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3年教师资格证中学高中考试标准

时间****9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0.50KB
约11页
文档ID:158008883
2023年教师资格证中学高中考试标准_第1页
1/11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原则(试行)教育部师范教育司 教育部考试中心十月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原则(试行)为加强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完善教师资格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增进教师专业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和《<教师资格条例>实行措施》,制定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原则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原则是教师职业准入的国标,是从事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职业的最基本规定,是进行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的基本根据一、考试目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重要考察申请教师资格人员从事教师职业所必需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基本能力1. 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具有从事教师职业所必备的科学文化素养和阅读理解、语言体现、逻辑推理和信息解决等基本能力2.掌握教育教学、学生指引(幼儿保育)和班级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并能对的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3. 具有学科教学能力,掌握拟任教学科或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掌握教学设计、教学实行和教学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措施,并能在教学实践中对的运用二、考试内容(一)幼儿园教师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1职业道德与基本素养1.1职业理念1.1.1关爱幼儿,尊重每个幼儿的人格尊严与基本权利。

1.1.2理解幼儿教育在人毕生发展中的重要性,能结识到幼儿教育必须以每一种幼儿的全面发展为本1.1.3 理解教师职业的光荣与责任,具有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热情1.1.4理解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定,具有终身学习与自主发展的意识1.2职业规范1.2.1理解国家重要的教育法律法规,理解《小朋友权利公约》1.2.2 熟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能评析保育教育实践中的道德规范问题1.2.3理解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点与职业行为规范,能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职业行为1.2.4 有爱心、耐心、责任心1.3基本素养1.3.1理解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的一般知识,熟悉常用的幼儿科普读物和文学作品,具有较好的文化修养1.3.2 具有较好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1.3.3 具有较好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1.3.4 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与文字体现能力、信息获得与解决能力2 教育知识与应用2.1学前小朋友发展2.1.1理解婴幼儿发展的基本原理2.1.2理解婴幼儿生理与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熟悉幼儿身体发育、动作发展和认知、情绪情感、个性、社会性发展的特点2.1.3理解幼儿发展中的个体差别及其形成因素,能运用有关知识分析教育中的有关问题。

2.1.4理解研究幼儿的基本措施,并能据此初步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和教育需求2.1.5理解幼儿发展中易浮现的问题或障碍2.2学前教育原理2.2.1 掌握教育的基本理论,并能据此分析教育现象与问题2.2.2 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并能据此分析学前教育中的现 象与问题2.2.3理解幼教发展简史和出名教育家的小朋友教育思想,并能结合幼教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2.2.4掌握幼儿教育的基本原则和不同于中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并能据此评析幼教实践中的问题2.2.5 理解幼儿游戏的意义与作用2.2.6 理解幼儿园环境创设、班级管理的目的和意义2.2.7 熟悉《幼儿园教育指引纲要(试行)》,理解幼教改革动态3保教知识与能力3.1生活指引3.1.1熟悉幼儿园一日生活的重要环节,具有将教育融入一日生活的意识3.1.2理解幼儿生活常规教育的内容和规定以及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措施3.1.3理解幼儿保健、安全面的基本知识和解决常用问题与突发事件的基本措施3.2环境创设3.2.1 熟悉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与基本措施3.2.2 理解教师的态度、言行对幼儿园心理环境形成中的重要性, 并能进行自我调控3.2.3 理解幼儿园常用活动区的功能,能根据幼儿的需要创设相 应的活动区。

3.2.4 理解协调家庭、社区等多种教育力量的重要性,理解与家长沟通与交流的基本措施 3.3游戏活动的指引3.3.1 熟悉幼儿游戏的类型及其各类游戏的特点和重要功能3.3.2 理解各年龄阶段幼儿的游戏特点,能根据需要提供支持与指引3.4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行3.4.1能根据教育目的和幼儿的爱好需要和年龄特点选择教育内容,拟定活动目的,设计教育活动方案3.4.2掌握幼儿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教育的基本知识和相应的教育措施 3.4.3理解各领域之间的联系和开展综合教育活动的意义与措施3.4.4活动过程中关注幼儿的体现和反映,并能据此进行调节3.4.5 关注个体差别,能根据幼儿的个体需要予以指引3.5教育评价3.5.1理解幼儿园教育评价的目的与措施,能对保教工作进行评价与反思3.5.2能对的运用评价成果改善保教工作,增进幼儿发展二)小学教师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1职业道德与素养1.1职业理念1.1.1 理解国家教育方针的规定,能对的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1.1.2 理解小学教育阶段小学生发展的特点,能关爱学生并客观公正地看待学生,增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1.3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定,具有终身学习与自主发展的意识。

