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震中走出来的人在场的志愿者都沉默了,屋子里的一切都瞬间石化, 没有眼泪,没有声响,仿佛一切都不存在了,只剩下了凝滞 在喉咙里不能下咽的空气.2015 年,有一次回河北老家,我向舅舅汇报这些年来的 成绩,告诉他,我获得了“‘5?12'灾后恢复重建先进个人”, 是全国唯一获奖的心理咨询师,还获得过“中华慈善奖”, 去中南海汇报过工作舅舅高兴良久,问道:“你是因为什么获得了那么高的 奖?”我心里咯噔一下,开始惶恐,从脑海里搜寻很久,硬 着头皮说:“我和同事们创立了一套新的救灾观念与方法, 民政部都请我讲过课呢本以为可以蒙混过关,没想到舅 舅继续追问具体细节与内容,我只好回答:“我们的方法就 是,发生灾难后,激发每个人的内生力量 重塑希望,重立生命方针……”舅舅思考和微笑的表情在脸上定格,他起身回到里屋, 捧出来一张泛黄的老照片,是 1966年河北邢台发生地震时 的场景,周恩来总理在讲话,身边围绕着上百村民,他指着 一个小到看不见的人头说:“这个是我又接着说:“你还 没出生时,总理就给出了灾后重建 16 字方针,‘自力更生, 奋发图强,发展生产,重建家园'这些东西不能算是你发 明的那一刹那,我从舅舅的喉咙里仿佛听到了母亲的声音。
有一种感觉告诉我,母亲从未离开过我,她一直在守护着我从地震中走出来的人 1966年春天,河北邢台接连发生了两次地震,先是 3月 8 日的隆尧县,6.8 级,后是 3 月 22 日的宁晋县,7.2 级灾 难导致了 17633 个村庄受灾,8064 人遇难4 月 1 日,周恩来总理乘直升机来到邢台市束鹿县王口 镇,这是他第三次到灾区视察,也就是这一次,他给出了灾 后重建 16 字方针:“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发展生产,重建 家园这 16 个字,指导了王口镇之后 10 年的灾后重建10 年后的 1976 年,周恩来辞世那一年的河北,又发 生了更为严重的唐山大地震,一夜之间,20 多万人在地震中 罹难,河北再一次进入了旷日持久的灾后重建中而此时, 在邢台地震的废墟上,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0 年“文 革”,全国的经济发展几近停滞,但王口镇却发展成为水电 齐备、规划整齐、绿荫环绕的富饶村庄那不是大量善款堆 积的结果,事实上,那个年代几乎没有慈善机构,即使有也 都因为政治形势而处于停摆状态,所以邢台灾区绝非如汶川 震后一样,得到 600 多亿元善款的支撑,可以迅速重新站起 来王口镇经济的“高速”发展,完全得益于在这片废墟上 激发出来的原生力量。
王口镇有一个自己人创的口号,被村 民们喊了10 年:“干到大年二十九,吃了饺子就动手村 庄里的每个人都十年如一日地饱含着希望与力量,真正理解 并践行了那句“自力更生”他们认为,重建家园是自己的 事情,要依靠自己的双手,而不是政府和解放军多年的互 助重建,让村民学会了通心的本领,一家有事,十家来帮, 无须召唤,也不用分工,默契与信任带来了高效的行动在当年的救援队伍中,有一名年轻的女医生,名叫张瑞 芬,是王口镇雷家庄人紧急救援阶段,张瑞芬连续 3天未 离开岗位,两次累到晕倒,稍作休整又重新投入救援紧急 救援结束后,她躺在安置棚里,一个人静静地思考着一个艰 难的人生决定:她从小体弱,先天不足并患有多种疾病,学 医时,老师曾告诫她生育会有生命危险,所以她已经做好了 不婚不育的人生打算经历了这场地震,面对不期而至的坍 塌与伤亡,亲历了生与死的瞬间转换,恐惧和迷茫让张瑞芬 不得不再一次思考有关人生的问题:如果每个人都终究要死 亡,用不婚育换取的“长寿”是否会存有缺憾?是否会缺乏 色彩?此前,生的本能让张瑞芬选择了有缺憾的人生,而此时, 躺在坍塌的废墟上,距离死亡如此靠近时,她才能体验到那 种遗憾有多强烈,那是另一种更深的恐惧,这种恐惧超越了 对死亡的害怕。
