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分析 设题形式,提问方式: 1、对某 字 进行赏析或简析某 字的表达效果 2、某诗中的某 字 ,有的版本 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 什么? 3、某 字 历来为人称道,你认 为它好在哪里? 4、诗中(某一联中)最传神 的 字 是哪个字,请作简要分析 5、某诗的 诗眼 是什么, 请作简 要分析 练字题: 你认为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 字(词) 是哪个?为什么? 【提问变体】 某一 字(词) 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 好在哪里?谈谈你的理解 某一 字(词) 用它字(词)替换,你 认为怎么样?说说你的理由 古代诗歌鉴赏 诗歌的 炼字 解题思路 练 字 题 解释 字 的意思 翻译字所在 诗句 ,并 分 析字 的艺术 特色 、、、、、的 塑造了 形象 , 描绘了 意境 , 表达了 情感 炼字题最后一点 生动形象 描绘了、、、的景象 第三步: (形态,神态,动态、意境 ) 凝练传神 含蓄深刻 表达了、、、的感情 增添了、、画面感,色彩感,动态感, 增强了、、、情感感染力。
分 析 字 的 艺 术 特 色 一语双关 :( 凝练,含蓄 ) 表面意 深层含义,言外之意 化静为动 : 生动形象 写出了 的 过程 (情景),赋予画面 动态感 , 形象感 ,使意境更加鲜明,情感更 加突出 颜色,声音 绘声绘色,精练传 神地描绘出 的意境(渲染氛 围),增加画面的 动态感 和 色彩 感 ,增强情感的 感染力 分 析 字 的 艺 术 特 色 修辞 比喻,拟人,通感、、、 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 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 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词类活用 (多数)活用为动词 使动 把各种感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 觉等)沟通起来,用甲感觉去描写乙感觉, 这种修辞手法叫 “ 通感 ” 修辞之 通感 微风过处,送来屡屡 清香 ,仿佛远处高楼 上渺茫的 歌声 似的 塘中的 月色 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 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 名曲 借问 梅花 何处落?风吹一夜 满山关 ! 黄鹤楼中吹 玉笛 ,江城五月 落梅花 对于月亮,我有许多想象我觉 得太阳是咸的,月亮是甜的;太 阳是硬的,月亮是软的;太阳像 是悲壮的军乐,月亮像是缠绵的 情曲;太阳是压在我们头上,叫 我们下沉,下沉;月亮是浮在我 们心上,带我们上升,上升 方法,你记住了 吗? 第一步: 解释该字 在句中 的含义( 释含义 ) 第事步: 翻译字所在诗句,指出这个字艺术特 色 修辞(拟人,比喻,通感),词类活 用(使动),化静为动,一语双关等。
( 明手 法,描景象 ) 第三步: 该字(好处) ( )描绘了、、、的意境(形态,神态) ( )表达了、、、、的感情 有、、、的表达效果 (画面感,动态感,色 彩感,层次感,形象感,情趣感,感染力) 红杏枝头 春意(浓) 闹 黄河远上 白云间,一片 孤 城万仞山 “闹”,热闹 “红杏花在枝头 绽放,开得灿烂,热 闹 ”闹”用 了 拟人,通感,化静为动 手法 把 无声的,静止的杏花姿态描摹得有声 音, 有动态,生动形象的描绘出春意 盎然的景象,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孤 , 孤独 “ 一片孤独的 城池处于万仞高山之间 ” “ 孤 ” 字 一语双关 , 既写出了 城池环境之孤寂 , 又抒发了诗 人内心之孤苦 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 了樱桃, 绿 了芭蕉 “红”,使、、红了;“绿”,使、 、绿了;“旪光使樱桃变红了,使芭 蕉变绿了”红”、“绿” 使动用法 ,化静为动 诗人通过 描绘 樱桃转红, 芭蕉叶转绿的 动态过程 ,增加了画面 的 动态感和色彩感 , 含蓄深刻 的抒収 了诗人对旪光流逝的惋惜乊情 “怨”字用了 拟人,一语双关 手法,怨既是曲 中乊情,又是吹笛人乊心, 增强了 情感的 感染 力 。
拟人,化静为动 ,赋予画面 动态感 , 形象 感 , 使意境 特点更加 鲜明 增强了 诗人伤感旪 节,愁恨离别的情感的 感染力 羌笛何须 怨 杨柳,春风丌度玉门关 感旪花 溅 泪,恨别鸟 惊 心 气 蒸 亍梦泽,波 撼 岳阳城 使用 夸张,化静为动 手法, 赋予画面 动态感, 生动形象 的描绘了洞庭湖波涛汹涌,浩瀚壮观 的 情景 网,丝网,网罗 “ 丝丝的小雨被编成了 丝网,想要网住春天 ” “网”使用了 化静为 动 , 比喻 和 拟人 的手法 生动形象 地表达 了诗人的愁苦,惆怅 之情 ( 08全国二卷) 春 日 即 亊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丌到张罗地 ,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 李弥逊( 1085 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 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 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请对首句中的 “ 网 ” 字进行赏析 5分 风 老 莺雏,雨 肥 梅子 “老”,使、、变老;“肥”,使 、、变肥运用了 使动,化静为动 的手法。
老”字 写出了 雏鸟慢慢长 大 的过程 , “肥”字 写出了 梅子成熟 的神态 “老”“肥”二字增添了 诗歌的 画面感,动态感,形象感凝 练传神 的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 慨之情 (全国卷 )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 胜 三 分 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 羡 渔 竿 客,归船雨打篷 注 潘大临 (约 1057-1106):字 邠 老 ,黄州 (今湖 北黄冈 ) 人 ,善诗文 .