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思路与措施初稿

Sc****h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98KB
约14页
文档ID:133266910
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思路与措施初稿_第1页
1/14

一、专业建设现状(一)基本信息我校在 2003 年就开设了旅游管理专科班,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旅游管理专业的酒店管理方向已经具备了较坚实的学科基础、 较强的师资力量、 优良的办学条件以及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在筹备开设 “酒店管理 ” 本科专业期间, 我校组织专业教师多次赴省内外多家酒店企业考察学习, 研究酒店行业的人才需求, 和酒店业内资深人士一起论证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聘请酒店高管作兼职教师 同时积极引进双师型教师, 强化教师的实践能力目前, “酒店管理 ”专业所在的管理学院现建有虚拟商业社会环境( VBSE )仿真实训室、财务会计实训室、市场营销实训室、物流管理实训室、模拟导游实训室同时,我校学术交流中心、红烛园、银杏宾馆、迎宾馆等,都能为学生提供实训场所此外,学校还建立了相应的创业园区,能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创业实践机会, 为学生走出校门后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二)专业定位本专业培养适应星级酒店发展需要, 具备较高的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和系统的酒店管理专业知识,具备人文素质、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 熟悉现代星级酒店经营管理方法和手段, 能够在高星级酒店、 高级住宿业机构、 高级餐饮业机构、 教育研究机构等从事酒店管理、 接待服务及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三)师资队伍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团队已初步形成,共有教师 21 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者 9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2 人,双师型教师 3 人师资涉及现代酒店管理的各个专业领域,为承担酒店管理相关课程提供了基本保证四)实践条件1、校内“酒店管理 ” 专业所在的管理学院现建有虚拟商业社会环境 ( VBSE )仿真实训室、财务会计实训室、市场营销实训室、物流管理实训室、模拟导游实训室同时,我校学术交流中心、红烛园、银杏宾馆、迎宾馆等,都能为学生提供实训场所此外,学校还建立了相应的创业园区, 能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创业实践机会,为学生走出校门后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2、校外我校先后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投资有限公司、 武汉香格里拉大酒店、 万豪国际酒店集团等知名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 拥有武汉光明万丽酒店、 保利白玫瑰大酒店、 洪山宾馆、 皇庭国际酒店、 咸宁碧桂园凤凰温泉酒店等十四个校外实习基地,完全能够满足 “酒店管理 ”专业学生实习实训的需求二、专业建设方案(一)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经过建设, 将酒店管理专业办成特色鲜明的专业在课程建设方面,建设 5 门网络课程,建成 3 门优质核心课程。

在实习实训条件建设方面, 充分利用现有实践教学条件, 将校内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成具有教学、 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型、 多功能实训基地;在境内外增建一批稳定的能够充分满足该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的实习基地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到 2017 年该专业的 “双师 ” 素质教师比例要达到 90%以上,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比例达到 63% ,高级职称比例达到 50% ,拥有专业带头人 1 名,骨干教师 6 名以上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注重校企合作的内涵建设,积极完善 “订单式 ”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为社会提供技术支持、技能培训、对口支援等服务,每年为企业培训不少于 100 人次;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 每年每人至少完成 1 篇公开发表的高质量论文,至 2018 完成 2 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在教材编写方面, 完成 2 本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 体现酒店管理教育特色和地域特点的教材在国际交流方面,积极开展以澳大利亚为主要对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具有国际水准的职业培训内容, 选派优秀学生赴境外实习, 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提升就业层次二)建设思路进一步适应酒店管理产业发展新需求, 积极创建基于产业要素和行业、 企业发展为导向的由综合或交叉学科支撑的学科专业体系;明显提升酒店管理专业教育层次和教学质量水平, 充分发挥其优势, 调整完善并充分发挥本专业特色,续拓展相关专业及全方向发展; 全力推进人才培养质量工程, 确立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以课程开发、 创新为重点突破, 努力实现课程教学体系与专业教学模式创新,建立课程结构布局合理, 能为经济建设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的学科专业体继系。

三)主要特色根据该专业岗位群对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的要求, 建立一个符合酒店服务职业特点的 “学训交替 ”、“工学结合 ”的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1)以就业为导向,完善 “订单式 ”人才培养模式( 2)以 “实际、实用、实践 ”为原则,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训练为适应酒店岗位群的要求, 我们强化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一是增加实训教学时间, 将第四学期与第五学期的在校实训周与暑期结合,进行为期4 个月教学实习, 实行校内教学与校外实习交替进行通过教学实习,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毕业实习开始时就能顶岗工作,增强了就业竞争力二是加强对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的管理,贯彻“实习课程化 ”的原则,对学生的实习成绩采用学校、实习企业共同评价,综合划分等级的方式这些措施, 保证了实践教学的质量三是在实战中检验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项行业技能大赛 3)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主旨,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中始终贯穿素质教育为先的思想,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中突出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职业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而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力。