初春的河北还处在天寒地冻之中,张瑞芬却想出了一身 汗,裹在棉被里昏昏地睡着了,醒来后她做出了决定:婚嫁 并生育,哪怕会因此而殒命经过几年的精心治疗和准备,张瑞芬于 1974 年 5 月 12 日下午生下一名男婴,那天恰是 5月的第二个周日,母亲节 后来 5年里,她又生下了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我不知道,读到这里,你是否已经在替她担心,或者你 已经在祈祷她老师的诊断是错的,如果你能共情于此,我要 合十感恩但奇迹没有发生,她老师的诊断是正确的,她终 究还是因为生育而去世了,在长子十几岁的时候后来,张瑞芬的这名长子成了一名老师,在大学里教授 心理学2008 年 5 月12 日,汶川发生了8.0 级特大地震7 天后,男孩到达灾区,成为了一名志愿者,专门援助那些在 地震中失去了孩子的母亲,这一去就是 8年,至今他仍在帮 助她们这个男孩,就是我祝哥和叶姐的故事 下面我要讲第二个故事祝哥和叶姐是一对患难夫妻,都没有读过太多书,日子 过得清苦,总觉得自己生活在社会的角落里两人大概都 40 岁左右的时候,生了一个女儿,取名祝心雨,从此两人把全 部心思都投入孩子身上,希望女儿以后不要走自己的老路, 要读书,要转一转家庭的命运。
从女儿咿呀学语开始,祝哥就把仅会的几首唐诗读给她 听女儿与书很是结缘,只要有书看就会安静下来为此, 本不富裕的祝哥一家把大部分收入都花在了孩子的教育上6 岁时,女儿上学了,是班里最小的一个,也是受到老 师表扬最多的一个每次家长会,叶姐和祝哥都会抢着去开 祝哥说:“觉得有面子,有光彩,腰杆都比以往挺直了这 个家庭从女儿身上看到了希望,那是极远处的一束光,虽然 还不能驱散脚下的黑暗,但已经开始让他们寻找到生活的方 向,他们甚至开始讨论女儿是读清华还是北大就在祝哥和叶姐沉浸在憧憬之中时,不幸发生了2008 年 5 月 12 日,汶川发生 8.0 级大地震,地震夺走了总共 5335 名中小学生的生命,他们的女儿也在其中地震发生后,祝 哥不顾余震和众人的阻挡,只身从废墟的空隙中钻了下去, 掏出了两名学生,后来成功救活可是女儿被阻挡在了另一 方空间里,祝哥在废墟下能听到女儿的呼救,就大声地喊话 “爸爸,我不怕”女儿说孩子你等着,我出去找工具想 办法!”祝哥说 丢下一句“你等着,我会来救你的”, 祝哥便从空隙间钻出了废墟这时候,救援的官兵到了,开 始劝离家长,并向家长保证一定会救出孩子为了维持好救 援秩序,救援官兵用人墙把家长阻挡在学校外,祝哥再没能 进入废墟。
3 天后,祝哥被通知去殡仪馆认领尸体,几百个孩子的 尸体躺了一地他找到了他的女儿,身上没有一点儿外伤, 脸是酱紫色的,死于窒息女儿没了,祝哥和叶姐的魂儿也没了,两人的生活仅剩 下了活着叶姐的眼睛总是空空的,变成了一个祥林嫂;祝 哥天天喝得烂醉,板房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酒瓶我想和他 聊聊,他眯着眼睛问我,“有酒吗?没酒免谈”我忙从背包 里拿出一桶散酒那一夜,我们喝了很多,哭着抱在一起 我发誓要留下来帮他,他一边哭一边笑,说,“不值得心 理咨询师来过很多了,没人能医得了我的病”之后,祝哥和叶姐开始上访,他们认定女儿就读学校的 教学楼是豆腐渣工程,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可是每次上访的 结果都一样,要么被一顿暴打,要么被隔离,没有任何进展 有一次祝哥又喝多了,我哭着劝他:“明知不会有结果,明 知会挨打,你为啥还是要去上访?”祝哥也哭着说:“打吧! 最好往死里打,心里还舒服些,我对不起女儿啊!”后来,我果真留下来了,相处久了,心理学的一些方法 开始慢慢地发挥作用情绪稍微平复一些后的祝哥和叶姐开 始考虑再次生育,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要把女儿再生回来” 那年祝哥47 岁,叶姐 42岁然而不幸再次降临一次体检回来,祝哥和叶姐都沉默 了:叶姐双侧输卵管堵塞,整体身心状况不佳,莫说怀不上, 就算能够怀上,生育也存在极大风险。
