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文言文阅读期中复习一、《马说》(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11—14题(13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乙)伯乐一过冀北之野①,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②,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郡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马焉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③注:①马多天下:马比天下其它地方多②不为虚语矣:不算是虚夸之语了 ——节选自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1)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_____ _ (2)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______ __(3)策之不以其道 策: (4)冀北之野 野: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骈死于槽枥之间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读甲文,说说造成千里马被埋没和被摧残的原因有哪些?(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甲乙两文都有人说“无马”,你是怎么看的?(3分) (二)阅读韩愈《马说》,完成15—17题。
共8分)15.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加点词或短语的意思3分)①食马者 ( ) ②策之不以其道( )③才美不外见( ) ④执策而临之 (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段中画线句的意思3分)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17.文中表明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原因的句子是:(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18—19题共5分)及(接触)之而后知,履(实行)之而后艰(知道艰难),乌有(哪有)不行而知者乎?披(阅)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攀登);谈沧溟(海洋)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商贩)之一瞥;观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吃)。
魏源《海国图志》)18.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短文阐述的道理2分) 19.“知山”“知海”“知味”的根本途径是什么?请各用原文中的1个字回答3分)(1)“知山”在于( );(2)“知海”在于( );(3)“知味”在于( )四)(06年泰州A)(10分)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节选自韩愈《马说》)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①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① 介:披上战甲 ② 褫(chǐ):解除 (节选自岳飞《论马》)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2)比行百余里( )14.翻译下列句子4分)(1)安求其能千里也? (2)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15.在第二段文字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 。
2分)16.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68、(舟山)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9-25题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⑵策之不以其道( )⑶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⑷执策而临之( )2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3分)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1.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2分) (二)(9分)阂县林琴南孝廉纾①六七岁时,从师读。
师贫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②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师怒,谓其窃,却弗受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③之礼?”即呼备④,赍⑤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注]①林琴南孝廉纾(shū):林纾,字琴南,福建阂县(今福州人)近代文学家,尤以翻译外国小说名世孝廉,明清时对举人的称呼②亟:急忙③束修:本指十条干肉,后来通常指学生拜师或亲友之间赠送的礼物④呼备:叫人准备⑤赍(jī):携带2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⑴从师读( ) ⑵以袜实米( )⑶负以致师( )2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3分)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之礼? 25.林琴南为什么急忙回家取米送给老师?从中看出林琴南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二、《陋室铭》1.本文开头用类比方法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超凡脱俗的生活情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举古人实例,证明“陋”室不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用孔子的话回应_________________,点明全文主旨并含蓄作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个句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答: 3. 作者在本文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表现了怎样的情趣和节操?答: 7.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该如何看待作者的道德情操? 8.本文意在说明每个人都应有自己高尚的情操,读完本文后你有何感想? (三)阅读刘禹锡《陋室铭》和崔子玉《座右铭》,完成15—19题。
共12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乙】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①隐心而后动②,谤议庸何伤③? 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④在涅贵不缁⑤,暧暧⑥内含光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⑦行行⑧鄙夫志 ,悠悠故难量慎言节饮食⑨,知足胜不祥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东汉崔子玉《座右铭》)注释:①纪纲:法度;行动准则 ②隐心而后动:三思而后行 ③谤议庸何伤:别人的非议怎么会中伤到自己呢? ④臧:褒奖 ⑤在涅niè贵不缁zī:比喻品格高尚,不受外界污染 ⑥暧暧:光线不够明亮的样子⑦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徒,同“途”,道路老子认为,柔弱者久长,刚强者先亡⑧行行:刚强的样子⑨慎言节饮食:说话须谨慎,饮食等欲望须节制 15.解释下列加点短语2分)①惟吾德馨 ( ) ②无案牍之劳形( )③往来无白丁( ) ④行之苟有恒 (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4分)(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 17.请从乙文中找出与甲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思想倾向最相近的一句话2分) 18.乙文作者不主张张扬个性和彰显自己真实的思想文中哪几句可以看出来?(2分) 19.学则须疑,尤其是学习文言文,这样能够更好地学古通今例如,学习《马说》一文,我们懂得了 的道理,但当今更需要人们对自身能力的培养和毛遂自荐的勇气;学习《陋室铭》一文,我们赞赏刘禹锡的高尚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但同时也应该摒弃 的落后思想。
2分) 三、阅读《活板》片段,完成18—21题共8分)18.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持就火炀之( ) (2)更互用之 ( )(3)则字平如砥( ) (4)有奇字素无备者( )19.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2分)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20.说说“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的原因是什么2分) 21.用“燔土”为字印的优点有哪些?(可用原文)(2分) (四)阅读《不食嗟来之食》,完成22—23题共4分)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履,贸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注释】①饥:饥荒②黔敖:齐国的一位富商 ③蒙袂辑履:袖子遮着脸,趿拉着鞋 ④贸贸:两眼昏昏无神的样子 ⑤奉:捧着 ⑥嗟:叹词,表示呼唤 ⑦唯:因为22.文中的饿者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语句进行简要分析2分) 23.你是否赞同这位饿者的做法?请简要说说理由2分) 《核舟记》课内语段阅读题一、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①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 ”,左刻“ ,水波不兴”,石青糁之1、把选文中横线上应慎的内容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加粗句子。
① ② 3、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1段概括介绍了雕刻家王叔远的精湛技艺,点明了雕刻品“核舟”的主题 B、雕刻品“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 C、“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是介绍核舟的体积的 D、介绍王叔远能用体积很小的原材料表现很广的题材,目的是要说明雕刻家有很高的技艺4、解释加点的词: A、尝贻余核舟一 ( ) B、能以径寸之木 ( ) 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 ) D、如有所语( ) 5、请用原文句子回答: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话是什么? 6、文中能概括王叔远高超技艺的一个词语是: 二、阅读语段,回答问题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1、文中写东坡外貌的句子是:__ _________;文中写佛印情态的句子是:_____ ___ 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用“/’标出这句话的朗读节奏 3、用“//”给这段文字分层并概括各层的主要意思 4、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是( ) 5、试分析苏轼和佛印的不同性格或心情。
苏轼: 佛印: 6、译出划线句子: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三、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通计一舟:为人者五,为窗者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者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⑴ 其人视端容寂( ) ⑵ 其船背稍夷( )⑶ 钩画了了( ) ⑷ 曾不盈寸( )2、选文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作者用“技亦灵怪矣哉”来赞美雕刻家高超的技艺,请你选用两个成语来概括其技艺的高超。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