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心理健康与社区心理卫生第一节 现代人的整体健康体系道德健康 (健康体系的统帅) ↓ 心理健康 →← 社会适应良好 ↑ 生理健康(物质基础)一.道德健康——新世纪人类健康体系的统帅,建立在民主、平等、进步的道德价值体系之上1. 道德健康建设的核心:为人民服务2. 道德健康建设的原则:集体主义3. 道德健康建设的基本要求: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4. 道德健康建设的着力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⑴ 遵纪守法 ⑵ 敬业尽职 ⑶ 民主平等 ⑷ 诚实守信二.生理健康——人类整体健康赖以构建的物质基础 1.身体素质良好,生理功能运行完好 2.体魄强健,精力充沛,生理节奏有序 3.有机体整体功能发挥完善 4. 能承受超乎寻常的身心紧张和压力 5.良好的抗应激与应变能力 6.科学的生活方式与积极坚持体育锻炼三.心理健康——在生理健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与之相辅相成,相互作用,互为表里 ☺人格完善 ☺智能良好 ☺情感健全 ☺意志坚强人格完善是指一个人拥有与人类社会民主进步总趋势一致的人生信念、理想、兴趣、动机以及需要等,并且所有这些人格倾向性与自己的气质、能力、性格等人格心理特征组成和谐的整体并得到全面发展;能有效适应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及自身身心的发展,完满发挥自己身心的最大潜能,积极为社会创造物质文明财富和精神文明财富。
智能良好•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动觉等感知敏锐,反应迅捷;• 观察全面而准确;• 注意范围广,稳定而又能迅速转移;• 记忆清晰持久;• 思维敏捷,推理符合逻辑;• 想象丰富生动,富于创造性;• 接受新事物快,心灵手巧,善于模仿,善于学习,善于解决问题 情感健全☺ 情绪稳定,愉悦平和☺ 积极热情,乐观开朗,交流沟通,具有感染力、吸引力☺ 自尊自信,自控自制,准确表达自我,积极宣泄排解不良情绪 ☺ 宽容大度,富于同情,尊重理解他人,善于建设和谐的人际关系 意志坚强☺ 信念执着,不惧艰险,不屈不挠以争取胜利 ☺ 无私无畏,顾大局挑重担、重承诺,言必信、行必果☺ 绝不文过饰非,知错就改,勇于承认昨非 ☺ 坚定、坚持、坚韧,始终朝向目标努力奋斗 四.社会适应良好与心理健康互为表里,乃社会人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基础 ⑴ 确立自我的社会角色,自我定位准确 ⑵ 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⑶ 积极投入到人类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生产和创造劳动之中 ⑷ 不迷信不盲从,保持独立自我顺应时代潮流,自我调适个人在社会大环境和小 环境中找准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的人生目标,清醒认识到自己的能与不能、长处与不足,方能与他人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
* 一生发展,终身学习 * 主动顺应时代变化 * 自我调适,发展健康 主动顺应时代变化⑴ 把握自己命运,拒绝被时代淘汰⑵ 欢迎和接受变革⑶ 发现和创造新机遇⑷ 不断发现自我新价值自我调适,发展健康◊ 笑对人生:积极乐观,昂扬应对人生的挫折或艰难险阻,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乐山乐水、乐人乐事、与天下同乐 ◊ 淡化得失——不拘泥于人生一得一失,人生过程的真实远大于结果的辉煌,奋斗、努力的汗水与足迹书写真正的人生 ◊ 宽容和气——对人对己大度宽容,宽恕与自我宽恕,和善博爱 ◊ 豁达正直——正气正直,荣辱不争健康既是一个终极目标,又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 在富于人道主义的高尚道德指引下,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各方面有机整合,全面发展;健康的个体组成健康的家庭,养育健康的后代,促进民族素质的提高,推动社会的健康发展第二节 心理健康服务伦理原则 1,知情同意/知情选择 ☺ 以来访者为中心和重心提供服务,前提是交流沟通♦ 来访者理解并自愿选择有关的心理健康服务 ♦ 来访者清楚认识到自己的选择将会获得的收益、局限乃至风险 ♦ 来访者认可为此要付出的经济花费、时间消耗以及其它有关问题 ♦ 来访者确认自己的合法权益将受到尊重和保护 2,隐私保密与危险警告l 为来访者的隐私保密是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的首要义务与第一位的职业素质要求l 维护生命安全是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的最高职责l 除非危及他人或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心理咨询师、心理健康服务人员不得泄露来访者的隐私资料(这在欧洲及美国已成为法律的明文规定)l 须慎重权衡来访者隐私权与生命财产危险之间的关系,在切实维护来访者隐私权的同时还须承担发出危险警告的义务与职责 1981年3月8日约翰.辛克莱刺杀里根案件引起美国两个APA(美国精神病学会,美国心理学会)特别重申隐私保密与危险警告的义务与职责。