四)(地方)相关产业发展情况(五)人才需求预测酒店管理是全球十大热门行业之一, 酒店管理人员在中国十大百万年薪职业中排名第六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型活动在中国举行同时,根据世界旅游组织( WTO )的预测, 2020 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国届时,中国将由第四大旅游经济国家上升为世界第二旅游经济大国旅游业的发展必然会带来酒店业的繁荣,带来我国酒店服务与管理人才需求巨大,就业前景广阔六)专业在人才供应链中的位置酒店管理本科培养计划,培养优秀毕业生,能够适应酒店行业的基础工作,在掌握基础工作技能后, 相比于高职高专的学生, 更快更好的掌握相关的服务技巧,优先到酒店中层管理级别七)专业主要面向的行业优势1、培养酒店高层管理的人才高级酒店管理人才在全球都是一直很紧缺的近年来,在国际人才市场上,酒店管理人才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而在中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求也越来越高, 酒店作为服务行业数量在不断增多的情况下, 质量管理也在不断的提高,高层酒店人才仍旧是急需的层次 本科酒店管理的最终培养目标就是中要层到高层管理人才2、培养高服务素养的的人才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较其他专业拥有礼仪、 语言、动手技能等全方位的服务素养,酒店专业人才具有较强抗压性、 学习适应能力、 团队精神、 反应的灵活性、吃苦能力。

并且本专业培养的人才素质多元化, 使得毕业生极具有跨行发展的竞争力三、专业建设主要内容及计划(一)师资队伍建设1、增加师资总量,夯实人才基础根据发展需要,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充实专业集群师资,适度增长教师总量2、采取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方式,优化师资结构加大 “双师型 ”教师的引进力度,从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四个方面采取措施对师资队伍进行优化3、通过校企合作模式,从企业积极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人才补充教师队伍,聘请行业专家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4、打造 “双师型 ”教师转型建设平台实行现有、专任教师分期分批培训和进修机制(每学期派 1-3 名专任教师),并通过省、市、校多级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行动计划, 让教师轮流深入企业锻炼, 争取 3 年内建设一支数量足够, 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双师型 ”教师队伍5、采用 1.5+0.5+1+0.5+0.5的培养模式本科学习共4 年八个学期,分配为 1.5学期为校内理论和校内实践课程,0.5 学期(含暑假两个月)到全国高星级酒店(国际五星级酒店)企业实习,第5、 6 个两个学期返校继续完成专业理论课程巩固和实践操作课程, 第 7 个学期开始毕业实习,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到酒店行业相关的各企业部门实习工作,为第 8 个学期的毕业论文完成做准备。

二)实验室及实习基地建设1、力争 3-5 年内建设 1-2 个校级重点实验室2、力争 3-5 年建设 1 个校级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基地;3、力争 1-2 年内在校内开办校园旅行社,为旅游营销、旅游策划提供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成之后方便相关专业学生实战实习表一:学术交流中心配套实训室建设要求数量备注训室10 人餐桌7 套实训室建设之后由管理学院领导和专业教师审查通过,配套棉制进行实训室挂牌品根据教师课程安排和实际配套服务进度,期初教学进度上交后,设施及用品统一安排实训室上课课表不各色酒水用课程教师临时上报批准单人床双人床练习用棉制品清洁设备及用具客房技能实训室西餐厅客房实训室地毯家具电器西餐桌椅配套餐具配套棉制品会议室配套服务设备级用品会议桌椅更新桌呢(棉织品)会议服务用品(杯,笔,茶壶统一配备)表二 相关课程实训室建设需求实训室设施需求适合课程备注旅游电子商40 台电脑可申请在艺电子商务务前厅管理实术大楼或者创业训学院,经学院领导旅游英语听和专业教师审查力实践后,进行实训室挂旅游日语听牌期初根据教师力实践课程统一安排课礼仪实训室10 平米以上面旅游礼仪实表积践可移动桌椅前厅管理实践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语言活动室配有英语和日旅游英语实语相关酒店产品践长桌 5 套,陪旅游日语实可移动椅子(供5践人以上小组讨论)(三)精品课程及教材建设1、努力钻研,反复锤炼,争取在三年之内,建设省级精品课程 1 门、院级精品课程 3 门。

2、组织专业课教师编写、修订专业课教学大纲、教学讲义,建设与实践课程配套的实训大纲, 自编实训指导书 在教材建设中组织专家进行反复论证, 邀请企业技术专家参与,编写、选用合理的适用于应用型教学的优秀教材。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