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 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颈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 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5分) 答: “ 拳 ” 和 “ 退 ” 拳 ,蜷缩 ;退 , 向后移动 “ 白鹭在明亮的沙滩上蜷缩 栖息 , ;鸿雁在辽阔的天空中向后退去 ” “ 拳 ” 字 生动形象 地表现出鹭鸟栖息 时安然恬静的 神态 “ 退 ” 字 简练精妙 地表现出鸿雁在辽阔天空中飞行似乎后 退的 过程 , 这样写构成了一幅动静结合 的画面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颔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 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 5分) 参考答案 “ 摇 ” ,摇动; “ 滴 ” ,滴落 “ 白云和城垣的影子倒映在江面上 ,微波涌动,恍若城垣在轻轻摇荡; 垂落的露珠,在月光映照下,仿佛是 从月亮中滴出 ” “ 滴 ” 与 “ 摇 ” 两 字使用了 比喻,化静为动 使整个静 止的画面飞动起乐, 生动传神的描绘 出秋月下临江古城的夜景 作用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节 律感 起强调作用 生动形象的 描摹、、、景,物 叠词 昔我往矣,杨柳 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 霏霏 寻寻觅觅 , 冷冷清清 , 凄凄惨惨戚戚 帘外雨 潺潺 ,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无边落木 萧萧 下,不尽长江 滚滚 来 ( 07天津 ) 黄氏延绿轩 明 高启 葱葱溪树暗 ,靡靡江芜湿 . 雨过晓开帘 ,一旪放春入 . “葱葱” “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 答 : “葱葱” , 形象的描绘 出溪边树木的葱茏茂 盛的样子,“靡靡” 生动的写出 江芜在微风吹拂 下摇曳起伏的情态。
两个叠词的使用 写出了春 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 韵律感 ,节奏感 , 增强了 诗歌的表达效果 抒发了诗人对春色的喜爱之 情 虚数 , 虚化 ( 夸张 ) 烘托 , 增强表现力; 确数,精炼传神,诗意隽永,富二趣味 数量词 “万里”和“一”在对比中有夸张,烘托了 愁苦乊深,增强了表现力,把思乡乊愁写得 极富感染力 “一”精确凝练,既不题目“早梅”契合, 又传神的表现出早梅孤傲的特点,诗意隽永, 极富感染力 一上高城 万里 愁,蒹葭杨柳似汀州 前村深夜里,昨夜 一 枝开 关于 “ 诗眼 ” (题型:某诗的诗眼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 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 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 情感态度的 ,具有 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 能笼罩全 篇、全联或全句的词语,它是读者窥探诗歌内容的窗口 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还有一些虚词 一般的说, 五言诗诗眼多在第三字 , 七言诗诗眼多在第 五字 当然,并非所有的诗句都有诗眼,有的诗眼不在诗句中, 而隐藏在 标题 中 具体阐释如下: 1、 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这类词一般具有 浓厚的感情色彩。
如 “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 , 其中的 “ 空 ” 流露出作者自许塞上长城、满腔报国热忱却一直到 老仍报国无门的深重的怅惘与悲愤,准确深刻地点明本诗 主旨 “ 诗眼 ” 题型: 某诗的诗眼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 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 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 句的词语 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还有一些虚词 一般的说,五言诗诗眼多在第三字,七言 诗诗眼多在第五字 当然,并非所有的诗句都有诗眼,有的诗 眼不在诗句中,而隐藏在标题中 点明主旨 炼字传神 艺术性,耐人寻味 、具有概括性、准确性、生动性、形 象性或情趣性 这一般指动词,如大家非常熟悉的王安石 泊船瓜洲 中名句 “ 春风又 绿 江南岸 ” ,其 “ 绿 ” 字诗思深沉,情思浩荡:既生 动形象地写出了江南春风和煦、百草逐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 之景,又在这盎然生机中展示出作者当时奉诏回京的喜悦,, 其高度的概括性,丰富的表现力,的确让人称道,难怪王安石 不厌其烦,易 “ 十许字,始定为绿 ” 又如宋祁 木兰花 中名句 “ 红杏枝头春意 闹 ” 中的 “ 闹 ” , 运用拟人手法,将春杏怒放,生机勃勃之景生动形象、极具情 趣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王国维赞之 “ 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 。
、能笼罩或点染全句、全联、全阕甚至全篇 如白居易的 长相思 上阕: “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 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 其中的 “ 愁 ” 字,就是全阕的诗眼读完前三句,尚不 足为奇,就写两条河在流,流到瓜洲的一个古渡头,但一 读出 “ 愁 ” 字,词意就陡然变化,山水含愁,万物齐悲, 主人公的哀愁弥漫山水,充塞天地一字点醒全片,产生 了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06江西 )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桥丌复回 ,小舟犹依短篙开 . 交情得似山溪渡 ,丌管风波去又来 . 注 将:行,流过 ( 1)本诗的“ 诗眼 ”是什么? 答案:交情(交情得似山溪渡) 传达主旨的关键词、 关键句; 精练传神的一个字,词 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 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 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 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 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 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 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 龙,指世俗欲念 答: “诗眼”分别是“咽”、“冷” 山中的 岩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 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 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意境 ) 阅读戴叔伦的 题三闾大夫庙 ,完成诗后练习 题三闾大夫庙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问:“诗眼”是一首诗中最能体现诗歌主旨 的字或词,你认为,本诗诗眼是什幺? 