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小提琴怎样入门提琴相对其他乐器,初学的时候较为困难,因为它需要几方面同时进行,首先是身体姿势,小提琴不像钢琴, 古筝等乐器本身就有个支架,小提琴需要咱们的脖子夹住它,左手要支撑但又不能握得过紧,不方便换把位,右手 要持弓在弦上做直线运行,这个姿势本身就需要训练很久,姿势的不对直接将影响学琴.另一方面,跟学习其他乐器一样,学习小提琴不是为了摆个姿势为了拍照,而是要演奏它,这就需要学习识谱, 还需要具备一些音乐的素质,比如节奏感,听力,音准等.小提琴的音准很难掌握,手指偏差一点点,音准就没了,不 像钢琴电子琴,按下去是什么音就是什么音,这几方面同时要初学的孩子注意到,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在学习小提琴之前,略微做些准备,也许对小提琴的入门很有帮助:1. 音乐素质准备:可以让孩子先学学唱歌,通过唱歌孩子可以学到音准,旋律,节奏等等,也可以让孩子略微接 触一些五线谱的知识,这样在孩子开始拉琴时,任务就显得轻松一点.2. 姿势准备: 现在有一种小提琴练习器,是模仿小提琴的功能来制作的,关键是这个练习器它设计了一个搁 弓的槽子,"弓"嵌在里面,练习运弓时就可以让右手养成一种好的习惯,孩子也可以把它当玩具玩, .学琴的最佳年龄翻开世界小提琴演奏家的历史,我们了解到:古往今来,中外演奏家学琴的年龄大都在 3-6 岁之间,4-5 岁的最多,凡是学有成者,大多如此,个别的也有 7-8 岁的。
具体的因人而异,如前苏联小提家奥伊斯特拉赫, 以色列小提家伊扎克.帕尔曼(5 岁),美国小提琴家艾沙克,斯特恩和波兰小提家维尼亚夫斯基是(6 岁).比利时小 提家艾任.伊扎依(5 岁),美籍国小提家艾尔曼和美籍的奥地利小提琴家克莱斯勒均是(4 岁),前苏联小提家列昂 尼德,柯岗(7岁),著名华裔提琴家林克昌(8岁) 但有一点值得肯定 的是宜早不宜晚学乐器非常讲究童子功,与钢琴相比,小提琴要受到年龄年龄的限制,越小学越对日后的发展有好处,听音要从小训练起学琴时年龄小 有利于及早训练手臂和手指的拉琴功能小提琴和其他乐器(比如钢琴、大提琴等)比,有一个地方是不能 以人体的平时自由姿势来完成的:那就是左手和左肩的持琴要求左手臂往右“偏”到大致和地面垂直的程 度;虽然可用肩垫,但左肩多少要配合,略微用力一点这是小提琴和中提琴的持琴要求,相反,大提琴和 钢琴,演奏时人的架势基本就是平时的自由姿势可以适应的了 我国著名小提琴教育家丁芷若指出 :技艺训 练并不要很强的理解力,而某些复杂的动作反而在年龄小时容易掌握 ,因此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尽可能让学生在 学习技艺最佳年龄,进入技巧学习的高级阶段.日本著名的小提琴教育家鈴木先生也在他的"才能教育自零岁起"书中极力主張学习要愈早愈好,幼兒的 阶段影響一生深远。
他認為学习应該是自出生的那天起,而不是自上学的第一天根据人类經驗的原則,舊 經驗幫助新学习,及早学习可提供丰富的經驗,做為新学习的基礎年龄小有利于训练手指、手腕、手臂的独立性、灵活性和相互协调性,形成良好的手型和把位感觉,及 早把一些非常枯燥的纯技巧练完同时也有利于及早培养熟练的识谱能力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及早发展听觉 能力,能够敏锐准确地感受、辨别不同的音高,可以训练出绝对音高的感觉这些都是今后打算搞专业的必 要条件年龄小可以早日拉完必要的课程,今后可以较早地把精力用在研练小提琴作品的艺术性上 一般建议 4-5 岁方为最佳.当然,作为业余爱好,提高艺术修养,就不必受年龄的限制.,如果有正确的指导,通过努力也可以达到 一定的水平.小提琴演奏的基本技巧小提琴家所追求的目标是能豪不费力地演奏出好听的声音,有成就的小提家认为能演奏纯净、优美的声 音是取得最高成就的标志之一小提琴演奏中的飞跳弓、滑音等一些高难度技巧确实为演奏者所向往,但是 小提琴演奏的基本技巧确是最重要的下面谈谈小提琴演奏基本技巧的几个环节,只有认真理解这几个环节 的重要性和真正含义,这将使一个演奏者从中受益一、提琴的方法提琴是小提琴演奏中的一个环节,虽然看起来并不是重要环节,往往正是演奏中许多毛病的来源。
