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断层解剖头胸课件

沈***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6.25MB
约61页
文档ID:177853775
断层解剖头胸课件_第1页
1/61

人体断层解剖人体断层解剖1PPT学习交流概述概述断层解剖学是通过切制断层的方法探断层解剖学是通过切制断层的方法探索各结构在连续断层内的索各结构在连续断层内的 形态、位形态、位置和毗邻变化置和毗邻变化目的:理解和掌握人体主要结构在连目的:理解和掌握人体主要结构在连续断层内的形态变化规律续断层内的形态变化规律研究范围:解剖断层研究范围:解剖断层 影像断层影像断层 2PPT学习交流?学学习习方法:方法:1.1.须掌握坚实的局部解剖学知识须掌握坚实的局部解剖学知识2.2.抓住某一断面的主要结构特点抓住某一断面的主要结构特点3.3.不要把注意力集中于一个或几个断不要把注意力集中于一个或几个断面的所有结构上,而要在一个器官或面的所有结构上,而要在一个器官或一个结构的逐一连续追踪学习,以求一个结构的逐一连续追踪学习,以求掌握全貌及连属关系掌握全貌及连属关系4.4.学习某一断面前,要了解它在整体学习某一断面前,要了解它在整体的位置3PPT学习交流1.1.头部断面解剖头部断面解剖2.2.胸部断面解剖胸部断面解剖3.3.腹部断面解剖腹部断面解剖4PPT学习交流头部横切面头部横切面 以眼外眦与外耳道上以眼外眦与外耳道上缘的连线为基线缘的连线为基线 通过两侧眦耳线所做通过两侧眦耳线所做的横切面为标准平面的横切面为标准平面 片厚片厚5mm5mm5PPT学习交流6PPT学习交流扣带沟缘支扣带沟缘支7PPT学习交流颅顶层面颅顶层面 头皮头皮 颅盖颅盖 矢状逢矢状逢 硬脑膜硬脑膜 上矢状窦上矢状窦 大脑纵裂大脑纵裂 中央沟中央沟 中央前回中央前回 中央后回中央后回8PPT学习交流如何辨别中央沟如何辨别中央沟?大部分(大部分(8787)中央沟为一不被中断的沟)中央沟为一不被中断的沟;中央沟较深,均自脑断面外缘约中份处向后延伸,中央沟较深,均自脑断面外缘约中份处向后延伸,并可有一条(中央后沟并可有一条(中央后沟)或两条(中央前、后沟)与或两条(中央前、后沟)与之伴行;之伴行;一般中央前回厚于中央后回;一般中央前回厚于中央后回;先通过大脑半球内侧面的扣带沟缘支辨认出中央先通过大脑半球内侧面的扣带沟缘支辨认出中央旁小叶,再进一步辨认中央沟;旁小叶,再进一步辨认中央沟;大脑白质的髓型有助于辨认中央沟。

