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0版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xt****7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9KB
约12页
文档ID:3852950
2020版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页
1/12

2020版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按要求填空6分) (1)疏影横斜水清浅, 北宋林逋《山园小梅》)(2) ,寂寞沙洲冷北宋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3)“金张世禄原宪贫,牛衣寒贱貂蝉贵”出自白居易《涧底松》;而早在汉代,左思《咏史》就以“涧底松”比喻才高位卑的寒士,他对金、张豪门是这样评价的:“ , 4)《蒹葭》中被今人引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句子是“ , ”2.按要求选择4分)(1)证婚人在婚礼上要表达对新郎新娘同心永结的祝愿,下列现代诗中最适合引用的一项是()2分)A.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B.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C.她彷徨在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D.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2)假如你父亲因故无法参加家长会,他发给你班主任陆老师短信,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2分)A.陆老师,今天我工作繁忙,无法拨冗参加家长会,敬请谅解。

B.陆老师,因我晚上加班,不能光临今天的家长会,非常抱歉C.陆老师,因贵体小恙,不能来参加今晚的家长会,谨此奉告D.陆老师,我出差在外地,无法参加今晚的家长会,深表歉意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8题17分)中国的“诗史”传统①中国是一个深具历史感的国度以至于凡是在诗歌史上被称为“诗史”的作品几乎都被视为是伟大的,因为这些诗歌的内容指向了确凿可证的具体史事,因而其价值不证自明而我们在阅读诗歌时,也早已习惯从诗歌中寻找各种历史信息,诸如作者的生平、家世、交游等,以为谈史的资助;而罔顾诗人dn精竭虑地在格律和形式之间铺排、展开其诗艺、美学、情感和思想这种阅读倾向不仅在普通读者中常见,即使对于具有良好文史修养的专业批评家而言也是如此但与普通读者喜欢在作品中搜索年、月、日、地理、人物等直接的历史信息不同,目光如炬的批评家往往更喜欢从诗歌的比兴、美刺、讽喻等修辞中去窥测诗人的政治态度和立场,从而将多义的诗歌指向具体而又特定的历史语境②久而久之,我们已习惯在诗歌阅读中另辟通往历史的蹊径,并发展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诗史互证”——来配合这一阅读目的清初以来,著名学者钱谦益、朱鹤龄、仇兆鳌、浦起龙等人注释杜诗,姚文燮、王琦等人注释李贺诗,朱鹤龄、姚培谦、冯浩、张尔田等人注释李商隐诗,都试图将孟子“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的理论与“诗史”理论结合起来,通过对诗中的比兴等修辞手法及典故、词义的训释来阅读诗人如何在诗中传达对重大现实事件的看法,从而形成一套娴熟运用于诗歌阅读并服务于历史学的“诗史互证”的方法。

这种研究方法经过近代著名学者刘师培、邓之诚、陈寅恪等人的发挥,至今仍广泛而又深刻地影响着学术界③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对于“以诗为史”的阅读传统的追捧,在很大程度上是盲目的在现实的研究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大量生硬的拼凑,或以纪史功能作为诗歌的主要价值,或将诗歌中的比兴、美刺牵强附会于上层社会中重大、秘密的政治事件,更有甚者,将“诗史”作为一种阅读标准,强加于古人甚至于今人的各种不同类型的诗歌之上,只要诗中出现与时事交涉者,即可誉其为“诗史”这一阅读方法的ln用非但不能为现有的研究开拓新的思路,反而遮蔽了诗歌阐释的丰富的可能性④实际上,“诗史”一词的适用范围极其有限,是不可随意运用的历史上仅有宋末、明末清初两个时代的诗歌作品被当时或后世较多地尊称为“诗史”,这两个时代都存在史官缺席、史料贫乏的问题,而诗歌因为篇幅短小,诗人可随时随地利用诗歌这种形式来记载所思所感,所以,诗歌可用来补充历史叙述的不足然而,对宋元以来的绝大多数时代而言,公私的历史记载均十分丰富相对于整体的历史记载(上至帝王的起居录、实录,下至民间的野史、笔记)而言,片段的、经验性的诗歌中的历史记载实在渺小到可以忽视或许个别杰出的诗人的触角涉及到历史记载所忽略的地方,但这也是因为创作观念的转变,使得诗人乐意记载和描述某些重大或特殊的历史事件。