正确 的姿势是把小提琴放在锁骨上,用左下鄂将它夹住,尾板对准喉咙中间,琴身与人的肩膀构成45 度角,但是 在演奏中,有些人对持琴不太重视,往往用下鄂夹琴,这样会使演奏者感到不舒适,会产生僵硬的感觉还 有琴头过于偏低,琴头过低就会给左手增加重量,弓子也容易滑向指板关于演奏时琴头的高度问题,高一 点比低一点好高的琴头可以把提琴的重量倒向脖子和户膀,演奏高把位时还比较容易就持琴而言,切记 不要使用蛮劲和任何强制性的力量来破坏自然环境、连续的平衡关系和平衡系统对于一些脖子长的人来讲, 使用肩垫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但一定要注意肩垫的形状,形状要正确,在演奏中不是所有的人都采用肩垫, 对于脖子短的人来说不用肩垫效果更好二、运弓的技巧对一首乐曲是否演奏得优美动听以及能否恰当地表现乐曲内容,是和运弓的好坏分不开的运弓在小提 琴演奏中起关键性作用,因此要特别重视运弓的练习和掌握一些相关技巧运弓时,整个上肢都在运动,主要环节是下臂的伸曲运动,同时上臂、腕与指要协调配合有些初学者 在运弓时,特别是在拉到下半弓时,大臂夹着,这是一种毛病,拉 G 弦时,大臂应抬得于肩同高,因右臂随 着拉奏各条弦的活动角度是各不相同的,拉D、A、E弦时可顺序略为放低,但肘部不能抬得高过手腕。
拉全弓时如何把声音拉得平均呢?关键在于运弓时食指要掌握好力度的变化(中指是配合食指的)也就是拉 上半弓,食指按弓的压力要大,小指应很松驰地放在弓杆上面;拉下半弓;食指对弓的压力要小,小指应适 当顶着弓杆只有这样来控制弓的力度变化,全弓拉出来的声音才能平均在运弓中,无论是往弓根走,还 是往弓尖走,各种运弓动作都要自然地结合成为一个协调的总体,要把每种成分平衡得恰如其分三、发音练习声音可以分为乐音和噪音乐音由周期的有规则的振动所产生,它有三个突出的特点:强度、音高、音 质乐器的音色是由它所包括的泛音及其相对强弱所决定的音色是音的色调,它不仅仅是一种共鸣好的发 音,还包括色调的明暗、浓淡、飘滞与刚柔等等,它的变化是根据不同作品的风格和曲情乐意以及演奏者个 人感受而变化良好的、多变的基本音色通过练习可以得到,要多听名家演奏,多模仿,模仿的目的是检验和校正自已 的发音技术当你能很好地控制弓,并能纯熟地调动它,揉弦技术运用得不错时,就可以相互配合起来,寻 求到那种满意的和具有美感的音色小提琴是一件最接近人声的乐器,良好的发音的基本特点是音色圆润,富有共鸣,纯净、均匀演奏要富 有感染力和艺术情感,必须掌握声音强弱变化——即音乐力度变化。
音乐力度变化范围是广泛的,有音响上 的强弱、紧张度的不同、声音的尖柔等何种效果用何种弓段,何处接触点都是有讲究的一般先要练习强 弱、渐强、渐弱、顿和连等弓法在奏强音时弓弦接触点应在近琴马处,弓速较快,右手根据需要加一点外 力,应使用自然的重量,去掉手指人为的强制性压力,在奏弱音时,弓弦接触点应在近指板处,弓速较慢左手的手指尖是我们全身最弱的部分,只有用指根关节来完成指尖提负的任务,手指尖和琴弦的接触是 由指关节所产生的作用在演奏时尽可能高的把手指和指根关节抬起来,这样指尖与琴弦的接触由指关节的 重量决定,更容易找到音乐中需要的音色综上所述,小提琴演奏方式,各种不同的动作都存在着各自运动的特殊性,它们都离不开身体各部位的 松驰、自然、平衡这一普遍规律在小提琴演奏过程中的任何一个局部动作,都会与身体的其它动作产生关 系如果运用不当,就妨碍由平衡的动作所取得的流动感小提琴演奏技巧是很复杂的一门科学盲目地练 习和不规范的练习方法会形成错误和不良的条件反射,会很难纠正,所以小提琴练习一定要规范,先掌握一 些基本技巧您喜欢小提琴吗?是不是也想过让宝宝学习小提琴呢?可是您对小提琴了解吗?WHAT——了解小提琴如果让您数出几种乐器来,小提琴一定是排在前几位的。