大脑白质的髓型有助于辨认中央沟9PPT学习交流额、顶叶上部额、顶叶上部层面层面 额鳞、冠状缝额鳞、冠状缝 矢状缝、硬脑膜矢状缝、硬脑膜 大脑镰大脑镰 上矢状窦上矢状窦 中央沟中央沟 中央前中央前、后沟后沟 中央前、后回中央前、后回10PPT学习交流额、顶叶中部层面额、顶叶中部层面 额鳞、冠状缝、矢状逢、额鳞、冠状缝、矢状逢、硬脑膜、上矢状窦硬脑膜、上矢状窦 大脑纵裂大脑纵裂、大脑镰、大脑镰 中央沟、中央沟、中央旁小叶中央旁小叶 中央前沟、中央前回、中央前沟、中央前回、额上沟额上沟、额上回额上回 中央后沟、中央后回、中央后沟、中央后回、顶上小叶顶上小叶顶内沟顶内沟11PPT学习交流额、顶叶下部层面额、顶叶下部层面 额鳞、冠状缝、硬脑额鳞、冠状缝、硬脑膜、上矢状窦、大脑膜、上矢状窦、大脑纵裂、大脑镰纵裂、大脑镰 中央沟、中央前沟、中央沟、中央前沟、中央前回、中央后沟、中央前回、中央后沟、中央后回、中央后回、额上沟、额上回、额上沟、额上回、额额中回中回 顶内沟、顶上小叶顶内沟、顶上小叶(8 8)、)、顶下小叶(顶下小叶(9 9)楔前叶楔前叶12PPT学习交流胼胝体上、半卵圆形中心层面胼胝体上、半卵圆形中心层面中央沟、中央前沟、中央沟、中央前沟、中央前回、中央后中央前回、中央后沟、中央后回、沟、中央后回、9 9半球髓质、半球髓质、1111额叶、额叶、1212顶叶、顶叶、1818扣带回、扣带回、1414缘上回、缘上回、1919顶枕沟、顶枕沟、1515枕叶、枕叶、1616楔前叶楔前叶楔前叶楔前叶13PPT学习交流侧脑室顶部层面侧脑室顶部层面 上矢状窦上矢状窦、下矢状窦、下矢状窦 中央沟、中央前回、中央沟、中央前回、中央后回、中央后回、胼胝体干、胼胝体压胼胝体干、胼胝体压部、外侧沟部、外侧沟(14)14)、尾、尾状核体、侧脑室状核体、侧脑室、缘缘上回上回(15)15)、角回、角回(16)16)楔前叶楔前叶(18)18)、顶枕沟、顶枕沟、楔叶楔叶(17)17)14PPT学习交流胼胝体下、侧脑室中央部层面胼胝体下、侧脑室中央部层面 胼胝体膝胼胝体膝、大脑纵裂、大脑纵裂、额钳额钳、胼胝体压部、胼胝体压部、枕钳枕钳 大脑镰、上矢状窦、大脑镰、上矢状窦、直窦直窦 穹隆穹隆、侧脑室(中央部、前侧脑室(中央部、前角、后角),室间孔角、后角),室间孔 尾状核(头、尾)、背侧丘尾状核(头、尾)、背侧丘脑、视辐射,内囊、屏状核、脑、视辐射,内囊、屏状核、岛叶、岛盖岛叶、岛盖 外侧沟外侧沟(2626)、缘上回、缘上回(2727)和和角回角回(28)(28)顶枕沟顶枕沟(29)(29)、枕叶和、枕叶和距状沟距状沟(31)(31)15PPT学习交流16PPT学习交流丘脑、基底核与内囊层面丘脑、基底核与内囊层面 胼胝体膝胼胝体膝、额钳额钳、胼胝体、胼胝体压部压部。

胼胝体沟、扣带沟、胼胝体沟、扣带沟、扣带回扣带回 透明隔、穹隆柱、室间孔,透明隔、穹隆柱、室间孔,第三脑室、第三脑室、侧脑室、尾状侧脑室、尾状核(头、尾)、核(头、尾)、豆状核、豆状核、背侧丘脑,内囊、背侧丘脑,内囊、外囊外囊、屏状核、屏状核、最外囊、最外囊、岛叶,岛叶,额、顶叶岛盖,额、顶叶岛盖,颞横回颞横回17PPT学习交流 小脑蚓、穹隆脚小脑蚓、穹隆脚(43)(43)、视辐射视辐射(3737)毯:侧脑室后角外毯:侧脑室后角外侧壁紧贴室腔的一侧壁紧贴室腔的一层白质,系由胼胝层白质,系由胼胝体压部纤维构成体压部纤维构成(3636)禽距:侧脑室后角禽距:侧脑室后角内侧壁的隆起,由内侧壁的隆起,由距状沟突向室腔形距状沟突向室腔形成3838)18PPT学习交流第三脑室上部第三脑室上部 、松果体层面、松果体层面 胼胝体膝胼胝体膝、透明隔、穹透明隔、穹隆柱、室间孔,第三脑隆柱、室间孔,第三脑室、侧脑室、尾状核室、侧脑室、尾状核(头、尾)、(头、尾)、豆状核豆状核(苍白球、壳)、(苍白球、壳)、背侧背侧丘脑内囊、内囊、外囊外囊、屏状核、屏状核、最外囊、最外囊、岛叶,颞叶岛岛叶,颞叶岛盖19PPT学习交流 缰三角、缰连合、松果缰三角、缰连合、松果体体 大脑大静脉池:大脑大静脉池:菱形,菱形,向两侧连于侧脑室三角向两侧连于侧脑室三角区区 侧脑室三角区(侧脑室三角区(2828侧脑侧脑室后角与下角的移行处,室后角与下角的移行处,为侧脑室最宽处为侧脑室最宽处)、其、其内侧壁、外侧壁和底分内侧壁、外侧壁和底分别有别有海马和海马伞海马和海马伞(30)(30),毯和视辐射毯和视辐射(31)(31),侧副隆侧副隆起起(32)(32)。

