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清华大学首位女教授王明贞

仙***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25MB
约17页
文档ID:170543387
清华大学首位女教授王明贞_第1页
1/17

清华大学首位女教授王明贞去世  王明贞 物理学家对统计物理学,尤其是玻耳兹曼方程和布朗运动有深入系统的研究首次独立地从福克—普朗克(Fokker-Planck)方程和克雷默(Kramers)方程中推导出自由粒子和简单谐振子的布朗运动与导师G.E.乌伦贝克(Uhlenbeck)合作写成“布朗运动的理论”一文此文至今一直作为了解和研究布朗运动最主要参考文献之一9月6日清华大学举行追思会,纪念该校第一位女教授,也是我国最早的女物理学家之一王明贞教授2010年8月28日,王明贞教授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4岁去世后,她遵守与丈夫俞启忠的承诺,也将遗体捐献给北医三院供医学研究  解放后冲破阻拦回国  在6日的追思会现场,王明贞所教授的清华大学首届学生绝大部分都来了那届学生郑福裕说,“最小的也都七十四五岁了,最大的已超过八十了,他特地从天津赶来”  王明贞是我国最早的女物理学家之一,她在1942年获得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学位,1955年她与丈夫俞启忠本着不为敌对国家服务的精神经过重重困难,在周恩来的过问下回到中国,并在清华大学任教  学术论文至今被引用  这位有着“中国居里夫人”美誉的科学家在国内物理学界曾一度被忽视,她最重要的科研论文的发表均是在美国读书和研究期间完成的。

在她的学生、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应纯同列举的最重要的十篇主要著作,均发表在1940-1954年间  她在布朗运动理论方面研究的论文至今仍被视为该领域的权威性文献之一,她与乌伦贝克合作的这篇论文发表在1945年《现代物理评论》上  在以后的六十余年里,这篇论文被SCI收录和引用的次数超过1500次,清华大学物理系前任系主任朱邦芬院士说,去年还有19次被引用,今年仍有文章引用王明贞在清华大学的首届学生应纯同说,这篇文章除了用于研究布朗运动和噪声理论,还被有关DNA,甚至股票市场研究的文章所引用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韩景阳回忆说,此前有些外国专家到清华交流时,只向校方提出要见王明贞教授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院士也回忆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厦门组织的一次统计力学的会议上,外国专家推荐的大会主旨发言人便是一直埋名在国内的王明贞  主动要求降级别的科学家  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吴念乐是王明贞的挚友吴念乐回忆说,王明贞是那种能不麻烦别人就不麻烦别人的人  记得有一年春天,王明贞的先生俞启忠病重住进校医院,“我和系里的另一位老师约好去看望王先生,看看能帮王先生做点什么,那天大雪过后,路很滑,就请司机开车送我们到王先生家”。

吴念乐说,而刚过王先生家门,看到王明贞自己从校医院走回来,“我当时羞愧得恨不能有个地洞钻下去”  到清华大学任教时,王明贞被学校聘为二级教授其实校方聘她为二级教授也有足够的理由:除了那篇论文,她也被视为是噪声理论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王明贞与Uhlenbeck合作的成果发表在《雷达系统工程》丛书中,书名为《阈信号》这套丛书被物理学大家拉比(1944年诺奖获得者)称之为“继旧约圣经之后最伟大的工程”雷达的发明被视为扭转二战战局的关键,雷达就诞生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辐射实验室里其中有三名中国人,王明贞是其中之一  但王明贞主动要求降低教授级别,从二级降低为三级,如果不降,她将离开清华大学王明贞后来跟人解释说,当时与她同船回国的理论物理学家徐璋本才是三级教授,她自己就不能是二级教授  不做研究则不发言  不过在清华,由于当时学习苏联,基础课脱离了科研,王明贞也基本脱离了科学研究,转向物理学教育方向顾秉林回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在厦门举行的统计力学会议时,会议主办方通过顾秉林邀请王明贞,希望她能做大会主旨发言时,王明贞委婉地拒绝了邀请,“好久没做研究工作了,就不去了  曾被投入秦城监狱  回国后的王明贞不习惯各种运动。

她的同事黄贺生记得,在“文革”之初,“她话非常少,开会时除非非得发言表态才说话  但王明贞仍没有逃过这一劫1966年,她被关进了秦城监狱她后来跟同事郑福裕回忆说,在监狱里每天都锻炼身体,“提醒自己不能死,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还自己一个清白  在度过了两千多天的铁窗生涯后,1973年11月9日王明贞出狱了  王明贞是清华大学首位女博士女教授,清华大学对她作出了这样的评价:“王明贞先生为我校统计物理学科的建设开创了先河她以其广博而深厚的平衡态和非平衡态统计理论融会于教学之中,形成了王氏风格王先生担任统计物理热力学的教学工作,为培养我国自己的物理学家、工程物理学家作出了重要贡献 简历  1906年10月3日 出生于江苏苏州  1923至1926年  教会学校上海晏摩氏女中学习  1926至1928年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学习  1928至1932年  燕京大学物理系学习,取得学士、硕士学位  1932至1938年  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数理系任教  1938至1942年  美国密歇根大学物理系学习,取得博士学位  1943至1945年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雷达研究室任理论物理组副研究员  1945年   与乌伦贝克合作发表论文《布朗运动的理论》  1947至1949年  云南大学物理系任教授。