一向被称为“乐器之后”的小提琴,是一件表 现力非常丰富的歌唱性的弦乐器由于是用弓子演奏的乐器,可以演奏持续的长音,虽有左手四个手指按弦 却以歌唱见长,就像美丽少女的歌唱,柔美动听——既可以演奏非常抒情、甜美的旋律,又能奏出热情、激 动的曲调和活泼、欢快、强有力的音乐WHY——为什么要学小提琴小提琴的学习锻炼了数学思维,把一种理性的知识转化为一种情感的表达作为一种审美的修养,把手 眼、脑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既锻炼了脑力,又锻炼了身体,达到全面开发智力和情商的目的具体说来,宝 宝学习小提琴可以:左右手齐动,能同时开发左右脑的思维,使宝宝更聪明; 学琴过程中由于眼睛要不停地扫射乐谱,能大大提高孩子对事物的关注能力;小提琴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方便外出演奏WHO——什么样的宝宝适合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国说过的一句话:“让孩子学琴,主要为的不是造就小提琴家,而是造就人,音乐对人 的性情有极大的陶冶作用,会使人成为一个感情丰富的人,一个有格调和品位的人,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 所以说,宝宝学琴最重要的是一种素质的培养,是为孩子创造一个良性循环的开始,让孩子爱艺术、爱生活、 爱创造、人格健全因此赵老师说,只要小孩子的手的机能都正常,手不是太小,都可以学琴,甚至智障的 宝宝都能学习。
当然,如果是想从事小提琴专业的话,一般来说,需要:1. 要喜爱音乐及小提琴的声音2. 手指条件要相对好些,左手小指太短或手指过于肥胖都会影响长远发展3. 音乐素质条件,耳朵分辨音准、音色的能力、乐感节奏感和两手的灵活性,以及良好的记忆力都是很重要的基本条件虽然这些通过训练都是可以改变,会提高的,但如果自身条件好,学习起来会更顺利WHEN——宝宝几岁学琴合适小提琴演奏是单手拿琴站立演奏,这对手及指头尚小、力量不够的 3-4 岁的宝宝来说过于勉强,因此在 宝宝 5-6 岁骨骼发育较好,并具备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时,学习小提琴比较适当但父母可以让 宝宝在此之前做些准备:比如先接触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培养对音乐的兴趣,欣赏音乐、歌唱、识谱、舞 蹈等有条件的父母还可以先让宝宝学习钢琴,了解一些初级的音乐理论和基础知识,这样对他将来无论是学 小提琴、大提琴、管弦乐或者民族乐器都有很大的帮助WHERE——让宝宝在哪学琴虽然小提琴看似简单,但宝宝要想学好它着实不易呢!它不像钢琴那样坐着弹奏,小提琴演奏时不但需 要站着拉,而且左、右手动作不对称,左手按弦,右手运弓,左手还必须把琴持平,琴头得与眼睛等高,手 心还得转向左边——因为不是生活中的常见动作,宝宝演奏时会感到比较吃力;其次,小提琴的音准更不好 找,它不像钢琴,电子琴或管乐,有键盘或按键,小提琴的音准完全靠演奏者灵敏的耳朵和手指的感觉;在 初学阶段,小提琴像“锯木头”似的拉空弦,也不是很容易提起宝宝的兴趣。
宝宝的年龄也决定了他的接受能力和操作能力不是很强,因此父母为宝宝选择一位受过正规小提琴专业 训练的老师非常关键:他除了对小提琴的演奏技术有正确的理解外,还需要具备极大的耐心和爱心赵老师 根据近 40 年来的小提琴教学经验,创造出“快乐小提琴”的理念,将小提琴的教学游戏化、口诀化、歌唱化, 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实际上,很多宝宝经过初学阶段的磨砺,往往都会被小提琴独特的情感魅力所打动, 而发自内心地热爱它如果当地少年宫的老师水平可以的话,可以把宝宝送到少年宫去学习(限于初学的阶段),那里大课的竞争 的环境对于孩子学习是有极大好处的,学习速度一般很快但老师对单个孩子的问题也许难以及时发现,父 母可以再请老师一个月上两次小课,单独——这样既能保证宝宝努力练琴,迅速进步,同时又不会因为 速度太快而导致一些问题的产生或长期不能解决帮宝宝选把好琴小提琴的价格并不像钢琴昂贵,二、三百元就可以买到一把工厂琴,但也不能马虎了事给宝宝选琴, 最主要的是大小的合适:您可以让孩子将左臂伸直,以左下颌夹住琴后手掌心正好能握住琴头为宜购买时 小提琴的整体线条要流畅均匀,棱角圆滑适度,琴弦要直,琴弓要注意是否是用马尾制成的,检查琴轴拧动 是否合适、琴身油漆是否无损等。