20PPT学习交流经松果体的经松果体的CT和和MRI21PPT学习交流脑室示意图脑室示意图22PPT学习交流脑池示意图脑池示意图 视交叉池、脚间池和桥池合称为基底池,位于蝶鞍的视交叉池、脚间池和桥池合称为基底池,位于蝶鞍的上方,是脑底的中心位置,向前连终板池和胼胝体周上方,是脑底的中心位置,向前连终板池和胼胝体周池,前外连外侧窝池,后外连小脑脑桥角池,后连桥池,前外连外侧窝池,后外连小脑脑桥角池,后连桥池此综合脑池称鞍上池池此综合脑池称鞍上池23PPT学习交流第三脑室下部第三脑室下部 、前连合层面、前连合层面 前连合前连合(横过第三脑室前横过第三脑室前方的一束横行纤维),其方的一束横行纤维),其前方为前方为终板旁回终板旁回,后方为,后方为穹隆柱外侧沟外侧沟呈呈“Y”Y”型分叉型分叉 第三脑室向后与第三脑室向后与中脑水管中脑水管相通,周围为相通,周围为顶盖前区顶盖前区和和中脑上丘中脑上丘第三脑室侧壁第三脑室侧壁是是下丘脑下丘脑*小脑蚓包括小脑蚓包括小舌小舌、中央小叶中央小叶、和、和山顶山顶小脑与枕叶间有与枕叶间有小脑幕小脑幕小脑蚓与顶盖之间的小脑蚓与顶盖之间的四四叠体池叠体池呈呈“W”型。

型24PPT学习交流四叠体池、上丘层面四叠体池、上丘层面 终板旁回、穹隆柱、前连终板旁回、穹隆柱、前连合合(纤维弯向外后,经尾(纤维弯向外后,经尾状核头和壳的底部,外囊状核头和壳的底部,外囊和屏状核的后端,连于两和屏状核的后端,连于两侧的海马旁回)侧的海马旁回)前穿质前穿质(11)(11):在豆状核、前在豆状核、前连合与屏状核之间的外囊,连合与屏状核之间的外囊,有穿动脉通过,是脑出血有穿动脉通过,是脑出血的的 好发部位好发部位视束视束*皮质脊髓束、黑质、红核、中脑水管、顶盖(上丘)皮质脊髓束、黑质、红核、中脑水管、顶盖(上丘)*四叠体池呈浅四叠体池呈浅“W”形,两臂绕大脑脚向前外续于形,两臂绕大脑脚向前外续于环池环池窦汇窦汇25PPT学习交流鞍上池、下丘脑层面鞍上池、下丘脑层面 两侧额叶已接近底面,可见两侧额叶已接近底面,可见直回、眶回直回、眶回 外侧沟,沟内可见外侧沟,沟内可见大脑中动大脑中动脉脉(13)(13)小脑蚓(小舌、中央小叶、小脑蚓(小舌、中央小叶、山顶、山坡和蚓叶)小脑半山顶、山坡和蚓叶)小脑半球,齿状核球,齿状核 鞍上池:位于蝶鞍上方,鞍上池:位于蝶鞍上方,围绕视交叉、漏斗和乳头体围绕视交叉、漏斗和乳头体等结构等结构26PPT学习交流 鞍上池的六条边:鞍上池的六条边:前边为大脑额叶的后缘前边为大脑额叶的后缘 外侧为海马旁回和钩外侧为海马旁回和钩 后面为大脑脚的内面后面为大脑脚的内面*鞍上池的六个角:鞍上池的六个角:前角伸向大脑纵裂,前角伸向大脑纵裂,连于纵裂池连于纵裂池 两前外侧角伸向外侧两前外侧角伸向外侧沟,连于外侧窝池沟,连于外侧窝池 两后外侧角绕大脑脚,两后外侧角绕大脑脚,连于环池连于环池 后角伸向脚间窝,连后角伸向脚间窝,连于脚间池于脚间池27PPT学习交流鞍上池、视交叉层面鞍上池、视交叉层面 以出现以出现五角星形五角星形鞍上池鞍上池为标为标志志 以外侧沟和小脑幕为界分三以外侧沟和小脑幕为界分三部分部分 前部:嗅束沟(容纳嗅束和前部:嗅束沟(容纳嗅束和嗅球)、嗅三角嗅球)、嗅三角 脑底动脉环脑底动脉环构成鞍上池的衬构成鞍上池的衬边。