  1949至1952年  美国诺特丹姆大学任副研究员  1953至1955年  为争取回国辞去工作1955年起   清华大学任教2010年8月28日,王明贞教授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4岁清华师生深切缅怀第一位女教授王明贞王明贞生平王明贞,1906年出生, 193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研究院1932-1938年在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任教,1938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留学,1942年获博士学位,师从诺贝尔奖得主乌伦贝尔教授毕业后,到麻省理工学院雷达研究所工作,在关于噪声的研究中获得显著成就,对于统计物理学,尤其是玻耳兹曼方程和布朗运动有深入系统的研究王明贞先生于1957年来清华大学工作,为清华大学统计物理学科的建设开创了先河她是清华大学首位女教授,以其广博而深厚的平衡态和非平衡态统计理论融汇于教学之中,不遗余力地为培养年轻的高级师资力量做出了积极的努力2005年,王明贞教授在清华园度过百岁华诞2010年8月28日因病逝世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讯 记者 邵默  通讯员 骆洁 摄影 郭海军】9月6日,清华大学举行追思会,深切缅怀和沉痛悼念清华第一位女教授、我国杰出的物理学家和教育家王明贞教授。

2010年8月28日,我国著名女物理学家,杰出的物理教育家,清华大学首位女教授王明贞在北京逝世,享年104岁遵照王明贞教授生前遗愿,遗体捐献给国家,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举行追悼会  在追思会上,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校党委副书记韩景阳,物理系朱邦芬院士、薛其坤院士,王明贞的亲属、生前好友以及她的学生,纷纷在追思会上缅怀王明贞的生平以往、学术成就和高尚人品  追思会上,大家首先集体默哀,对王明贞教授的逝世表示哀悼随后,一段由物理系学生剪辑的短片《我国杰出的女物理学家——王明贞教授》展示了王明贞的生平,介绍了她的出身、求学、留学以及归国任教的过程,追忆了她的主要科学贡献和简朴的生活作风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对王明贞教授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并向王明贞教授的家人表示深切的慰问顾秉林说,王明贞教授是我国屈指可数的优秀女物理学家之一她为清华大学统计物理学科的建设开创了先河,培养了许多杰出人才他同时希望清华师生要继承以王明贞等老一辈科学家热爱祖国、为祖国科教事业献身的精神和高尚品格,为祖国和人民作出更大贡献  韩景阳也在追思会上发言,她说,王明贞教授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优秀品质,对学生满腔热情的爱,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精神,以及淡泊名利、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都为清华师生树立了优秀榜样。

  王明贞教授的弟弟王守觉院士对姐姐淡泊名利、谦虚谨慎的处事风格做了回忆王明贞的女儿王忆教授代表家人对学校以及物理系对王明贞生前的关心表示了感谢她同时回忆了王明贞生活的点点滴滴,对王明贞教授关心他人、热爱祖国的品质表示了怀念  物理系系主任薛其坤、原系主任朱邦芬以及吴念乐教授也分别在追思会上发言,从王明贞教授对我国科技事业的贡献、平实的生活等各方面对她进行了追忆  中国物理学会女性工作委员会主任、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吴令安从女性物理工作者的角度对王明贞教授的重要科学贡献表示了敬佩,同时表示应该大力宣传和弘扬王明贞教授等女物理系学家的科学精神  王明贞教授的学生应纯同教授和郑福裕教授也在会上发言应纯同教授从王明贞教授的论文分析入手,介绍了王明贞教授在布朗运动研究上的重要影响郑福裕教授深情回忆了王明贞给清华大学58班学生讲授热力学和统计物理的情景  随后,在自由发言中,王明贞的学生和生前好友通过和王先生接触的许多小事,从不同方面对王明贞的晚年生活和人格魅力进行了追忆  王明贞的学生们表示,从老师身上学到了一生享用不尽的知识和精神财富,王教授既是严师也是慈母,大家把她视为母亲,每年都为她庆祝生日。

大家印象最深的是她90岁生日那天,当吹灭生日蜡烛时,她说:“我该许个心愿,希望在我的有生之年台湾能够回归祖国  物理系虞昊教授特别提起王明贞教授在麻省理工学院雷达研究所工作期间所做出的研究对二战胜利取得胜利的贡献  王明贞教授逝世后,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江苏省苏州市第十中学等单位以及王先生的亲友也发来唁函苏州的女儿--清华第一位女教授王明贞王明贞的童年故居位于苏州十全街上  王明贞祖籍苏州,曾在其祖母创办的苏州振华女中(现苏州十中)接受启蒙教育王明贞去世的噩耗传到苏州后,苏州十中在9月6日升旗仪式上,举行了追思仪式,全校师生默哀缅怀她的事迹昨天,快报记者赶到苏州十中,探寻王明贞留下的足迹  出身苏州名门望族  苏州第十中学的前身振华女中是王明贞祖母创办,王明贞10岁起在该校接受了启蒙教育  苏州十中校长柳袁照告诉记者,王明贞的远祖是明朝“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的大学士王鳌王明贞祖父王颂蔚,是晚清军机章京,还是蔡元培恩师王明贞祖母谢长达创办了苏州振华女中(解放后改称十中)  “谢长达生了八个孩子,王明贞的父亲是老二王季同柳袁照说,谢长达的儿女也不同凡响长子王季烈,是我国清末明初的物理学著作翻译家,编著了中国第一本中学物理课本;次子王季同辛亥革命前曾出任《警钟日报》首任主编。

