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具体形象(象征体)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 感,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使用象征手法的句子一般都由象征体和本体两部分构 成,而且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必然有内在联系一这种联系往往依靠联想建立,而且是从一事 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别的事物,即是想到本体与象征体的相似点或相近点,从而使抽象 的思想、意义、概念形象化、具体化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使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 质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赋予文章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与咀嚼回味的余地比喻也称打比方,通常是用熟知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陌生或抽象的事物使用比喻说明 或描写事物,可以使不具体、不生动的事物变得生动鲜明写作中通过联想或想象从其他的 人、事、物、景中找出与要记叙的人、事、物、景类似的特点借彼喻此”,可以使读者对文 章描写的对象(人、事、物、景)产生完整而清楚的印象由此可见,比喻的作用是突出事 物的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具体来说,比喻的作用有三:一 是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二是可以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三是可以把深奥、抽象的道理浅显、 具体地表达出来比喻的功用也有三个方面:一是帮助说明;二是形容美化;三是起暗示作 用。
由以上分析可总结出象征与比喻的不同之处主要有以下四点第一,象征是一种文艺创作中的表现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格,二者的这一根本性区 别已经决定了它们各自的性质和使用范围:象征属于文章学范畴,比喻属于修辞学范畴;象 征的使用范围小——只限在“文章”范围内使用,比喻的使用范围大一可在包括“文章”在内 的一切语言文字范围内使用第二,象征往往以某一具体的事物表现一个相似或相近的抽象事物,如概念、思想和感 情等,而且是绝不停留在某一具体事物上,比喻的喻体和本体则往往都是具体的事物这里, 对于比喻我们就不用再赘言了,单看象征就可以杨朔先生的散文《茶花赋》中,红艳艳的 “童子面茶花”象征的是伟大祖国欣欣向荣的未来美景,就是用具体的“童子面茶花”象征了抽 象的“未来美景”一句话,象征的本体往往是抽象的一一即便本体是具体的,也不会停止在 —事一物上,而是有着深广的内涵,这一点与比喻不同比如,高尔基的《海燕》就是以海 燕象征无产阶级革命战士,而且正是这一“战士”的光辉形象展现了 1905年俄国无产阶级革 命运动前夕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宏大图景和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无私无畏第三,象征往往是通过某一具体事物表达某一种概念、思想和感情,一般贯穿在某一句 群、段落甚至是整篇文章中,含蓄而深沉,比喻则是打比方,仅仅是为了使要说明的事物更 加鲜明生动,一般只局限在某一具体的句子中。
比如,茅盾的《风景谈》结尾处整个段落都 是象征此外,高尔基的《海燕》、陶铸的《松树的风格》、茅盾的《白杨礼赞》等,更是 象征贯通全文第四,象征中的象征体一般都是作为重点事物来写的,如《白杨礼赞》就是重点写白杨, 《海燕》就是重点写海燕,《松树的风格》就是重点写松树,比喻中的喻体则会明显地显示 出它的“借助性”,往往是一完成使命即消逝,不像象征中的象征体那样能给读者留下它就是 “主人”的假象值得注意的是,还有几种情况必须注意一种情况是比喻与象征是合二为一的,既可以 看作是比喻,又可以当做是象征比如,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就既可以当做比喻也可 看作象征再一种情况是一个比喻因为经常出现且被反复运用因此也就变成了象征比喻讲 究创新,王尔德就说过“第一个把女人比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把女人比作花的是庸才,第 三个把女人比作花的是蠢才”象征也需要创新,但有一种特殊情况,那就是“一个‘意象'可 以被转换成一个隐喻一次,但如果它作为呈现与再现不断重复,那就变成了一个象征,甚至 是一个象征(或者神话)系统的一部分”我国古代将竹、梅、兰、菊称为“四君子”就是因 比喻的反复运用而变成了象征,月亮等意象也是这样。
这类象征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积淀,而 且是反复出现的频率越高,越能体现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所以,面对这些特殊情况时,我 们应该特殊对待,做好具体分析比喻和象征的区别比喻和象征是两种常用的修辞方式,在文学作品(特别是古典诗歌)的阅读 和鉴赏中运用相当普遍但由于两者在形式上极为相似而容易引起混淆,从而造 成误判和误用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区分比喻和象征的共同点:一、都是用一种事物来说明另一种事物比喻如:① 远远的街灯亮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用“明星”来说明“街灯”② 人不可以无耻,因为无耻是魔鬼的钓饵用“钓饵”来说明“无耻”③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用“燕雀”、“鸿鹄”分别说明“佣者”与“陈 涉”象征如:④ 我看得见那枣红色的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这 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的脸用“百合花”来说明“纯洁与感情”⑤ 世上的一切事物,只是百千万面大大小小的镜子,……没有蒲公英,显不出雏 菊,没有平凡,显不出超绝而且不能因为大家都爱雏菊,世上便消灭了蒲公英 (用对待“蒲公英”和“雏菊”的态度来说明作者的“博爱”思想⑥ 再往上仔细看时,却不觉也吃了一惊;一一有一圈红白的花,围着那尖圆的坟 顶。