颈内边颈内A A、大脑前、大脑前A A、大、大脑中脑中A A、基底、基底A A和大脑后和大脑后A A28PPT学习交流大脑大脑A A环:由两侧大脑前环:由两侧大脑前A A、颈内颈内A A末端、大脑后末端、大脑后A A、前、前交通交通A A和后交通和后交通A A共同组成共同组成鞍上池内的结构:鞍上池内的结构:视视束束、视交叉视交叉、漏斗漏斗、动眼神经动眼神经29PPT学习交流蝶鞍、垂体层面蝶鞍、垂体层面 两侧蝶骨大翼与颞两侧蝶骨大翼与颞骨岩部上缘在蝶鞍骨岩部上缘在蝶鞍处形成处形成“X”X”交叉交叉 前部:两侧为眶,前部:两侧为眶,中为额骨眉间、额中为额骨眉间、额窦及直回窦及直回 中部:两侧为颞叶中部:两侧为颞叶前份,中份为蝶鞍前份,中份为蝶鞍 后部:脑桥与小脑后部:脑桥与小脑乙状窦乙状窦第四脑室第四脑室30PPT学习交流蝶鞍区塑化标本 前方以鞍结节和前床突与前方以鞍结节和前床突与前部分界前部分界 后方以鞍背和后床突与后后方以鞍背和后床突与后部分界部分界 鞍结节与鞍背之间为垂体鞍结节与鞍背之间为垂体窝窝 垂体:前叶占垂体:前叶占3/43/4,为腺,为腺垂体,呈横置的肾形后垂体,呈横置的肾形。

后叶的神经垂体嵌于前叶后叶的神经垂体嵌于前叶后面的中份面的中份31PPT学习交流蝶窦、海绵窦层面蝶窦、海绵窦层面 眶:眼球、泪腺、视神经、眶:眼球、泪腺、视神经、眼动脉眼动脉 额窦、筛小房、蝶窦额窦、筛小房、蝶窦 海绵窦海绵窦 内耳道、骨半规管、蜗螺内耳道、骨半规管、蜗螺旋管、鼓室上隐窝、乳突旋管、鼓室上隐窝、乳突窦和乳突小房窦和乳突小房脑桥、小脑(小脑蚓、绒脑桥、小脑(小脑蚓、绒球和小脑扁桃体)球和小脑扁桃体)32PPT学习交流蝶窦、筛窦、鼓室层面蝶窦、筛窦、鼓室层面 鼻骨、鼻中隔、筛小房眼球、鼻骨、鼻中隔、筛小房眼球、巩膜筛板,眶下裂(与翼腭巩膜筛板,眶下裂(与翼腭窝相通)窝相通)蝶窦、海绵窦、动眼神经,蝶窦、海绵窦、动眼神经,颈静脉窝,蜗螺旋管、听小颈静脉窝,蜗螺旋管、听小骨、外耳道骨、外耳道 延髓和小脑半球下份延髓和小脑半球下份乙状窦乙状窦33PPT学习交流眦耳线层面眦耳线层面 通过基线(外眦与外耳道通过基线(外眦与外耳道连线)的横断面连线)的横断面 眶下份:角膜、巩膜、晶眶下份:角膜、巩膜、晶状体,外眦状体,外眦鼻骨、鼻中隔、筛小房、鼻骨、鼻中隔、筛小房、蝶窦蝶窦 颈动脉管外口、外耳道、颈动脉管外口、外耳道、颞下颌关节颞下颌关节 延髓与小脑扁桃体延髓与小脑扁桃体34PPT学习交流枕骨大孔层面枕骨大孔层面 鼻腔中份:鼻骨、鼻泪管、鼻腔中份:鼻骨、鼻泪管、鼻中隔、上鼻甲、上颌窦。