三女王季玉,二十世纪初留学美国,1917年学成归国继承母志,继任振华女校校长,掌校30余年,终身未嫁,一生献给了学校  柳袁照说,王明贞兄弟姐妹中,不仅排行老五的王明贞是杰出的物理学家,其他兄弟姐妹也颇有建树四哥王守竟是理论物理专家,曾任浙江大学、北京大学物理系主任;十弟王守武,半导体器件物理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十二弟王守觉,微电子学家,曾肄业西南联大,中国科学院院士  10岁开始读书连跳多级  柳袁照说,1906年农历十月初三,王明贞出生于苏州十全街一幢老房子里,该房子是王明贞祖先王黎建造的王明贞出生后不久,母亲就因患产褥热而去世  “王明贞上学很迟,10岁才到祖母创办的学校读书,却天资过人,连跳多级柳袁照说  据柳袁照介绍,1923年,读到初二的王明贞跟随父亲搬到上海,王明贞便插班在教会学校上海晏摩氏女中学习在上海求学,王明贞依然成绩优秀位居全班前茅,每门课的总分都是“A”  柳袁照说,中学毕业,在经历了无法升学的痛苦迷惘后,她在姐姐帮助下实现了大学梦她靠勤工俭学维持生活,完成了硕士学业可她并不满足自己的成绩,还想继续深造,却遭到性别歧视,几经周折才得以赴美留学在密歇根大学,她是班里唯一的女生,唯一的中国人,却是最优秀的学生,获得三个“金钥匙”奖,并师从诺贝尔奖获得主乌伦贝克教授做博士论文,主攻关于玻耳兹曼方程的解。

  母校校长两次进京看望  柳袁照校长告诉记者,得知王明贞去世消息后,学校特别在9月6日的升旗仪式上,举行了追思仪式全校师生为王明贞逝世默哀3分钟,缅怀了王明贞的事迹  “我和王明贞见过两次面柳袁照回忆,第一次见面是在2006年6月,苏州第十中学校百年校庆前夕,此时王明贞已百岁高龄而柳袁照和王明贞的第二次见面,则是在两年前了再次见到王明贞,她的身体明显差了许多,躺在床上不能动身,眼睛也看不见了但是她很坚强柳袁照只能靠近王明贞的耳朵和她说话我们又来看你了我们是从苏州来的,你的母校……”柳袁照清楚地记得,王明贞尽管看不见,但她眼睛一直睁得大大的,并对其说话一一做出了回应常州侄孙:“她是位很朴素的老人”   王明贞膝下无子女不过在常州,她有这么一位侄孙,叫管述始9月7日下午,记者来到新北区新荷花园管先生的家采访据管先生回忆说:“五姑婆(王明贞)为人很低调,她是位很朴素的老人,她告诉我们小辈只要吃饱了就可以了’,至于金钱和名利,她从来都不追求随后,他向记者说起3次上北京看五姑婆王明贞的事情  1980年,管先生才10岁,他跟着爷爷去北京,第一次见到五姑婆,“第一次见就觉得她为人很低调记得当时政府补贴给她家一个14寸的松下大彩电,年纪小的我就很好奇呢!”谈起以前,管先生记忆犹新。

  据管先生介绍,五姑婆王明贞出身名门望族,兄弟姐妹中有7人皆为一流科学家她经常教育我们小辈做人要做实在人要学文化,坚信知识能改变命运,要活到老,学到老  1998年,管先生结了婚,带着妻子来到北京看望五姑婆当时,她跟丈夫两人住,家里很简陋,家具都用了几十年了也没换过,1955年从美国回来后买的一把藤椅,用了四十年,坏了她还自己修理五姑婆朴素的生活作风,让管先生觉得不可思议她从不喜欢麻烦别人,自己能做的事都自己去做比如看病,从不打叫组织派车,都是由保姆搀着去的管先生说  2006年,管先生第三次去北京看望五姑婆,此时她身体已经不太好,由管先生的姑妈王亿负责照顾着虽然身体不好,只能躺在床上,但是五姑婆神志还很清晰管先生回忆说,“虽然患病,但五姑婆还挺幽默的,因为从小生活在苏州,她一直喜欢吃黄天源糕团,生病了还惦念着不过考虑到她老人家消化可能不好,我们给她买了苏州的绿豆糕,她吃得可香了!”管先生说,五姑婆还烧得一手好菜,是地道的苏州口味,后来身体渐渐不好了就没有再下过厨  由于姑妈王亿一直负责照顾五姑婆,平时,管先生和姑妈联系还挺多的昨天下午,管先生从网上得知五姑婆逝世的消息之后,就立即打给姑妈王亿,聊了半个多小时,据姑妈介绍,8月28日13点45分,五姑婆由于肺气肿在医院过世。

临走之前,她神志还是挺清晰的她一直跟姑妈说,想回清华的家,不想呆在医院王明贞教授一生  王明贞,物理学家对统计物理学,尤其是玻耳兹曼方程和布朗运动有深入系统的研究首次独立地从福克—普朗克(Fokker-Planck)方程和克雷默(Kramers)方程中推导出自由粒子和简单谐振子的布朗运动与导师G.E.乌伦贝克(Uhlenbeck)合作写成“布朗运动的理论”一文此文至今一直作为了解和研究布朗运动最主要参考文献之一   1906年王明贞出生在苏州一个书香门第家庭远祖王鏊(1450~1524)是明代户部尚书,入主内阁,位居宰相王明贞就出生在王鏊所建的老宅内祖父早年去世,祖母谢长达是苏州历史上的一代巾帼英豪,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1901年谢长达在苏州成立放足会,自任总理1908年她募捐创办了一所女子两等(初等和高等)小学,为振兴中华,将校名定为“振华”1915年与志同  道合的女士成立了苏州女子公益团,保护受虐待妇女的权利1917年因年事已高,将振华小学托付给她的三女王季玉,并开设包括中学在内的振华女校王季玉毕业于美国麻省蒙特霍克女子大学,后又入伊利诺大学,获硕士学位1917年回国接任振华女校校长。