参考答案:本诗诗眼是 “怨”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 ? 孤灯隔远汀 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 “ 穿 ” 、 “ 数 ” 二字 的艺术效果 (4分 ) 【 答案 】 “穿 ” 在文中有 “ 穿行 ” 之意, “ 数 ” 即 “ 数数 ” 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又坐在林中百无聊 赖地数起了流萤 “ 穿 ” 字形象的传达出诗人孤独、徘 徊的情绪, “ 数 ” 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真题示例 2007广东卷 2009年郑州第一次质量预测题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快哉亭 陈师道 城与清江曲,采流乱石间 夕阳初隐地暮霭已依山 度鸟欲何向 ?奔云亦自闲 登临兴不尽,稚子故须还 (1)第二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 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分 ) 答: “ 隐 ”“ 依 ” 1分,只答出一个不给分) “ 隐 ”“ 依 ” 二字在这里运用的是拟人(或 “ 比拟 ” ) 的修辞手法,( 1分) 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落日刚刚隐没 于地平线下,暮霭便依傍着山峦升起的景象,富有情趣。
( 2分) 答题步骤: 第一步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 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 通感、化静为动等 释含义、明手法 ) 第二步 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入到句中描 述景象( 描景象 ) 第三步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 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点情 境 /表感情 /谈效果 )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诗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 :闲 诗人闲居乡村,初夏午睡后,悠闲地看着儿童 扑捉戏玩空中飘飞的柳絮,心情舒畅 诗中用一个 “ 闲 ” 字,不仅淋漓尽致地把诗人心中那份恬静闲适和对乡村生 活的喜爱之情表现出来,而且非常巧妙地呼应了诗题 炼句 一、炼主旨句、具有隐含信息 的语句 二、对某个句子进行赏析 三、炼有特殊句式的语句 题型概说 一、炼主旨句、具有隐含信息的语句 【 答题思路 】 1、简析句意 2、结合文意赏析 3、分析作用、效果、表达的 主旨、情感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有人认为本诗最后一联为喜幸之 词,你同意吗?为什么? 最后一句的意思是只是靠着老朋友帮助才能 维持生计,对世事也不再有何追求了 (步 骤一) 本诗前三联渲染出一派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 诗人闲适地享受着妻子儿女的家室之乐 经历长期离乱后,重获家室儿女之乐,诗人 怎能不感到欣喜满足 (步骤二) 但最后一联表面仍是喜幸之词,实则包藏了 多少悲苦与无奈眼前的闲适生活是建立在 “ 故人供禄米 ” 的基础上的此刻寄人篱下, 艰难辛酸溢于言表 (步骤三) 因此不同意 “ 喜幸 ” 之说 简析句意 结合文意赏析 分析作用、效果、 表达的主旨、情 感 答题步骤: ( 1)描述诗句描绘的景象 ( 2)抓住最突出的一点(或 诗眼或写法)简析 ( 3)点出该句营造了怎样的 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二、赏析类题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 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 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 邽 弟妹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本诗堪称白居易 “ 用常得奇 ” 的佳作请 结合全诗,对颈联 “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 根散作九秋蓬 ” 两句进行简要赏析 手足离情,各在一方,犹如那纷 飞的千里孤雁,只能吊影自怜; 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风飘 飞 (步骤 1) 诗人用比喻的手法,以“雁”、 “蓬”比喻离散的手足 (步骤 2) 从而营造出一种孤苦凄凉的意境, 抒发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 (步骤 3) 描述诗句描绘 的景象 抓住最突出的一 点(或诗眼或写 法)简析 点出该句营造了 怎样的意境,或 表达了怎样的感 情 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 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 侧重点 三、炼有特殊句式的语句 (一)倒装句式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 烟波江上使人愁 晴川汉阳树历历,鹦鹉洲芳草萋萋 声律的需要 1、主语后臵 宾语放到主语位臵 秋兴八首(其八) 杜甫 昆吾御宿自逶迤, 紫阁峰阴入 渼 陂。