鼻中隔、上鼻甲、上颌窦翼突、翼腭窝、颞下窝翼突、翼腭窝、颞下窝 鼻咽、咽鼓管软骨部鼻咽、咽鼓管软骨部 枕骨大孔、延髓下段、枕大枕骨大孔、延髓下段、枕大池、椎动脉、小脑扁桃体池、椎动脉、小脑扁桃体35PPT学习交流寰枕关节层面寰枕关节层面 鼻腔两侧,眶消失鼻腔两侧,眶消失 鼻中隔、中鼻甲、上颌鼻中隔、中鼻甲、上颌窦、鼻后孔窦、鼻后孔 咽鼓管圆枕、咽鼓管软咽鼓管圆枕、咽鼓管软骨、咽隐窝、咽扁桃体骨、咽隐窝、咽扁桃体腮腺,穿经腮腺的颈外腮腺,穿经腮腺的颈外动脉和上颌动脉动脉和上颌动脉 枕骨髁、寰枕关节、髁枕骨髁、寰枕关节、髁管、延髓下端、椎动脉管、延髓下端、椎动脉36PPT学习交流寰枢关节层面寰枢关节层面 鼻中隔、下鼻甲、上颌鼻中隔、下鼻甲、上颌窦(与下鼻道仅隔一薄窦(与下鼻道仅隔一薄层骨板)、鼻咽层骨板)、鼻咽 腮腺呈三角形,向内的腮腺呈三角形,向内的突起抵茎突和咽外侧间突起抵茎突和咽外侧间隙,间隙内侧为咽侧壁,隙,间隙内侧为咽侧壁,后为颈动脉鞘后为颈动脉鞘颞浅动脉、下颌后静脉,颞浅动脉、下颌后静脉,上颌动脉(贴下颌支内上颌动脉(贴下颌支内面)面)咽外侧间隙咽外侧间隙37PPT学习交流胸部横切面胸部横切面 从颈部甲状腺侧叶至胸部心脏中下部从颈部甲状腺侧叶至胸部心脏中下部 主要标志主要标志如下:如下:1.1.胸骨角平面以上为出入心脏的大血管层胸骨角平面以上为出入心脏的大血管层 面。

面2.2.胸骨角至剑胸结合平面(第胸骨角至剑胸结合平面(第2-62-6肋软骨)为心肋软骨)为心脏所在平面脏所在平面3.3.肺门位于第肺门位于第2-42-4肋间隙平面肋间隙平面 4.4.膈膨隆向上,右侧高达第膈膨隆向上,右侧高达第4 4肋间隙,左侧达第肋间隙,左侧达第5 5肋间隙38PPT学习交流甲状腺侧叶平面甲状腺侧叶平面 通过第通过第6 6颈椎与环状软骨水平颈椎与环状软骨水平,肩锁关节,三角肌肩锁关节,三角肌 第第6 6颈椎,颈动脉结节,椎动、静脉,颈椎,颈动脉结节,椎动、静脉,甲状腺侧叶(呈三面体形),内侧紧邻气管和食管,后甲状腺侧叶(呈三面体形),内侧紧邻气管和食管,后面紧贴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前有舌骨下肌群,其前面紧贴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前有舌骨下肌群,其前外侧有胸锁乳突肌外侧有胸锁乳突肌39PPT学习交流甲状腺峡部层面甲状腺峡部层面 通过第七颈椎下份通过第七颈椎下份 两侧为肩部,可见肱骨头、锁骨、肩胛冈及三角肌、两侧为肩部,可见肱骨头、锁骨、肩胛冈及三角肌、斜方肌斜方肌 层面中份层面中份 为颈部,气管、食管、甲状腺(峡和侧为颈部,气管、食管、甲状腺(峡和侧叶)、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叶)、颈总动脉、颈内静脉40PPT学习交流胸廓上口、第胸廓上口、第1 1肋颈层面肋颈层面 通过第一胸椎体上份通过第一胸椎体上份 层面中份可见第一胸椎、第层面中份可见第一胸椎、第1 1肋、肋头关节;甲状腺肋、肋头关节;甲状腺消失,颈部大血管内移,前斜角肌与中、后斜角肌消失,颈部大血管内移,前斜角肌与中、后斜角肌之间(斜角肌间隙)有臂丛。

