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案1它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为序,记叙了上起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下迄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7年),共二百五十五年的历史,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左传》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而且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传”意为注释,《左传》为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性文字二、史书体例①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②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③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④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⑤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⑥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积累语文小知识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春秋》 最大的编年体史书 《资治通鉴》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 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汉书》 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第一部词典 《尔雅》第一部神话集 《山海经》第一部语录体著作 《论语》三、知识梳理(一)给加点的字注音:1、秦军汜( )南 2、佚( )之狐 3、夜缒( )而出 4、许君焦、瑕( )5、若不阙( )秦 6、使杞( )子、逢( )孙、杨孙戍之(二)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夜,缒而出 缒 2、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 3、是寡人之过也 是 过 4、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 5、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 设版 6、又欲肆其西封 肆 封 7、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阙 惟 8、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 9、因人之力而敝之 因 10、失其所与 与 (三)找出通假字并解释1、无能为也已 _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2、共其乏困 _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3、失其所与,不知 _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4、秦伯说,与郑人盟_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四)解释古今异义词的句中义1、贰于楚也 (句中义: 今义:数词二的大写)2、以为东道主 (句中义: 今义:泛指主人) 3、行李之往来 (句中义: 今义: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4、今有急而求子(句中义: 今义:儿子)5、越国以鄙远 (句中义: 今义:粗鄙、低下)6、以烦执事 (句中义: 今义:掌管某事的人)7、亦去之 (句中义: 今义:与“来”相对的动作)8、微夫人之力 (句中义: 今义:妻子的尊称)(五)指出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该词 1、烛之武退秦师 ______ 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____ ___ 3、因人之力而敝之 __________ 4、且贰于楚也 _________________ 5、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6、夜缒而出 ___________________ 7、与郑人盟 __________________ 8、共其乏困 _______ 9、越国以鄙远 __________________ 10、唯君图之 11、阙秦以利晋 12、朝济而夕设版焉 1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14、邻之厚,君之薄也 (六)根据所提示的特殊句式类型,翻译下列句子 1.判断句 (1)是寡人之过也 (2)君之所知也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2、省略句 (1)许之(省主语) (2)辞曰:“臣之壮也……”(省主语) (3)许君焦、瑕(省主语) (4)敢以烦执事(省宾语) (5)晋军函陵(省介词) (6)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省介词) 3、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1)以其无礼于晋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3)且贰于楚也 (4)佚之狐言于郑伯 4、 宾语前置句:夫晋,何厌之有? (七)解释句中的文言虚词 1、以 (1)以其无礼于晋 (2)敢以烦执事 (3)越国以鄙远 (4)焉用亡郑以陪邻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2、而 (1)今急而求子(2)夜缒而出(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4)朝济而夕设版焉3、焉(1)子亦有不利焉(2)焉用亡郑以陪邻?(3)若不阙秦,将焉取之?(4)朝济而夕设版焉(5)且焉置土石(6)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7)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4、之 (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2)夫晋,何厌之有(3)是寡人之过也(4)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将焉取之5、其 (1)以其无礼于晋/君知其难也/又欲肆其西封/失其所与(2) 吾其还也6、且 (1)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八)、解释句中的文言实词 1、 贰 (1)贰则疑惑 (2)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3)不迁怒,不贰过 (4)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 鄙 (1)蜀之鄙有二僧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4)越国以鄙远 3、 微 (1)恨晨光之熹微 (2)人微言轻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4、说 (1)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2)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3)秦伯说,与郑人盟 5、辞 (1)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2)停数日,辞去 (3)辞甚畅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