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 纪实作品的阅读 教学目标 1.浏览目录,了解作品的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2.选读书中报道人物的任意章节,了解人物故事,初步感受红军的精神3.通过专题探究,感知书中的内容4.感受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教学重难点:选读人物故事,感受红军精神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提前阅读2.制作教学课件.教学方法:范例法,点拨法,猜读法,速读法,批注法 教学课时:3 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一个特殊的年代,铜墙铁壁,新闻封锁 未解之谜:红军?苏维埃?共产党的政策?有这样一个人,冲破国民党严密的封锁线,四个多月的实地考察,14 本密密麻麻的笔记本,30 卷胶卷第一个向世界报道了红军长征的消息有这样一本书,中国 万千青年 走上革命之路,加拿大 白求恩 毅然奔赴抗日前线 二、作者简介:西行漫记的作者埃德加斯诺于 1905 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是家中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他父亲开了一家小印刷厂,家里过着小康生活父亲要他也从印刷业开始自己的生涯但他却走上了一条与父亲截然不同的道路,成为世界著名的记者。
他 1928 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 年 4 月到 1935 年 6 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 年 6 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新中国成立后,曾三次来华访问,并与毛泽东主席见面1972年 2 月 15 日因病在瑞士日内瓦逝世遵照其遗愿,其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国,地点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三、写作经历:作者于1936年 6 月至 10 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四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 个笔记本当年 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英文名红星照耀中国、中文译名为西行漫记的报告文学终于诞生四、红色中国解谜之旅 1.解题:1927 年 8 月 1 日南昌起义,中国工农革命军成立(翌年改名中国工农红军),其红色军旗上印有一枚嵌有镰刀锤子的白色五角星,红军的帽子带有一枚红色的五角星。
之后,红星由红军扩展,逐渐成为共产党的象征红星照耀中国,即共产主义之光照耀中国2.方法指导: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阅读纪实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首先,利用序言、目录等,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浏览目录,说一说,这本书的写作顺序是怎么样的?目录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第三篇 在保安 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第五篇 长征 第六篇 红星在西北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 第九篇 同红军在一起(续)第十篇 战争与和平 第十一篇 回到保安 第十二篇 又是白色世界 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其次,边读边注意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重点一:共产党及红军是如何绝处求生的,其生存、发展靠的是什么?专题探究:一、关于长征 1、长征的起因 2、长征的路线 3、长征中面临的困难 4、长征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5、长征的历史价值 重点二:共产党领袖人物的成长历程是怎样的?他们的信仰和他们对于中国命运的思考专题二: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 1、外貌形象与言谈举止 2、出身与家庭 3、童年的经历 4、受教育情况 5、参加革命的起因 6、参加革命后的经历 选读 选读书中报道人物事迹的任意章节 要求:速读,疏理人物的主要经历,标注 最让你感动的故事或细节,摘录作者评论人物的关键词,写下你的感受。
写在便利贴上)示例 人物:周恩来 主要经历:出身官僚家庭组织大罢工 最让我感动的故事或细节:第()页第()自然段 作者评论:造反者 我的感受:周恩来,带给我太多的震撼和感动 分享交流 我喜欢的人物:主要经历:最让我感动的故事或细节:作者评论:我的感受:示例 人物:周恩来 主要经历:出身官僚家庭就读南开中学、大学领导学生运动帮助创建共产党任职黄埔军校组织大罢工组织“八一”起义在南方艰苦斗争长征最让我感动的故事或细节:第52 页第 2 自然段 作者评论:纯粹的知识分子、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我的感受:周恩来,带给我太多的震撼与感动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他毫不犹豫地背弃了大官僚家庭,投身火热的学生运动,身陷牢狱;他怀着坚定的革命决心,走到素无接触的工人阶级当中,成功组织了大罢工!他在南方苏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用步枪、机枪、铁锹对抗国民党的轰炸机、坦克装甲车!他身患重病,九死一生,却从不承认失败,始终不屈不挠!始终满怀信心!始终冷静谨慎!始终亲切温和!始终愉快乐观!他,既是共产党的主要领导,又是红军普通的一员!他的身上,闪烁着红军特有的精神!从字面上讲起来,这一本书是我写的这是真的可是从最实际主义的意义来讲,这些故事却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所写下的。
