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让语文作业“彩”起来

fgh****35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7.50KB
约3页
文档ID:159924937
让语文作业“彩”起来_第1页
1/3

让语文作业“彩”起来 随着语文教改的深入,让学生成为主体,充分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创新意识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课堂正逐渐形成“满园春色关不住,枝枝红杏出墙来”的可喜局面语言教改的重要环节——语文作业设计并没有引起教师的普遍重视,学生的语文作业依然沿袭着巩固、掌握知识这一传统的学习方式这就是: 机械重复作业多,缺乏思维参与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认识的偏狭加之应试的指向,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教师布置作业总是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则,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将来学生的能力也越高学生在常年笔与纸的机械摩擦中,逐渐消除了对语文学习的热情,限制了思维的发展,遏制了创造力的产生,能力的培养便成了空中楼阁 另外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发展的人,有自主学习的需要,并不是学习的机器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考虑较多的是如何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成绩,忽略对作业的精心设计因此,要求学生大量抄写生字新词,进行大量考题练习,以及重复练习课文后面的作业题,而将学过的知识应用于社会生活,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练习则相对较少。

这些统一、单调的作业压抑着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发挥,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个别差异,学生自主选择少,个人的潜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学习语言,提高语文素质这项复杂的劳动反映在作业中变得如此简单、乏味,这如何能发挥学生的语文个性,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创新精神呢?我们的作业设计应该像我们的学习一样,来一场真正的“改革”!不妨也腾出一点时间,设计一些具有个性化形式与内容的练习,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 说起“改革”,并不是全部抛弃那些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训练应该说,适当的抄抄写写、背诵仍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凡事总有一个限度,同类型的作业做得多了,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也渐渐消失了作业是教学工作的组成部分,其目的不外乎有两个:一是通过练,掌握并加深理解学过的课堂知识二是运用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所以,作业的设计应当形式多样,并留有思考的余地,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自己选择、计划、探究、体验,才能获得知识,品味到作业及学习语文的乐趣因此教师设计作业,既要顾及作业的一般作用与功能,更要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让语文作业“彩”起来,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提高。

让语文作业“彩”起来具体做法是: 一、激发学习兴趣,变机械重复的作业为实践型的作业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因此,经常设计实践型的作业是适应时代的需要,符合课标的要求当然,学生的各种实践,看重的并不是结果,而是学生参与的过程和从中悟到的创新学习的原理和科学的精神以及学习的方法这不也正是我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需要的吗? 近几年,我一直教低中年级语文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认知水平,我设计了许多作业练习有的是随堂练习;有的是课前的预习;更多的是学习课文时的动手动脑作业;剪一剪,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读一读等许多实践性很强的作业时常出现在我的课堂中学了第一册汉语拼音、识字《认一认》时,我就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剪或画出你最喜欢的东西,贴上表示它们名称的标签,看谁做得多,做得美去秋游了,学生将看到的景色画成一幅画,或用电脑制作;学了《小小的船》学生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歌,跳起了舞;学了《纸奶奶的生日》让学生为长辈做一件事;读了故事性强的《三顾茅庐》后,则让他们排演课本剧;学习《秋天》之前,让他们去找秋天,并练习说一句赞美秋天的言语……课后,他们读起了拼音儿歌,并开展了比赛,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办起了《小小新闻发布会》;表演起了《小蝌蚪找妈妈》中小蝌蚪迎上去后发生的故事;通过反复朗读《九寨沟》,使学生读得琅琅上口,读得熟记佳句,读得自我陶醉,真正领略到了这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应该说,实践性比起常规的抄写练习,难度较大,可是完成的情况却比想象的好得多。

学生不但不把它们看成是负担,而且还花了很多时间,都想把自己的作业完成得与众不同,独具匠心 二、重视学生个性,变硬性统一的作业为自主性的作业 学生是有差异的让有差异的学生做一刀切的作业,势必会造成“吃不饱”“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也可一改以往命令式、强制式,针对学生的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既满足优生的求知欲望,又兼顾中差生的接受能力去设计多梯级的作业,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1、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自主”应当成为小学生语文作业设计的重要原则教师应该针对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的不同,合理地设计作业,增加作业的可选择性我们可以把作业设计成“快餐”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选择如a套餐的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b 套餐的题型较a套餐要低一层次;而c套餐多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这样的作业布置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选简单的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但是,学生又具有好强的心理,有的学生往往会知难而进,又有一部分学生会在自己的“闯一闯,领奖赏”里去跳一跳,摘到“果子”另外,在作业形式上要多样化,使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听、说、读、写全面开花,将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制作、游戏以及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让作业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 2、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的方式和途径一刀切的作业往往加重了学困生的课业负担如果学生自己选择作业,就可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另外对于作业,过去片面强调独立思考,没有把“合作”作为必要的素质来培养自主性的作业应当允许学生选择完成的方式,可以在与爸爸妈妈的合作下完成,也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完成例与爸爸妈妈一同制作拼音卡,生字卡,玩找朋友的游戏,分角色朗读课文,比赛记成语、名言警句等;和同学一起完成小制作,小实验等 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变封闭性作业为开放性作业语文教学要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跟生活接轨作为语文教学重要内容之一的作业,也不能局限于课内,拘泥于课本知识中,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知识毕竟有限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语文教学的触角要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与其它学科整合。

如学了《东方之珠》后让学生回家去查阅资料,了解香港还有哪些著名地方;学了《母亲的恩情》后让学生去搜集有关赞美母亲的诗句警句,并自己也试着写几句;学了有关花卉类的词语后,让他们跟着爸爸妈妈去苗圃里、公园里去认一认;还可让学生将有趣的事物、景物画下来,并编成故事讲一讲;学会了拼音后让学生给自己家的玩具、电器等用品贴上标签;到大街上去看广告,学习一些常用字……这样多彩的作业设计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以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创新能力,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得到提高。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