谢长达和王季玉被誉为“母女双杰”,矗立在苏州市第十中学校园内的“伟绩长留”纪念碑,表达了苏州人民对她们的敬仰和怀念王明贞的父亲王季同(1875~1948)是中国清末民初的数学家和机电专家1895年毕业于北京同文馆她从小喜欢数学,1902 年出版了《积较补解》、《泛倍数衍》、《九容公式》等著作,是中国早期介绍西方数学的重要书籍1909年被派到欧洲,在英吉利电器公司和德国西门子电机厂实习,曾发明转动式变压器王季同还在英国爱尔兰皇家学会会刊上发表有关四元函数求微分法的论文回国后到工厂工作,曾任中央研究院工学研究所研究员1930年研究新的电网络计算方法,成果载入中央研究院的《科学记录》 刻苦求学  王明贞出生不久,母亲去世她从小形成了宁静和富有涵养的个性王季同对子女非常严厉不到10岁的小孩,出去玩耍前必须先写一页大字再长大些后,出去玩前得看一小段报纸,将内容讲给父亲听平时总要出一些数学或物理的问题,让子女们思考   王明贞念完初二时,全家迁至上海她就读于晏摩氏女中,这是一所教会学校,学生家境多半比较富裕,而王明贞的家境并非如此,她穿着也较寒酸下雨的时候,继母强迫她穿一双她表哥不要的大雨鞋每次穿着它到学校去,同学们都要嘲笑她。

同学们从家里返校总要带些零食和饭菜,而她空手而返,所以每逢同学之间交换零食时,她总是设法走得远远的,避免这个尴尬的局面第一学期大考结束,她是全班第一名,每门功课都是“A”,这使同学们十分惊奇,从此不再歧视改而尊敬她3年中学学习,她始终保持着全“A”的好成绩,名字被刻在校长办公室桌上的一只银杯上全班15个同学,只有她不是教徒,校长流着眼泪对她说:“你虽成绩优异,名字刻上了银杯,但你不信教也就不能进天堂”王明贞回答校长:“我明明不信教,不能向你撒谎”,双方不欢而散同学们常常向她请教数理化问题,高二化学课期末让她上台讲了总结课,同学们称她为“二级老师”临毕业时,她主演了用英语对白的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还担任毕业班以英语写稿为主的年刊总编辑   中学毕业后进入大学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她父亲是自学成材,也希望儿女们自学当她提出想进大学时,遭继母的反对父母给她作主,要她与父亲的好朋友的儿子订婚既然进不了大学,王明贞也只好答应对方送来贵重的订婚礼物,一点没打动她,订婚戒指从来没有戴过幸运的是男方未立即提出结婚的要求,原因是男方也想到德国留学久,她的姐姐王淑贞(中国现代妇女先驱者,杰出的妇科专家)学成回国,她把想上大学的想法告诉姐姐,姐姐答应全力帮助。

王明贞立即报考金陵女子大学,并以优异成绩通过考试王明贞进入金陵女大,2年级时选修了为3年级学生开的物理课在3年级的班上,有一个同学常常要王明贞给她解释物理课上的难题期末考试那位同学得了“A”,而她却只得了一个“B”原因是那位物理老师从不认真查阅考卷,而是按印象给分,由于王明贞是惟一低班学生,所以就给了一个“B”这是王明贞的全“A”成绩上留下的惟一一个“B”她一气之下就转学到北平燕京大学物理系在3年级下学期由任课老师介绍去教护士预科班的数学课,每周两堂课,报酬每月8元这收入帮了王明贞大忙,因为当时学生的饭费每月只有3元这次教学使她获得了认真教学的经验1929 年由于她哥哥王守竞(著名的物理学家)从美国归来,由他担负了王明贞上大学最后一年费用   1930年大学毕业后,她仍想出国留学,但婚约成了拦路虎她向父亲提出解除婚约,父亲十分气愤地说:简直把婚约当儿戏,若要解约就登报申明脱离父女关系王明贞只得求她姐姐做父亲的工作,其父终于同意解约于是王明贞立即申请到美国密歇根大学求学,得到校方4年全额奖学金的承诺,然而路费又成了问题出身书香门第的她,并没有得到与哥哥、弟弟一视同仁的对待,继母不同意她学理科,也不愿意资助她负笈海外。

她只好在燕京大学一面做助教一面念研究生,2年后得到了燕大硕士学位金陵女大吴贻芳校长邀请她去担任数学和物理教学1938年,吴贻芳校长向美国密歇根大学推荐王明贞,结果给了一个4年全额奖学金6年工作也解决了路费问题当年夏天,她终于到密歇根大学物理系学习在那里,她简直成了“稀有人物”:整个班上只有一个外国人,就是她;只有一个女生,仍是她不过,聪明儒雅的王明贞并没有受到歧视在她入学第一学期的电动力学期中考试后两周,教这门课的老师气冲冲地来到班上对学生骂道:“你们真是一群笨蛋,上次考试的最高分只有36分”王明贞听后觉得自己的答卷没有错,于是下课后去问老师她得了多少分?老师说:“得了100分”,当时在场的同学听了都大吃一惊,从此这件事在系里传开了很明显,老师把这位班上惟一的女生和惟一的外国人当作了例外第二学期理论力学课上,S.A.古德斯密特(Goudsmit)教授讲到一位科学家的论文中提到关于钟表的游丝问题无法得到一个解于是便宣布学生中谁能解这个问题将得到他的奖励王明贞课后经过几天的思考和推算,终于找到了解答,并告诉了老师古德斯密特非常高兴,在系里讨论会上讲了这个问题为了发表这个解,古德斯密特和她合作写了一篇文章,刊登在1940年8月的《应用物理》杂志上。

