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检验科安全管理制度2017年

ba****u6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9.04KB
约19页
文档ID:157558751
检验科安全管理制度2017年_第1页
1/19

检验科安全管理制度(修订)1. 检验科必须定期检查安全制度的执行情况,并经常进行安 全教育2. 各种电源电器设备,如电磁炉、干燥箱、保温箱等仪器, 由专人保管,并建立仪器卡片3. 各种仪器设备由专人负责,每日工作完成后必须关闭好 电源并做好清洁维护当日值班人员接班后应巡视全科,一旦发 现安全隐患立即向科主任或医院保卫科报告4. 普学试剂库设在检验科,要专人负责,并定期进行试剂 相关检查5. 危险化学用品如强酸、强碱等试剂专人专柜保管,并格 进行出入库登记6. 每日交接班时检查科室有无异常,下班前检查仪器、电 源是否关好,并关闭好门窗每日安全情况检查由值班人员负责, 有安全隐患应立即报告医院保卫科7. 工作人员在实验室禁止吸烟、吃零食,保护环境卫生, 做好个人防护8. 检验科主任为实验室安全管理总责任人,各专业组长均为 安全生产具体负责人检验科2017.08.17签名:实验室安全管理流程l工作人员和实验室安全的一般要求1, 1吸烟实验室工作区绝对禁止吸烟点燃的香烟是易燃液体的潜在 火种;香烟、雪茄或烟斗都是传染细菌和接触毒物的途径1, 2食物、饮料及其它实验工作区不得有食物、饮料及存在“手接触可能的其它 物质。

实验室工作区的冰箱禁止存放食物食物应放置在允进食、 喝水的休息区1, 3彳化妆品实验工作区禁止使用化妆品或进行化妆,并建议经常洗手 的实验人员使用护手霜1, 4月艮睛和面部的防护处理腐蚀性或毒性物质时,须使用安全镜其它保护眼睛和面 部的防护用品但允面罩或工作人员在实验室的危险区不要佩戴 隐形眼镜,除非同时使用护日镜或面罩使用、处理能够通过粘 膜和皮肤感染的试剂,或有可能发生试剂溅溢的情况时,必须佩 带护日镜、面罩或面具式呼吸器1, 5服装和个人防护装备除要求符合实验室工作需要的着装外,工作服应干净、整 洁所有人员在各一实验区必须穿着遮盖前身的长袖隔离服或长 袖长身的工作服当工作中有危险物喷溅到身上的可能时,应使 用一次性塑料围裙或防渗外罩有时还需要佩戴其它防护装备 如:手套、护日镜、披肩或面罩等个人防护服装应定期更换以 保持清洁,遇被危险物品重污染,则应立即更换盛放被污染的 实验服和工作服,应用合适的、有标识并能防渗的包装清洗时 应用足够高的温度和足够长的时间以获得良好的去污效果不得在实验室设值班床,禁在实验室住宿1, 6鞋在各工作区,应穿舒适、防滑、软底并能保护整个脚面的鞋 在有可能发生液体溅溢的工作岗位,可加套一次性防渗漏鞋套。

帆布鞋可吸收化学物品和有传染性的液体1.7头发和饰物留长发的工作人员应将头发盘在脑后,佩戴帽子以防止头 发接触到被污染物和避免人体脱屑落人工作区,不得佩戴有可能 被卷入机器或可随人传染性物质的饰物1,8须蓄有须的男性工作人员必须遵守上项(1.7)规定1, 9冼手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脱下手套后、离开实验室前、接触患者前 后、以及在进食或吸烟前都应该洗手接触血液、体液或其它污 染物时,应立即洗手1, 10眼睛冲洗月艮睛若被血液或其它体液溅到,立即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冲 冼1, 11呼吸防护在没有有效的硬件控制的实验室或实验室不能有效地控制 危险因素时,工作人员配戴呼吸防护器具,以防止吸入被有害粉 尘、气体、烟雾、蒸气污染的空气这些防护器具包括:防尘面 罩、机械或化学滤筒式呼吸器、导管式呼吸器以及有给式呼吸器, 提供的呼吸防护器具必须是根据现有标准专门设计的,对某些特 殊危害应能提供足够保护的下列情况应使用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由医院呼吸科提供)*有害气体的性质不明;*氧气含量低于19 5%;*存在有不易察觉的有害气体;*吸入的污染气体会立即对生命和健康造成威胁;*紧急处理危险物质的事故时在有可能需要做复治疗的地,应准备口对口I式复包或其它 相关的通气装置。

