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黄河,七年级下册音乐,教 学 目 标,感受其音乐内容、音乐情绪及不同表演形式的不同效果;理解团结人民、鼓舞人民、打击敌人的战斗作用 了解齐唱、轮唱、转调、协奏曲、变奏曲式等知识 发展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教 学 内 容,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 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作 者 简 介,冼星海(19051945)作曲家,原藉广东番禺生于澳门,卒于莫斯科 1930年,二十五岁的冼星海出国到法国巴黎,随奥伯多菲尔学习小提琴,后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和指挥1935年夏末回国先后任壮志凌云、夜半歌声、青年进行曲等片的音乐指导、日出、大雷雨等剧的作曲配音、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等职创作有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牺盟大合唱等作品 1940年5月,冼星海离延安赴苏联深造音乐,冼星海在苏联的最后五年,完成不少器乐作品,包括有第一交响曲民族解放、第二交响曲神圣之战、管弦乐第一组曲后方、第二组曲牧马词、第三组曲敕勒歌、第四组曲满江红、交响乐中国生活、中国舞曲三首、小提琴与两架钢琴合奏曲阿曼盖尔德等作品1945年4月在病中完成最后的作品中国狂想曲,十月三十日病逝莫斯科,享年四十岁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
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作品有八个乐章组成,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河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作者、作品简介,创 作 背 景,冼星海回国后,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众的苦痛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他站在民族斗争的前面他确信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谱写歌曲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在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写出了长诗黄河吟 1939年冼星海与诗人光未然在延安相见,听其朗诵黄河吟,听其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景象遂荡起共鸣,乐思如潮一星期之内,完成了该作品八个乐章的全部乐谱写就了这一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欣赏合唱保卫黄河, 体会音乐情绪 演唱形式? 几个声部? 转调的意义?,第一段的演唱形式:,齐唱的艺术效果:,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同抗日,齐唱,第 二 段 演 唱 形 式:,二部轮唱,第 三 遍 演 唱 形 式:,三部轮唱,三部轮唱的艺术效果:,随着人们不断的加入,声音不断的加强,表现抗日的力量从小变大,由弱到强,第 四 遍 的 演 唱 形 式:,齐 唱,音乐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使最后的齐唱成为全曲的高潮 ?,力度加强,速度加快,音调升高,欣赏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 协奏曲:一种独奏乐器与乐队协同演奏的大型乐曲; 变奏曲式: 引子主题变奏1变奏2变奏3变奏4变奏5变奏6变奏7插部(东方红音乐)变奏8,实 践 与 创 新,齐唱保卫黄河 用打击乐器编配保卫黄河的伴奏音乐。
课 堂 小 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的母亲河, 她养育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民过去的人们用自己的鲜血保卫着我们的母亲河,现在在座的各位同学,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为将来建设我们的祖国而奉献自己的力量,做一名无愧的炎黄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