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食品安全会商制度

小****库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7.08KB
约7页
文档ID:253612761
食品安全会商制度_第1页
1/7

一、基本信息1.目的本制度旨在通过建立集中用餐单位与承包经营企业之间的食品安全会商机制,强化双方沟通协作,严格保障食品安全,有效防范各类食品安全风险,确保集中用餐人员的饮食安全与健康2.参与主体本会商机制的参与主体包括集中用餐单位的相关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后勤部门代表等,以及承包经营企业的企业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运营主管、厨师长等各方需指定具体人员参与会商,确保责任明确,沟通顺畅二、会商内容1.制度执行-双方共同讨论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在日常工作中的落实情况重点检查人员健康管理,确保所有直接接触食品的工作人员均持有有效健康证明,且按规定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索证索票制度执行情况,承包经营企业需确保所采购的每一批次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及相关产品都能索取到供应商的资质证明、产品合格证明文件以及进货票据等,并按规定妥善保存加工操作规范是否严格遵循,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生熟分开、加工温度与时间控制、食品添加剂使用规范等方面的执行情况都需详细讨论例如,检查是否存在交叉污染风险,食品中心温度是否达到杀菌要求等2.风险排查-全面分析食品供应链各环节存在的潜在风险在原材料质量方面,关注原材料的产地、供应商信誉、原材料本身的质量稳定性等。

如采购的蔬菜是否存在农药残留超标风险,肉类是否经过正规检疫检验加工环境风险,评估食品加工场所的卫生状况,包括清洁消毒措施是否到位,防虫、防鼠、防尘设施是否完善,加工区域的布局是否合理,避免交叉污染储存条件风险,检查食品储存的温度、湿度是否符合要求,不同种类食品是否分类分区存放,避免食品因储存不当导致变质、霉变等问题例如,冷藏食品是否在规定的温度区间内储存,干货是否存放于干燥通风处3.问题处理-针对用餐人员提出的食品安全投诉,如食品变质、异物混入、食品感官性状异常等问题,以及监管部门在日常检查、专项抽检中发现的问题,双方共同商讨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对投诉和检查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查找问题根源,从采购源头、加工过程、储存条件、人员操作等方面进行全面排查例如,若出现食品变质投诉,需排查采购时食材是否新鲜、储存温度是否合适、加工过程是否存在不当操作等根据问题根源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主体和整改期限,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4.应急管理-共同完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对明确应急处置流程,从事故报告、现场控制、患者救治、原因调查到后续处理等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步骤。

详细划分双方在应急处置过程中的责任分工集中用餐单位负责组织人员疏散、维护现场秩序、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监管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并协助做好患者救治及家属安抚工作承包经营企业负责立即停止相关食品的生产经营活动,封存可能导致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等,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调查,提供相关资料和样品定期组织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检验和提升双方在应急状态下的协同配合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演练结束后,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和修订,不断完善应急处置流程和措施5.法规标准-及时组织学习最新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包括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以及行业规范等《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修订内容、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规范、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等讨论如何将新的法规标准要求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对现有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进行相应调整和完善,确保企业经营活动始终符合最新的法规标准要求,避免因法规标准更新而导致的合规风险三、会商方式与频率1.定期会商每月或每季度召开一次固定的食品安全会商会,具体时间可根据双方实际工作安排协商确定每季度首月的上旬召开季度会商会会议由双方轮流主持,负责会议的组织、议程安排和记录整理等工作。

在定期会商会议上,双方全面总结回顾上一阶段的食品安全工作情况,包括制度执行情况、风险排查结果、问题处理进展等,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共同制定下一阶段的食品安全工作计划和重点任务2.临时会商遇突发食品安全事件、重大食品安全问题或监管部门提出重要整改要求等紧急情况时,应立即组织临时会商会议临时会商会议由最先发现问题或接到通知的一方负责召集,迅速通知各方参与主体及时参会临时会商会议需快速针对突发情况或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制定应急处置措施和解决方案,明确各方责任和工作要求,确保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四、会商流程1.会前准备-由当次会议主持人确定会商议题,议题应紧密围绕会商内容展开,具有针对性和重要性如“近期食品添加剂使用规范检查情况及改进措施讨论”“加工场所卫生环境提升方案商讨”等相关人员根据议题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检查报告、检测数据、投诉记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更新文件等,并对资料进行初步分析和总结提前[X]个工作日将会议通知、议题及相关资料发送给参会人员,确保参会人员有足够时间了解会议内容,做好参会准备通知内容应包括会议时间、地点、议题、议程安排以及需参会人员提前准备的事项等2.会议召开-会议由主持人开场,简要介绍会议目的、议程安排及注意事项。

参会人员按照议程依次汇报各自负责领域的食品安全工作情况,重点汇报存在的问题、风险隐患以及已采取的措施等承包经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汇报近期食品采购环节发现的供应商资质问题及初步处理情况,集中用餐单位后勤部门代表汇报用餐区域卫生管理情况及用餐人员反馈的相关问题针对汇报内容,参会人员共同进行分析讨论,查找问题根源,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在讨论过程中,鼓励各方充分发表意见,集思广益,确保讨论的全面性和深入性3.形成决议-根据讨论结果,明确具体的整改措施、责任部门以及完成时间节点针对食品添加剂使用不规范问题,决议由承包经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在半个月内组织所有涉及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工作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并完善食品添加剂使用记录制度;集中用餐单位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在培训完成后一周内进行检查验收由会议记录人员将会议讨论内容、形成的决议事项整理形成详细的会议纪要,会议纪要应准确反映会议情况和决议内容参会人员对会议纪要进行审核确认后签字,确保各方对决议内容清晰明确,责任落实到位如有不同意见,应在会议纪要中注明4.会后跟踪-设立专人负责对决议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定期向双方通报进展情况可由双方共同指定一名食品安全联络人或成立跟踪小组负责此项工作。

责任部门应按照决议要求认真组织实施整改措施,并定期向跟踪负责人反馈工作进展对于未能按时完成的任务,责任部门需说明原因,并重新制定完成计划跟踪负责人在跟踪检查过程中,如发现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或困难,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协调解决,确保决议得到有效执行,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在下次会商会议上,应对上次会议决议的执行情况进行总结汇报,形成工作闭环五、信息共享与沟通1.建立平台搭建食品安全信息共享平台,可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或共享文档等形式,确保双方能够及时、便捷地共享食品安全相关信息在共享平台上,承包经营企业应实时上传食品原材料采购信息,采购日期、供应商名称、食材品种、规格、数量、采购票据等,食品检测报告,农药残留检测报告、微生物检测报告、重金属检测报告等,食品添加剂使用记录,使用种类、使用量、使用时间、使用范围等,以及人员健康管理信息,健康证办理情况、健康检查结果等集中用餐单位可上传用餐人员的食品安全投诉信息、监管部门的检查通知及检查结果等信息双方均可在平台上查阅、下载相关信息,以便及时了解食品安全工作动态,为会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2.明确联络人集中用餐单位和承包经营企业各自指定一名或多名食品安全联络人,负责日常沟通协调工作。

联络人应保持等通讯方式畅通,及时处理和传递食品安全相关信息如承包经营企业联络人在接到原材料供应商资质更新通知后,应立即将相关信息传递给集中用餐单位联络人;集中用餐单位联络人收到用餐人员关于食品异物的投诉后,应迅速反馈给承包经营企业联络人,并共同商讨处理方案联络人定期进行沟通交流,汇总和梳理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风险隐患,及时提交给会商会议进行讨论解决同时,负责协调双方在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配合事宜,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