1, 12移液所有实验室操作禁止用口移液具应使用助吸器1, 13锐利物品谨慎处理针头、解剖刀、和碎玻璃等锐利物品使用后的针 具不要折断、弯曲、破损、重复使用或用手重装在针管上的一 次性注射器上的针头用后不要取下,锐利物品应立即放置在不易 刺破的容器,在完全装满之前就应及时丢弃1, 14隔离措施接触患者时,实验室工作人员应遵守医院的隔离措施1, 15 “工作环境1, 15, 1 “清洁”区和“非清洁”区根据实验室的具体工作情况由主任选择并确定“清洁”和“非 清洁”工作区,在清洁区和非清洁区之间设“缓冲室”被指定 为“清洁”的区域,则应努力保持清洁,如采取预防措施,防止、 视频显示器终端、键盘、门柄及其它经常被手或手上的手套触摸的物品的污染,要求工作人员在触摸设备(如计算机键盘及的保 护罩等)前取下手套,仪器设备和工作面的应常规消毒和清洁 被指定为“非清洁”的区域,允戴手套接触所有物品(如、门柄、 计算机终端和其它物品),所有这些物品的表面都认为是不清洁 的未戴手套的人员如果使用该区域的、计算机终端或其它设备, 应该戴上手套,或在使用后立即彻底洗手, “清洁”和“非清洁”区都应保持整洁实验台至少应每天清洁—次,如有必要可 以多次清洗,用新鲜配制的1: 10的次氯酸钠稀释液或合适的合 氯消毒剂清洗。

在处理溅溢的样品或重污染的工作面时,应戴上 手套和其它个人防护装备、使用相应合适的清洁剂清除所有的溅 溢物1, 15, 2设备冰箝、冷冻柜、水浴和离心机应该定期清洗和消毒,在发生 重污染后应立即进行清洗和消毒,进行清洗、消毒时要戴上手套 穿上工作服或其它合适的防护服1,15,3外衣外衣(实验服、工作服)应悬挂在远离散热器、蒸汽管道、供 暖装置、以及有明火的地,不要挂在压缩气瓶或无火器上,也不 要挂在门的玻璃隔板上,妨碍视线清洁”的和“非清洁”的 个人防护服要分开存放1, 15, 4垃圾处理每天至少清理垃圾,送至医院集中焚化1, 15, 5装饰不得在电灯、灯座或仪器上进行装饰,更不要使用电子装饰 物、蜡烛、圣诞树等有引起火灾危险的装饰品1, 15, 6个人物品实验工作区不得存放个人物品,如包、外套、皮靴、咖啡杯、运动服、预包装的食品和药品等1,15,7用后的废弃物品实验工作区的用后废弃物品存量不要太大具危险性的液体 如酸或碱性液体应放在视平线下较大的废弃物容器应靠近地面 存放,在用喷洒消防设备的地,与天花板的距离应保持90厘米 以上,在不用喷洒的地应与天花板保持50厘米以上的间距1,15,8出口通路实验室的出口和通道必须保持畅通无阻,不准堆放物品、垃 圾、装置、或设备。