特别是同治、光绪以来,诗歌的纪事功能更是在不断地被边缘化⑤这么说,自然不是一笔抹杀诗歌的记录功能诗歌本是诗人面对世界的重要思考结晶,但凡人生所要面对的事情,诗歌自然均有所涉及记载历史,本是诗歌众多功能中的一项诗歌当然可以帮助我们进入历史的阅读今日来看,“以诗为史”的阅读,可以让诗歌在政治史、文化史、社会史、物质史、情感史、性别史、医疗史等众多不同的历史研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不过,上述的阅读必须建立在如下认识之上: 最后方可曲径通幽,由诗歌的微妙门径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真实、丰富的历史阐释空间选自张晖《中国的“诗史”传统》有删改)3.给文中的拼音写出汉字2分)dn精竭虑() ln用()4.第①段中“几乎”一词不能去掉的理由是 2分)5.第④段写宋末、明末清初的诗歌作品的用意是 3分)6.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⑤段方框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充分了解诗歌的体制和美学,掌握语言文字的细微之处②而非用来简单证明历史的文献材料③才不至于对诗歌的意义及某些历史信息误判④充分明白诗歌是一种特殊的文献⑤熟悉同一时代诗歌文本的趋同与差异A.①⑤③④② B.④②①⑤③ C.④③①②⑤ D.①③④②⑤7.下列对“诗史”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诗史”是指在诗歌史上具有最高价值的作品B.“诗史”一词的适用范围只受历史时代的限制C.“诗史”是部分具有记载历史功能的诗歌作品D.“诗史”是古典诗歌“以史为诗”的创作传统8.作者对“诗史互证”这一阅读方法持什么态度?请简要阐释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9-13题17分)远去的砖瓦窑陈荣力  ①江南的田野和村庄,绿树葳蕤,河湾交叉,一片鱼肥稻香里,那黑油油的土地更是插一根筷子也能吐叶发芽然而也因为肥沃加上人口稠密,土地自古以来就是最珍贵的资源因此若非有空旷的湖泊、水塘,废弃的小丘、土包,一般的村庄难得有制砖、烧瓦的砖瓦窑,砖瓦产品的紧张也向是乡间的一大难题于是好歹攀一些有砖瓦窑村庄老亲新友、远戚故交的关系,做些打点和走动,不但是急着造房人家“临时抱佛脚”的必然功课,也是计划造房人家未雨绸缪的规定作业或许是凭借了勾连官河的交通便捷,或许更是倚仗了河湾处一大片水浸低洼田的天生资源,小时候与我家一河之隔的江桥村,稀罕地有一座砖瓦窑很少有人能说得清砖瓦窑的年岁,但砖瓦窑石砌窑身罅缝中摇曳的小树、细藤以及窑顶茂密的棘藜、野草,却无声地言说着砖瓦窑经历的风雨和沧桑  ②砖瓦窑的忙碌和热闹是从秋收以后开始的。

那时候搅拌泥坯的搅拌机终日嗡嗡地响着,村里的男劳力、女小工像辛勤的蜜蜂在窑场上进进出出,他们或拉泥或制坯或脱模,忙碌而不失秩序,疲惫中显着亢奋砖瓦窑真正激动人心的场景是装窑后的点火时刻那时候窑门已经封死,柴火全部填充,那张暗黑的八仙桌也已摆放在被里三层、外三层村民围着的窑门口八仙桌上点燃着大红的蜡烛、黄色清香,摆放着煮熟的猪头、鸡鸭和鱼肉,当一拜天地、二拜四方、三拜窑神的仪式一结束,随着窑头师傅“点火”一声吼,早站在窑身四周点火孔旁的男劳力,争先恐后将点燃的火炬向点火孔中掷去刹那间,一条灼热的火龙便在窑身里窜滚、翻卷起来自此,那白天洇漫成淡淡云衣的袅袅白烟和夜晚映红一角天空的灿灿火星,成为田畴和河湾边一年四季最让人憧憬的风景,在无数村民的眼中、心头飘拂、盘桓③作为田野和村庄里最高的建筑,不乏新奇和神秘的砖瓦窑是小时候最充满乐趣的地方放学后分成国、共二军爬砖瓦窑“攻守山头”,偷窑场里的泥坯搓泥蛋、掼“烂泥炮”;夏秋季节从窑场的断砖乱瓦堆中抓蟋蟀,冬天猫在暖暖的窑洞里偷偷学抽烟……如此的动作和场景,差不多是住在砖瓦窑附近孩子共同的记忆与这记忆相伴的还有颇为和善的邵瘸子邵瘸子原是江桥村的泥水匠,一次给外村人造房子时不小心跌下来落下了残疾,村里因此让他干了相对轻松的管砖瓦窑的活。

