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测量放样方案

ba****u6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3.72KB
约11页
文档ID:152926473
测量放样方案_第1页
1/11

一、 工程概况:海沧绿苑小区1、11组团第二标段工程,位于厦门市海沧区滨湖南路 东北侧,沧林路南侧本工程场地面积约为35000M2,建筑占地面积为 5533.87 M2,由8#〜19#楼(12栋多层、小高层)住宅楼组成建筑总面积为 53217 M2 (其中地上面积48492.0 M2,地下面积为4725.0 M2);结构形式 均为框架结构,建筑最高点有22.3M、31.2M、37.2M三种工程建筑标高 + 0.00M相对黄海高程为6.05M、6..25M、6.30M本工程场地地坪标高为 黄海高程5.20M左右;8#、9#楼地下室及单体地下室,均为单层地下室, 基础底标高为-6.60M,底板厚度为350mm上部结构为6层至12层,带 100转角对称形,施工测量放样量较大,较为复杂二、 控制点的布置及施测:2・1测量依据①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的海沧绿苑小区8#〜19#楼所有的施工 图纸;② 、根据建设单位现场提供的红线点;③ 、根据建设单位及海沧市政建设管理中心大队提供的《绿苑小区测 量放样成果表》;④ 、根据建设单位及海沧市政建设管理中心提供的□二及引测的6.090m 标高控制点;⑤ 、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测绘单位现场移交的建筑角点;⑥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2・2控制点的施设与测控① 、从场地的实际情况看,场内空间较大工程场内市政道路工程为后期施工项目。

现场布置情况无影响:路口东侧为临时办公楼(2F) 及管理人员临时住宅楼(1F),北侧临近沧林路设为钢筋堆放区 及钢筋制作场西侧设模板堆放场及制作场,工程相临楼号的栋 距在17.0M及其以上边临红线及围墙垂直距离10.0M以上,故 对布点无影响东西侧可设远向复合点位,采取以长控短,提高 精确度南北侧设建筑物横向轴线控制点,双边复合,场地均不 受影响② 、布设的控制点均引向四周不易破坏的位置如场地允许,可引至周边永久性建筑或场外道路上,确保控制点不遭破坏控制点设 点应尽量确保通视、采用正倒镜分中法投测轴线或后视时均在观 测范围内③ 、控制点放样采用极坐标法,以便于复合、测控,控制点的布设均为直线型基坑与控点(或控测点之间)距离不得小于5.0M,确 保精确④ 、水准点按四等水准点测量要求施设,详下图:⑤ 、所有控制点必须安排专人保护,定期巡视,并且每月复合一次, 在每次使用前必须进行校核三、测量控制流程3 • 1基础工程放样程序基础施工轴线控制,直接采用基坑外控制桩两点通视直线投测 法,向基础承台投测轴线(采用三点成一线及转直角复测),再按投 测控制线引放其它细部施工控制线,且每次控制轴线的放样必须独立 施测两次,经校核无误后方可使用。

基础标高施工(即±O.00M以下) 采用悬吊钢尺法将导入护坡桩上,且基坑四周不底于四点(每个方向 不低于一个点),校核无误后方可引测其它控制标高点,必须以两点 以上后视且两后视点标高差在规定范围之内测绘院提供的控制点(建筑角点)) |引测施工控制轴线桩 验槽砼垫层标高抄测I 验槽 |基坑标高抄测| |降水、护坡桩及土方开挖土方开挖边坡及标高控制放槽边线砌保护墙监理报验底板防水及保护层放基础底边线监理报验 地下结构底板上放样 底板施工标高控制 监理报验地下结构3・2主体结构工程放样程序±0.00M以上施工,采用正倒镜分中法投测其它细部轴线各 层平面放出的细部轴线,特别是柱、剪力墙的控制线必须校核无误, 以便检查结构浇注质量及以后的进一步施工高程传递采用钢尺直接 丈量法,每层高度上至少设两点以上水准点,两次倒入误差必须符合 规范要求,否则独立施测两次每层均采用首层统一高程点向上传递, 不得逐层向上丈量,且层层校核,因土0.00M以上结构采用竖向与横向一次性砼浇注施工,在固定的竖向钢筋上抄测结构0.500M控制点,以供结构施工标高控制,且必须校核无误顶板(基础)放样竖向结构钢筋绑扎竖向结构模板安装抄测+0.5M标高点(钢筋上) 竖向砼施工抄测上一层结构+0.5M标高横向结构施工 预复检3•3二次结构(装饰工程)放样程序二次结构施工时,以原有控制轴线为准,引放其它墙体门窗洞 口尺寸。

外窗洞口,采用经纬仪投测,以贯通控制线于外立面上,窗 洞口标高的各层+0.50m标高线控制且外立面水平弹出贯通控制线,周 圈闭合,误差在限差范围内放二次结构位置线砌二次结构抄测建筑0.5m线控制标高其它项目施工3-4内外控复核外墙四大角以控制轴线为准,保证四大角垂直方正小高层采用 经纬仪投测上下贯通,每层施设四个观测点竖向垂直线供贴砖控制 校核外卜墙壁饰面施工时,以放样图为依据,以外门窗洞口、四大角上 下贯通控制线为准,弹出方格网控制线四、轴线及各控制线的放样四、沉降观测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测量大队提供的标高引测点,场内增设标高 控制点(做法如图一01),且固定观测点不少于5点5・1沉降观测的目的及内容5-1-1沉降观测的目的:①检查施工对邻边建筑物的影响;② 检查工程设计施工是否符合预期要求;③为有关地基基础及结构 设计是否安全、合理、经济等反馈信息;④保证各施工阶段结构安 全进行5-1-2沉降观测的基本内容:① 施工对邻边建筑物影响的观 测;② 地基回弹观测;③ 地基分层与邻近地面的沉降观测;④建筑 物本身的沉降观测5-1-3沉降观测的精度要求和观测方法:等级视线长度(M)前后视较差 (mm)前后视累计差 (mm)视点最底地距(M)备注II等50130.5III等75~100360.3W等1005100.2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合差应W0.03Jn (mm)。