注意:无论任时间、种原因都不得阻塞通往 灭火器、火警箱、安全淋浴或出口的道路1, 16玻璃器具操作玻璃器具时应遵循下述安全规则:*不使用破裂或有缺口的玻璃器具不要用猛力取下玻璃试管上的塞子,粘紧的时可用刀切开 分离接触过传染性物的玻璃器具,清洗之前,应先消毒破裂的玻璃器具和玻璃碎片应丢弃在有专门示记的、单独 的、不易刺破的容器里高热操作玻璃器具时应戴隔热手套每次换班前,用1: 10的次氯酸钠稀释液或其它合适的消 毒剂对洗刷玻璃器具的区域进行表面消毒破碎的玻璃器具只能使用机械装置处理1, 17离心机1,17,1气溶胶离心过程中应控制气溶胶的产生在最低水平1, 17, 2操作离心机只有在盖好盖板后,才能启动1,17,3污染装标本(血、尿、痰)或易燃液体的离心管,只能在管塞密封 后可离心1, 17, 4传染性物品所有能够产生气溶胶进行播散的生物制品或标本,都应使用 密封的离心管,并在盖紧的离心头或转头中进行1, 17, 5清洗用1: 10次氯酸钠稀释液或其它合适的消毒液常规清洗离心 机1,17,6平衡离心时应保持合适的平衡,以保证离心的顺利进行2, 防火安全准则2, 1安装有警报系统每个检测和报警装置都与总警报系 统连接。

实验室的任地,包括储藏室能听到警报系统的报警所 有有关建筑的防火设置,都应经当地消防部门审核批准2, 2防火2, 2, 1隐患的估计和研究在开始临床实验工作之前就应对火灾的隐患进行研究,在实 验工作运行的过程中,要经常研究火警的隐患研究的容包括:2, 2, 1, 1使用化学物品的薮量和性质,可能发生的化学反 应,以及电器设备的隐患等2, 2, 1. 2哪些操作法已经改变了,新使用了哪些化学物品, 以及在上届消防培训之后增加了哪些新的工作人员2, 2, 1, 3无人值班看守的自动化实验操作2, 2, 2易燃易爆物2, 2, 2, 1易燃性液体的供给量应控制在有效并安全进行 实验的最小量待处理的用过的可燃性液体也应计算在2、2.2, 3禁止用冰箱储存易燃液体如果确实需要,应存 放在专门的防爆冰箱冰箱应远离火源2、2、2、4从储藏罐里倒出易燃液体,应在专门的储藏室 或通风橱进行运送易燃液体时,其金属容器应有接地装置2、2、2、5加热易燃易爆液体(燃点低于94T)必需在通风 橱进行,不能用明火加热装易燃易爆物的容器应经当地有关消 防部门审核批准2、2、3火源隐患2、2、3、1常见的火源是明火、加热器件和电火花(电灯开 关、电动机、摩擦和静电)。

2、2、3、2应对电气设备的接地、漏电和墙上插座的接地、 极性进行年度检查2、2、3、3应尽量消除各种火源隐患2、3灭火实验室配备足够扑灭各种火情装置2、3、1灭火器根据上级消防部门的规定配备、摆放无火器,并根据要求对 灭火器进行定期检查维修供类灭火器适用于固体可燃物(如纸、木材、塑料)引起的火 灾A类灭火器多薮为消防水栓B类灭火器适用于汽油和溶 剂引起的火灾B类灭火器多薮为二氧化碳或化学干粉,如碳酸 氢韦C类灭火器适用于电气引起的火灾所有工作人员都应知 道电开关的位置以及切断失火电器电源的法2、3、2警报系统应进行年度安全检查,随时检修、维护的2、3、3如火灾波及供气管道系统应立即关闭远端阀门以切 新燃气来源如果无法做到这点或燃气是来自储气瓶时,则应立即从房间撤离2, 4消防训练2, 4, 1应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防火安全训练2, 4, 2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学会如发布火警警报,学会遇有 失火时应做到:2, 4, 2, 1拨打报警 “119”2, 4, 2, 2发出火警警报以求得帮助,并开始从失火区或 建筑物撤离2, 4, 2, 3如果可能,立即使用便携式无火器进行灭火2, 4, 2, 4如果不能扑灭火情,应把所有通向火场的门关 紧,并用湿毛巾或床单堵住下面的门缝,以阻止火情的蔓延。