邵瘸子基本不骂去砖瓦窑玩的孩子,即使我们有时玩得出格,他也只是好言好语相劝④大约在邵瘸子管窑后的四五年,分田到户开始了,原是江桥村集体财产的砖瓦窑转给了邵瘸子一家承包也算是邵瘸子运气,分田到户后农户们渐渐富起来,造房的数量急剧增加,邵瘸子的砖瓦窑不但秋冬两季红红火火,连春夏时节都不得清闲,那些从四邻八乡赶来买砖瓦的农船,经常挤满了整个河湾虽然生意一直那么红火,但邵瘸子的砖瓦产品质量依然过硬,价格也不“敲竹杠”,遇到一时凑不齐砖瓦钱的造房人家,他也从不急赤白脸地去催债,不久前江桥村造水泥路,邵瘸子还捐了十几万元听了这样的评说,遥望河对岸空旷的田畴河湾边,那白天袅袅白烟依然洇漫成淡淡云衣、夜晚灿灿火星继续映红一角天空的砖瓦窑,我总有一丝莫名的感动  ⑤再次关注邵瘸子是两年前的事,缘于媒体上一条触目惊心的新闻,报道了邵瘸子一家三口驾车撞树自杀的消息原来,因损坏耕地和污染环境,邵瘸子的砖瓦窑早在十余年前就被拆除了,随后的一段时间里邵瘸子先后到外乡投资办过轮窑厂、轧石场等企业不知是办厂的失利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前几年他竟悄悄干上了高息集资的营生最终同所有高息集资者的归宿如出一辙,当脆弱的资金链断裂之后,面对几千万的欠债,邵瘸子和老婆女儿一起走上了绝路。

  ⑥大约在那场车祸过去的半年后,我又去了一趟已十几年没回去的江桥村一带江桥村及附近村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昔日江桥村村口那空旷的田畴和河湾更被众多高低参差、样式不一的房屋、厂房所取代  ⑦回来后的好长一段时间,我的眼前老浮现从前熟悉的砖瓦窑的画面,想到了邵瘸子和那些乡民们很难知晓众多笃信靠双手吃饭、凭勤劳致畗的人们,是如何受虚幻利益的诱惑纷纷不计后果对邵瘸子的集资活动趋之若鹜的每个人的情形不同,原因或许多种多样,但我想土地的渐渐远离或失去,也是一个原因如果说以砖瓦窑为印记的那个时代为我们所熟稔、感觉踏实的话,那么已悄然转型的这个没有了砖瓦窑、渐渐远离土地的时代,无疑有很多东西让我们陌生和恓惶  ⑧啊,远去的砖瓦窑……9.请赏析第①节中的划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10.第②和第④节中的划线句都写到了白天的袅袅白烟和夜晚的灿灿火星,用意分别是什么?(4分)11.下列对题目“远去的砖瓦窑”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远去的砖瓦窑”中寄托有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B.“远去”的含义是我渐渐远离家乡,远离家乡的砖瓦窑C.“砖瓦窑”是行文的线索,串起我对家乡人、事的思考D.“远去的砖瓦窑”给人以时间推移感,留下思维的空间。

12.根据上下文意,推断第⑦段中双横线“很多东西”的内涵3分)13.联系全文,请从形式和内容两个角度对结尾段进行赏析4分)(三)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8分)暮过山村  贾岛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14.本诗押韵的字有几个?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分) A.5 B.4 C.3 D.215.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以声衬静,渲染山村的萧索冷落B.三四句写景有声有色,营造了幽深险僻的境界C.五六句转写夜景,以点燃的熊熊烽火表明这一地区不平安D.全诗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谋篇布局16.本诗通过景物的变化来表现诗人心理的变化,请就此加以赏析4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8分)①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