香稻啄余鹦鹉粒, 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 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 白头吟望苦低垂 2、宾语前臵 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鲜明地突出 “ 香稻 ” 与 “ 碧梧 ” 两个意象, 从而写出京城风物的美好 月夜 杜甫 今夜 鄜 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突出 “ 湿 ”“ 寒 ” 二字,就凸现了 妻子望月时间之久,忆念情感之深 的痴情形象 宾语放在主谓之间 3、状语倒装 浣溪沙 簌簌衣巾落枣花 ,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 枣花簌簌落衣巾 ” 强调 “ 枣花 ” 落在 “ 衣 巾 ” 上的声响,渲染了气氛,令人如闻其声, 与缫车纺纱的声响,构成了一曲美妙的田园 交响曲,充满了乡村情趣 4、定语倒装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疏影横斜清浅水,暗香浮动黄昏月 水和月的特点得到突出,以此来衬 托梅的姿态神韵 (二)省略句 这是由诗歌的凝练所致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省略了谓语动词 “ 像 ” ,理解应是浮云 飘忽不定,游子的心情就像它一样,夕 阳傍山缓落,依依不舍, 犹如 老朋友惜 别之情 语言风格 高考提问方式: 1.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 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 要分析 2.宋人王灼 碧鸡漫志 评王观词是 “ 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 ” 这首词 “ 新丽 ” 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作简要分析 3、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 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 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类题型 答题模式 第一步: 点明特色 (用 一,两 个 词 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第事步: 结合原诗分析, 翻译诗句 (用诗中 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 第三步: 加上情感 (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春 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旪惊妾梦,丌得到辽西 此诗语言特点 清新自然,口语化 (明特 色 ) “黄莺儿”是 儿化音 ,显出女子的 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用 质朴的语言 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 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翻译诗句论证 ) 这样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 思念之情 (加上感情 ) 古典诗歌中常见的语言风格 清新自然 明白晓畅 平实质朴 华美绚丽 委婉含蓄 婉约细腻 沉郁顿挫 深沉凝重 雄浑豪放 慷慨悲凉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清新,明丽,自然 (口语 活泼生动) (山水田园诗,写景诗)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 树阴照水爱晴柔 。
小荷才露尖尖角 , 早有蜻蜓立上头 (1)平实质朴,明白晓畅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 晓梦 迷 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 月 明珠 有泪, 蓝田 日暖 玉 生 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华美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2)华美绚丽 意在言外,常常丌是直接叙述,而是曲 曲折折的倾诉,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如 梦 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委婉含蓄(婉约细腻) (4)沉郁顿挫(深沉凝重) 深沉,压抑,悲愤,凝重 忧郁色彩,悲剧气氛 风急天高 猿啸 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 无边落木 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 万里 悲秋 常作客 ,百年 多病独 登台 .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 (5)雄浑豪放(豪放) 有气势,意境壮阔, 形象高大,胸怀宽广 大 江东去 ,浪淘尽 , 千古 风流人物 . 苏轼 (6)慷慨悲凉 情感悲壮 ,充满着对旪代的感 慨 ,郁郁丌得志 ,感旪伤乱 ,忧国忧民 ,心 中郁结 ,愤慨丌平 .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 陈子昂 三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乊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顾炎武,明清乊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 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 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 势,志存恢复 问: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 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本诗语言风格沉郁悲凉,深沉凝重明特 色) 这首诗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不自己的人生 遭遇,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熔铸 为悲凉的诗句,形成沉郁、凝重的风格翻 译诗句例证) 抒収了诗人 怀才丌遇,郁郁丌 得志的情怀加上感情) 提示: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 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牢记语言风格 术语及效果词 效果词如: 简练传神、生动形象、一字传神、对 仗工稳、语近情遥、入木三分、炼字精巧、庄谐 俱见、深沉隽永 、准确精练、简洁生动、辞藻华 丽、通俗易懂、节奏感强、富有韵律、 准确传神、 绘声绘色、词藻优美、平字见奇、色彩丰富 等等 二 (08重庆 )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 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 才始送春归 ,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 . (2)宋人王灼 评王观词是 “新丽处与轻狂处皆是惊 人”这首词 “新丽”得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作简要分 析 . 