这两件引人注目的事深受物理系研究院师生的赞扬在密歇根大学时她学习成绩优异,曾获得过3个金钥匙荣誉奖,其中一个叫“ΦβΚ”(Phi beta kappa)是当时全美学生的最高荣誉奖   进入第三学年,王明贞开始做博士论文,她的导师是古德斯密特的好朋友乌伦贝克教授他们俩在二十年代合作发现电子自旋,这是物理科学上一个重大成果在乌伦贝克的指导下,王明贞对统计物理学中气体速度分布函数满足的玻耳兹曼方程作了许多研究,并发表了文章   布朗运动是1827年由R.布朗(Brown)在研究授粉过程时,所观察到的花粉微粒在水中的运动但是在当时及以后的相当长时间内,人们未能找到对布朗运动的真正解释直至1905年由A.爱因斯坦(Einstein)发表了关于布朗运动的理论,以及J.B.佩兰(Perrin)在1908年进行的实验,才对布朗运动的性质和规律有了正确的解释布朗运动的发现和对它的解释,是分子存在无规运动的直接和有力的证据然而,对于布朗运动的系统研究,尤其是从气体动力论的基本方程出发、从而得到有关的分布函数,然后推导出布朗运动,是由王明贞完成的1942年她的博士论文“玻耳兹曼方程不同解法的研究”,研究了玻耳兹曼方程不同解法并首次独立地从福克—普朗克方程和克雷默方程中导出自由粒子和简单谐振子的分布函数。

根据她的博士论文,她和导师于1945年在美国《近代物理评论》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题为“布朗运动的理论”进而推导出自由粒子和简单谐振子的布朗运动这篇文章发表后,被经常、广泛地引用,50多年来一直作为研究布朗运动的最主要的文章之一,就是在今天仍然被频繁引用以1994年以来SCI 中所记载为例,上述论文被引用情况为:1994年26次,1995年24 次,1996年35次,1997年37次除物理学以外,它还被广泛应用在通讯、生物等很多方面这篇论文被列入《20世纪上半叶中国物理学论文集粹》一书中,其主要部分已译成中文王明贞毕业后,由她在密歇根大学的老师古德斯密特介绍到麻省理工学院雷达研究所工作在那里的近3年时间里,她的研究工作始终是在噪声理论方面,由导师乌伦贝克指导她在雷达研究所的全部工作已载入该所在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版的一部丛书的第24卷,书名为《阈信号》 突出贡献  从1953年开始,王明贞为回归祖国做了不懈的努力她是物理学博士,又在雷达研究所工作,参与了二战期间美国的雷达研制,属保密工作,移民局不可能放她回国,于是她毅然辞职   当时王明贞留下了只够半年的生活费,以为半年之内就可以成行,哪知归期何其遥远?美方敌意和遏制的态度使他们的计划竟然搁浅了2年之久,只得靠学教育的丈夫在一个旅馆做管理员以维持生计。

  这清苦的2年里,王明贞的家成了有志归国旅美青年的聚集地和联络站1955年,在周总理的直接关怀下,她和丈夫回到祖国,同船归国的还有数十位莘莘学子   同年9月,王明贞来到清华大学任教授当时校内没有科研的条件,她中断了对布朗运动和“噪声理论”的研究,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她讲授“热力学和统计物理”、“非均匀气体的数学理论”等理论物理课程,努力适应对她来说是全新的教学体系,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课程的体系和内容,认真备课在教学中,她准确而严格地引入每个概念,严谨地推导所有的公式,每个系数的数值都没有丝毫差错王明贞严肃认真的教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得到了广大学生的尊敬与推崇她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并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一起探讨这种平易近人和诲人不倦的作风,得到了学生的爱戴学生们说:“王先生不仅是我们的严师,更是我们的朋友”当年她的学生,谈到王明贞的时候,总是深怀敬重,仍和她保持联系   1968年,已62岁的老教授王明贞被“四人帮”迫害入狱,整整5年8个月的铁窗生活加在了为人谦和、热爱祖国的老知识分子身上生活的艰苦,精神的压抑并没有把她压垮她在监狱里,想着自己没有做过对不起祖国和人民的事,下决心一定要锻炼身体,坚持活下去。

后来王明贞被释放时,审问她的人拒绝说出事因,仅用“事出有因,查无实据”一语了之   出狱后,67岁的老人没有发过怨言,而是抓紧时间,埋头工作一贯严谨的教授,每天按作息时间进行工作,不会客,甚至连照顾她的侄女(王明贞没有子女)也被通知只能星期日来她家看望   她生活一贯俭朴,多年来从未向系里和学校提出过任何要求她每天所用的藤椅还是1955年回国时买的,几十年来,几经她的亲自修补,至今还在用着它她住的公寓一住就是36年1996年学校为她举办的90岁生日庆祝会上,她穿着前不久自己动手缝制的一件黑底带细碎花的罩衣在庆祝会上她的学生、朋友、亲戚用发自肺腑的语言,讲述了王明贞爱国、勤学、俭朴、谦虚、奋斗的一生正如她的弟弟、中科院院士王守觉在庆祝会上所吟诗中所说:“……春秋九十飞逝过,赛往日焕容光一生勤学俭中行,名不张,利不当奋耕力作不与世争长……”当吹灭生日蜡烛时,王明贞许了一个心愿:在她有生之年,台湾能够回来!这平和的语气里蕴藏着何等的冲击力?!它震撼着每个人的神经,洋溢出一个老教授、老科学家对祖国坚定和无条件的赤诚与热爱! 治学精神  不做研究则不发言 不过在清华,由于当时学习苏联,基础课脱离了科研,王明贞也基本脱离了科学研究,转向物理学教育方向。