之间(斜角肌间隙)有臂丛41PPT学习交流胸廓上口、胸膜顶层面胸廓上口、胸膜顶层面1.1.通过第通过第1 1胸椎椎间盘,两胸椎椎间盘,两侧出现第侧出现第2 2肋,其前方有胸肋,其前方有胸膜顶;系颈、胸、上肢的膜顶;系颈、胸、上肢的交接区,位置变化大交接区,位置变化大3.食管明显偏向中线左侧,气管稍偏右侧,颈内静食管明显偏向中线左侧,气管稍偏右侧,颈内静 脉在锁骨内侧端的后方脉在锁骨内侧端的后方4.颈根部与肩部之间有三角形的筋膜间隙(腋窝)颈根部与肩部之间有三角形的筋膜间隙(腋窝)42PPT学习交流胸廓上口、颈静脉切迹层面胸廓上口、颈静脉切迹层面 通过第二胸椎体,通过第二胸椎体,胸腔上部断面,胸腔上部断面,可见肺尖,左为可见肺尖,左为上尖叶后段上尖叶后段(S S+),),右为上右为上尖叶段尖叶段(S S )纵隔上部:气管、食管,左颈总纵隔上部:气管、食管,左颈总A、左锁骨下、左锁骨下A(突入左胸膜腔),右颈总(突入左胸膜腔),右颈总A、右锁骨下、右锁骨下A,左、右颈内左、右颈内V位于锁骨胸骨端后方锁骨下位于锁骨胸骨端后方锁骨下A经胸膜顶的前方,至第经胸膜顶的前方,至第1肋外侧缘延续为腋肋外侧缘延续为腋A。

43PPT学习交流44PPT学习交流纵隔左侧面观纵隔左侧面观1 主动脉弓并不是冠状位,主动脉弓并不是冠状位,从右前方向左后方从右前方向左后方2 胸主动脉较恒定在脊柱胸主动脉较恒定在脊柱左前方3 食管会左移,从胸主动食管会左移,从胸主动脉的右侧移至其左前方脉的右侧移至其左前方45PPT学习交流纵隔右侧面观纵隔右侧面观1 有奇静脉有奇静脉2 右头臂静脉直,而左右头臂静脉直,而左侧头臂静脉从左向右侧头臂静脉从左向右移46PPT学习交流上纵隔上纵隔5层结构:层结构:弓上结构:腺样层、弓上结构:腺样层、V层、主动脉弓三大层、主动脉弓三大分支(位置越高,分支(位置越高,相隔越远)、气管、相隔越远)、气管、食管弓内结构:腊肠状弓内结构:腊肠状的主动脉弓的主动脉弓弓下结构:主肺弓下结构:主肺动脉窗47PPT学习交流胸锁关节、头臂静脉层面胸锁关节、头臂静脉层面 通过胸锁关节和第通过胸锁关节和第2 2、3 3胸椎间椎间盘胸椎间椎间盘层面中份为胸上部,层面中份为胸上部,包括胸壁、胸膜腔、包括胸壁、胸膜腔、肺尖和上纵隔肺尖和上纵隔 上纵隔近似三角形,两侧角达胸锁关节后上纵隔近似三角形,两侧角达胸锁关节后方气管、食管前为三条始于主动脉弓的大方。