3,拒绝介入权l 来访者有权拒绝心理健康服务人员对自己个人生活的介入l 来访者有权拒绝心理健康服务人员提供的有关服务或干预l 来访者有权中止正在进行的心理健康服务l 来访者有权拒绝心理健康服务人员提供的转介 4,转介 ☺ 心理咨询师、心理健康服务人员应清醒认识到自己的能与不能,认识到自己的知识、技能、经验或现有设备条件等等的局限,因而l 心理健康服务人员有权转介自认为应当回避或不便、或无力处置、或担心处置不当 的来访者l 应当及时转介发作期的精神疾病患者 l 应当及时转介必须接受医学治疗的生理疾病患者 必须及时转介需要立即接受紧急干预的来访者社区心理学 Community Psychology(社区心理卫生)一.心理障碍/精神疾患的社区三级预防:1. 初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预防各类心理障碍、精神疾患的发生2. 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早发现、早治疗,控制疾病进展,恢复健康,防止复发3. 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彻底治疗,减轻疾病导致的社会功能损害,防止衰退二.心理卫生的第三次革命 The Third Mental Health Revolution1. Pinel 以法国大革命的人权精神解除精神病患者的锁链2. Freud揭示神经症的心理机制/采用谈话法进行治疗3. 改善社会和社区环境,预防民众的情绪痛苦和心理障碍① 1963年美国总统J.F.Kennedy签署了创建社区心理卫生中心的法案,每5万人设立一个社区心理卫生中心② 1963年波士顿大会首倡“Community Psychology”③ 1978年WHO《阿拉木图宣言》,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支持社区心理卫生工作的初级预防④ 通过社会和社区干预以预防心理障碍 三.社区心理学原理1. 社区心理学不仅关注需求帮助的个体,更注重高危群体2. 干预目标不仅是减缓心理痛苦,更在于提高其社会竞争力3. 不是坐等求诊者上门,而应主动对最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服务4. 依据社区居民的需求提供服务,教育社区民众理解心理痛苦的原因和实质,并能有效利用社区资源以解决痛苦 四.社区心理学的服务领域1. 社区心理学预防心理障碍的终极目标是通过变革社会机构的社会/社区干预来提高健康水平。
2. 干预重点不再是个体内在因素,更强调的是影响人类功能产生心理障碍的社会机制/风俗习惯3. 社区心理学代表的是“公众健康”利益,而不仅仅是对个体的治疗因而更关注公众的预防4. 社区心理学是从临床心理学中分化出来的独立而又与之平行的分支第三节 社区心理学的服务对象一.主动求诊者——有较为清晰的自我意识、明确的心理健康需要1.人际关系/情绪困扰:个体社会交往引发的各种情绪冲突、不快反应……失恋,社交困难/恐惧,自卑,敌对/嫉妒2.遭遇应激:各种突发事件,天灾人祸,丧亲,交通事故,突患重病 3.家庭/婚姻矛盾:亲子冲突,亲情纠葛,夫妻反目,4.职业/择业冲突:职务升迁/降级,失业,“跳槽”, 二.精神疾患/心理障碍——多为亲友家属求助1. 精神分裂症2. 躁狂/抑郁症3. 儿童发展相关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4. 老龄相关障碍:老年痴呆 三.社会弱势群体——政治经济救助结合心理健康和援助1. 经济贫困群体:经济贫困性必然导致弱势2. 老弱病残群体:生理病残缺陷导致的弱势3. 妇女群体:性别导致的政治、经济弱势4. 少数族裔:与主流社会有差异的文化/语言等导致的弱势 四.社会越轨/边缘群体——既需要法规法纪的约束又需要心理干预/矫治1.社会边缘群体:吸毒者,卖淫者,无家可归/流浪者2.轻微违法犯罪者:青少年不良团伙3.刑满释放重归社会者4.反社会人格障碍者补充:1946年《纽伦堡法典》三必要条件:知情,自由意识,有能力,并强调:病人的自主同意,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痛苦和创伤1971年美国福利保健局发表informed consent六要素: 1. 正确、公正地说明疗效2. 伴随疗效的副作用和危险性3. 能够预测的利益4. 其它有效而适当的治疗5. 回答有关治疗的任何疑问6. 被治疗者有中途取消同意的权利和自由精神科“知情同意”准则1977年第六届世界精神病学大会《夏威夷宣言》1989年埃及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成立40周年《卢克尔索宣言》1996年世界精神病协会全体理事会《马德里宣言》① 精神病人应接受人道的合理治疗,医患关系——合作,相互信任和尊重② 精神病人应自由地知情选择,应努力促进病人最大限度地自我决定③ 当精神病人不能做出适当判断时,应咨询其家属或法定监护人/代理人,寻求法律咨询以维护病人的人格尊严④ 治疗应尽可能最低限度的伤害、尽可能少的强制约束,不应施行任何违背病人意愿的治疗,除非不施行治疗会危及病人自身及他人的生命安全⑤ 治疗的实施应当是给病人自身而非其家庭、社区、医生或国家带来最大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