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使用的文化差异,在奥斯汀(Austin)、塞尔(Searle)、格赖斯(Grice)、布朗(Brown)及利奇(Leech)等学者提出了所谓普遍的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原则及礼貌原则之后,不同文化间在语言使用方面的差异往往被忽视或者被低估这一新的研究方向使人们开阔了眼界,人们开始认识到: 不同文化、不同社会、不同群体的人们,以不同的方式说话; 说话方式之间的差异很大,而且具有系统性; 说话方式之间的差异反映了人们在文化价值方面的差异; 说话方式之间的差异只能在各自不同的文化及价值体系内得到合理的解释一、社会语言差异,(一)社会语言相对论 言语是社会行为,必须受制于社会行为规范,人们的言语行为必须遵循其社会或群体所共享的言语规则或言语使用规则社会语言规则或言语使用规则是指一个文化或群体所共有的对说话方式起支配作用的规则 这些规则规定说话人开口说话的时机、说话的内容、开始和结束说话的方式,以及交往规则,即谈话如何得以顺利进行(合作规则)、如何达到有礼貌(礼貌原则)等等社会语言相对论,社会语言规则差异的存在是普遍的,而且某一特定的文化、社会或团体中的社会语言规则或言语使用规则只能在自己的文化中按其特定情况加以理解。
不能用不同文化的社会语言或言语规则来描述某种特定的文化中的言语行为二)言语是社会关系的标志 言语作为社会行为,集中反映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几种反映出交际双方的“权势”或“平等”关系 “权势” 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有明显的距离,一方比另一方有权势,如上级对下级、长者对幼者、教师对学生、老板对雇员等 “平等” 涉及双方交往共享多少经验,共享多少社会特征,如宗教、性别、年龄、种族、职业、兴趣、出生地等,涉及他们在多大程度上共享亲密行为以及其他相关因素 (非正式),美国,中国,1、称呼语的处理 头衔:主任、书记、教授、先生 敬辞:贵(公司、国)、高见 他称:令尊、尊夫人、 对称:您 自称:本人、卑职、免贵、贱姓、寒舍、蔽处,2、代词的分化,3、动词的变化 韩语: 吃: 死: 睡: 在:,4、非语言行为的表现 包括交际中的姿势、手势、眼神、体距、容貌、姿态、礼节、语气、服饰及场景等语用迁移 在跨文化交际时,人们常常理所当然地以本国文化的准则和社会规范作为解释和评价别人行为的标准,这种迁移必然造成交际失败,并产生较大的心理或社会距离三)语用迁移及其后果,语用失败 (pragmatic failure) 语用迁移所造成的言语行为的施为之力丧失的现象,也是违反社会语言规则所造成的现象,又称社会语用失败 (sociopragmatic failure) 。
语用失误或语用失败是语用规则迁移所造成的,即不同文化的人们在相互交际时直接把自己语言的话语翻译成目标语,而不考虑这些话应该遵循的交际规范,其结果是一种言语行为的施为之力在不同文化中失去作用 “语法错误可能显示说话人还未掌握特定的语言能力,而语用错误可能反映出说话人的人格有毛病 托马斯,会话受规范或条件制约,人们在会话是之所以不是以一连串的互不相干的语句组成,是因为交谈双方都遵循了某些规则,相互配合,即遵循了合作原则一)会话合作原则(格赖斯 P.Grice) (cooperative principles),二、合作原则及其文化差异,量的准则 (quantity maxim) a.所说的话达到现时交际目的所要求的详尽程度; b.不要使说的话比所要求的更详尽 质的准则 (quality maxim) a.不说自己认为是不真实的话; b.不说自己没有足够证据的话会话合作原则(格赖斯 P.Grice)(cooperative principles),关联准则 (relation maxim) 说话要相关、切题 方式准则 (manner maxim) a.避免晦涩的词语; b.避免歧义; c.说话要简洁; d.说话要有条理,(二)合作原则的文化差异 合作原则的各项准则是建立在西方文化的基础上,是以西方言语交际模式为标准的。