2, 4, 2, 5应将房间里的所有人员撤出如果火情并非十 分危险,可安排留下一人,向前来灭火的消防队员介绍具体情 况2, 4, 3由受过训练的人员讲解使用便携式无火器进行灭火 的技能训练应为“手把手”的式,还应包括不同火情采用不同 灭火器的知识2, 4, 4对工作人员撤离火场的训练应经常举行,每年进行 几次所有人员每年至少参加一次训练(包括夜班和末加班的人 员)练习应包括帮助病人和其他人员的撤离撤离时,应关闭 所有门窗3, 实验室用电安全准则3, 1仪器用电作为仪器维护措施的一部分,应进行年度的安全用电检查并 建立档案记录每年至少对所有电插座的接地和极性、电缆的完 整性进行检查一次,并将结果记录在案可移动的设备应接地或 采用更先进的法防止触电,但全部塑封无法接地的仪器例外新 设备在使用前也应进行同样的检查实验室应装有足够的插座, 分布要合理,以减少在插座上接上其它多用插座和避免拖拉过多 的电线在空气中存在达到一定薮量的易燃气体或蒸汽有可能形 成可爆性混合物的危险环境下,应使用指定专门为此设计的防爆 电器设备3, 2维修与维护所有电器设备的维修与维护只能由取得正式资格的维修人 员进行3,2,1仪器的维修除校准仪器外,仪器不得接电维修。

维修时要确保手干燥, 取下所有的饰物(如手表和戒指),然后谨慎操作3, 2, 2线路检修实验室技术人员不得维修建筑物的电力系统任涉及开关、 插座、配电箱、保险丝、新路器的维修工作应由医院维修人员或 其他有资格的人员进行3, 2, 3接地电器设备必须接地或用双层绝缘电线、电源插座、插头必 须完整无损在潮湿环境的电器设备,要安装接地故障新流器4, 化学危险物品使用准则4, 1引言临床化学实验室存有多腐蚀性、毒性、易燃和不稳定试剂, 属化学危险物品实验室工作使用化学危险物品,应向有关机构 备案,并遵守相应管理规定所有化学危险物品的容器都应有 清晰标记目前,广泛应用配制好的试剂和试剂盒,致使有些化 学危险物品不易被识别,对这些试剂和试剂盒的成份应予复审并 给予适当标记实验室管理人员有责任向工作人员介绍化学危 险物品每一种化学危险物品应有材料安全薮据表显示它的特性实验室技术人员有责任熟悉并向同事介绍化学危险物品和遵 照安全操作4 2化学危险物品分类4、2、1腐蚀品腐蚀品是接触人体后给人造成可见损伤或不可逆改变的物 质腐蚀性化学废弃物是指pH小于2、1或pH大于12、5或 对钢(SAE1020)的腐蚀力超过O、635cm/年(55t)的物质。

例如: 盐酸4、2、2毒害品毒害品是吸入、食人或少量接触即可引起重生物效应的物 质4、2、3致癌物由于检测化学物品能否诱发恶性肿瘤的测试系统很不相同, 定义致癌物比较困难例如:苯4、2、4可燃烧物可燃烧物指任可燃烧的化学物品,包括可燃物和易燃物4、2、4、1易燃液体(燃点低于38°C)可分为以下几个级别: 1A级:燃点低于22C-12C;沸点低于18C21B级:燃点低于22C-12C;沸点高于18C1C级:燃点高于21C低于38C4、2、4、2可燃液体(燃点高于38C低于60C)可分为以下 几个级别:mA级:燃点高于60C低于94CIHB级:燃点高于94C4、2、5易爆化学物品易爆化学物品是指能迅速发生剧烈化学变化的不稳定物质, 爆炸性分解可在正常温度和压力下发生例如:肼4 3材料安全薮据表及标签购进可能有危害的化学物品都必须附有材料安全薮据表所 有危险化学品都需要以易于识别的形式进行标记,使专业和非专 业人员彳艮容易警觉其潜在的危险性标记可以是文字、图标、标 准化代码或多种形式并存4 4腐蚀品的储存4 4, 1储存腐蚀品应在近离地面处储存以减小掉下的危险4, 4, 2酸性试剂瓶的搬运搬运体积超过500ml的浓酸试剂时,必须用运裁托车。

