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教育中心2014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pia****nwu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28.53KB
约8页
文档ID:160788534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教育中心2014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1/8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教育中心201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22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考试号填写清楚,并用2B铅笔认真正确填涂考试号下方的数字;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土,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26分)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和xù ▲ ②烦suǒ ▲ ③玲珑tī ▲ 透 ④别出xīn ▲ 裁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也许是“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之夜,低回、沉思的旋律,撩拔起我心中倦倦难忘的思乡之情也许是“一钩凉月天如水”的秋夜,音乐宁静、澹远,婉若山涧清泉,细语淙淙轻柔的旋律,似金风拂过水面,安抚、慰籍着我怅惘的心灵烦燥、嘈杂潜沉了,灵魂在秋水般宁静中升华。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晓战随金鼓, ▲ 李白《塞下曲》) ②令初下,群臣进谏, ▲ ,春风不度玉门关《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 李煜《相见欢》) ④关关雎鸠, ▲ 窈窕淑女, ▲ 《诗经·关雎》 ⑤无可奈何花落去, ▲ ,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_ ▲ 》) ⑥ ▲ ,志在千里 ▲ ,壮心不已 ▲ 《龟虽寿》) ⑦ ▲ ,风掣红旗冻不翻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⑧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 , ▲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范仲淹《岳阳楼记》)4.阅读《格列佛游记》,回答问题5分)①“另外还有一种游戏,是在特别重大的节日专门表演给皇帝、皇后和首相看的……”请根据你的阅读与所学,说说这“还有一种游戏”指什么游戏?参加这种游戏的人怎么做才能得第一名并获得蓝丝线的奖赏?(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在拉格奈格王国,大臣被皇帝召见时有怎样的特殊习俗?而格列佛在见国王时,受到了怎样的特殊礼遇?(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看下面的漫画,先简要说说漫画内容,再揭示漫画的寓意。

(3分) ①描述漫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2分)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幅漫画有什么寓意?(1分)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44分)阅读《曹刿论战》,完成6-9题8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 A.登轼而望之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 B.战于长勺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C.何以战 必以分人 D.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7.下面加点词语不存在古今词义变化的一项(2分) ( ▲ ) A.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 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D.牺牲玉帛,弗敢加也8.从文中找出体现“决定长勺之战胜负的主要原因是‘人和’”这一观点的句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曹刿的“远谋”体现在政治和军事上两个方面,请根据文章概括他抓住了哪两个战机,从而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一段文言文,完成第10题4分)师旷①撞晋平公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②琴撞之公被衽③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故撞之公回:“寡人也师旷曰:“哑④!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注】①师旷:字子野,是春秋后期晋国宫廷中的盲人乐师②援:执持,拿③衽(rěn):衣襟④哑:表示不以为然的惊叹声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惟其言而莫之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绿》语段,完成11-13题8分)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异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

——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11.看到梅雨潭如诗如画的景色,作者内心有哪些美好的愿望?请用简洁的语言依次写出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莱辛说:“不要让人一看了事,应让人品味,反复地品味选文明明对“绿”作了多种比喻,却又说“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这是否矛盾?请说说理由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绿》和下面《鼎湖山听泉》选段都写到“绿”,请结合文章内容分别简析其作用2分) 站在亭前望去,满眼确是一片浓碧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

就连脚下盘旋曲折的石径,也印满苔痕,点点鲜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议论文《两代人的矛盾》,完成14-16题7分)两代人的矛盾杨子 ①“父与子”时常被看作是对立的两方,意味着思想的冲突,观念的差异,新与旧的不同,进步与保守的矛盾下一代往往在下意识中受到这流行观念的影响,好像一开始便必然处在与上一代对立的地位②其实,在这“两代的矛盾”中,许多做父母的“错”,都依然是出自于爱——纵使是自以为是的爱年青人也许听过、读过父母干涉儿女婚姻一类的故事,譬如反对爱女嫁给穷小子等等,无论怎样指责这一类的行为,都依然不能抹煞它根本的动机——一关怀子女的幸福 ③在“两代的矛盾”中,可能有一部分是源于父母的愚昧和落伍,但也有一部分是出自下一代对父母经验的无条件否定,出自年轻人的盲目反抗与追求“成熟”、“独立”的急躁不过,一切悲剧的造成,都由于父母与子女间有时不能像朋友般地把问题摊出来谈谈,未能尽可能地过一种较随便的、不拘束的、较多接触的共同生活 ④美国作家劳伦斯著有一本叫做《我的父亲》的书,在他的描写里,他父亲一样犯有许多惹儿女烦厌的“严父”怪癖。

但是,就因为他们父子彼此多了点“友情”和理解,两代间的关系充满了和谐的快乐因此,父母固然有与子女沟通的必要,而作为子女,也不可犯盲目反抗的错误,总是要等到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深情时,才后悔莫及! ⑤父母可能有许多错误,孩子也可能有许多错误但是,一个孩子在踏进“反抗”的年龄时,要能够避免流行的“父与子”观念的感染,避免摭拾一些概念、术语,轻率地对父母下评断而父母,在孩子踏进“反抗”的年龄时,也应当能够对“下一代”有更深的了解与同情,在思想上不至于老旧得太追不上属于孩子的时代 ⑥只要年青的一代把父母看作可以谈心的知己,而父母则顺应时代潮流,把下一代看着自己的朋友,双方共享喜乐,分担烦恼,就没有化解不了的两代人的矛盾 (节选自《十八岁和其他》,有删改)14.概括选文的论述思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文中举劳伦斯的例子,目的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针对一部分父母的愚昧和落伍,文中提出了哪些解决的措施?(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小说《那夜,那对盲人夫妻》,完成17-21题。

