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简介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 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 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在河南、山西农村,这种拙朴的民间艺术形式很受人们的欢迎元代时,皮影戏曾传到各个国家,这种源于中国的艺术形式,迷恋了 多少国外戏迷,人们亲切地称它为 “中国影灯 ”其制作过程是:首先,将皮子泡制、刮薄、磨平,然后,艺人们将各 种人物的图谱描绘在上面,用各种型号的刀具刻凿后,再涂抹上颜色雕 刻时,一般都用阳刻,有时也用阴刻绘画染色讲究女性发饰及衣饰多以 花、草、云、凤等纹样为图案,男性则用龙、虎、水、云等纹样为图案 忠良人物为五分面,反面人物为七分面人物造型与戏剧人物一样, 生、 旦、净、末、丑 角色齐全制成的皮影高的达 55 厘米,低的有 10 厘米左 右皮影人的四肢和头部是分别雕成的,用线联缀而成,以便表演时活动 自如一个皮影人,要用五根竹棍操纵,艺人手指灵活,常常玩得观众眼 花缭乱不仅手上功夫绝妙高超,嘴上还要说、念、打、唱,脚下还要制 动锣鼓演皮影的屏幕,是用一块 1 米大小的白纱布做成的。
白纱布经过 鱼油打磨后,变得挺括透亮演出时,皮影紧贴屏幕活动,人影和五彩缤 纷的颜色真切动人皮影道具小,演出方便,且不受场地限制,演员也不 需正规训练,所以深受人民的喜爱在皮影戏盛行的地区,人们会亲切地 称它为 “一担挑 ”艺术皮影戏最早诞生在两千年前的西汉,又称羊皮戏,俗称人头戏、影子 戏,驴皮影发祥于中国陕西,极盛于清代的河北上色时主要使用红、 黄、青、绿、黑等五种纯色在中国,不少的地方戏曲剧种都是从皮影戏 中派生出来的,而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道理,艺术手段,对电影的发明 和美术片的发展也起到先导作用如今,中国皮影被世界各国的博物馆争 相收藏,同时也是中国政府与其他国家领导人相互往来时的馈赠佳品皮影戏的历史皮影戏,发源于我国西汉时期的陕西华县(古华州),距今已有两千 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有人认为皮影戏是 现代 “电影始祖 ”皮影戏又称 “影子戏 ”, “灯影戏 ”、“土影戏 ”,有的地区叫 “皮猴戏 ”、“纸影戏 ”等,是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 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 乐1/ 5据说,中国皮影艺术从十三世纪元代起,随着军事远征和海陆交往, 相继传入了波斯(伊朗)、阿拉伯、土耳其、暹罗(泰国)、缅甸、马来 群岛、日本以及英、法、德、意、俄等亚欧各国。
从世界范围看, 18 世纪 的歌德到后来的卓别林等世界名人,对中国的皮影戏艺术都曾给予高度的 评价可以说皮影戏是我国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从清人入关至清末民初,中国皮影戏艺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很多皮 影艺人子承父业,数代相传无论是从影人造型制作、影戏演技唱腔和流 行地域上讲,都达到了历史的巅峰当时很多官第王府豪门旺族乡绅大户, 都以请名师刻制影人、蓄置精工影箱、私养影班为荣在民间乡村城镇, 大大小小皮影戏班比比皆是,一乡一市有二三十个影班也不足为奇无论 逢年过节、喜庆丰收、祈福拜神、嫁娶宴客、添丁祝寿,都少不了搭台唱 影连本戏(连续剧)要通宵达旦或连演十天半月不止,一个庙会可出现 几个影班搭台对擂唱影,热闹非凡,其盛状可想而知然而,中国皮影艺术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它曾历经风雨劫难起落 兴衰清代后期,曾有些地方官府害怕皮影戏的黑夜场所聚众起事,便禁 演影戏,甚至捕办皮影艺人皮影艺人还曾受清末白莲教起义的牵连,被 以 “玄灯匪 ”的罪名遭到查抄日军入侵前后,又因社会动荡和连年战乱,民 不聊生,致使盛极一时的皮影行业万户凋零,一蹶( ju⑥不振1949 年后,全国各地残存的皮影戏班、艺人又开始重新活跃,从1955 年起,先后组织了全国和省、市级的皮影戏汇演,并屡次派团出国访问演出,进行文化艺术交流,颇有成果。
