粕价大幅波动的量化解读研究大宗商品的供需关系,传统的研究方法是供需平衡表 然而,供需平衡表的数据本身并不能反映出商品的真实供需紧张 或宽裕关系研究显示,商品的供需关系也和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一样,是由相对量所决定的,即由速度和加速度所决定的在研究豆粕或大豆的供需关系中,我们要研究产业链的需求 对大豆和豆粕需求的拉动力度,这个力度虽然在总量上有所反 映,但更明显的是反映在下游需求对上游产量或库存的比值上 (一阶导数概念)尤其是下游产量相对于期末库存的相对值上 因为期末库存不仅是产量、消费量的函数,同时它也是消费者超 额消费意愿(或储存意愿、抢购意愿)这个指标的自变量库存越 低,消费者心理越紧张,越倾向于多采购点商品储存起来应急 因此,研究豆粕的期末库存与下游产品(主要是饲料)产量的关 系,以及研究这种关系与豆粕或猪肉价格的关系,更能清晰地揭 示出豆粕的真实消费需求豆粕或大豆的主要需求是饲料,因此,我们要研究中国饲料 产量与全球大豆库存之比值与相关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图1是 中国饲料月产量与全球大豆期末库存之比值(以下简称“饲库 比”)走势图,并配有大连豆粕主力合约月度收盘价走势曲线 如果从相对关系的角度看,今年的行情应该大于2007年初到 2008年中的那波行情。
因为相对于2007年初,全球期末库存每 吨大豆的库存量对应的中国饲料月产量,已经从0.15吨的水平 上升到接近0.3吨的水平,高峰时候接近0.4吨,供需趋于紧张 是明显的如果该比值维持在目前的0.3的水平上,则油脂类期 货后市仍然有机会展开新的牛市,至少出现较大的反弹空间研 究显示,导致目前价格出现较大下跌的是豆粕供需关系中的二阶 倒数指标2012年,在全球经济疲软、市场需求不振的背景下,豆粕 期货年初即展开强势上涨行情虽然4月底出现了较大幅度调 整,但随后再次突破4月高点,相对于5月底的低点最大涨幅达 到31.31%正当投资者普遍判断豆粕将展开一波类似棉花大牛 市那样的行情时,它又再次与人们的预期相反出现了大幅度下 跌,最大跌幅达到18.46%中国饲料月产量与全球大豆期末库存之比值的比值指数与 豆粕期货价格指数走势图它反映的是豆粕供需紧张指标“饲库 比”的同比变化,从数学的角度看是加速度的概念我们关注到 “饲库比”比值指数在2008年6月到达局部峰值,对应的大连 豆粕主力合约的价格指数也达到局部峰值(价格则是历史高点), 随后“饲库比”的比值指数在2008年12月达到谷底,豆粕价 格指数也回落到历史低点。
值得注意的是,“饲库比”比值指数在2010年6月达到历 史高峰,但豆粕价格指数并没有创历史新高,这是因为市场消化 现有猪肉库存缓解了对价格的冲击,从而导致豆粕需求相对减 缓2011年4月之后,虽然“饲库比”一直维持在历史高位附 近振荡,但“饲库比”比值指数则一直维持在低位它反映的是 养殖业增速明显放缓,在猪肉需求持续增加情况下,因价格引导 关系市场消耗了大量冷冻肉库存但库存消耗达到一定程度后, 补库需求最终将拉动价格上涨,因此,豆粕等油脂产品才出现了 2011年底到2012年9月的这波牛市行情版权归中国金融网 所有)但因为饲库比比值指数一直维 持在低位,说明豆粕的相对供需并不紧张,才出现了豆粕价格大 幅上涨后大幅回落的情况随着仔猪的长膘,存栏生猪对饲料的需求呈现几何性增长 (体积膨胀),因此导致在生猪快速生长阶段,饲料需求呈现几何 性增加但因大豆压榨量增加是线性的(产能在某个阶段是常数, 企业为了控制经营风险不会短期内大幅扩大产量,因为萧条期工 资成本可能超过繁荣期超额收益),导致豆粕出现较大幅度上涨 当生猪体重普遍接近或达到出栏标准时,市场上可供应生猪达到 高峰,猪肉价格开始下降,但因存栏生猪体积较大,以及可出栏 生猪量保持在较高水平,饲料消耗也维持较高水平,导致豆粕价 格继续上涨。
众所周知,猪肉价格的水平是生猪存栏水平的决定性指标当猪肉价格处在较低水平时,养殖业不能获得理想利润,会引发 生猪存栏下降、饲料需求减少、豆粕价格下跌当生猪存栏及冷 冻肉库存下降到较低水平时,因猪肉供应量此时处在较低水平, 猪肉需求相对于供应变化的敏感度增加,供应小幅减少都将引发 市场恐慌,导致猪肉价格上涨,引发养殖户补栏但因仔猪体积 较小,对饲料需求较少,此时还不足以推动饲料价格出现较大幅 度的上涨,因此出现猪肉价格上涨但豆粕价格维持在相对低位的 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