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道教教派一览武当道教教派一览 北宋以前,武当山道教无明显宗派辨别以其宗教行为而论, 大致分为丹鼎派和符箓派其明显的门派辨别,应自南宋和 金元对峙之时开端分属全真、正一两大道 派的全真派、 上清五龙派、正一派、清微派等,长期在武当山传道授徒 这些道教派系固然教义有别,但在尊崇真武这一点上是共同 认可的,而且不同水平的交融是 其主流全真派 亦称全真教、全真道与正一道同为元以后道教两大 派金大定七年(1167 年)陕西咸阳人王喆,即王重阳创建 主张三教合一教旨以“澄心定意,抱元守 一,存神固气” 为“真功”,“济贫拔苦,祖先后己,与物无私”为“真行”; 功行俱全,故名全真该派主要典籍有《道德清净经》、《船 若心经》、《孝径》 等元至元十二年(1275 年)汪思真来武当 山五龙观开山传宗,授徒百余人正一派亦称正一道,是道教符箓各派的总称原为五斗米道, 东汉末张陵所创,后尊张陵为天师,故亦称“天师道”唐 宋以后,南北天师道与上清、灵宝等道派合流元 成宗大 德八年(1304 年)封张陵第三十八代后嗣张与材为“正一教 主”,总领三山符箓,即龙虎山、阁皂山、茅山尔后但凡 道教的符箓各派统称正一道主要 奉持《正一经》画符念 咒、驱鬼降妖、祈福禳灾等。
该派汉末后传入武当山,明代 曾为武当山的主要道派上清派东晋时创建起初传播于江南一带自陶弘景以后, 该派主要在江苏茅山地域活动,故亦称“茅山宗”上清派 以《黄庭经》为主要内修理论,称《大洞经》、《雌 一五老 宝经》和《太上素灵大有妙经》为“道者三奇”,奉元始天 王、太上大道君、太微天帝君、后圣金阙帝君、太上老君等 为最高神北宋时,武当山就有上清玉 仙观,但由于典籍 埋没,北宋以前上清派在武当山的传承状况,无可考南宋 绍兴十一年(1141 年)茅山清真观道士孙寂然登武当山,兴复 五龙诸观庙宇,以上 清五雷诸法传授弟子,擅长符箓驱邪, 遂构成“五龙之派”,该派以武当山五龙观为主要传授活动 场所,所以也叫“上清五龙派清徽派是宋元民间影响较大的符箓派系,主要从上清派演化 而来,自谓其符箓道法出于清微天元始天尊,故以清徽为名 张宇初《道门十规》称:“清微自魏(华存)、祖 (舒)二师而下, 则有朱(洞元)、李(少微)、南(毕道)、黄(舜申)诸师,传衍尤 盛凡符章经道斋法雷法之文,率多黄(舜申)所衍”宋元时 期盛行于南 方该派主要经籍有《清微丹诀》、《清微斋法》、 《清微仙谱》等,另有《道法会元》268 卷,述及该派目标 道法、斋仪、戒律等,多出自黄舜申之手。
可 见,黄舜申 为清微派之中坚及集大成者黄舜申之后又分南支,熊道辉 为首;北支以张道贵为首,并以武当山为传播中心,授徒数 百人张道贵原师承汪贞常,为全 真派道士,后与叶云莱、 刘道明同师黄舜申,学成后返武当山授徒,并将清微之法传 于张守清张守清本亦全真道士,师武当鲁大宥因而张道 贵、张守清一系的北 支当为全真与清徽的交融,名为“武 当清微派”张守清在二十余年中授徒四千人元代中期以 后,天一真庆宫、紫宵宫、太和宫等宫道士,多为张守清弟 子三丰派 明洪武初,著名道士张三丰来到武当山,择地 建庵,传授弟子,并创三丰派该派主张三教合一,修己利 人,信奉真武神其传承系谱为:张三丰传卢秋云、刘古 泉、 杨善澄、周真德、李性之、丘玄清;李性之又传紫道人又传 舒复初;丘玄清又传燕善名、蒲善渊、马善宁;蒲善渊又传 易本中 《诸真宗派总簿》所载张三丰创建的宗派有八 支:一是自然派,其传播宗谱为:“玄云通曲静,清虚色自 轻,月圆皈命礼,抱意管丹诚元玄明至本,大详理幽微, 参透无中有,方可达希夷二是三丰祖师自然派,其传播 宗谱为:“惟道然之宗,若守能够隆,功德归盛泰,万世礼 仙真本静从玄教,福寿永长兴,合清仁志 点,秉义复元 登”。