由于孩子长得快,琴用不久就需要换掉,所以不需要买造价较高的手工琴小提琴尺寸从大到小分为 4/4,3/4,1/2,1/4,1/8,1/10,1/16,一般来说,4-7 岁的宝宝适合 1/4 尺寸的; 6-10 岁的宝宝适合 1/2 尺寸的;9-11岁的宝宝适合 3/4 尺寸的;11 岁以上的宝宝 4/4 适合尺寸的而 1/16-1/8 尺寸的小提琴基本上只作模型或者摆设小提琴初学者应知道的 22 句话1、 头稍向左,点头;面对琴弦,看弓子的运行;头正脖直,不是向左歪;肩松身直,手腕要放松,肩膀手 臂"吊起来",大拇指仿佛没有持琴;两腿与肩同宽,身体站稳2、 右手小指指尖在弓杆上是弯曲的3、 右手手腕拉到弓尖时稍下垂,大拇指伸得较直;拉到弓根时稍弯曲,大拇指是半弯曲的4、 弓子在指板上移动,原因是持琴不平持琴稍高一点为好正脸对乐谱5、右手用弓尖拉琴紧张,可将琴靠右一些6、连弓换弦动作要呈弧形,而不可呈角型7、运弓时,上下臂的平面要与弓杆平行为好8、换把是手指在弦上滑行,不能离弦跃进如果不上滑行,就容易出现空弦音9、每天练音节,特别是下行音阶10、力求最小限度地按琴,按指与弓子的压力均等按弦的力量是长期锻炼的结果,而不是用强力的结果。
说是按弦,其实是手指的抬落11、永远不要让指尖出茧子12、轻松的实质是动作完整13、右手才是基础14、放松的动作产生优美的声音,紧张的动作不会产生良好的声音效果的演奏现代复杂作品,要求左手彻 底放松全弓出现"疙瘩"音,是右臂有部分肌肉紧张所致15、弓子与琴弦垂直是个普遍的原则垂直振幅最大16、轻握弓子,用弓子的重量拉琴,去体会弓子轻压琴弦的微妙感觉17、如何不看弓弦仍能拉直拉稳,连贯流畅,轻松自如,而且保证声音是动听的,这是需要一段时间练习并 时时注意的18、运功要连贯、平稳、匀称、纯净、响亮19、揉弦时左手要放松20、难听的声音,就是不熟练或姿势不对的原因,看看是否拉的直,弓子与弦接触的位置(一般来说,弓子 靠近指板,声音柔和),空弦是否用得太多21、"清零"——经常从一个阶段开始的地方练一遍练过的内容,一丝不苟地查找每个错误的音,这样做之后, 你会感到每次重复,其实都是不同的22、只要相信"蚂蚁能啃骨头"、"水滴石穿"的事实,也就可以相信一定能将小提琴"解决"对此,一个没有环 保意识的想象是:一点点地拔草、砍树,渐渐地就能将这片森林毁掉对于小孩子来说,在众多乐器当中,小提琴其实是比较难的乐器,在送孩子学小提琴之前,父母们必须知道 以下五点。
WHAT——了解小提琴如果让您数出几种乐器来,小提琴一定是排在前几位的一向被称为“乐器之后”的小提琴,是一件表 现力非常丰富的歌唱性的弦乐器由于是用弓子演奏的乐器,以演奏持续的长音,虽有左手四个手指按弦, 却以歌唱见长,就像美丽少女的歌唱,柔美动听——既可以演奏非常抒情、甜美的旋律,又能奏出热情、激动 的曲调和活泼、欢快、强有力的音乐WHY——为什么要学小提琴小提琴的学习锻炼了数学思维,把一种理性的知识转化为一种情感的表达作为一种审美的修养,把手、 眼、脑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既锻炼了脑力,又锻炼了身体,达到全面开发智力和情商的目的具体说来,宝 宝学习小提琴可以:左右手齐动,能同时开发左右脑的思维,使宝宝更聪明;学琴过程中由于眼睛要不停地 扫射乐谱,能大大提高孩子对事物的关注能力;小提琴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方便外出演奏WHO——什么样的宝宝适合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国说过的一句话:“让孩子学琴,主要为的不是造就小提琴家,而是造就人,音乐对人 的性情有极大的陶冶作用,会使人成为一个感情丰富的人,一个有格调和品位的人,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 所以说,宝宝学琴最重要的是一种素质的培养,是为孩子创造一个良性循环的开始,让孩子爱艺术、爱生活、 爱创造、人格健全。