这一本书的一大部分也不是我写的,而是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林伯渠、徐海东、徐特立、林彪这些人他们的斗争生活就是本书描写的对象所口述的此外还有毛泽东、彭德怀等人所作的长篇谈话,用春水一般清澈的言辞,解释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还有几十篇和无名的红色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所作的对话,从这些对话里面,读者可以约略窥知使他们成为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凡是这些,断不是一个作家所能创造出来的这些是人类历史本身的丰富而灿烂的精华一九三八年年中译本作者序 再次,把握作品中的“事实”之后,还要明白作者想用事实说什么“话”如:斯诺在出发前“注射了凡是能够弄到的一切预防针”,为什么要这样做?想说明什么?他是带着疑虑出发去采访的,但采访结束后,他的态度和想法都改变了最后,阅读纪实作品,最终是要从中获得启迪,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阅读红星照耀中国,首先应该从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浴血奋战的历史中汲取营养;其次要学习作者斯诺作为新闻记者的敬业精神和探求真理的可贵勇气;再次要善于参考相关资料,并联系当今的社会实际进行分析和思考专题三:信仰与精神 1、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 2、长征精神的内涵 3、当代青少年如何传承长征精神 读后感: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80 年前,红色的中国布满层层谜团。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怀着对中国革命与战争的重重疑问,孤身一人前往这被人刻意曲解、遭到铜墙铁壁般严密封锁的革命战略根据地他探索红色中国,将所见所闻一点一滴的真实记录,汇编成一本书,书名是红星照耀中国近日,我重读经典,内心依旧澎湃不已整本书以斯诺的第一视角,生动丰富地描述了红色根据地大大小小的人物与事件,他通过搜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与革命领导人进行谈话,运用文字的力量将这段波澜壮阔、激情燃烧的岁月鲜活地呈现在我们眼前斯诺的语言很平实,他没有添加过多的修饰性的词汇或者一些美化的文笔,即使朴实无华,但他笔下的人物却有血有肉,带着鲜明的特点他记录了一些革命领导者的事迹,如毛泽东、周恩来、贺龙、彭德怀、徐海东等,对主要的历史事件也进行了叙述,如苏区教育(比如红军大学)、人民抗日剧社、长征、西安事变等正是通过他的文字,我们对国民党政府的暴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横亘在漫漫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有了更具象的把握,对立志救民于水火、避免我亡国之祸的革命先驱更加心生敬畏斯诺对革命者的描写狠狠地驳斥了国民党,他们一直对外宣扬鼓吹共产党人为“狂热分子”、“无知土匪”、“强盗”书中是这样描述毛泽东的:“然而毛泽东还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地研究,但是对于工作却事无巨细都一丝不苟,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
对周恩来的着墨是“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他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和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精神这一切似乎都包含在这个红军的故事和参加创建红军的一个人的故事中除此之外,还有黄埔军校毕业身经百战、战无不胜的林彪;使地主乡绅闻风而逃的贺龙;九岁离家闯世界十七岁就带领饥民攻打粮仓的彭德怀;洛浦、徐海东、刘志丹、徐特立、林伯渠、左权等许许多多优秀的领袖通过他的叙述,我仿佛看到无数仁人志士在战火纷飞的根据地,用火一般的热情与铁一般的意志,百折不挠,自信乐观地坚持着自己心中那最崇高的革命理想他们是一群有气质、有风度、有抱负、有力量的领导者!一幕幕如画卷般徐徐展开,虽没有浓墨重彩的渲染,却令人激动不已毛泽东夜晚在灯前认真摆弄飞蛾、百姓们“似乎毫不例外地都在从容不迫地从事田间劳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战士们嘶哑却嘹亮的呐喊声,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真实的苏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部队、一段令我们自豪与骄傲的历史本书一经发表,就产生了了巨大的反响它驳斥了国民党刻意扭曲的宣传,向世界人民呈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革命成千上万的中国青年读完这本书后,纷纷走上了革命道路即使到了今天,它的影响力依然不曾消减斯诺写道: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甚至照耀全世界。
80 年后,正如书中所言,革命事业已经照耀了全中国,而中国也在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当我们坐在明亮的屋子里,当我们心安理得的接受着最完整的教育,当我们还在为各自的人生纠结忙碌着,也许没有意识到,我们正过着充满阳光与安定的美好生活红星照耀中国提醒着我,即使身处和平年代,不要忘记无数革命先驱曾在狼烟四起中横刀立马,在民哀国殇之时挺起了民族的脊梁,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冲锋陷阵、赴汤蹈火四、小结 猜读法 速读法 批注法 读目录,知思路,明内容 读故事,知人物,解谜团 五、作业 1、除了课堂探究的专题,本书还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如陕北苏维埃政权、西安事变、中国红色革命的原因等,同学们感兴趣的话,可以自选专题,自行探究2、课外自行阅读有关红军方面的书籍读一读3、写一篇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