气管、食管前为三条始于主动脉弓的大动脉左、右头臂静脉是上纵隔最前方的结构动脉左、右头臂静脉是上纵隔最前方的结构腋窝四壁及其内容(腋腋窝四壁及其内容(腋A、腋、腋V和臂丛等)和臂丛等)48PPT学习交流 气管后带气管后带:由纵:由纵隔胸膜向气管后隔胸膜向气管后壁凹入,与其间壁凹入,与其间的纵隔结缔组织的纵隔结缔组织一起构成,病理一起构成,病理性增厚最常见于性增厚最常见于食管癌,也可见食管癌,也可见于食道扩张、气于食道扩张、气管肿瘤管肿瘤*右气管旁带右气管旁带(35):气管右壁接触或接近纵隔胸:气管右壁接触或接近纵隔胸膜,与夹于其间的结缔组织一起构成其异膜,与夹于其间的结缔组织一起构成其异常增厚见于气管、纵隔或胸膜病变,以气管常增厚见于气管、纵隔或胸膜病变,以气管旁淋巴结肿大最为常见旁淋巴结肿大最为常见气管后带气管后带49PPT学习交流主动脉弓上、主动脉弓上、左头臂静脉左头臂静脉层面层面 通过第通过第3 3胸椎体和胸椎体和第第1 1胸肋胸肋结合结合*上纵隔仍呈三角形纵隔内静脉趋向右侧,动脉趋向左上纵隔仍呈三角形纵隔内静脉趋向右侧,动脉趋向左侧胸骨后间隙胸骨后间隙:前界为舌骨下肌群和胸横肌,两侧为:前界为舌骨下肌群和胸横肌,两侧为 胸骨侧缘,后与血管前间隙相通胸骨侧缘,后与血管前间隙相通。

血管前间隙血管前间隙:两侧界:两侧界是纵隔胸膜,后界是右头臂是纵隔胸膜,后界是右头臂V、头臂干、左颈总、头臂干、左颈总A、左锁、左锁骨下骨下A气管前间隙气管前间隙:血管前间隙后界与气管前壁之间:血管前间隙后界与气管前壁之间50PPT学习交流主动脉弓上份层面主动脉弓上份层面 通过第通过第1 1肋间隙、第肋间隙、第3 3胸椎胸椎椎间盘或第椎间盘或第4 4胸椎体上份胸椎体上份上纵隔:静脉趋向右侧,左头臂上纵隔:静脉趋向右侧,左头臂V已与右头臂已与右头臂V回合形成上腔回合形成上腔V动脉趋向右侧,主动脉弓动脉趋向右侧,主动脉弓断面呈腊肠样由右前斜向左后,内腔可见三大断面呈腊肠样由右前斜向左后,内腔可见三大分支的起点胸导管上行于食管左缘后方,左分支的起点胸导管上行于食管左缘后方,左气管、食管沟内有左喉返神经气管、食管沟内有左喉返神经血管前间隙前后径增大血管前间隙前后径增大容纳胸腺等容纳胸腺等51PPT学习交流主动脉弓中、下份层面主动脉弓中、下份层面 通过第通过第1 1肋间隙下份和第肋间隙下份和第4 4胸椎体中下份胸椎体中下份纵隔内结构移向深层,纵隔胸膜在胸骨后逐渐靠拢,纵隔内结构移向深层,纵隔胸膜在胸骨后逐渐靠拢,上纵隔呈前后窄、中间宽的梭形。

上纵隔呈前后窄、中间宽的梭形52PPT学习交流气管杈、气管杈、主主-肺动肺动脉窗层面脉窗层面 通过胸骨角所做的横断面通过胸骨角所做的横断面 纵隔仍呈梭形,以出现纵隔仍呈梭形,以出现气管杈气管杈为特征,分叉点稍偏为特征,分叉点稍偏右左主支气管位于升主右左主支气管位于升主A A与胸主与胸主A A之间;右主支气之间;右主支气管位于上腔管位于上腔V V与食管之间与食管之间在气管杈前,是大血管,其前方有血管前间隙,内在气管杈前,是大血管,其前方有血管前间隙,内有胸腺,成年人被脂肪组织代替有胸腺,成年人被脂肪组织代替53PPT学习交流 在气管杈后,食管的右侧或右后为奇静脉(奇静脉在气管杈后,食管的右侧或右后为奇静脉(奇静脉弓和上腔静脉可呈蝌蚪样)升、胸主动脉间向外至左纵弓和上腔静脉可呈蝌蚪样)升、胸主动脉间向外至左纵隔胸膜间的区域为主隔胸膜间的区域为主-肺动脉窗(肺动脉窗(主主-肺动脉窗肺动脉窗:位于主动:位于主动脉弓下方,左肺动脉上方,右邻气管、食管,左为纵隔胸脉弓下方,左肺动脉上方,右邻气管、食管,左为纵隔胸膜,其内容包括脂肪、淋巴结、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膜,其内容包括脂肪、淋巴结、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54PPT学习交流 胸腔内可见肺下叶胸腔内可见肺下叶 左肺野,斜裂前部前外左肺野,斜裂前部前外2/32/3为前段(为前段(S S),),后内后内1/31/3为尖后段(为尖后段(S S+),斜裂后部是上段(,斜裂后部是上段(S S )。

