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只拣儿童多处行》反思

细水****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0.12KB
约5页
文档ID:159413507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只拣儿童多处行》反思_第1页
1/5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只拣儿童多处行》反思   组内教研课,我选了冰心的《只拣儿童多处行》平时对冰心总是心存敬意,冰心文章的语言清丽、典雅,作品以歌颂母爱、儿童、大自然为主字里行间总是透着浓浓的情意,让人心向往之因此,这篇文章成为首选由于偏爱的缘故,觉得教学这篇文章时不能仅仅停留在只学习这篇文章上,而是通过这篇带动其他冰心的作品,利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走近冰心  设计的成功之处:  1、夯实字词的设计  字词是基础,高年级同样要重视字词的教学只不过,在高年级,字词教学不是重点而已要求也与低中年级不同这篇课文,我一揭入题目就引导学生理解拣的意思,并让学生注意与捡的区别在反馈写了几处地方时,我还让学生注意颐和园的颐的写法,注意左边不要写成臣字,并让他们书写一次;澜字笔画多,让他们书空,数清笔画  2、夯实文本理解的设计  主要体现在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课文很多地方写了孩子的多,第一和第三自然还通过联想的方法写出了多于是引导孩子反复读这段话,找出写孩子多的地方在此基础上,让孩子说了,冰心奶奶看到这么多的孩子而感到厌烦那么这些句子,除了写孩子的多,你还能品味出什么来学生再深入细读,从而得出,在冰心奶奶的眼中,儿童是活泼可爱的,是充满阳光的,是美丽的小天使。

  在冰心奶奶的眼中,儿童还不仅是天使,他们还是春花呢从而引出对5.6自然段写海棠花的句子的理解而学习这两个自然段时,也只抓住一个旺字,围绕它而展开句子的学习反复读描写海棠花旺的句子,领会联想方法的妙处  3、夯实整体感悟的设计  纵观整篇文章,作者以地点的转移为线索,以孩子和花为变化中的两个点,抓住两个点相似的地方,揉合成一篇非常有温馨气息的爱的篇章怎么让孩子整体感悟到我设计了仿写的环节仿写的内容也从冰心的诗中得来:  童年呵,  是梦中的真,  是真中的梦,  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那么儿童在冰心奶奶的眼中,又将是什么呢  儿童呵,  是____________  是_____________  是_____________  从冰心奶奶的诗中选仿写的内容,意图有二:一是形成整个教案设计的整体感;二是通过这种看起来比较简单,表达却很真切的方式,从整体上体会冰心奶奶的爱儿童之心应该来说,孩子能用这种看起来有点排比的方式写句子  4、文本拓展学习的设计  设计本课时,原意就不只是针对这篇课文于是网上查看冰心奶奶的一些资料对冰心的生平,对冰心的文风和最有影响力的作品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于是在学习课文,领会作者的思想内涵之后,我选了作者另一篇表达母爱的《纸船》作为欣赏的内容。

欣赏时要求也不高,只需在静静地音乐中听著名播音员丁建华朗诵,从中感悟  我这样由课文教学引导向课外拓展:冰心曾经说过:有了爱就有了一切他不仅爱儿童,她也深爱着自己的母亲32岁的时候,到美国去留学,行驶了几个月之后,在船上写了一首诗这首诗以一个童心未泯的孩子的口吻写成,通过叠纸船这充满童趣的行动,寄托对母亲的思念听一听著名的配音演员丁建华是怎么朗诵的  授课的困惑:  1、这篇课文的教学在设计时想得很美,觉得比较贴近本班学生的实际有人说一开头要设计一些比较浅显的问题,让学生觉得轻松,增强他们的信心我的开头设计让他们读课题,比较一下拣与捡的区别不知什么原因,这样的练习举手者竟只有寥寥数人难道是我设计太深了另外,根据平时的训练,课堂练笔应该是最出风采的一段,可是,这次的课堂练习不佳练习设计也只是将读课文时对儿童的理解用排比的方式写出来呀,但写得好的不多是不是设计本身就限制了练习的变式  2、现实中越到高年级,学生越不想喜欢表现自己,仿佛他们已经厌倦了那种课堂气氛热闹的生活我们想尽了很多办法,也定了一些措施,比如设计课堂发言纪律表,定期评比;比如课堂尽量采用新鲜、就事论事的评价性用语等但这些做法也只是昙花一现,效果难以持久。

特别是到了公开课的时候,举手的竟更是与平时不一样是否事先做思想教育不到位如果真要做好思想教育,不就预示着平时教育的不足之处吗  后记:  后来一次到七班代课,我将这同样的教案放到他们班上发觉上课效果非常好,学生也觉得非常有趣味但只上到设计的一半,下课铃声就响了这时便有所感悟:是课设计的内容太多了,开课过程中,为了展示自己的设计特色,难以做到真正地落实整个课堂是以开课为开课了,很多时候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常常是走过场的形式比如没读好,就走下一步,比如没理解好,就急着搞下一个环节等还有一个,就是高估了孩子的预习能力觉得布置预习,万事就可大吉因此,如果退一步说,课堂教学设计和落实比起来,如何做到真正落实,显得更重要 5。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