但到 “文革 ”时,皮影艺术再次遭 旧”的噩运, 破四从此元气大伤皮影戏的起源 两千多年前,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 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 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 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 看罢龙颜大悦,就此爱不释手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 皮影戏最早的渊源表演形式 皮影戏是中国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中国西北部甘肃的陇东皮影主要分布于 平凉、庆阳各县,较为集中的为东临陕西、宁夏的三角地带陇东皮影戏 大约在明清( 14 世纪 -19世纪)时就已经十分流行,皮影造型俊俏大方, 外轮廓挺拔概括;镌刻精细流畅陇东皮影制作选用年轻、毛色黑的公牛 皮,这种牛皮厚薄适中,质坚而柔韧,青中透明牛皮刮干净、晾2/ 5至净亮 透明时即可制作先将样稿轻画在牛皮上,然后用各种型号的刀具或刻或 凿之后用透明水色着色,颜色一般不调和,故而纯正绚丽、对比强烈 刻凿、着色完毕后 “出水 ”即熨平,这是其中最关键也是最难的一关出水后 再晾干,装订组合即可上台表演皮影戏对表演的技艺也有很高的要求,表演者除了要能一人控制三、 四个影人的动作,还要密切配合场上的配乐,兼顾旁白,唱腔。
要练就过 硬的皮影表演功底,除了需要师傅言传身教,更加需要勤学苦练,积累大 量的实际表演经验,由此可见,要培养表演人才,甚至最终能组成一个皮 影剧团,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也正因为这样,全中国目前仅存的皮 影剧团屈指可数,而且都集中在文化生活较为贫乏的山区及农村这样的 表演方式及传播渠道显然无法让皮影戏走入城市,乃至走向世界而相比之下,数字化的皮影动画却能克服上述种种的局限性它不仅 真实地再现了皮影戏的原理,制作也相当的方便,可以根据观众的需要随意的进行修改我们可以打破皮影戏作为传统艺术的沉重,而给它赋予大 量现代的流行元素我们可以在动画中应用电影中各种长镜、短镜以及蒙 太奇手法,可以用皮影戏的方法来演绎现代的故事最重要的是,我们可 以通过现代网络的技术,让皮影戏(而不仅仅是皮影本身)在世界各地流 传,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这一切都不需要制作者有多少雕刻、表演手 艺,只需要有足够的热情,足够的创意即可这正是我们今天要把皮影戏 制作成数字动画的初衷,我们也相信这样的表现手法能够赋予传统皮影戏 新的生命及活力演皮影戏的设备非常轻便,所以戏班流动演出的优势很强不论在剧 场里还是在大厅、广场、庭院以至普通室内,架起影窗布幕和灯箱就能开 戏。
一个戏班六、七个人和一箱影人就能演四、五十出戏演出完毕,全 部行头装箱就走,辗转十分便捷,所以皮影戏自古就是随军的一种娱乐形 式,也是广泛流传、普及于民间的原因之一演皮影戏的操耍技巧和唱功,是皮影戏班水平高低的关键而操耍和 演唱都是经师父心传口授和长期勤学苦练而成的在演出时,艺人们都有 操纵影人、乐器伴凑合道白配唱同时兼顾的本领有的高手一人能同时操 耍七、八个影人武打场面是紧锣密鼓,影人枪来剑往、上下翻腾,热闹 非常而文场的音乐与唱腔却又是音韵缭绕、优美动听或激昂或缠绵, 有喜有悲、声情并茂,动人心弦3/ 5由于皮影戏中的车船马轿、奇妖怪兽都能上场,飞天入地、隐身变形、喷 烟吐火、劈山倒海都能表现,还能配以各种皮影特技操作和声光效果,所 以演出大型神话剧的奇幻场面之绝,在百戏中非皮影戏莫属皮影戏的演出,有历史演义戏、民间传说戏、武侠公案戏、爱情故事 戏、神话寓言戏、时装现代戏等等,无所不有折子戏、单本戏和连本戏 的剧目繁多,数不胜数常见的传统剧目有白蛇传、拾玉镯、西厢记、秦 香莲、牛郎织女、杨家将、岳飞传、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封神榜 等等从革命战争年代起到解放后,新发展出的时装戏、现代戏和童话寓 言剧,常见的剧目有兄妹开荒、白毛女、刘胡兰、小二黑结婚、小女婿、 林海雪原、红灯记、龟与鹤、两朋友、东郭先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