抚军亦厚赉成不数年,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②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17. 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4分)(1)细疏其能() (2)抚军亦厚赉成()(3)民日贴妇卖儿() (4)信夫()18.下列加点虚词用法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而奉行者即为定例 / 早缫而绪B.岂意其至此哉 / 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C.宰以卓异闻 / 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D.每闻琴瑟之声/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19. 与例句“益奇之”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名我固当 B.其莳也若子C.成以其小,劣之 D.以夭梅病梅为业20.把文中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4分)21. 本文作者寓讽刺于叙事之中,常常不露声色,令人玩味不已请结合所选第①段文字对此加以赏析4分)(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2-25题。

10分)洪汝含《鼓山游记》序 (明)曹学侄①作文游山记最难未落笔时,搜索传志,铺叙程期,洋洋洒洒,堆故实①于满纸,但数别人财宝而已,于一种游情了不相关即移之他处游亦可,移之他人游亦可拘而寡韵,与泛而不切,病则均焉 ②记游如作画,画家必须摹古,间复出己意着色生采,自然飞动及乎对镜盘礴②,往往难之乃以为画不必似,盖远近位置,木石向背,逼真则碍理,两为入耳法既不伤,于境复肖,又何以似为病也? ③友人洪汝含氏,作《鼓山游记》余读之,初若不汲汲于游者或为岚翠③招之,或为友朋动之,或自崖而返,或登顶者再惟随其兴之所适,及乎境之所奏④,故其为记,亦不为传志故实之所窘缚,与夫年月里数之所役使神情满足,气色生动,嘻笑戏谑,皆成文章以如意之笔术,夺难肖之画工此所谓合作⑤也传《诗》之《葛覃》曰:“葛者,妇人之所有事也为是诗者,咏歌其所有事,而又及其所闻见,言其乐从事于此也噫!汝含氏之游,可谓乐矣,是宜记注】①故实:即典故②盘礴:指意欲全神贯注于绘画③岚翠:山气呈现的翠绿④奏通“凑”,会合⑤合作:合于法度之作22.第①段中作者提到了游记写作的两种常见表现,请概括2分)(1) ;(2) 。

23.分析第②段谈绘画之理的作用3分)24.对“拘而寡韵,与泛而不切,病则均焉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受拘束却缺少韵律,与宽泛却不确切,祸害是一致的B.受束缚而缺少韵味,与空泛而不真切,弊病是相同的C.受束缚又缺少韵律,与空泛又不真切,危害是相同的D.受拘束且缺少韵味,与宽泛且不确切,担忧是一致的25.根据文意,简要概括作者对洪汝含《鼓山游记》写作特点的评价2分)第三部分 写 作(70分)26.人们做事时,往往首先想到找人帮忙而求人做事失利时,便会说:求人不如求己然后自己开始奋斗,最终获得成功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要写成诗歌;(3)不少于800字 金山中学xx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期终考试卷参考答案第一部分积累运用(10分)1.(6分) (1)暗香浮动月黄昏 (2)拣尽寒枝不肯栖(3)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4)所谓伊人,在水一方2.(4分)(1)(2分)B(2)(2分)D第二部分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8题17分)3.(2分)殚、滥4.(2分)“几乎”起限制作用,表示不是所有的都被视为伟大的,使表达准确严密。

去掉后,与事实不符5.(3分)用例证法证明诗歌的确可以补充历史叙述的不足,但适用范围极其有限,不可随意运用6.(3分) B7.(3分) C8.(4分)作者肯定“诗史互证”的阅读方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适应性因为诗歌具有记录的功能,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历史的阅读,可以在政治史、文化史等众多不同的历史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批评盲目追捧这种阅读方法倡导真正从诗歌的体制、美学、语言文字的运用等角度阅读诗歌二)阅读下文,完成第9-13题17分)9.(3分)运用夸张的手法(1分),强调突出了江南一带的土地异常肥沃珍贵(1分),表现作者对江南富庶的由衷喜悦(1分)10.(4分)第二段以袅袅白烟和灿灿火星渲染了砖瓦窑的忙碌和热闹气氛(1分),同时象征着砖瓦窑的生意红火,乡民的生活蒸蒸日上,充满希望(1分)第四段借袅袅白烟和灿灿火星形象生动、极富画面感地为肯定邵瘸子货真价实的经营(1分)和助人为乐的行为营造了氛围(1分)11.(3分)B12.(3分)①对物质金钱的渴望;②获取利益的不正当手段;③人的欲望永无止境;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淡漠;⑤虚假的泛滥等等任答3点即可得满分)13.(4分)形式上:点题;贯穿全文的线索;省略号为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任答 2 点即可)。

