沟宽>0.5m,沟深>0.5m长度200∽500m排水沟采用梯形,距路基坡脚大于2m2、 路面排水 路面排水采用集中排水方式,在路肩外侧边缘设置拦水带,路面降水随拦水带汇集,在每30∽40米处的路基一侧设置急流槽和泄水口,将降水引至路堤坡脚外超高路段路面排水在中央分隔带设置排水沟,弯道外侧的半幅路面水汇入排水沟,通过跌水井和横向排水管道将路面积水沟内的水引入路侧排水沟3、中央分隔带排水 中央分隔带采用4cm厚水泥混凝土密封表面的排水,使降落在分隔带上的表面水排向两侧行车道,其坡度与路面的横坡度相同;超高路段在分隔带上侧边缘处 设置缘石,拦截和排泄地表水第五部分 参考书目1. 《路基路面工程》(第三版).邓学钧.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2. 《道路勘测与设计》(第2版). 张金水.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3.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4.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5.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13-20026. 《公路设计手册》(交通部第二版)7.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路表弯沉值计算图式:沥青混凝土层和半刚性材料层的底层拉应力计算图式。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