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一)12.(1)及,到践踏(用脚踢;踢) (2)停止这里是“止而不为”的意思放弃;止)13.轻蔑地呼喝着给他吃(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吆喝着给他)14.(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二)答案:15.(4分)(1)茍且 (2)假如,假使 (3)厌恶 (4)史册 (各占1分)16.(4分)(1)(如果二者不能够同时得以,(那么就)舍弃鱼而选取熊牚 (2)不仅仅贤人有这样的心(或:本心) (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17.(2分)(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山河破碎/风飘絮(各占1分)18.(5分)篇 目体现中心(或主旨)的句子共同的追求《鱼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舍生而取义 《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中心句子各占2分,共同追求占1分)(三)答案:9.何加:有什么好处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被:同“披”,披着,穿着 裘:皮衣,御寒的衣物10.这种做法就叫做丧失了天性,天良及羞恶之心。
我听说古时候好的君主自己吃饱了却想到别人的饥饿11.有的人“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这就是失去本心“义”的表现12.作为君王要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的疾苦,不可高高在上,那样就会失去民心四)答案: 21.(1)用脚踢 (2)通“辨”,分辨 (3)特别喜欢(很爱好) (4)他,指公孙仪 22.(1)一碗饭,一碗汤,得到这些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就得饿死 (2)先生喜欢鱼却不接受(别人送给的)鱼,为什么呢? 23.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或: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如用自己的话答出这个意思也可 24.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25.公孙仪是个注重防微杜渐(清醒自律),清正廉明的人 26.两个语段都是写在利与义面前如何抉择的问题 (五)答案:6.(4分)患—祸患,灾难 蹴—用脚踢 乡—通“向”,从前 已—停止(一词1分)7.(3分)C(C项均译为代词“……的人”;A项分别为转折关系连词、并列关系连词;B项分别译为“他的”、“恐怕”;D项分别译为“却”、“就”)8.(6分)(1)(3分)如果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什么不可以用呢?(“甚于生”1分,“得生者”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2)(3分)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每个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非独”1分,“是心”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9.(3分)人在“生”与“义”不能兼顾时,应该舍生取义(1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答到任意2点即可,2分)六)答案:17、B D18、(1);(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我宁愿)牺牲生命来保住正义2)过去宁可死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自己却去去做接受它19、我们每一个个体,由于身体的、技能的原因,有着不同的特长与能力,只要为社会的正义事业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个好市民我们不能完全赞同一些人提出的“遇到暴力事件不要反抗”的理念,但这种“反抗”一定要量力而行否则,对自己,可能是身体的损害;对家人,是失去亲人的悲伤:对国家,则是社会资源的无谓浪费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在逞匹夫之勇我们倡导的见义勇为,应该是“巧为”、“智为”20、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2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广东省茂名市200711.(1)注入 (2)面向;朝向 (3)旋转;掉转 (4)认为……轻 12.(1)(河伯)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身上 (2)“知道很多,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啊。
13.说明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或:一个人应该有自知之明,要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不能坐井观天2012绵阳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者不可得兼 兼:同时B.蹴尔而与之 蹴:踩踏C.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施加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感恩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B.行道之人弗受有好事者船载已入 而不知人之乐C.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D.此之谓失其本心山峦为晴雪所洗 其人遂无以对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从“鱼”与“熊掌”的选择联系到“生”与“义”的选择,自然通俗。
B.孟子认为,人们可以忍受别人的羞辱去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合乎人性C.孟子通过举例,告诫那些接受优厚俸禄的人也应该讲求“礼仪”,观点明确D.孟子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正义放在首位,发人深思答案:6.C 7.B 8.B(2012年衡阳)文言文阅读: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①故不为苟得了②故患有所不避也10.请找出与“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中“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成王封伯禽于鲁 B.告之于帝C.熟知赋敛之毒有甚于蛇者乎 D.今诸生学于太学11.翻译文中画句子2分)非独贤者有是心也12.本文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具体来说是用 这个比喻来阐述 的观点(2分)13.文章阐明了“义”的重要性,你认为今天还有坚持“义”的必要吗?为什么?(2分)(2012·兰州市)(三)阅读《鱼我所欲也》选段,完成14-16题。
8分)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 万钟于我何加焉 B.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而山不加增 复前行,欲穷其林C.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D. 是亦不可以已乎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简要概括文段中阐述的观点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3分)D15.(3分)先前(有人)宁可死也不愿意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
译出大意2分,关键字“乡”1分)16.(2分)人不能为了获取高官厚禄而舍弃“礼义”2011年广西柳州)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史,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被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惠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敏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删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带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拉史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官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见而不受.夸为官宣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幂受,夸为妻要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夸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主: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孟子·告子上》)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辟:同“避”,躲避) B.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丧:丧失) c.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蹴:践踏) 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得到) 10.下列甸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A.相与步于中庭B.苛政猛于虎也 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D.管夷吾举于士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0分) 11.把第1卷《鱼我所欲也》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此之谓失其本心 12.根据《鱼我所欲也》的内容填空2分) 孟子认为人之“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他通过的取舍、箪食豆羹的取舍、的取舍等方面论证了“义”和“不义”的存在 9.D(得:同”德“,动词,感激恩德 10.B(于:比,介词) 11.(1)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 处呢?(5分,”万钟~则~加“各1分,大意2分) (2)这就叫做丧失了本来的思想2分,”此之谓“”本心“各1分) 12.鱼与熊掌,万钟(丰厚的俸禄)(2分,每空1分)(2011年广安市)阅读《鱼我所欲也》和《万事莫贵于义》,完成29-32题15分)【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选自《孟子·告子上》)【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①子②冠履③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④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选自《墨子》)【注释】①予:给,送②子:你,代词③履:鞋子④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2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故患有所不辟也( )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3)今谓人曰( ) (3)何故( )3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31.【甲】文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具体来说是用 这个比喻来阐述 的观点;【乙】文论证层层深入,首先论证了帽子鞋子不如手脚珍贵,其次论证了 ,然后论证了生命不如义珍贵,最后强调了 的中心论点4分)32. 【甲】【乙】两文都阐明了“义”的重要性,您认为“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3分)答案29.患:祸患,灾难 是:这、这样 谓:对……说 故:缘故、原因评分说明:每空1分,共4分30.(1)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采用的呢?(2)送给你天下,却要你的性命,你愿意这样做吗?评分说明:关键词翻译正确,语句通顺,意同即可。
每小题2分,共4分31.舍鱼而 取熊掌 舍生取义 天下不如生命珍贵 万事莫贵于义(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评分说明:每空1分32.“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1分,答到“正义、大义”均可得1分) 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坚持2分)(贺州2011)文言文阅读(12分)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欲有甚于生者 甚:厉害 B.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苟且得到 C.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增加 D.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 12.与“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这句话中“而”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学而不思则罔 C.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D.朝而往,暮而归 13.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将鱼与熊掌进行对比,提出了他的主张:当二者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 B.作者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证明自己的观点 C.屈原纵使路途再漫长,也要上下求索,终遭奸臣毁谤,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怀着悲愤投入汨罗江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孟子舍生取义这一主张 D.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的名言,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答案:11.C(加:益处,好处 12.B(原句中的“而”与B项中的“而”都是转折连词,但是A.并列连词,又,并且;C.顺承连词,来,就;D.表修饰,可不译 13.A(将生比作鱼,将义比作熊掌,是比喻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