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张法、后张法工艺流程及其主要区别1、 先张法是指在浇筑混凝土前张拉预应力筋,并将张拉的预应力筋临时锚固在台座或钢模 上,然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强度达到不低于混凝土设计强度值的75%,保证预应力筋 与混凝土有足够的粘结时,放松预应力筋,借助于混凝土与预应力筋的粘结,对混凝土施加 预应力的施工工艺2、 后张法指的是先浇筑留有预应力筋孔道的梁体,待混凝土达到规定的强度后,再在预留 孔道内穿入预应力筋进行张拉锚固,最后进行孔道压浆并浇筑梁端封头混凝土一、 先张法工艺流程1、 台座台座由底板、承力架、横梁、定位板与固定端装置组成台座是先张法施工中的主要设备 之一,要求有足够的强度与稳定性,以免台座变形、倾覆、滑移而引起预应力值的损失,台 座按构造不同分为框架式台座、墩式台座和拼装式钢管混凝土台座2、 张拉机具和夹具先张法构件生产中,常采用的预应力筋有钢丝或钢筋两种张拉预应力钢丝时,一般直接 采用卷扬机或电动螺杆张拉机张拉预应力钢筋时,在槽式台座中常采用四横梁式成组张拉 装置,用千斤顶张拉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根据预应力筋品种、锚固要求和张 拉工艺等配套选用,其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的规定。
3、 模板与预应力筋制作(一) 、模板底板制作必须平整光滑、排水畅通梁位端部的底模应满足强度要求和重复 使用的要求端模预应力筋孔的位置要准确考虑到预应力筋放松后梁体的压缩量,为保证 梁体外形尺寸,侧模制作要增长1%二) 、预应力筋下料长度按计算长度、工作长度和原材料试验数据确定、长度不大于6m 的先张构件,当钢丝成组张拉时,同组钢丝下料长度的相对差值不得大于2mm先张法墩头 锚的钢丝墩头强度不应低于钢丝标准抗拉强度的98%先张法预应力的粗钢筋,在冷拉或张 拉时可采用墩头钢筋和开孔的垫板,代替锚具或夹具4、 预应力筋张拉(一) 预应力筋张拉应根据设计要求,采用合适的张拉方法、张拉顺序和张拉程序进行,并 应有可靠的保证质量措施和安全技术措施预应力筋张拉控制应力的大小直接影响预应力效 果,影响到构件的抗裂度和刚度,因而控制应力不能过低但是,控制应力也不能过高,不 允许超过其屈服强度,以使预应力筋处于弹性工作状态否则会使构件出现裂缝的荷载与破 坏荷载很接近;此外过大的超张拉会造成反拱过大,预拉区出现裂缝也是不利的因此,预 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应符合设计要求二) 张拉工艺分为单根张拉和多跟张拉、单向张拉和双向张拉。
三) 张拉程序先张法预应力筋张拉程序预应力筋种类张拉程序钢筋Of 初应力f 1.05O con (持荷 5min)f 0.9O con—O con(锚固)钢丝、钢绞线Of 初应力f 1.05O con (持荷 5min)f 0f O con(锚固)对于夹片式等具有自锚性能的锚具:普通松弛力筋Of初应力f 1.03O con (锚固) 低松弛力筋 Of初应力fO con (持荷5min锚固)注:①表中O con为张拉时的控制应力值,包括预应力损失值② 超张拉数值超过JTG/TF50-2011规定的最大超张拉应力限值时,应按照该条规定的 限制张拉应力进行张拉③ 张拉钢筋时,为保证施工安全,应在超张拉放张至0.9O con时安装模板、普通钢筋 及预埋件等四) 预应力筋的放张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专门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对承受轴心预压力的构件(如压杆、桩等),所有预应力筋应同时放张;对承受偏心预压力的构件,应先同时放张预压力较小区域的预应力筋,再同时放张预压力较大区域的预 应力筋;当不能按上述规定放张时,应分阶段、对称、相互交错地放张以防止在放张过程 中,构件产生弯曲、裂纹及预应力筋断裂等现象。
五) 张拉时,钢丝、钢绞线在同一构件内断丝数量不得超过钢丝总数的1%;钢筋类不容 许断筋六) 张拉过程中,应使活动横梁与固定横梁始终保持平行,并应抽查力筋的预应力值,其 偏差的绝对值不得超过按一个构件全部力筋预应力总值的5%,预应力筋张拉完毕后,与设 计位置的偏差不得大于5mm,同时不得大于构件最短边长的4%5、混凝土配料与浇筑(一) 配料:1、 配制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应选择级配优良的配合比;2、 拌合中可掺入适量的减水剂,但不得掺入氯化钙、氯化钠等氯盐;3、 水、水泥、减水剂用量应准确到土 2%;4、 预应力混凝土所用的一切材料,必须全面检查,各项指标均应合格;5、 预应力混凝土的发展方向----改性混凝土,包括:①纤维混凝土;②聚合物混凝土二) 浇筑:1、 尽量采用侧模振捣工艺;2、 浇筑混凝土时,对先张构件应避免振动器碰撞预应力筋,并不得触及充气胶管;3、 混凝土浇筑完成并初凝后,应立即开始养护6、预应力筋放张(一) 预应力筋放张时的混凝土强度须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未规定时,不得低于设计的混凝 土强度等级值的75%二) 预应力筋的放张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规定时,应分阶段、对称、相互交错地 放张。