4, 4, 3不能共存的化学物品注意不要在同一区域存放互相不能共存的化学物品例如: 乙酸或乙酸酐等有机酸应与疏酸、硝酸或高氯酸等强氧化剂分开 储存4, 4, 4个人防护装备在使用腐蚀性物品场所的工作人员,应该穿戴围裙、手套和 其它个人防护装备4, 4, 5溅溢使用任化学物品之前,应安排好处理容易破碎或溢出的物品 的容器4, 4, 6化学通风橱所有挥发性腐蚀物品的操作,都必须在化学通风橱中进行4, 5易燃物的储存4, 5, 1储存易燃易爆液体应在合格的容器里储存分装时应有明确的易 燃和可燃性标记,工作储备量控制在最低限度储存可燃性液体 的仓库应远离明火和其它热源4、5、2冰箱可燃性液体如需要在冰箱存放,该冰箱的设计必须符合避免 产生蒸汽燃烧的要求实验室所有的冰箱门都应标明可否用于存 放易燃、可燃性液体4、6紧急处理实验室必须重视发生化学危险品溅溢的可能性有关工作人 员都应接受培训,以掌握处理突发事故的知识培训应包括化学 危险物品溅溢的识别,熟悉向管理部门通报的法和保护自身安全 应采取的措施在多薮溅溢事故中,实验室可以决定撤离的区域, 并通知有关专业部门处理如果由外部专门机构处理溅溢物,则 实验室就必须中断工作,直到隐患排除。

4、7污染物的清除和处理每个实验室都应负责日常的清污工作在结束常规工作时、 工作交班、发生紧急事件如清除溅溢物后,都需要进行清污工作需外送维修的设备,只有在实验室管理人员确认没有化学危 险物品污染时,才能外送维修4、7、1废弃化学物品所有废弃化学物品都应按危险物品处理,除非能够确定它的 性质清洁溅溢有害物质的所用材料,包括吸附物和中和物,都被 认为是有害废弃物4、7、2专职人员实验室专人协调和负责处理实验室有害化学废弃物4、7、3容器化学废弃物放置在密闭、有盖的容器中4、7、4标签化学废弃物的包装应有标签,标签应包含以下容:*日期*来源*实验室来源*成份*物理性质(气体、液体等)*体积*危险性(易燃或易爆)4 7, 5运输实验室由专责人员负责容器转运,并将其放置在指定的废弃 物堆放场所5, 实验室微生物安全准则5, 1引言在临床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接触标本和操作过程中,可能被 感染临床实验室可能接触的微生物可分为三类:5, 1, 1病毒,如:病毒性肝炎(特别是乙型及丙型肝炎)和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5, 1, 2细菌,包括:细菌、分枝杆菌、真菌5, 1, 3其他具有高毒力的病原体,如出血热病毒和立克次 体。