但是,叶姐的母性已 经被唤醒,她变得无所顾忌,甚至疯狂她先是服用了两个 月的西药,不灵;又吃了几个月的中药,还是不灵;然后去 寻找民间秘方,没用;实在不行了,就去做了试管婴儿,没 有成功;半年后再去做,又失败……祝哥和叶姐在这样的奔波中度过了两年多的时光,叶姐 已经被折腾得不成样子,没有一丝力气再做任何挣扎那一 夜,我和祝哥又喝多了,祝哥对我说:“去帮你姐抱个孩子 吧,我担心她会疯掉!”在场的志愿者都沉默了,屋子里的 一切都瞬间石化,没有眼泪,没有声响,仿佛一切都不存在 了,只剩下了凝滞在喉咙里不能下咽的空气那一夜,我体验到了人类哀伤的极点,那种感觉我把它 叫作哀灭我没能帮叶姐领养来一个孩子,但我请求了另一个同命 的母亲,她让自己再生育的孩子认叶姐做了干娘3 个月后,叶姐自然怀孕10 个月后,孩子平安生了下 来,被祝哥和叶姐取名祝叶安澜2014 年春天,叶姐和祝哥因为生活的窘迫而离婚了自 “5?12”震后,祝哥的生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失女之哀痛、 求子之艰难、养育之心酸,都满满地砸在这个汉子的肩头 可他没有被压垮,祝叶安澜出生后,祝哥加入“一天公益” 志愿者团队,成为了一名灾后救援志愿者。
2013 年,祝哥参 加了雅安“4?20”地震震后救援,2014 年,又参加了云南鲁 甸“8?03”震后救援祝哥每次救灾的任务就是给学生做木 头房子,木头房子已经成了“一天公益”救灾的标志性建筑帮助别人也是拯救自己 因为“5?12”灾难而成为志愿者的,不止祝哥一人接 下来,我想讲讲蒋玲的故事汶川地震那年,蒋玲 22 岁,灾难让她失去了 13 位亲人, 包括她的母亲和刚出生 67天的儿子我经常不知道怎样描 述她的伤痛,她既是一个失去了孩子的母亲,又是一个失去 了母亲的孩子地震时,蒋玲的母亲抱着她的孩子在外散步,被崩塌的 山体深埋 200 多米正在午休的蒋玲从四楼被抛出来,五层 的楼房瞬间塌成一层,而她竟然奇迹般地毫发无损,成了整 栋大楼唯一的幸存者苏醒过来的蒋玲从尸体堆中一步一步走出她发疯似的 去寻找儿子和母亲,没有任何结果蒋玲预想了很多种可能: 或许他们被堵在堰塞湖上游了,或许被直升机救走了,或许 已经在哪个医院里……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有的幻想都一一 破灭蒋玲开始彻夜痛哭,白天就发烧,有时自言自语,有 时又昏睡过去蒋玲的父亲在交通局工作,丈夫在电网公司上班,都身 在抢险救灾的重要岗位,地震发生后,整天奔波于大山深处, 无法顾及到她。
痛苦和孤独,让蒋玲陷入了绝望,开始有了 自杀的冲动后来蒋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自杀是需要勇气的 一个朋友割腕,当时我就在她身边,她刀下去的时候我都没 有反应,直到血流出来了我才反应过来,一把把刀夺下当 时我觉得很正常,而且想法跟她一样,我也不想活啊那次事件之后,蒋玲开始去寻求心理援助,却没有多大 改善一次,蒋玲和父亲、丈夫发生了强烈的冲突,她歇斯 底里地吼道:“为什么死的是他们,不是你们?”两个男人 低头无言冲出帐篷,游荡在街上,蒋玲拿出,翻看着 一个又一个熟悉的名字,却不知道打给谁名字和号码 都还在,人却没了,这种空旷感让蒋玲恐惧得发疯我们的心理援助站建立在都江堰,但接到了大量来自北 川的求助那年 9 月的一天,一通北川的打进来, 是蒋玲,那是我们第一次通话,职业的敏感让我觉察到她或 许正在危险的边缘那次通话长达130 多分钟,而事后我也 知道了,当时的蒋玲正是握着一把刀拨通了我的那个 时候,我手里已经有 20多例准备自杀的个案几天后,蒋玲从北川来到都江堰,状态比我想象的还要 糟糕,脸色黑瘦酱紫,经常会飘出一丝莫名的微笑,诡异而 恐怖在最初的几天里,她几乎是不睡觉的我读书的时候,心理学的教科书上说“人生第一压力事 件是丧偶”。
那是西方的教科书,我坚信,对于一个中国人 来说,人生第一压力事件一定是丧子对于许多的中国母亲, 生命的全部价值就是培养子女,孩子没了,她的生命就会变 空,她们将不知道为何而活我知道,像蒋玲这样的丧子母 亲,疗愈她的心理创伤固然重要,但还远远不够,她必须找 到一个活下去的生命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