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理性地等待与“留白”催生数学课堂的精彩(2)

hjk****65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6KB
约3页
文档ID:154684144
理性地等待与“留白”催生数学课堂的精彩(2)_第1页
1/3

理性地等待与“留白”,催生数学课堂的精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成为自己为实现这样的教育目标,教师需要做到“六个学会”,这“六个学会”中,首要的就是学会等待学会等待,意味着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意味着能用从容的心态对待自己所做的工作——不急于求成,不心浮气躁,不指望一次活动,一次谈话,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学会等待,就能对学生少一点苛责,少一点失望,少一点冷漠,而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心,多一份期待一、在等待中学会尊重等待”意味着尊重、理解和平等学生的许多习惯都能从其老师身上找到影子,要让学生学会耐心等待,教师首先要言传身教,要做懂得等待的人教师耐心等待,等来的不仅有学生更完美的回答,更有对学生的尊重、对学生的期待和信任吴非在《致青年教师》一文中说,孩子的成长需要等待,“好的教育除了智慧,还要有足够的耐心耐心地等待,才能让孩子充分展示自己内心的想法,才能捕捉到孩子鲜活、灵动的思想我班学生小苏内向、胆小,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有时老师叫到她,她站起来也是一言不发针对她的这种情况,我一方面课间多找她交流、谈心,一方面在课上注意让她回答能力范围内的问题,耐心等待她的表达,她看到老师和同学充满期待、鼓励的眼光,终于轻轻说出答案。

每次发言,小苏最终都能带着幸福满足的表情坐下,久而久之,她变得落落大方教师的耐心等待,为学生树立了榜样,有助于学生养成善于等待、乐于倾听、尊重他人的习惯二、在等待中启迪智慧老子《道德经》中有一句话“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意思是:“谁能使浑浊停止?只要安静下来就会渐渐澄清从一定意义上说,知识的习得就是人脑或者说人的思维由浊变清的过程,这时候,我们要注意适当地静一静,徐疾有致,而不能一味讲速度,或过多干扰学生自我的学习步频教师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独特的观点或“怪异”的问题时,给学生留足思考、辨析的时间,把对学生的评价后延往往能够诞生精彩例如:一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在复习课中出了一道题让学生练习:一个底面积28.26平方米,高2米的圆柱形铁块,熔铸成高是4米的长方体铁块,这个长方体铁块的底面积是多少?题目出示后,学生们纷纷用一般方法列式解答:28.26×2÷4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28.26×2求的是圆柱体铁块的体积,再÷4求得长方体铁块的底面积这时,教师连连点头并“及时”进行评价:“很好!同学们都会解答这道题了接着,就进入了下一环节的学习,学生的解题方法千篇一律而另一位老师的处理是这样的:学生按一般解法完成后,这位老师故作沉思,说:“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道题还可以怎样解答?”课堂上沉默了一小会儿,一两只小手犹疑着举起来,接着,一只只小手自信地高高举起,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有的学生用方程解:设这个长方体铁块的底面积是X平方米,列出方程4X=28.26×2;有的同学这样解:由于长方体的体积和圆柱体的体积计算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因此长方体的高是圆柱高的2倍,用4÷2=2计算,那么长方体的底面积就是圆柱底面积的一半,即28.26÷2=14.13(平方米)……把想的时间留给学生,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地发展,他们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加深了对立方体体积的理解,思维广度得到延伸、拓展可见,时间上给予充分的保证,有利于学生思维空间的充分展开,课堂才能焕发出创造的活力三、在等待中孕育创新很多公开课教学方法新颖,师生互动精彩,课堂气氛热烈,问题的设计匠心独运,学生的回答无懈可击,课上得滴水不漏评课时,听到的也是一片赞扬声但我总感觉教师对课堂的控制太强,为了完成课时任务,有时问题刚刚提出,大多数学生还在思考,教师就迫不及待地让少数优生公布答案;学生的发言一卡壳,就急着让其他同学帮助;学生的发言稍一偏离主题就急忙打断……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活动、回答都是教师设计的、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中,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分秒不差的教学流程,看似所有的学生都处在同一个水平线上,似乎无一例外都能达到老师的要求,实则这样的课堂缺乏理性等待的智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思维水平、思维状态、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等方面都存在差距,因此,宽容地、适时地等待,不仅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更有助于催生学生的奇思妙想在一堂六年级复习课中,老师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一个圆柱体铁柱,侧面积是188.4平方分米,底面半径3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同学们纷纷列式解答:3×2×3.14=18.84(分米)188.4÷18.84=10(分米)3×3×3.14×10=282.6(立方分米)学生解释思路:先用3×2×3.14=18.84(分米)求出底面周长;再用188.4÷18.84=10(分米)求出圆柱的高;最后用底面积乘高3×3×3.14×10=282.6(立方分米)求出圆柱的体积条分缕析,思路清晰老师肯定了同学们的想法,然后问:还可以怎样想?课堂上出现一种“灵敏的寂静”:老师面带微笑、充满期待地看着孩子们;孩子们皱着眉头、探询地看着老师……老师似乎是“随手”拿起圆柱切拼成的近似长方体,孩子们的眉头渐渐舒展,终于,“哦”的一声,纷纷举起了手:侧面积÷2=长方体底面积,长方体底面积×半径(相当于长方体的高)=长方体的体积(也就是圆柱的体积)算式:188.4÷2×3=282.6(立方分米)。

创造性思维就这样在教师充满期望的等待中孕育、发展这种经过苦苦思索,找到解题思路的心路历程,是对灵魂的巨大冲击,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学习带来的震撼 中国的国画讲究适当的“留白”,课堂教学也同样要有“留白”,要为学生的思维留下足够的空间越空白,越有可能性幽静的气象、宁谧的氛围常常是高贵思想和精神的温馨“产房”数学学科的学习要重视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适时而理性地等待与留白,“逼得”学生呈现断续语言背后隐藏的精彩,才能生成灵性绽放的数学课堂 南通市十里坊小学 朱美华 13962988339参考文献:1.冯卫东:《今天怎样做教科研》P195页,P215页2.黄 燕:《中国教师缺什么》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版3.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IESCO)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4.肖川:《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新华出版社 2008版3。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