在力筋放张之前,应将限制位移的侧模、翼缘模板或内模拆除三) 多根整批预应力筋的放张,可采用砂箱法或千斤顶法用砂箱放张时,放砂速度应均 匀一致;用千斤顶放张时,放张宜分数次完成单根钢筋采用拧松螺母的方法放张时,宜先 两侧后中间,并不得一次将一根力筋松完四) 钢筋放张后,可用乙炔一氧气切割,但应采取措施防止烧坏钢筋端部钢丝放张后, 可用切割、锯断或剪断的方法切断;钢绞线放张后,可用砂轮锯切断五) 长线台座上预应力筋的切断顺序,应由放张端开始,逐次切向另一端三、后张法工艺流程1、 平整场地2、 立模板安装侧模和端模模板采用定型钢模,安装前涂刷脱模剂3、 钢筋加工下料长度应按钢筋的计算长度、工作长度和原材料的试验数据确定;对焊时,对焊的轴线 偏差不得大于2mm或钢筋直径的1/10;在冷拉时可采用“双控”或“单控”时效可采用人 工时效或自然时效;端头镦粗或轧丝直径为6〜10mm的高强度钢筋,一盘圆供应,施工中可免去冷拉工序和对焊长度等加工 工作,有利于施工;高强度钢丝和钢绞线的成束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规定4、 预留孔道(一) 制孔器可选用埋置式制孔器和抽拔式制孔器,所有管道均应设压浆孔,还应在最高 点设排气孔及需要时在最低点设排水孔。
二) 混凝土配制应符合设计要求,浇筑混凝土应注意振捣密实,混凝土浇筑完成并初凝 后,应立即养护三) 管道和接头应有足够的密封性,防止浆体渗漏及抽真空时漏气四) 使用抽拔式制孔器,应注意抽拔顺序并掌握抽拔时间5、 穿束预应筋可在浇筑混凝土之前或之后穿入管道,穿束前应检查锚垫板和孔道,锚垫板应位 置准确,孔道内应畅通,无水和其他杂物穿束采用的方法为人工直接穿束和机械穿束安 装锚具及张拉设备时,对直线预应力筋,应使张拉力的作用线与孔道中心线在张拉过程中相 互重合;对曲线预应力筋,应使张拉力的作用线与孔道末端中心点的切线相互重合6、 张拉(一) 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可采取分批、分阶段 对称张拉二) 张拉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规定时,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等 级值的80%三) 预应力钢筋以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以伸长量进行校核实际伸长量与理论伸长 量之差应控制在6%以内四) 钢丝束和钢绞线束在每个断面断丝之和应不超过该断面钢丝总数的1%,且每束钢丝断丝或滑丝只允许一根,每束钢绞线断丝或滑丝只允许一丝五)张拉程序:预应力筋张拉程序冈筋、钢筋束0~初应力f 1.05O con (持荷 5min)f O con (锚固)钢绞线束对于夹片式等具有 自锚性能的锚具普通松弛力筋0-初应力f 1.03O con (锚固) 低松弛力筋 0—初应力fO con (持荷5min锚固)其他锚具0—初应力f 1.05O con (持荷 5min)f O con (锚固)钢丝束对于夹片式等具有 自锚性能的锚具普通松弛力筋0—初应力—1.03O con (锚固) 低松弛力筋 0—初应力fO con (持荷5min锚固)其他锚具0—初应力f 1.05O con (持荷 5min)f 0—O con (锚固)精轧螺纹 钢筋直线配筋时0—初应力一O con (持荷5min锚固)曲线配筋时0—O con (持荷5min)—0 (上述程序可反复几次)一初 应力一O con (持荷5min锚固)注:①表中O con为张拉时的控制应力值,包括预应力损失值。
② 两端同时张拉时,两端千斤顶升降压、画线、测伸长、插垫等工作应基本一致③ 梁的竖向预应力筋可一次张拉到控制应力,然后于持荷5min后测伸长和锚固7、孔道灌浆和封锚(一) 灌浆孔道应压水清洗干净,并检查灌浆孔、出气孔是否与预应力筋孔道连通,否 则,应事先处理二) 灌浆顺序应先下后上,避免上层孔道漏浆把下层孔道堵住压浆应达到排气孔冒 出浓浆并达到要求为止三) 压浆过程中及压浆后48h内,结构混凝土的温度不得低于5°C,否则应采取保温 措施压浆后应检查压浆的密实情况、(四) 压浆后应先将其周围冲洗干净并对梁端混凝土凿毛,然后设置钢筋网浇筑封锚混 凝土封锚混凝土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规定,一般不宜低于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80%四、先张法与后张法的主要区别(一) 先张法先张拉钢筋,后浇灌混凝土构件;而后张法先浇灌混凝土构件,后张拉 钢筋二) 先张法是将张拉后的预应力钢筋直接浇筑在混凝土内,依靠预应力钢筋与周围 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来传递预应力而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预应力钢筋完全依靠端头 锚具来传递预压力三) 先张法与后张法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钢筋是否放张先张法施工简单靠粘结力 自锚,不必耗费特制锚具,临时锚具可以重复使用;后张法分为无粘结预应力筋和有粘结预应 力筋,其各有优缺点。
四)先张法是指先在台座上拉紧钢绞线,通过锚具将钢绞线锚固在台座上,然后浇 筑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时,卸掉锚具,放松钢绞线,和混凝土结合的那部分钢绞 线的力量就传递到混凝土上后张法是指先浇筑混凝土后张拉,浇筑混凝土前预先留有孔道, 待混凝土达到强度,在孔道内穿入钢绞线,然后张拉锚固,最后在孔道内注入水泥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