右肺野,斜裂前部前半为前段(右肺野,斜裂前部前半为前段(S S),后半为后,后半为后段(段(S S ),尖段已消失,斜裂后部窄条形肺组,尖段已消失,斜裂后部窄条形肺组织属上段织属上段(S S )55PPT学习交流肺动脉干及左、右肺动脉层面肺动脉干及左、右肺动脉层面 通过第通过第5 5胸椎椎间盘,恰经肺动脉干分为左、右肺动胸椎椎间盘,恰经肺动脉干分为左、右肺动脉处(脉处(呈呈“人人”字形,为此层面标志字形,为此层面标志)右肺动脉前方从右向左有上腔静脉、升主动脉和肺右肺动脉前方从右向左有上腔静脉、升主动脉和肺动脉干后部分两排,前排依次是右主支气管、隆动脉干后部分两排,前排依次是右主支气管、隆突下间隙、左主支气管,后排是奇静脉、食管和胸突下间隙、左主支气管,后排是奇静脉、食管和胸主动脉56PPT学习交流主动脉根部、肺动脉口层面主动脉根部、肺动脉口层面 通过第通过第3 3肋软骨和第肋软骨和第6 6胸椎中份胸椎中份心包腔内可见肺动脉口、主动脉根部、左冠状动脉、心包腔内可见肺动脉口、主动脉根部、左冠状动脉、右心耳、上腔静脉、右肺动脉、心包横窦(位于主右心耳、上腔静脉、右肺动脉、心包横窦(位于主动脉、肺动脉与左、右心耳之间)、左心耳。

动脉、肺动脉与左、右心耳之间)、左心耳57PPT学习交流 肺门区,为肺门中部层面肺门区,为肺门中部层面 左侧:从前到后,左上肺静脉左侧:从前到后,左上肺静脉(1616)、左上叶支气管、左上叶支气管(1717)、左下叶支气管、左下叶支气管(1818)、左肺下叶动脉、左肺下叶动脉(1919)右侧:从前到后,右上肺静脉右侧:从前到后,右上肺静脉(6 6)、叶间动脉、叶间动脉(8 8)和和中间支气管中间支气管(9 9)58PPT学习交流主动脉口、左心房上部层面主动脉口、左心房上部层面 通过第通过第3 3肋软骨和第肋软骨和第6 6胸椎椎间盘,主要显示主动脉胸椎椎间盘,主要显示主动脉口和主动脉瓣、左心房、右心房及肺门口和主动脉瓣、左心房、右心房及肺门 下部等结构下部等结构59PPT学习交流心四腔心四腔层面层面 通过第通过第4 4肋软骨和第肋软骨和第7 7胸椎体中份胸椎体中份主要显示心脏两中隔(呈主要显示心脏两中隔(呈“S”S”弯曲)、两房室口、弯曲)、两房室口、四心腔以及肺门下方诸结构四心腔以及肺门下方诸结构二尖瓣的前瓣附于膜性室间隔的头端,三尖瓣的隔瓣二尖瓣的前瓣附于膜性室间隔的头端,三尖瓣的隔瓣附于膜性室间隔的中份,它们与心脏中隔构成十字交附于膜性室间隔的中份,它们与心脏中隔构成十字交叉。

叉60PPT学习交流心心室室层层面面 通过第通过第6 6肋软骨和第肋软骨和第8 8胸椎椎间盘胸椎椎间盘左心房已消失左心房已消失在冠状沟的脂肪内,相当于室间隔的后端可见冠状在冠状沟的脂肪内,相当于室间隔的后端可见冠状窦口61PPT学习交流。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