因为从病史和体检不能可靠地鉴定所有病人的病原体,所以 当接触和处理所有的体液时,均应执行“常规预防措施”5, 2感染途径5, 2, 1空气传播在取下装有标本试管的塞子时、溶液洒落在坚硬的表面上、 用未加塞子的试管进行离心或溶液(包括接种环的溶液)加热太 急时,具有传染性的溶液在上述各种情况下,可能形成气烟雾散 布在空气中5、2, 2经口传播用口吸移液可能导致微生物人人体引起传染传染也可通过 间接途径,如饮食或吸烟前没有彻底洗手引起“手一口”传染5、2、3直接接种偶然的针刺、碎玻璃划伤和动物咬伤均可通过直接接种引起 传染临床标本中的感染原也可通过被纸轻微刻伤的手指、很轻 的擦伤或损伤的表皮进入人体造成感染5、2、4粘膜接触一些病原体,包括肝炎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能 够通过与粘膜(如月艮结膜)的直接接触进入人体所以在擦拭月艮 睛、更换隐形眼镜或使用化妆品前应彻底洗手5、3血源性病原体5、3、1间接接触临床实验室工作人员都面临着接触血源性病原体的可能性 为了减低对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HBV)、丙型肝炎(以下简称 丙肝HCV),每个实验室都应制定“控制接触感染原的案”,案 包括以下容:*案的目的*一般项目管理(负责人、工作人员的职责、年度总结和改进 措施)*感染风险的检查*执行的法(工程学控制、实际工作控制、个人防护装备、实 验室事务管理)*乙肝疫苗接种*接触病原体后的评估和随访,包括专业医务人员的处理和 他们的书面意见,以及医学记录保存*标签和标志*资料和培训(课目、法和记录保存)5、3, 2备注所有的单位都应执行“常规预防措施”。

另外,每个实验室 都应确定每个职员工作岗位的潜接触的程度一旦确定有接触潜 在感染原的可能,应采取硬件控制和操作过程控制,以减少或消 除接触这些潜在感染原的可能提供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 套、工作服、实验服、面罩、面具、护日镜、安全镜和鞋套等 并讲解时使用和如使用5,3,3常规预防措施*来有所有病人的血液和体液都被认为是具有传染性的所 有血液和体液的标本都应放置于具有安全盖的结构优良的容器 里,以防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泄漏采集标本时应防止污染容器的 外表或随标本的检验单如果存在潜在的或实际的污染,则应再 加一层包装(例如:包装袋)所有的标本应加上生物危害标签所有处理血液和体液(例如:取下真空试管的塞子)的工作 人员都应戴上手套如果有可能发生血液或体液的喷溅,则应使 用面部防护装备对于组织学和病理学检查、微生物培养之类的常规操作, 并不需要在生物安全橱进行但是,如果操作过程中会产生气烟 雾或飞沫,则应使用生物安全橱(1类或m类),这些操作包括混 匀、超声雾化和剧烈搅拌实验室应使用机械移液装置绝对禁止用口吸移液使用注射器和针具时应防止受伤禁止用手将针套重新套 在针头上、禁止故意将针头弯曲或折断、将针头从一次性注射器 上取下、或对针头进行其它操作。

所有锐利物品在使用后都应放 人贴有清晰标签、不会被刺破的容器,然后运至处理场所废弃 锐利物品的容器应就近放在便于操作的地为防止装得过而满意 外伤人,应在装满后尽快运走血液或其他体液发生泄漏或工作结束后,均应使用合适的 化学杀菌剂对实验室工作区进行表面消毒可使用新鲜配制的漂 白粉溶液(次氯酸钠1: 10稀释液)和2, 5%甲酚溶液或其它有效 的溶液对所有的工作台进行消毒漂白剂溶液应至少作用15分 钟,使用其它的消毒剂可参考其产品说明书实验中用过的污染物品在重复使用前或装入容器中按传染 性废弃物进行处理前,应先进行去污处理被血液或其他体液污染的设备在实验室或外送商家进行维 修之前,应先进行清洁和消毒无法彻底消毒的设备必须贴上生 物危害的标签手或其他部位的皮肤在接触血液或其他体液后必须立即彻 底清洗在实验工作结束后或取下手套后应立即洗手在离开实 验室之前应脱下所有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果实验人员工作时有可能接触到血液、其它可能具传染 性的物质、病人的粘膜或要损伤的皮肤、或在处理污染的物品或 表面时,都应戴上手套在进行血管穿刺时,包括静脉采血、手 指或脚背穿刺,也应戴上手套如果手套破损、刺破、或失去其 屏障功能,则应尽快更换。