三是三丰派,其传播宗谱为:“道德机宏容,真正守长 清,万强时间首,宗来教方春星月皎天汉,守静默行功, 一德无量念,玄理至仁忠 四亦三丰派,其传播宗谱为: “玄云通道居端静,白鹤乘虚向目清,师资月圆皈志礼,身 中抱一管丹诚太上渊微入妙元,凌元星朗贮壶天,功侯到 日方许就,始悟 真言信可传五亦三丰派,其传播宗谱为: “大道英勇德,真正守常存,万疆共福寿,宗脉教芳春” 六是三丰祖师日新派,其传播宗谱为:“大道应永得,守教 志 常真一阳来复本,同静德玄风”七是日新派,其传播宗 谱为:“冲和天根定,修养易书深,宝元得正体,归吉万年 身八是三丰祖师蓬莱派,其传播宗谱 为:“园通智敏用, 是清修觅真,丹体蓬莱会,保定炼成金”全真龙门派 王重阳弟子丘处机创建,传入时间不详明代武当山 已有该派传承康熙二年(1669 年)全真龙门派“中兴之祖” 王常月率徒从北京南下传道,曾在武当山玉虚 宫立坛授戒, 尔后本山各大宫观皆有该派道士,并成为武当道教的主体 其传播宗谱为:“道德通玄静,真常守太清,一阳来复本, 合教永圆明至理宗诚信,崇高 嗣法兴,世景荣惟懋,希 微衍自宁住修正仁义,超生云会登,大妙中黄贵,圣体全 用功。
虚空乾坤秀,金木姓相逢,山海龙虎交,莲开现宝新 行满丹书诏,月盈 祥光生,万古续仙号,三界都是亲 清初,武当山道教的道派力气有所变化,全真派取代正一派 而占居全山主要位置康熙二年后全真龙门派道士遍及武当 山各 大宫观,不断持续至今武当玄武派永乐十一年(1413年),朝廷在武当山大修宫观,传天 师法箓的正一派道士张宇清等奉令到淅江、江西、湖广、山 西、河南、陕西等省和应天府,选择道士四百 余人来武当 山办道,从当选拔二十余人担任各宫观提点、住持,他们多 是正一道所属的上清、清微等派这些道派都以真武为最高 偶像,引张三丰为“我祖”,擅长 符箓斋醮,统被称为“真 武玄武派”但各道派仍分别收徒,坚持它们各自的传承关 系1989年,武当山道教协会以构成于明代的“真武玄武派” 称号意义反 复,会同公议,改称为“武当玄武派”,并在太 和、紫霄二宫举行了传派典礼 该派有众多经籍,以《真武经》为主要经典,奉真武为“玄天上帝”主张三 教合一,尊真武为“三教祖师”,重修内丹,信行多术,称 真武为“万法教主”其宗 谱为:“宣渊一道志,求德振常 存呼应通玄理,微希太景成武当兴法派,惟仙尊之宗 大岳气自然,五龙呈祥烟。
玉虚雄图展,三丰丹技传南岩 捧圣真,紫霄永吉昌榔梅派 为武当山本山派明永乐十年(1412年)敕孙碧 云武当山南岩宫住持,遂创始此派其门下弟子称他为“碧 云祖师”明代承流此派者颇众其传播宗谱为:“碧山传日 月,守道众自然,性理通玄德,清微古太元,真静长长久, 宗教福寿长,庆云冲霄汉,永达大吉昌此外,武当山历代还有郝祖岔派、老华山派以及静一 派、三茅派、大茅派、吕祖蓬莱派、遇山派、华山派、神霄 派等道教宗派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