顾秉林回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在厦门举行的统计力学会议时,会议主办方通过顾秉林邀请王明贞,希望她能做大会主旨发言时,王明贞委婉地拒绝了邀请,“好久没做研究工作了,就不去了一代女才 玉汝以成--记我的邻居王明贞  童蔚(选自《家在清华》  我们这一辈人很小的时候,听长辈说,王明贞是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有着“中国居里夫人”的美誉从那时起,接近她,了解她,是我心中的一个愿想直到有一天,她已是一位九秩老人,我才了解到她哀婉动人,摄人心魄的经历……  60多年前,她曾以最高分考取美庚款,只因是女子,被取缔资格;赴美留学后,获得美国密西根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在美国,她是当年惟一有资格加盟MIT幅射实验室理论组的女科学家从美返国后,任清华大学教授……文革之初,她被无端投入监狱5年多一次次与不公的命运抗争,历经人间荣辱,却成就了她非凡的人格如今,她在清华园安度晚景,光荣已逝,梦想犹在……  早年坎坷  1906年农历10月3日出生的王明贞是是明代宰相王鏊(文恪公)之后当她落生在宰相府右侧的厢房时,母亲管尚德却因难产去世她是家里的第三个孩子,失去母爱的明贞,一直受到祖母王谢长达的爱护祖母生养过10个孩子,对家族的每一个后代都呵护倍至。

此外,她还以办学育人驰名于当地著名的苏州振华女校即为她创立明贞在此确立了她最初的学业与人格  16岁,明贞进入上海的ELIZA YATES教会学校读书,成绩斐然,有同学写诗赞曰:  “明贞苏产也聪颖过人不必孜孜苦习而成绩斐然每试辄冠全级然君未尝以此自足益和蔼接物以诚本刊物编辑非君莫可以知其才能矣”  可是,对当时的王明贞来说,前途依旧迷茫其间,她险些被迫与父亲老友的儿子成婚好在对方要到德国留学四年,她才得以解脱  1935年的一个夏天,在南京庚款办公室的一幢小楼里面,决定庚款人选名单的会议在沉闷的气氛中结束吴有训,这位物理学界的权威拍板定音:“送一个女子去学物理,就好比将钱扔到水里,不如让第二名去!(第二名,当然是个男生)”而整个委员会同意了吴老的意见  这位被否决掉的美庚款第一名,就是王明贞,她是金陵大学的年轻教师1930年,她从燕大毕业,即得到美国密西根大学的入学通知,并给予她为期四年的全额奖学金(除路费外)王明贞当时身无分文,连一张船票都买不起她也不愿求助亲友,只好以母亲有病为由,寄出一封谢绝信可那时她不知道,此举使她留学的行程延迟了整整8年  明贞读完硕士学位,报名参加庚款考试,两次试手均以微乎其微的分数落后最高分者,第三次,她终于摘取美庚款的桂冠。

可是就在那次会议的第二天,王明贞打开报纸,发现自己的名字根本不在录取者名单上,惊惧莫名,难道命运又一次捉弄了她?  经她从前的教师打听到实情相告后,明贞才恍然大悟,惟一的理由,仅仅因为她是女人!  日本侵华期间,金陵女子大学迁址至南京以西,明贞也和其他教师一起流亡至此偶然的一天,她遇见校长吴贻芳,校长问她是否还想出去深造?“当然!”明贞答道吴校长热心举荐,一封信就得佳音,她再度得到密西根大学4年的全额奖学金1938年,明贞终于扬帆启程  辉煌彼岸  40年代,美国物理界的一次会议上,有两位教授不期而遇他们谈到一个话题,不是关于物理学,而是关于他们的学生两位女才都来自中国,一位是吴建雄,另一位就是王明贞  当时王明贞与吴健雄却无缘相见俩人所学有同有异,王明贞学的是理论物理,吴建雄学的则是实险物理学成后,也是各自东西,一个返回祖国,一个留在美国不过,明贞与建雄却有一次“一衣带情”的交往那一年,吴建雄从国内来,她不喜欢穿洋服,又没有几件中国衣裳,明贞就将自己的一件旗袍托人送给了吴建雄  在美国读书,王明贞被教授誉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对这样的褒奖她是谦而拒之的但她的聪慧却是令教授们难忘的  在美第一学期的考试,明贞很想考得好一点,给教授留个好印象。

