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硫及化合物小测()新人教版必修1

宏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9KB
约8页
文档ID:159577598
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硫及化合物小测()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1/8

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硫及化合物小测(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硫及其化合物1.下列物质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 ( ) A.氢硫酸 B.二氧化硫 C.活性炭 D.过氧化钠2.虽然潮湿的Cl2和SO2都具有漂白作用,若将等物质的量的这两种气体混合后通入品红与BaCl2的混合溶液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 ①溶液很快褪色 ②溶液不褪色 ③出现沉淀 ④不出现沉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3.能证明SO2具有漂白性的是 ( ) A.酸性KMnO4溶液通入SO2气体后,紫色消失 B.溴水中通入SO2后,橙色消失C.显红色的酚酞通入SO2后,红色消失 D.品红溶液通入SO2后,红色消失4.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下列名词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 ( ) ①温室效应②赤潮③酸雨④光化学烟雾⑤臭氧层空洞⑥水俣病⑦潮汐⑧大脖子病⑨水华 A.②⑨ B.⑦⑧ C.⑥⑦⑧ D.②⑤⑦5.向50mL 18mol/LH2SO4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被还原的H2SO4物质的量 ( ) A.等于0.9mol B.小于0.45mol C.小于0.9mol D.等于0.45mol6.区别浓硫酸和稀硫酸,既简单又可靠的方法是 ( ) A.与铜片反应 B.与石蕊溶液反应C.用玻璃棒各蘸少许涂在纸上 D.加入铁片看是否有气体产生7.BaSO4用作“钡餐”的理由是:①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②不易被X射线透过 ③不易被人体吸收 ( ) A.只有① B.只有② C.②和③ D.①②③8.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氯气跟水的反应:Cl2+H2O==2H+ +Cl-+ClO-B.铝和硝酸铜溶液反应:Al+Cu2+==Al3++CuC.氯化钡溶液和硫酸氢钾溶液混合:Ba2++SO42-==BaSO4↓D.铜和浓硫酸反应:Cu+4H++SO42-==Cu2++SO2↑+2H2O9.能把Na2SO4、NH4NO3、KCl、(NH4)2SO4四种无色溶液区别的一种试剂是 ( ) A.Ba(OH)2溶液 B.Ba(NO3)2溶液 C.NaOH溶液 D.AgNO3溶液10.已知硫有多种形式的单质,其中一种分子为S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1mol这种硫单质与1mol水所含分子数相等B.1mol这种硫单质与阿伏加德罗常数个水分子所含的原子数相等C.这种硫单质的密度是相同状况时空气的8.83倍D.在标准状况下,1mol这种硫单质的体积约为22.4L11.由Na2S、Na2SO3、Na2SO4组成的混合物,测得其含氧的质量分数为41.5%,则混合物中含钠的质量分数为 ( ) A.39% B.34.5% C.19.5% D.25.4%12.你认为减少酸雨的产生可采取的措施是 ( ) ①少用煤作燃料②把工厂烟囱造高③燃料脱硫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⑤开发新能源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13.在BaBr2溶液中通入氯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通入SO2,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向NaH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至中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以上中性溶液中继续滴加Ba(OH)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浓硫酸具有:①强酸性 ②强氧化性 ③高沸点、难挥发性 ④脱水性 ⑤吸水性。

以下过程主要表现浓硫酸的那些性质?请将答案序号填在括号中⑴热的浓硫酸和铜片等金属反应 ( )⑵用磷矿粉[主要成分Ca3(PO4)2]和硫酸反应制磷酸 ( )⑶热的浓硫酸和灼热的木炭反应时产生混合气体 ( )⑷浓硫酸能干燥H2、O2、Cl2、HCl、SO2等,但不能用来干燥NH3 ( )⑸常温下可以用铁或铝的容器贮存浓硫酸 ( )⑹胆矾放在盛浓硫酸的干燥器中变成白色粉末 ( )⑺浓硫酸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变黑 ( )⑻氯化钠固体跟浓硫酸的混合物共热时产生氯化氢气体 ( )⑼纸张、布片、蔗糖等遇浓硫酸会慢慢变黑 ( )16.将一定量的锌与100mL 18.5mol/L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1.5mol气体。

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1L,测得溶液中c(H+)==0.1mol/L求生成的气体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之比 8 -。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