n为测站数)5•2沉降观测本工程沉降观测采用II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进行测量,观测时间 及次数视工程进度情况而定,并应连续进行观测每加一层观测一次, 至主体结构完成后测一次装修阶段每个月观测次数不少于1次至工 程竣工竣工后第一年、第二年不得少于两次以后每年年不得少于 一次为了保证测量精度准确,应尽量采用专人观测和整理成果;所 用仪器采用同一水准仪、水准尺按规定日期、方法、观测线路进行 观测作好原始记录五、施工时的各项限差和质量保证措施6・1为保证误差在允许限差以内,各种控制测量必须按《城市测量规范》实行,操作按规范进行,各项限差必须达到下列要求① 控制轴线,轴线间互差>20m 1/7000 (相对误差);W20m ±3对于轴线W3mm② 各项结构控制线相对于轴线W3mm③ 标高小于土 5mm④ 垂直度层高W8mm,全高1/1000且不大于3mm6・2放养工作按下述要求进行① 仪器各项限差符合同级别仪器限差要求② 钢尺量距时,对悬空倾斜测量应在满足限差要求的情况下 考虑垂曲及倾斜改正③ 标高抄测时,采取独立施测两次法,其限差要求为±3mm, 所有抄测应以水准点为后视④ 垂直度观测:若采取吊垂球时应在无风的情况下,如有风 而不得不采取吊垂球时,可将垂球置于水桶内。

⑤ 细部放样应遵循下列原则⑥ 用于细部测量的控制点或线必须经过检验⑦ 细部测量坚持由整体到局部的原则⑧ 有方格网的必须校正对角线⑨ 方向控制尺量使用距离较长的点⑩ 所有结构控制线必须清楚明确六、测量复核措施及资料的整改① 控制材料的复核措施按二、三叙述中进行② 细部放样采用不同人员、不同仪器或钢尺时行,条件不允许的 可独立施测两次③ 外业记录彩统一格式装订成册,回到内业及时整理并填写有亲 表格,并由不同人员将原始记录有关表格进行复核,对于特殊 测量要有技术总结和相关说明④ 有高差作业或重大项目的要报请相关或上级单位复核并认可⑤ 对各层放样轴线间距离等采用线外测距仪校校核,达到准确无 误⑥ 施工测量记录按《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01-51-2003) 要求编制、编号,根据资料内容和数量多少组成一册或若干册 装订施工测量技术资料主要包括:1、 地区规划委员会红线桩坐标及水准点通知单;2、 交接桩记录表:3、 工程定位图(总平面、首层建筑平面、基础平面、建筑场院地原始地形图);4、 设计变更图纸;5、 现场平面控制网与水准点成果 表及验收单;6、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01-51-2003)中施工测量记录;7、 必要的测量原始记录;8、 竣工验收资料、竣工图;9、 沉降变形观测资料。

七、施工测量工作的组织与管理① 主要仪器的配备情况测量仪器配备一览表序号测量器具名称型号规格单位数量备注1电子经纬仪DJD2台1工程开工即组织 进场2水准仪DS3台13自动安平水准仪DS3000台14钢卷尺50M把25M把122M把205水准标尺5M根1②施工测量管理人员'组成姓名岗位名称资 格沈舜民陈竣城技术负责人工程师王志明郑建贤专业质检员持证王文艺朱达平测量技术员持证吴云明施工员持证八、 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① 仪器实行专人负责制,建立测量仪器管理台帐,由专人保管、 填写② 所有测量仪器必须每年校准检定一次,在仪器上粘贴校准状态 标识,具备合格的计量检定证书,并由项目部测量负责人每半 个月一次进行自检③ 仪器必须置于专业仪器柜内,仪器柜必须干燥、无尘土④ 仪器使用完毕后,必须进行擦拭,并填写使用情况表格⑤ 仪器在运输过程中,必须手提、抱等,禁止置于有振动的车上⑥ 仪器现场使用时,测量员不得离开仪器⑦ 水准尺不得躺放,三角架、水准尺不得做工具使用九、 测量管理制度① 所有测量人员必须持证上岗② 上岗前必须学习掌握《城市测量规范》、《工程测量规范》、《建 筑施工测量规程》及公司技术部制定的《计量器具管理实施细 则》。

③ 到现场放样前,必须先熟悉图纸,对图纸技术交底中的有关尺 寸进行计算、复核,制定具体的方案后方可进场院④ 所有测量人员必须熟悉控制点的布置,并随时巡视控制点的保 存情况,如有破坏应及时汇报⑤ 测量人员应了解工程进度情况,经常同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进 行业务交流⑥ 经常与专业测量人员保持联系,及时掌握图纸变更、洽商,并 及时将变更内容反映到图纸上⑦ 爱护仪器,经常进行擦拭,检查时仪器保持清洁、灵敏,并定 期维修,保证完好状态⑧ 有关外业资料要及时收集整理⑨ 定期开展业务学习,努力提高测量人员素质⑩ 必须全心全意为施工单位服务,必须将所有测的点或线向施工 单位交待清楚十一、现场施工引线图(见附图)。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