17分)那夜,那对盲人夫妻周海亮 (1)我永远记得那个夜晚悲怆的声音一点点变得平和,变得快乐因为一声稚嫩的喝采 (2)那是乡下的冬天,乡下的冬天远比城市的冬天漫长常有盲人来到村子,为村人唱戏他们多为夫妻,两人一组,带着胡琴和另外一些简单的乐器大多时村里会包场,三五块钱,会让他们唱到很晚在娱乐极度匮乏的年代,那是村人难得的节日 (3)让我感兴趣的并不是那些粗糙的表演,而是他们走路时的样子年幼的我常常从他们笨拙的行走姿势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卑劣的快乐那是怎样一种可笑的姿势啊!男人将演奏用的胡琴横过来,握住前端,走在前面女人握着胡琴的后端,小心翼翼地跟着自己的男人,任凭男人胡乱地带路他们走在狭窄的村路上,深一脚浅一脚,面前永远是无边的黑夜雨后,路上遍散着大大小小的水洼,男人走进去,停下,说,水女人就笑了不说话,却把胡琴攥得更紧然后换一个方向,继续走换不换都一样,到处都是水洼在初冬,男人的脚,总是湿的 (4)那对夫妻在村里演了两场,用了极业余的嗓音地点在村委大院,两张椅子就是他们的舞台村人或坐或站,聊着天,抽着烟,跺着脚,打着呵欠,一晚上就过去了没有几个人认真听戏村人需要的只是听戏的气氛,而不是戏的本身。

(5)要演最后一场时,变了天严寒在那一夜,突然蹿进我们的村子那夜滴水成冰风像刀子,直接刺进骨头来看戏的人,寥寥无几村长说要不明天再演吧?男人说明天还得去别的村村长说要不这场就取消吧?男人说说好三场的村长说就算取消了,钱也是你们的,不会要回来男人说没有这样的道理村长撇撇嘴,不说话了夫妻俩在大院里摆上椅子,坐定,拉起胡琴,唱了起来他们的声音在寒风中颤抖 (6)加上我,总共才三四名观众我对戏没有丝毫兴趣,我只想看他们离开时,会不会被结冰的水洼滑倒天越来越冷,村长终于熬不住了他关掉村委大院的电灯,悄悄离开那时整个大院除了我,只剩下一对一边瑟瑟发抖,一边唱戏的盲人夫妻 (7)我离他们很近月光下他们的表情一点一点变得悲伤然后,连那声音都悲伤起来也许他们并不知道那惟一的一盏灯已经熄灭,可是他们肯定能够感觉出面前的观众正在减少甚至,他们会不会怀疑整个大院除了他们,已经空无一人了呢?也许会吧,因为我一直默默地站着,没有弄出任何一点声音 (8)我在等待演出结束可是他们的演出远比想象中漫长每唱完一曲,女人就会站起来,报下一个曲目,鞠一躬,然后坐下,接着唱男人的胡琴响起,女人投入地变幻着戏里人物的表情。

可是她所有的表情都掺进一种悲怆的调子 (9)我跑回了家我想即使我吃掉两个红薯再回来,他们也不会唱完我果真在家里吃掉两个红薯,又烤了一会儿炉子,然后再一次回到村委大院果然,他们还在唱女人刚刚报完最后一首曲目,刚刚向并不存在的观众深鞠一躬可是我发现,这时的男人,已经泪流满面 (10)突然我叫了一声好我的叫好并不是喝采,那完全是无知孩童顽劣的游戏我把手里的板凳在冻硬的地上磕出清脆的响声我努力制造着噪音,只为他们能够早些离开,然后,为我表演那种可笑和笨拙的走路姿势 (11)两个人同时愣了愣好像他们不相信仍然有人在听他们唱戏男人飞快地擦去了眼泪,然后,他们的表情同时变得舒展我不懂戏,可是我能觉察他们悲怆的声音正慢慢变得平和,变得快乐无疑,他们的快乐,来自于我不断制造出来的噪音,来自于我那声顽劣的喝采,以及我这个惟一的观众 (12)他们终于离开,带着少得可怜的行李一把胡琴横过来,男人握着前端,走在前面,女人握着后端,小心翼翼地跟着,任凭男人胡乱地带路他们走得很稳男人停下来,说,冰女人就笑了她不说话,却把胡琴攥得更紧 (13)多年后我常常回想起那个夜晚我不知道那夜,那对盲人夫妻,都想了些什么。

只希望,我那声稚嫩的喝采,能够让他们在永远的黑暗中,感受到一丝阳光 (14)尽管,我承认,那并非我的初衷17.第(3)段加点的词“小心翼翼”与“任凭”耐人寻味,请对此作简要分析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结合文章,推断第(9)段男人“泪流满面”的原因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联系上下文,分析第(5)段环境描写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第(12)段和第(3)段一样也详细描写了盲人夫妻的行走姿势,但语言略有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我的思想认识有了哪些变化?(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联系全文,分析文中“我”这一形象的作用。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部分 作文(60分)22.请以“这,让我信服”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有真情实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