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实验动物的原则 一、选择与人体结构、机能、代谢及疾病特征相似的动物 利用实验动物某些与人类相近似的特性,通过动物实验对人类的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进行推断和探索例如,在结构与功能方面,哺乳动物之间存在许多相似点,从解剖学上看,除在体型的大小比例存在差异外,身体各系统的构成基本相似,因此,它们在生命活动中基本功能过程也是相似的 二、选用结构简单又能反映研究指标的动物 进化程度高或结构功能复杂的动物有时会给实验条件的控制和实验结果的获得带来难以预料的困难在能反映实验指标的情况下,选用结构功能简单的动物,例如果蝇的生活史短(12天左右)、饲养简便、染色体数少(只有4对)、唾腺染色体制作容易等诸多优点,所以是遗传学研究的绝好材料,而同样方法若以灵长类动物为试验材料,其难度是可以想像的 三、选择适龄的实验动物 慢性实验或观察动物的生长发育,应选择幼龄动物在老年医学研究中,常选用老龄动物,因其机体的代谢和各种功能反应已接近老年一般实验中应选用成年的动物 四、选择易获得、经济、易饲养管理的动物在不影响实验结果正确可靠的前提下,尽量选用容易繁殖,比较经济实用的实验动物。
当前“3个R”的原则已经在国际上被接受和推广,3R是指Reduction( 减少 ) 、Replacement(替代)和Refinement(优化),意思为尽量减少动物实验的次数和使用动物数量;尽可能使用替代物和善待动物,使实验设计尽善尽美所以能用小动物的不用大动物,能用低等动物不用高等动物实验动物选择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年龄、体重 不同品种和品系的实验动物其寿命各不同,有的以日,有的以月,有的以年计算如果对狗和小鼠均观察一年,所反应的发育过程是不同的,即使同样是狗,不同的年龄阶段所得的实验数据也不尽相同所以选用实验动物时,应注意到实验动物之间、实验动物与人之间的年龄对应,以便进行分析和比较同一实验中,动物体重尽可能一致,若相差悬殊,则易增加动物反应的个体差异,影响实验结果的正确性二、性别 性别不同对实验的敏感程度可不同例大鼠皮下注射0.1~0.2ml的 30%乙醇溶液,雄性动物死亡84%,而雌性动物死亡30%有时雌性动物的敏感型较雄性高,如用戊巴比妥钠麻醉大鼠,雌性动物的敏感性是雄性动物的2.5~3.8倍又如雌雄小鼠对食盐急性毒性与慢性毒性的敏感性不一致,急性毒性雌鼠较雄鼠敏感,而慢性毒性雄鼠较雌鼠敏感。
一般来说,实验若对动物性别无特殊要求,则宜选用雌雄各半 三、生理状况 动物如果怀孕、哺乳等对实验结果影响很大,因此实验不宜采用处于特殊生理状态下的动物进行如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动物怀孕,则体重及某些生理生化指标均可受到严重影响,有时应将怀孕动物剔除动物换毛季节例鸡换羽,兔换毛,动物的免疫功能低下 四、健康状况 动物的健康状况对实验的结果正确与否有直接的影响健康动物从外观看,体型丰满、发育正常、被毛浓密有光泽紧贴身体、眼睛明亮活泼、行动迅速、反应灵敏、食欲良好微生物检测符合等级要求 五、微生物等级 等级表示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的标准化条件按微生物学控制分类,国外将实验动物分成四级,即普通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悉生动物及无菌动物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国家科委将实验动物分为普通动物、清洁动物、SPF动物和无菌动物(包括悉生动物)四个级别各级动物具有不同的特点,分别适用不同的研究目的Gf动物是一种超常生态模型,即能排除微生物对背景的干扰,亦减少了免疫功能的影响,SPF 动物是正常的健康无病模型,应用这类动物,能排除疾病或病原的背景性干扰;普通动物具有价廉、易获得、饲养设施简便、容易管理等特点,但选用时应考虑微生物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六、遗传背景 尽量选用遗传背景明确的品系动物,而不选用随意交配繁殖的杂种动物采用遗传学控制方法培育出来的近交系动物、突变系动物、杂交系动物存在遗传均质性,反应一致性好,因而实验结果精确可靠,广泛用于各科研领域封闭群动物在遗传控制方面虽比未经封闭饲养的一般动物严格,具有群体的遗传特征,但是动物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其反应的一致性不如近交系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