清洗或消毒会损害一次性手套的质量, 故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手套,在接触病员后应更换手套工作区应使用吸收性强的纸覆盖在移液、混合、振荡、 搅拌或离心时,必须防止发生气烟雾为尽量减少在紧急情况下采用口对口的复术,应在那些可 能需要进行复术的地,备有复包或其它通气装置患有渗出性病变或温疹的医务人员在痊愈前不得直接接触 病人,也不得接触医疗设备5, 3, 4乙型肝炎病毒免疫接种接触后的随访,为可能接触 血源性病原体的工作人员免费接种乙肝病毒疫苗工作人员可以 拒绝接种,但应在表示拒绝的协议上签名各单位必须制定关于对接触血源性病原体者的紧急处理案 处理措施包括事故调查,工作人员的会诊和治疗,以及防止类似 事故再发生的改进措施5,3,5标签警告标志必须采用通用的警告标志系统明确标识装有危险生物制品 的容器或被其污染的物品,在危险废弃物的容器、存放血液和其 它有潜在传染性物品的冰箱、以及处理尖锐物品的容器上,所贴 的标签应标明通用的生物危害标志用于存储、运输的容器应加上标签或颜色编码标志,并在存 储、运输前将容器盖上如实验室用常规预防措施来处理所有标 本,同时标本或容器又存放在实验室,可不使用标签或颜色编码 标志;但如果离开实验室,就必须使用标签或颜色编码标志。

5, 4, 3标本运输*运输前应将标本进行可靠包装禁止使用皮氏细菌培养平 皿邮寄标本禁止将干冰放入密封的容器格遵守运输部门和国际空运协会的有关规定运输用于诊断的标本时应根据需要标记上“易腐坏”、“干 冰保存”、“冷冻生物制品”或“易碎”等标志5, 4, 4标本处理*被高毒力微生物(如土拉巴斯德菌或粗球孢子菌等)污染的 物品,处理前必须经过高压无菌,包括用于隔离的设备和材料培养分枝杆菌和两性真菌用的平皿和试管必须使用胶带密 封,用压力蒸气无菌后进行处理或焚化处理普通标本和使用过的培养基应弃人结实的塑料袋中可 重复使用的物品和污染的器具应置于装有次氯酸钠1: 10稀释液 或其它合适的消毒剂的不锈钢容器,然后进行高压无菌、清洗和 再次灭菌对医疗废弃物处理的管理应遵守有关法规5, 4 5生物安全橱生物安全橱是微生物实验室里控制生物危害的最好的式之 一实验室根据产品说明书进行安装、使用和维修实验室应制定安全橱的维护规程,以确保安全橱合适的气流 流速,并适时更换滤器安全橱的放置应远离气流不稳定的地, 通风口的设置应根据产品说明书在维护、移动和/或处理安全 橱之前必须对生物安全橱进行消毒5, 4, 6备注下面是微生物实验室里的一些常规准则:*不接收或处理重污染的标本。

涉及分枝杆菌的离心操作应使用有旋帽的离心斗,离心管 也应塞紧(双重隔离)针具和接种环应无菌处理,并防止加热时液体发生飞溅5, 4, 7泄漏事故⑴立即清洗发生泄漏污染的区域通知主管和主任如果培 养物发生泄漏或其容器发生破损,应对该区域进行至少10分钟 的清洗,直至气溶胶或飞沫已经沉降2) 吸净漏出的液体3) 清洗发生泄漏的区域4) 尽可能使用漂白剂、酒精或苯酚对工作台进行消毒并 与安全员商议。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