1.2职业规范1.2.1理解国家重要的教育法律法规,能分析评价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法律问题1.2.2 熟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能分析评价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道德规范问题1.2.3 熟悉教师职业行为规范,能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职业行为,为人师表1.3基本素养1.3.1理解一定的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熟悉常用的小朋友科普读物和文学作品,具有较好的文化修养1.3.2理解一定的艺术鉴赏知识,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1.3.3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体现能力、沟通能力和信息解决能力1.3.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情绪调节能力1.3.5具有肢体语言体现能力,板书规范优美2教育知识与应用2.1教育基本2.1.1 掌握教育理论的基本知识,能分析和解决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2.1.2 掌握小学教育规律与学生特点的有关知识,能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2.1.3理解基本教育课程改革的动态和发展状况,能分析和指引教育教学2.1.4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措施,能对小学教育教学实践问题进行研究2.1.5 理解小学组织运营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定2.2学生指引2.2.1理解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能设计思想品德教育活动方案2.2.2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个性差别,能增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2.3理解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心理发展的规律,能培养学生的学习爱好,指引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选择不同的学习措施进行有效地学习2.3.4理解小学生平常卫生保健、传染病避免和意外伤害事故的有关知识,掌握面临特殊状况时保护学生的基本措施2.3班级管理2.3.1理解班级管理的一般原理和措施,能开展班级的平常管理工作2.3.2理解学习环境、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知识,能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2.3.3 理解人际沟通的措施,能积极与同事、学生、家长、社区等进行交流3教学知识与能力3.1学科知识3.1.1理解小学有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能在教学中运用有关知识3.1.2掌握小学有关学科课程原则的基本内容,能用以指引自己的教育教学 3.1.3 理解有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知识之间的联系,能按照综合学习的规定运用有关知识3.2教学设计3.2.1 理解分析学生学习需求的基本措施,能根据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经验,对其学习需求进行合理分析3.2.2 掌握教案设计的规定、措施和技巧,能遵循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课程原则的规定,完毕指定教学内容的教案设计3.2.3理解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知识,能根据教学规定和学生爱好进行有关教学设计。

3.3教学实行3.3.1 理解教学情景创设的基本措施,能采用多种措施和方略,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3.3.2 掌握指引学生学习的措施和方略,能根据学科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特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指引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3.3.3 掌握教学组织的形式和方略,能恰本地运用教学措施,注意与学生互动,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3.3.4掌握课堂教学总结的措施,能适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提炼,合理布置作业3.3.5 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3.4教学评价3.4.1理解教学评价知识与措施,具有对的的评价观,能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3.4.2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措施和方略,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善的思路三)初中教师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1职业道德与素养1.1职业理念1.1.1理解国家实行素质教育的基本规定,能对的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1.1.2理解初中教育阶段对学生发展的意义,能客观公正地看待学生,增进学生全面发展1.1.3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定,具有终身学习与自主发展的意识1.2职业规范1.2.1理解国家重要的教育法律法规,能分析评价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法律问题1.2.2理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能分析评价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道德规范问题。