可是事不凑巧,金陵女子大学前校长告诉她下周要来探望她,她只好一边应筹,一边备考,根本无法全力以赴考试之后的第一堂课,同学心里都不免暗自打鼓,教授一进教室,脸拉得老长,大伙一看就自知不妙那天的评卷课,明贞至今难忘,她对笔者讲到:丹尼斯教授大发雷霆,说从没见过一群这么笨的学生,全班最高分只有36!我心想,假如我只得了36分,那就意味着我必是犯下了很多、很严重的错误,我也不能再跟先生学了想到此,一下课她就夺门而出,问丹尼斯先生:“我到底得多少分?”教授答道:“你得了100分!”   原来丹教授根本没把她算在学生内,在他的眼里,她是一个外国人,班上惟一的外国人、一个中国女生的确有天才  明贞外表无华,秀在其中,她所有的成绩都是第一流的:理论课全是A和A+,有一门数学课她得到A++;在校读书4年就得了3枚金钥匙奖;4年课程实则3年修完根据她的博士论文,她和导师联名写了一篇关于布郎运动理论的论文在此领域鼎立50多年之久,到了1996年还有35篇学术文章在引用这篇当年的论文  不久,太平洋战争爆发,明贞原计划学成就回国,一时无法成行,她只好在美谋职她的老师谷德斯密教授就介绍她去MIT的辐射实验室工作。

  须知,进入那里工作,首先要接受FBI长达三个月的背景调查她的导师是物理界的权威,由于他的力荐,明贞再一次成为“惟一”,十几位理论研究者中的惟一的妇女,她负责研究噪音理论  迟到的爱  1946年,王明贞回到祖国,接受云南大学邀请到那里任教,而爱情也该出场了虽然在燕大、在密西根学习时,都有学物理的同学追求明贞,可她一心想着学业,从未动心直到与云南师范大学学生俞启忠相识俞先生小王明贞7岁,学的是文科,但他为人正直,聪敏有才,俩人一见如故婚后,俞先生很想到国外进修,明贞为此联络后来收到美国诺屈丹姆大学之邀,他们一起赴美  1949年不寻常的一年在美的留学生归心似箭,以求报国但美国那时正值麦卡锡时代,对华人归国百般阻碍王明贞和俞先生也受到无端的搜查,像明贞这样在保密机关工作过的杰出科学家,更是上了黑名单的移民局也多次召她去盘问有一回一位官员问她,是否是共产党员,明贞道:“不是,我可没有资格做共产党员哩  明贞夫妇当时返国不成,十分着急;她此时已从科研机构自动离职,不愿再为美国政府效力还是俞启忠找到一份旅馆管理员的工作,他们才聊以度日从1952年到1955年,他们度过了一段漂泊的岁月,她甚至担心FBI为阻止回国,会把她投入监狱。

  执教清华  1955年回到祖国的王明贞在留学生工作志愿表上,写下“服从分配”几个字她任教清华,从此与科研工作告别了,这种遗憾不可谓不大  在清华,明贞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理论物理教研室60年代前后王明贞以沉默的王教授闻名于校内她淡泊世事,而淡泊之外还有一点是淡泊名利,明贞到校不久,她找到领导说:教授的级别要降一级,只因为同船回来的徐樟本先生比她少一级,她认为这不合理,如果不降这一级,她宁可放弃这项工作这种事情在今天已是“荒唐”了,价值观不同,以至于此王明贞执教清华大学10年,树立了一批物理学人才,可惜文革开始,被迫走下讲台1973年明贞回到工作岗位,编撰字典3年,1976年粉碎“四人帮”,明贞已到退休之年是年华逝水,还是人才逝水,令人戚戚!  铁窗生活  如果王明贞像许多学者一样,在那个轰轰烈烈的时代只被束之高阁,那还是幸运的不,命运与恶魔为伍,摧残这位女科学家,以囚禁来考验她的心灵1968年3月中的一个夜晚,有人急促地敲王明贞家的门当俞启忠刚穿好衣服,两名公安强行把他带走明贞和老俞未告别,就双双被陷囹圄,达7年之久她回忆说,  “也就是在这辆囚车上,我低着头心里飞速地回忆往事,想来想去觉得我一生的所做所为,所言所论决不可能遭到今天的命运……”  监禁室第一夜,明贞没有合眼。

她数次爬起来,侧耳聆听,有没有启忠在隔壁的声音真也幻也,作为一个女人已不能自持当一缕曙光从窄缝射入监禁室,明贞看到墙上划着长长短短的道道,那是犯人们用来计算时日的方式她也以她的指甲在空白处划了一道,证明自己在此过了第一夜  她在墙上划了三道后,有人提她出来她心里一阵高兴,以为他们花了三天检查完她的住处,就此放她回家了其实这只是她的空想  “第6天夜晚,有人叫我出屋来说是去提审那时我真是高兴,以为表白我无罪的机会到了开始审问前让我念墙上的8个字:‘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然后让我发誓‘我一定老实交待’,我心想,天啊!我哪里有什么值得交待的  第一次审迅就在双方极不满意的情况下结束  “在审讯员面前我第一回忍不住流下泪水,那是由于他们提起到我妹妹和侄女我想我此生恐怕再也不会见到她们了--审讯者说我不老实交待,而我已再没什么可交待的,结果只能死在狱中--我再也无法克制内心的悲痛之情他们看我如此悲伤,就厉声对我说‘你不要学你弟弟他们是怕我自杀,因为我弟弟和弟妹(天津大学教师)在文革之初双双自杀实际上,他们不知道我虽痛不欲生,但确不想自杀死在狱中,死了就只落得畏罪自杀我只要有一口气且头脑清醒,我就可以为自己辩护,不让别人把什么莫须有的罪名加在我头上……”  明贞日以继夜地写交待材料。