因此,只要小孩子的手的机能都正常,手不是太小,都可以学琴,甚至智障的宝宝都能 学习当然,如果是想从事小提琴专业的话,一般来说,需要:1.要喜爱音乐及小提琴的声音;2.手指条件要相对好些,左手小指太短或手指过于肥胖都会影响长远 发展;3.音乐素质条件,耳朵分辨音准、音色的能力、乐感节奏感和两手的灵活性,以及良好的记忆力都是 很重要的基本条件虽然这些通过训练都是可以改变,会提高的,但如果自身条件好,学习起来会更顺利儿童学习小提琴普遍存在的一个客观问题现在儿童学拉小提琴的很多,但是能拉得象样一点的却很少,很多拉了四五年的也不见一点成绩精力 花了,效果却没有相应地得到,致使家长失去了信心,儿童本人也没有了再练习下去的兴趣造成这样的结 果,我们不能责怪提琴老师,老师已经尽了力,教给了方法;也不能说小孩子不聪明,他们也已经花去了时 间与精力,实际上小孩子都是很聪明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们付出的精力与效果几乎不能成比例?我 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绝大多数儿童在练习小提琴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不能得到及时地纠正绝大多数学 琴的儿童是一个星期去老师那里听一次课,回家自己练习时,由于父母亲不懂,所以音也调不准,久之则形 成错误的音准概念,练习时拉错了也得不到及时的纠正。
错误地练习了七天,浪费了七天的时间与精力,等 到去老师那里,老师再加以纠正,然后再回来重头练习,但是拉错了仍然得不到及时纠正,就这样本可以用 很短时间就能掌握的方法,却要花费几倍的时间本可以一年达到的成绩,却要用几年才能达到按照经验 来说,儿童时期学习乐器进步是相当快的,儿童接受能力相当强所以说,不能及时地纠正练习中出现的错 误是造成浪费时间与精力不能出成绩的主要的原因一个提琴“陪练”能够解决这个问题陪练”能够及时 地发现并纠正小孩子练习小提琴时出现的错误,使小孩子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达到花费的精力与效 果基本成一个比例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父母亲或家里有人会拉提琴的,如果他们的孩子学习小提琴的话 肯定要比那些父母不会拉提琴的孩子学习小提琴进步快并不是说他们的小孩子比别的小孩子聪明许多,他 们的进步快只不过是他们练习小提琴时出现的错误能够被及时地得到纠正小提琴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 纠正错误的过程七天纠正一次错误是绝对不科学的,这也是在浪费儿童的大好精力,浪费儿童的智力这 方面我们的家长和孩子们已经尝到了苦果所以本人奉劝那些让孩子学习小提琴的家长,如果没有条件让自 己的孩子每天都能够得到提琴老师的指导,那么请一个提琴“陪练”是最科学的方法,也是对小孩子最负责 任的做法。
而且也是最经济的做法 这里强调一下,陪练不能代替老师一、学习乐器的好处 小提琴是件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的乐器,而且儿童小提琴价格低廉,不用做很大投资,是种很普及的 有这么一种说法:“学音乐的孩子比一般的孩子聪明”,这是有一定道理的,让我们设想一下:一个孩子拿着 乐器,面前放着一本乐谱要开始演奏了,他眼看乐谱手持乐器,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把看到的音符以及乐谱上 的各种标记反映到脑子里而脑要立即发出指令让手指和身体的其他部位开始动作,让手上的乐器奏出乐谱的 要求,当乐器出声后,耳朵要听自己演奏的效果,好的要巩固,不好的要找出原因并提出改进的办法,然后 再指挥手指和身体的各个部位再行动,再听再改进,而这一切仅仅是在几分之一秒中就要完成的这只是最 简单的一个说法来说明学习乐器对锻炼青少年儿童的大脑和机能有多么好的作用除此而外,学习乐器对孩 子毅力的培养、行为的规范、注意力的集中、想象力的丰富以及对美的追求等等都有好处 二、学习小提琴应具备的条件1、要喜欢音乐及小提琴的声音 2、手指条件要相对好些,左手小指太短或手指过于肥胖都影响小提琴的学 习 3、耳朵分辨音准、音色的能力、乐感节奏的灵活性较强。