关于“量的准则” 关于“质的准则” 关于“关联准则” 关于“方式准则”,甘柏兹 (Gumperz): 实施交际任务的语用条件从理论上讲可能是普遍相同的,而完成交接任务的社会实践却随文化的不同而不同 文化差异的表现: 1.不同的对交际情景和恰当行为与意图的文化假定(期待与权力) 2.不同的构建信息或论点的方式(表述的先后顺序、直接性或间接性) 3.不同的说话方式(语音、词汇、语法、停顿)一)关于礼貌原则 1、利奇 (Leech) 的“礼貌原则”,三、礼貌原则及其文化差异,A: Well miss Bill and Agatha, wont we? B: Well, well all miss Bill. (B: Well, well all miss Bill but not Agatha.),“礼貌原则” 交谈中说话人要减少表达不礼貌的信息,或者尽量表达礼貌的信息非对称性,得体准则 (tact maxim): a. 尽量少让他人受损; b. 尽量多让他人得益 宽宏准则 (generosity maxim): a. 尽量少使自己得益; b. 尽量多使自己受损 赞誉准则 (approbation maxim): a. 尽量少贬低他人; b. 尽量多赞誉他人。
礼貌原则(principles of politeness):,谦虚准则 (modesty maxim): a.尽量少赞誉自己; b.尽量多贬低自己 一致准则 (agreement maxim): a.尽量减少自己与他人的不一致; b.尽量增加自己与他人的一致 同情准则 (sympathy maxim): a.尽量减少自己与他人之间的不合; b.尽量增加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同情礼貌原则(principles of politeness):,2、“礼貌原则”的局限性 (1) 建立在西方文化的基础上 (2)“尽量多”、“尽量少”的说法过于绝对 (3)礼貌是相对的,其相对性是语境的多样性所决定的二)礼貌原则的文化差异 西方文化: “低语境文化”,礼貌主要通过言语行为表现出来; 东方文化: “高语境文化”,礼貌准则往往取决于语境因素的制约 中国文化: 礼貌指向理想的社会同一性;面子是指个体在所处色社会群体中取得的良好公众形象,以来于社会中他人的判断,具有明显的社会取向 西方文化: 礼貌指向个人自主性;面子集中于个体,主要是一种自我形象,个体主义倾向比较突出1、中国文化的“礼”,,,“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
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 荀子礼论,“是故隆礼由礼,谓之有方之士不隆礼,不由礼,谓之无方之民敬让之道也故以奉宗庙则敬;以入朝廷则贵贱有位;以处室家则父子亲,兄弟和;以处乡里,则长幼有序 孔子礼记,人们追求自我实现、个人奋斗,人们高度重视个人权利、个人隐私,人们强调各行其是、各展其才、各履其志2、西方社会的礼貌观,西方人:最常用“得体准则” (请示、命令、警告、建议、劝告等),,受传统“差序格局”或等级观念、以及以此为基础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取向、他人取向和守本分的思想的影响,人们必须遵循“上尊下卑”的法则个人主义为中心 间接,委婉的得体语言: Will you answer the phone? Can you answer the phone? Would you mind answering the phone? Could you possibly answer the phone?,中国人:最常用“谦虚准则”(卑己尊人),3、中美社会礼貌原则之文化差异:,因中西方“礼貌原则”的文化差异而造成的笑话:,中国人:礼物很轻薄,不成敬意,请笑纳。
(This is nothing much/a mere trifle, but please accept it.) 西方人:Its not much. Its just a trifle, I picked up in a bargain basement sale at Macys last week. I thought maybe you could use it.,“哪里,哪里!”,餐馆,领导开会讲话,问路: 中国:“请问”、“借光”、“劳驾” 西方:“Excuse me,” 做客告别: 中国人:“Im sorry, I have given you so much trouble.” 西方人:“Thank you very much for a wonderful eve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