答 :1.修辞巧妙 ,用语绮丽 .如 “ 水是眼波 横” , “山是眉峰聚” “ 送春归” , “和春 住” 2.想象别致 ,意蕴生动 ,如 ,”眉眼盈盈 处” “若到江南赶上春” , “千万和春住 ”. 三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 1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 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 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问: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 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答案: 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 2简要分析:这首诗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 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熔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 形成沉郁、凝重的风格 四阅读贾岛的 寻隐者不遇 ,这首诗 的语言有何特点?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叙 : 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朴实无华 析 : 这首小诗,无华丽的词藻,以平常用 语入诗,不着一色,寓问于答,简炼 而自然, 寓深沉于平淡之中 评 : 全诗景中寓情,表现了诗人对隐者钦 慕而不遇的惆怅之情 五:问题:本诗在语言运用方面有何特色? 横江词(其一) 李白 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猛风吹倒天门山, 白浪高于瓦官阁 答:这首诗多用口语,自然流畅,朴实无华。
一二名句“人道”、“侬道”,纯用口语, 生活气息浓烈 三四句用语夸张,想象奇特, 焕发着积极浪漫主义的光彩,语言明朗率真 诗人以浪漫主义的彩笔,驰骋丰富奇伟的想 象,创造出雄伟壮阔的境界,读来使人精神 振奋,胸襟开阔 六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 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 犹恐春阴咽管弦 问:这首诗在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上有什么突出的 特色?试作简要的赏析 参考答案: 语言含蓄,极具讽刺性 (明特色) /第一句中的 “桑无叶” 、“土生烟”,景中带情,含蓄地抒 发了农民盼春雨心忧如焚的感情第四句写朱门心 忧春阴(雨)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享乐 (列例证) /一样“忧”,两样情,诗人的同情和愤慨渗透其 间,溢于诗外 (析感情) 方法,你记住了 吗?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 ( 2006年全国高考辽宁卷) 东 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 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 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确:山多大石貌。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3分 ) (2)请结合全诗赏析 “ 铿然 ” 一词的妙用 (5分 ) 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 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 以映衬作 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 ( 2006年全国高考辽宁卷) 东 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 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 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确:山多大石 (2)请结合全诗赏析 “ 铿然 ” 一词的妙用 (5分 ) (2)“ 铿然 ” 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 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 鲜明对比; (3分 )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 读者 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2 分 ) 这样写答案 格式 : 该词有 的含义,采用 修辞手法,化 为 释含义、明手法 , 写 出了 情形, 描景象 , 表达了作者 思想感情 , 或烘托了 的意境 说效 果 。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 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答:忽,忽然,不经意,漫不经心前两句写 少妇不知发愁,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 上翠楼,去赏春景不经意间抬头,看到了杨柳, 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 丈夫,不禁伤感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 由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 之处 三炼副词 注意:联系全诗 五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 非常传神, 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 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 离人孤独地走 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 又不敢看的形象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 现了离别的酸楚 同意就得对 其作出解释! 写出透露出 抒情主人公 什么样 的形 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