用“红白的花”说明革命的前景和希望,人们对革命者的崇敬与怀念之情 二、都由三部分组成且都可省减比喻由本体(被比喻对象)、喻体(做比喻的事物)、喻词(联系词语)三部分 组成如上文例①“街灯”是本体,“明星”是喻体,“好像”是喻词 象征由象征客体(即具体事物,如上文的“百合花”、“蒲公英”、“雏菊”、“红白的花”象征本体(即象征意义,也就是表达者的主观意识如上文 例④的“纯洁与感情”和象征词(表明相关联系的词语,如④的“象征” 等三部分组成但比喻和象征都可以省减比喻可以省减除了喻体之外的其它部分,如上例③ 象征也可以省减除了象征客体之外的其它部分如上例的⑤⑥ 比喻和象征的区别:比喻和象征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各自的侧重点不同 比喻侧重于本体和喻体所代表的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点,这种相似是直接的、可 观的如:①的“街灯”和“明星”,②的“无耻”和“钓饵”等而象征侧重 于象征客体和象征意义之间的相关联系,它们之间不存在直接的相似点,而且这 种相关联系是靠联想去寻找的红白的花”和“革命的美好前景和希 望”或“人们对革命的崇敬与怀念之情”之间是不存在直接的相似点的,人们只 能通过联想把“花”与“美好前景和希望”联系起来。
再如,鸽子象征和平鸽 子”与“和平”也不存在相似点2、 各自的作用不同 比喻是一种形象化手法,即它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陌生为熟悉, 化平俗为生动如:失掉光辉的太阳,飘浮在雾海之上,恰似一个落入水中的铜 镜失掉光辉的太阳”是个什么样子?这是比较抽象的,但“铜镜”就具体形 象得多了,人们通过这个形象就很容易感知到“鬼魂光辉的太阳”的形状和色 彩而象征却恰恰相反,它是一种含蓄化手法,即把具体而形象的事物含蓄化, 使其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含义如上文的“红白的花”是具体而常见的,但其蕴含 的意义是丰富而深刻的只有在《药》这篇作品所创设的典型环境中才具有这样 的特殊含义3、 稳定性不同 这里所说的稳定性是说比喻的意义较为狭窄和固定,而象征的意义却要宽广和深 沉得多,具有含义的多义性和不确定性这是比喻和象征最重要的、最本质的区 别如“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所具有的意义是固定的,即它象“播种机” 一样具有“撒播”的特点,不过现实意义上的“播种机”撒播的是植物的种子, 而“长征”撒播的是“革命思想”这样的“种子”此外很难有其它的解释但 象征就不同,象征客体具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可以因人而有不同的寓意,而且 也可以因人而有不同的解释。
如:⑦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 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咏梅》⑧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 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这两首词都是以“梅”为象征客体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但毛泽东赋予了梅花热 情、坚强、乐观、昂扬的性格特征,表现出作者襟怀阔大,气度非凡而陆游笔 下的梅花则象征其自我,他把自己在政治上备受打击的遭遇和不肯同流合污、坚 守节操的品格融入了梅花的形象中,显得消极、悲观、孤芳自赏这样,同是梅 花这一象征客体,因人不同就有了不同的寓意再如,“竹子”通常象征高风亮节、刚正不阿、坚强不屈,如郑板桥的《竹石》 诗“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南西北风”但在杜甫的“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 应须斩万竿”的诗句中却象征丑恶势力因人不同而有不同的解释指的是同一篇作品中象征客体,由于解释者所处的时代 不同或所站的立场不同等等原因而有不同的解释如:⑨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伊人”在古代,由于人们认为这是一首讽劝国君实行开明政治、求贤尚德的诗, 所以人们认为“伊人”是政治理想、崇尚道德,能人贤士的象征。
而如今的人们 认为这只是一首情歌,抒发的是对恋人的思念和追求之情,所以“伊人”象征的 只是一种美好的感情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某些象征客体和象征本体的关系看起来是非常凝固的,但实 际上并不是固定的,只是一种临时的,松散的关系如:红色象征喜庆和革命, 太阳象征光明,绿色象征生命,梅花象征高尚坚贞,兰花象征高洁淡泊等但这 只是人们通过联想,经过长期的语言实践约定俗成的一旦离开了它产生的特殊 环境,这种象征意义可能就不存在了,或者换成了另外的意义如“红色”在其 它国家或民族它可能就象征流血和残杀等等总之,比喻和象征的区别是明显的,只要我们在学习中经常地进行比较,这是不 难掌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