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爱莲说原文注释练习及答案爱莲说爱莲说 宋 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注释】①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② 蕃(fán):多 ③ 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诗人。
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④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⑤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单单喜欢莲花,喜欢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淤泥,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⑥ 濯(zhuó)清涟而不妖:经过水播的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⑦ 不蔓不枝: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 ⑧ 香远益清:香气越远越清益,更,越 ⑨ 亭亭:耸立的样子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的立在那里 ⑩ 亵(xiè)玩:近前把玩亵,亵渎不尊重. ① ①隐逸者:隐居的人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便隐居避世 ① ②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人” ① ③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① ④噫(yī):叹词,相当于“唉” ① ⑤菊之爱:对于菊花的爱好 ① ⑥鲜(xiǎn)有闻:很少听到 ①⑦宜乎:宜,应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写法上的特点】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反衬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之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谓高明之极而且,文章以一个“爱”字贯通全文,使得文章结构谨严练习及答案】1、《爱莲说》选自《 》,作者 ,是 时著名的 家.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 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 为莲的总陪衬,以 和 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 、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 , , .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 .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 。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答: 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2分) ①可爱者甚蕃 ( ) ②亭亭净植( ) 1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 B.香远益清 清荣峻茂 C.中通外直 指通豫南 D.陶后鲜有闻 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4解释“之” ① 水陆草木之花 之: ②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 ③ 无丝竹之乱耳之: ④何陋之有 之: 5、《爱莲说》作者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16、写出莲花的别称二个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是北宋时著名的哲学家,“元公”是他的谥号。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 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答:言之成理即可例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
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11、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12、“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頣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1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答: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11.①多(0.5分)②树立或立(0.5分)12.D(2分)13.对于莲花的爱好(0.5分),像我g 样的还有什么人呢(0.5分)对于牡丹的爱好(0.5 分)人该是很多了(0.5分) 1⑷①的 ②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 ③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 ④助词,在这里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无实义 15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16荷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菡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