内容上:仅一句话又包含着复杂的情感,感叹砖瓦窑的远去也带走了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留恋;也表达了对让人感觉踏实的那个时代的不舍;曾经熟悉的砖瓦窑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依赖砖瓦窑为生的乡民变得有点陌生,让人恓惶任答 2 点即可)(三)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8分)14.(1分)B 15.(3分)C 16.(4分)从景物描写来看,开始是“寒水”,中间怪禽、落日、初月、边烽,最后是桑柘、烟火;诗人的心理随着景物的变换和渐近山庄而变化,由寒而暖、由惶恐而欣慰景物:2分;心理:2分景物罗列完整得满分,缺一个扣1分;心理变化每点1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8分)17.(4分)(1)陈述 (2)赏赐 (3)抵押 (4)确实18.(3分) D 19. (3分) C 20.(4分)只有成名这人因为胥吏侵耗而贫穷,又因为进贡蟋蟀而致富,穿上名贵的皮衣,坐上豪华的车马,得意洋洋21.(4分)这段话貌似平正的叙述,实则进行辛辣的讽刺抚军”身为一省的民政军政最高长官,不关心国计民生,却一心拍马,细写《促织疏》,这本身就是极大的讽刺表面在写官中“试”虫之优劣,实则揭露了包含天子在内统治者的腐朽荒淫。

皇帝赏赐的不是有治国安邦之功的文臣武将,而是投其所好满足享乐欲的佞幸小人更令人忍俊不禁的是作者完全把抚军当成一个有良心的人,“抚军不忘所自”,心眼不错,真是明褒暗贬那个一心“欲媚上官”,戏害百姓的县宰,最后竟以治理才能优异而享有好名声,黑白颠倒到滑稽的地步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2-25题10分)22.(2分)(1)铺叙行程日期;(2)堆砌文献典故23.(3分)以绘画只会模拟古画不会描画眼前真实的景致,与游记写作中常见现象作类比,批评只会堆砌典故、交代日程而不会抒写眼前之景、真切游情的写作方法,为下文肯定洪汝含游记创作作铺垫类比方法、观点态度、结构作用)24.(3分) B25.(2分)随兴所至,情景相合参考译文】 写文章游山散文最难还未下笔时,搜寻史传方志,铺叙游程行期,洋洋洒洒,堆叠满纸典故,只不过是清点别人的财宝罢了,与当时的游览之情毫不相关即使换成写别处游也可以,换成写别人游也可以受束缚而缺少韵味,与空泛而不真切,弊病是相同的 写游记好比作画,画家一定是临摹古人的画作,偶尔之中又能体现自己的心思上添彩,使整幅画自然活泼、气韵生动等到他面对眼前景色全力作画,往往感到困难了。

于是认为作画不一定要相似,因为景物位置远近、树木石头运笔向背,太相似就违犯画理,两者不能同时纳入画中罢了既不损害画理,所画景色又与眼前景物相似又为何以相似作为画画的弊病呢?我的朋友洪汝含作《鼓山游记》我读这篇文章,一开始好像对游山并不热切有时被山岚翠峰招引,有时受朋友鼓动,有时从山崖返回.有时两次髓顶只是由着自己的兴致走到各处,达到游兴与景色相合的境界所以他所写的游记,不被史传方志与典故所束缚,也不被游山日程与行程里数所限制神情满足,气色生动,嬉戏玩笑,都能写成文章以如意的笔法,胜过难以画得相似的画匠;这就是所谓的合于法度之作嗨!汝含的游山,可以说是快乐的了,这应该值得写下来第三部分 写 作(70分)26.评分标准一类卷(63-70分)基准分67分 准确理解文题,角度恰当,立意深刻,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有新意,有文采二类卷(52-62)基准分57分 理解文题基本准确,角度较恰当,立意较深刻,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三类卷(41-51分)基准分45分能理解文题,角度尚恰当,立意一般,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四类卷(21-40分)基准分29分 偏离文题,角度或立意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五类卷 (20分以下)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 (1)脱离文题 (2)文理不通 (3)全文不足400字说明:(1)未写题目扣2分2)错别字1个扣1分,至多扣3分3)文面不整洁,标点错误多,酌情扣1-2分;文面整洁美观,酌情加1-2分。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