一口气写了12天,写了100多页有关朋友的交往还在人名下加以各种注明,所有的细节描述都像做实验那样要求准确、精确、毫厘不爽有时为了回忆起一个情节,她会不断地“拷问”自己,既怕漏掉线索又怕错写了伤害无辜最终总在确保无误之后才下笔王明贞写完后,很满意这份沉甸甸的交待材料,她甚至以为依此会使她获释  “递上去的第二天,他们提审我时板着面孔,忽然大声说:‘你以为你交待很好了,可是一点实质性的东西都没有这种交待只配扔进茅屎坑’听了他们的话,我绝望了……”  那晚审完回到牢房已过了吃饭时间,望着冷菜冷饭真是有口难咽,但她还是强迫自己吞下去那时吃饭,也是一场战斗,她提醒自己千万要维持生命  后来她还准备交待了另一件事是关于对林彪的看法,她记起老俞好像说过,林彪这样盲目吹捧毛,将来要变成第二个赫鲁晓夫听了他的话她当时也有同感在交待这一条时,她有过一番思想斗争一方面她想这个对比是有点“反动”,很怕林彪见到这则交待要火冒三丈,不知会怎样惩治这个对比的创造者;另一方面她也有点心疑这到底是启忠说出来的,还是她自己头脑里的想法万一不是的话,她不是等于把罪名加在了老伴的头上了吗!就这样她反反复复在想着……  交待,文革期间迫害知识分子的手段,使得他们在脱离了那个时代后,精神已受到极大摧残,他们说话,写下的文字,有时也带有交待的痕迹。

王明贞每忆及此,都产生一些可怕的幻觉她似乎总能听见:“顽固分子死路一条”的咒语审讯之后,她就想他们会怎么样最后处决她,是和电影里枪毙、上断头台的样子一样吗这么想着就忍不住弯下腰做出上断头台的动作;再站在靠墙处幻想被子弹射穿;甚至想象会像纳粹分子那样挂在树上挨斗……情至于此,人何以堪!可是她又以科学家的头脑想到,时间之长久,宇宙之阔大,人生只是一瞬间……  王明贞还记得,她在里面如饥似渴地读马恩的著作,而马克思的《资本论》引发了她作为一个学者的求知欲她专门将书中为证明理论的每道公式全部在脑子里推演一遍,竟然发现有三四个地方计算和理论不符合明贞心想,一定是因为这部著作出版时,马克思已去世了,出版人恩格斯也没有发现这些问题后来有人劝明贞向有关部门反映一下她的“发现”,明贞听了笑而不答,人们哪里想到她的偶然的收获,得之于牢狱中痛苦的智力磨炼啊!  1973年王明贞终于战胜时间,得到释放结论是,“事出有因,查无实据”,直到1979年,中央组织部为启忠的哥哥俞启威(党内名字叫黄敬,原天津市第一任市长、第一工业部部长)平反,在会议上宣布对俞家的迫害都是江青一手操纵的一切不幸都来自那道魔鬼般的阴影,俞启忠的哥哥曾是江青的情人。

记忆的珍珠  1975年俞启忠先生也终于熬出监狱了回到家中,才知道王明贞也被抓了进去日后他对明贞说,我幸亏先被抓走,要是见到你也被他们带去,我就更不心安了后来邻里间谈到这段遭遇,老俞几次背地里落泪,总说我对不起明贞,连累了她……明贞却毫无怨言,她认为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为此,她还谈到一段年轻时的往事1937年的一天,她上街买牙膏,迈向店门的时候,正巧明贞的哥哥的车子经过,他告诉她,赶快离开南京,明贞听了他的劝告,就与一个同学去了武汉不几天,就发生了南京大屠杀金陵女大惨遭蹂躏,一位美国教师受到强暴,回美国后自杀身亡明贞要是没离开,不受耻辱,也会死在里面明贞由此意识到,人生就是机遇,而她还是很幸运的  明贞现在清华园的家中安度晚景花园里种着月季花,屋里有盆景相伴从1995年起丈夫患重病,数度住院,明贞不顾年迈力衰里外忙碌,她冷静坚强的个性,感动了周围的邻居老先生从医院回来后,她只坐在他旁边淡淡地说了一句,没想到我比你大7岁,还是我来照顾你老人们的夕阳晚情,令人感动1999年老伴去世了,明贞也已很少出门,只在天气和暖的早晨到户外晒晒太阳,每见此景我总想上前向老人问好,可又怕打扰了她的平静。

记得明贞对我说过,记忆像一条线上的珠子,其实珠子总是存在的,只是有时线却断了我想,一个经历过大磨难的人,只有像她那样具有强大的理性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以达观的态度超度不利的一面,才能看到记忆散射着珍珠的光芒王明贞教授图集 “噪声女杰”王明贞年近百岁的王明贞教授(左)在家中接受虞昊教授(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编审)采访清华大学为物理学家王明贞老人祝寿2001年95寿辰物理系老教授王明贞95岁寿辰,王大中和顾秉林校长专程探望2005年九十九寿辰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代表学校来到王明贞先生家,带来了学校领导的问候与生日的祝福,并与老人进行了亲切交谈; 物理系为祝贺王明贞先生的寿辰,专门编写了《王明贞先生百岁寿辰文集》,收录了王先生的一些代表作品以及她本人撰写的回忆录校长顾秉林特为该文集题词“百年日月铸丰碑,茶寿星辰迎贞辉”,表达了对王先生的敬仰与祝福朱邦芬院士为文集写了前言,对王先生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精神作了极好的总结2005年11月4日是我国最早的女物理学家之一、清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王明贞老人的九十九岁生日,清华师生五十余人齐集王明贞老人家为其祝寿。

物理系系主任朱邦芬院士和物理系许多教师一道来到王明贞先生家,为其祝贺生日;许多王明贞先生教过的学生来到老人家,围坐在老人身边,与老人合影留念。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