如果您的孩子正在学小提琴 张欣(著名小提琴教育家、上海小提琴教师学会副会长)二十多年来,多少可爱的小提琴琴童在我眼前成长,他们活泼地拉着琴,体验着拉琴带给他们的困难和欢 乐他们每个人,和他们的家长,都有过喜悦,有过苦恼,更有着音乐带给他们的无比美好的感受与滋养 我想以教导他们的经验,和孩子正在学小提琴的家长聊一聊讲究方法事半功倍 好的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规范的基本功,还应该教会学生科学的练琴方法,使他们能有效地利用时间事 半功倍地掌握提琴要做到这点,家长与老师的配合及对孩子的监督是很重要的每天定时认真练琴 练琴定时,可使孩子感觉到练琴和吃饭、睡觉一样是每天必须做的事情练习时要减 少干扰,房间里不要有人进进出出或在旁边讲话,更不要看电视、听音响不想练琴时,小孩子会有对付大 人的办法,不外乎以下三招:练了一会儿,要喝水了;过一会儿要撒尿了;再就是要抓痒了因此,练习之 前,家长要先把这三件事给孩子解决好,练习过程中就不允许中断了初学琴的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一 般只有 20 分钟左右,但练习时间得安排3 刻钟以上这样,在养成每天练琴习惯的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自 控能力,有效延长了孩子集中精力的时间。
眼、耳、手、脑并用 不少家长以为练琴只是练手指灵活,其实不然从技术上讲,拉琴要识别音高、区 别音准、计算节拍,还要注意左右手手形的正确,按指、运弓方法的规范、以及音乐表现的轻响强弱、跌宕 起伏和内心感受等等,这绝不仅仅是手指起落的事,而必须是眼、耳、手、脑的综合活动在这活动过程中, 启发和帮助孩子多用耳朵听——检验效果,多用脑子想——分析问题,会大大提高练习效果,同时也开发了 孩子的智力和音乐潜能唱音名,背乐谱,亲近音乐 建议从一开始学,就养成识谱、边拉边唱音名的习惯,这不仅利于孩子辨别 音高、音准,而且拉熟了自然也就背出来了,方便记忆我有一组上海市音乐幼儿园的学生,十个孩子上集 体课,3 年来,上课从来不用谱架,都是在心里唱着音名背奏的,这些孩子不仅音乐感觉好,还养成了固定 调的良好习惯打上括号,解决难点不少家长很想严格要求孩子,规定每天每条练习从头到底拉 10 遍,要是不乖,明天得拉 20 遍结果事 与愿违,反而把错音、断处给练“熟”了,以后很难以纠正到回课时,错音、不准的音数不胜数,困难片 段更是断断续续、拉拉停停,不能顺利通过我常对孩子说:“如果你手背上被蚊子叮了一个疙瘩,你得来来 回回地抓抓这个疙瘩,使它不痒。
总不见得把整条胳膊从上到下一遍遍去抓吧?同样,你有一个地方拉错了, 就像一个蚊子咬的疙瘩,你只要把这个小节来来回回地练练,使它不错就行了,不必把整条曲子从头到底地 拉像为一个疙瘩抓整条胳膊那样碰到有困难的几小节,打上括号,每天练习时,先练括号,解决难点, 这样能有效地利用时间,做到事半功倍,还使孩子在巧练中,学会找到关键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你想拉快吗?那就得从慢练开始 每当老师布置了一首新的练习或曲子,孩子常会兴致勃勃,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拿起来就拉,由于没有冷 静地分析而造成各种错误正确的做法是:开始练习前,先把谱子搞清楚先看调号,是升号,还是降号? 而且要当心临时记号别忘了临时记号在一小节内都是管用的;然后看拍号,几分音符为一拍?一小节有几 拍?别把拍子搞错还有,音符上下会有指法记号、弓法记号、弦的记号、表情记号等等,这些都是表现音 乐内容必须做到的所以练琴要“分析清楚,头脑先行”开始练习时,一定要放慢速度,拉对拉准因为孩子会先入为主,若一开始拉错了,则很难纠正,以后 到这儿就错,就停,使音乐连贯不了另外,要分段练习,像一段段吃甘蔗那样,把一小段练顺、练熟了再 来一段,这样容易形成正确的印象。