1.2.3理解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定,能做到爱岗敬业、爱国守法、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1.3基本素养1.3.1掌握一定的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好的文化修养1.3.2掌握一定的艺术鉴赏知识,具有一般的审美能力1.3.3具有阅读理解能力、语言与文字体现能力、交流沟通能力、信息获取和解决能力2教育知识与应用2.1教育基本2.1.1掌握教育理论的基本知识,能运用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措施,分析和解决初中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2.1.2掌握初中教育规律与学生特点的有关知识,能分析、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2.1.3理解基本教育课程改革的动态和发展状况,能分析和指引教育教学2.1.4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措施,能对教育教学实践的问题进行初步研究2.2学生指引2.2.1理解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和个性特性,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2.2.2理解初中生身体、情感发展的特性和差别性,掌握心理的基本措施2.2.3理解初中生学习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能指引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措施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2.3班级管理2.3.1理解班级管理的一般原理和措施,能做好班级的平常管理工作2.3.2理解学习环境、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知识,能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2.3.3理解人际沟通的措施,能积极与同事、学生、家长、社区等进行交流3教学知识与能力3.1学科知识3.1.1掌握拟任教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理解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能在教学中对的运用学科知识3.1.2掌握拟任教学科义务教育课程原则7-9学段的教学内容和规定,能用以指引自己教学 3.1.3掌握学科教学论的理论知识,能指引学科教学活动3.2教学设计3.2.1理解分析学生学习需求的基本措施,能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经验,精确阐明所选内容与学生已学知识的联系3.2.2理解学习内容的选择与分析学生的基本措施,能根据学生的认知特性和课程原则的规定拟定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3.2.3掌握教案设计的规定、措施和技巧,能恰本地描述教学目的,选择合适的教学措施,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毕所选教学内容的教案设计3.3教学实行3.3.1理解教学情境创设、学习动力激发与培养的措施,能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3.3.2掌握指引学生学习的措施和方略,能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性,恰本地运用教学措施,协助学生有效学习3.3.3掌握教学组织的形式和方略,能在教学活动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探究性教学与研究性学习。

3.3.4理解课堂总结的措施,能适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合理布置作业3.3.5 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3.4教学评价3.4.1理解教学评价的知识与措施,具有对的的评价观,能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3.4.2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措施和方略,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善的思路四)高中教师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 1职业道德与素养1.1职业理念1.1.1理解国家实行素质教育的基本规定,能对的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1.1.2理解高中教育阶段对学生发展的意义,能客观公正地看待学生,增进学生全面发展1.1.3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定,具有终身学习与自主发展的意识1.2职业规范1.2.1理解国家重要的教育法律法规,能分析评价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法律问题1.2.2理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能分析评价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道德规范问题1.2.3理解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定,能做到爱岗敬业、爱国守法、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1.3基本素养1.3.1掌握一定的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好的文化修养1.3.2掌握一定的艺术鉴赏知识,具有一般的审美能力1.3.3具有阅读理解能力、语言与文字体现能力、交流沟通能力、信息获取和解决能力。

2教育知识与应用2.1教育基本2.1.1掌握教育理论的基本知识,能运用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措施,分析和解决高中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2.1.2掌握高中教育规律与学生特点的有关知识,能分析、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2.1.3理解基本教育课程改革的动态和发展状况,能分析和指引教育教学2.1.4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措施,能用以分析和研究教育教学实践问题2.2学生指引2.2.1理解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和个性特性,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2.2.2理解高中生身体、情感发展的特性和差别性,掌握心理的基本措施2.2.3理解高中生的学习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能指引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措施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2.3班级管理2.3.1理解班级管理的一般原理和措施,能做好班级的平常管理工作2.3.2理解学习环境、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知识,能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2.3.3理解人际沟通的措施,能积极与同事、学生、家长、社区等进行交流 3教学知识与能力3.1学科知识3.1.1掌握拟任教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理解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能在高中教学中融会贯穿地运用学科知识3.1.2熟悉拟任教学科一般高中课程原则的教学内容和规定,能用以指引自己教学。

3.1.3掌握学科教学论的理论知识,能指引学科教学活动3.2教学设计3.2.1理解分析学生学习需求的基本措施,能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经验,精确阐明所选内容与学生已学知识的联系3.2.2掌握学习内容的选择与分析学生的基本措施,能根据学生的认知特性和课程原则的规定拟定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3.2.3掌握教案设计的规定、措施和技巧,能恰本地描述教学目的,选择合适的教学措施,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毕所选教学内容的教案设计3.3教学实行3.3.1理解教学情境创设、学习动力激发与培养的措施,能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3.3.2掌握指引学生学习的措施和方略,能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性,恰本地运用教学措施,协助学生有效学习3.3.3掌握教学组织的形式和方略,能在教学活动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探究性教学与研究性学习3.3.4理解课堂总结的措施,能适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合理布置作业3.3.5 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3.4教学评价3.4.1理解教学评价知识与措施,具有对的的评价观,能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3.4.2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措施和方略,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善的思路。

三、附则1.本原则是制定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和高档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大纲以及命题的根据2.本原则从发布之日起试行3.本原则由教育部负责解释文章来源: 更多教师资源资料下载 完全免费。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