所以说要想拉快,先得慢练,否则欲速而不达只有做正确了,才能享 受完整而又完美的音乐,同时对孩子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是很好的锻炼创造表演的机会 孩子都有很强的表演欲望,教师会尽量安排各种演出,每人都在钢琴伴奏下把同一首曲子独奏一遍、排 练一些齐奏曲目、一起参加各种演出等家长也可以为孩子创造表演的机会一般孩子学了 3 个月,就可以 “上台”了家中有人过生日,可以用D调演奏“生日快乐”,过年时可以拉首D调的“新年好”,家长单位 的联欢会、亲朋好友相聚时,都是孩子的表演机会一曲拉完,大家鼓掌称赞,家长倍感自豪,孩子也得意 洋洋,学习劲头倍增,感受了音乐给予的欢乐和表达感情的美好给家长的小技巧:连哄带骗、奖罚分明 上海现在有很多艺术幼儿园和少年宫,不少三四岁的孩子就开始学琴了学小提琴过程中拉音阶、双音、 练习曲等较枯燥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这和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相矛盾,所以开始阶段孩子大多不会主动去 练习,老师和家长必须有一些“连哄带骗”的本事比如黄蒙拉(49 届帕克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金奖获得者) 小时候一次上课边拉边掉眼泪,我说:“啊呀!怎么下雨啦?老师是不是要撑把伞再教你呀?”小蒙拉听了破 涕为笑,但又委委屈屈地问:“为什么别的小朋友可以出去玩,我要拉琴呢?”我说:“你不是叫蒙拉吗?蒙 拉——梦拉,白天要拉琴,夜里做梦还要拉呢。
小蒙拉信以为真,又说:“不过,我没时间玩了呀!”我说:“你知道'拉琴'的英文怎么说吗?play violin,这个play就是玩耍的意思拉琴就是玩琴,很好听,很好玩 呀!”小蒙拉想想也对,收住眼泪,乖乖地拉下去了我们做大人的,既然这么爱孩子、了解孩子,总是能针 对孩子的特点,想出办法,“哄着骗着”帮助孩子学下去的学琴过程中,孩子的情绪常有起伏,因而软硬兼 施、奖罚分明还是必要的我在教上海市音乐幼儿园的集体课时,采用了记五角星的奖励办法:回课时注意 力集中、功课完成好、回答问题快的孩子都可以得到五角星孩子们很在乎自己上课得到几颗星,每得一颗, 都会回头得意地看看家长,有时下课后还会来核对:“我今天得了三颗星,对吗?”得到肯定的回答后,才放 心离去五角星一学期结算一次,前三名可以得到小音盒、吊铃、琴谱等奖品而家长也都给予配合,每周 回课后,根据孩子得的五角星的多少,相应地给予奖励或惩罚曾有一个拉得很好的小姑娘,忽然老爱在镜 子前东照西照,不肯好好练琴,连续三四周的作业完成不了那次上课她穿着长线裤,我“警告”她:“如果 你还不认真练习,就一直穿着这条裤子不许换下来还有两个星期就是儿童节了,你也不能穿裙子。
家长也 连声说:“对,对,练不好就一直穿这条裤子,到大热天也穿这条!”结果下次回课,她就拉得很正确、很认 真,“六•一”也穿上心爱的花裙子了黄蒙拉的父亲是手持戒尺陪他练琴的,若蒙拉心不在焉“磨洋工”,那 就得请他“吃一顿”了,可以说立杆见影、效果显著当然,奖罚之中应该以奖励为主孩子都有自尊心, 表扬能激发孩子的上进心,但惩罚也是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比如:罚周日不去公园玩了:不去吃肯德基了: 不能看动画片了:把小汽车和抱抱熊放到大橱顶上不能玩了等等,都能帮助孩子建立起是非分明的观念和认 真练习的好习惯必须注意的是,陪孩子练琴,对家长是个耐心的考验孩子想出去玩不肯专心练琴;动脑 分析不够、错误改不了;机能紧张、动作不放松、不规范等等都会使家长火冒三丈,轻则训斥,重则乱打, 以发泄自己的怨怒这是绝对没有好处的,它不仅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更会使他惧怕和厌恶提琴,这也是 和家长让孩子学提琴、学音乐的初衷背道而驰的朋友的女儿七岁了. 他看着其他孩子有的在学钢琴,有的在学小提琴. 我也想让女儿学一样乐器. 但不知道学 什么好, 所以一直下不了决心. 想向我咨询. 是让孩子学钢琴好还是学小提琴好? 就此, 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 谈谈我个人的看法.现在的学校非常重视素质教育, 而学习音乐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 新加坡政府在这方面也给学校 投了不少资,创造了很好的学习条件。
学习乐器演奏,如钢琴,小提琴等,不仅能让小孩学到音乐知识,还有利 于大脑和小脑的发育,如可提高大脑的反应能力,左右手的协调性至于让孩子学钢琴好还是学小提琴好, 每 个家庭的情况都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作为家长,在做出决定前,应在如下几方面有所考虑:1. 家庭投资 让小孩学习乐器演奏, 实际上是一项家庭教育投资.如经济条件好,则可考虑让小孩学钢琴. 因钢琴较贵, 初次投资较大, 后期也有一定的费用(如钢琴校音, 搬家移琴). 反之, 则可让孩子学小提琴. 小提 琴的初次投资不大,一般没有什么后期投入. 适合 5-10岁小孩的中国产的小提琴大约几百新元左右.2. 父母及孩子的兴趣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 决定 5—10 岁孩子学钢琴或小提琴的兴趣导向,主要还是来 自于父母的兴趣. 因这个年龄段决大多数的小孩还没有形成固定的兴趣爱好 . 通常,小孩的兴趣广泛但是不能 持久, 因此,通过让小孩学习音乐和器乐有助于培养小孩专注兴趣并持之以恒的性格 , 这是小孩成才的必要条 件. 大部分小孩的兴趣是后天培养出来的, 也有个别的天才儿童, 但毕竟是少数. 而在孩子兴趣培养方面, 父 母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并需要有大量的投入,包括时间,精力和金钱.对音乐感兴趣的父母一定愿意在培养孩 子学习音乐的兴趣方面做出投入. 同理, 对钢琴或小提琴感兴趣的父母,在培养他们的孩子学习钢琴或小提琴 时将会付出更大的热情, 这一点非常重要, 尤其在初学阶段, 因小孩的理解和接收能力有限 . 此时,父母将扮 演助教的角色.孩子练琴的效果如何, 将与父母履行助教职责的程度直接相关.3. 音乐实践机会和团队精神的培养上述两个问题有了明确意向后, 父母在做出最终决定前, 还需对第三 个问题有一个前展性的考虑. 小孩学习音乐,练习器乐到一定程度后, 都将面临一个音乐实践的问题. 通过音 乐实践可以锻炼小孩的出众能力, 让小孩在公众面前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能 . 音乐实践的成功反过来会增强小 孩的自信心, 激发他们更加勤奋练琴的激情. 更能深刻领会 ”台上1分种, 台下十年功”这条人生哲理.钢琴和小提琴在音乐实践方面, 各有特点. 钢琴一般是独奏, 但更多情况下是为别人伴奏. 小提琴可独奏, 更多是参加乐队合奏. 对学乐器的小孩来说, 音乐实践机会主要还是在学校 . 在加拿大, 从初中开始到大学, 几乎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乐队或管弦乐团 . 就参加乐队或乐团排练和演出而言, 学小提琴的孩子有更多的机 会, 而学钢琴的孩子将面临较大的竞争. 如一个 80人的双管编制的管弦乐团, 钢琴手仅需要1 位, 而小提琴手 则需要 20 位. 参加乐团排练和演出对学习器乐的小孩来说,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音乐实践活动. 在乐团排练和 演出过程中, 小孩的音乐素质, 演奏技巧以及团队配合等方面可得到全方位的锻炼 . 在新加坡这个特别强调 团队精神的国家, 参加过乐团训练的小孩, 长大后更能理解强调团队精神的重要义意. 当他们以后踏入社会, 参加工作时, 这种履历将会增加他们个人素质的筹码.作为父母, 如果对上述三个问题都考虑清楚了, 是让孩子学钢琴或小提琴的决定也就不难做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