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联系点,引导多形式阅读理解 萨特说过:“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阅读教学的目的不是完全去追寻作者寄寓其中的原意,因此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是一种简单复制的过程,而始终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哪些帮助,让学生的阅读视野与文本视野一次次地融合,并一次次地不断生成扩大文本意义,将潜在的文本转化为现实的文本,转化为属于每个学生独有的文本?海口市第九小学的青年教师伍作才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为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打开了一定的思路案例赏析:《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课堂教学实录片段(案例来源:海南省海口市第九小学伍作才)片段一: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继续学习15课《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我们一起读一读课题生齐读课题师:你能读好这些词语吗?(出示一组词语)生读词语师:你读得很准确、动听,读书就应该像他那样,要整齐、响亮,一起读读这组词语生齐读词语师:大家读得真好,昨天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老师有个建议,大家在说的时候,尽量用上屏幕上的词语 评析: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是第二学段阅读理解的要求,如何帮助学生顺利突破这一难关?伍老师采用的是借助关键词语法。
一开课,他出示一组词语,先让学生诵读,再用上这些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一招可谓一箭双雕:既复习了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又为学生顺利地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提供了帮助片段二:师:小骆驼听了小红马对自己外表的嘲笑后,很受委屈,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听了小骆驼的诉说,妈妈是怎样回答的呢?生读第二段妈妈说的话师:大家想想,咱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骆驼妈妈的话呢?生:疼爱师:谁来试试?生试读师:跟大伙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啊?生:要读出骆驼妈妈对小骆驼的疼爱师:是的,咱们要想把书读好,就得把自己当成文中的人物,像文中的骆驼那样想、那样说,才能读出感情这样,咱们来比一比,男同学读旁白,女同学读骆驼妈妈说的话,好不好?生分角色朗读 评析:体会人物内心感受也是阅读理解的一个重要内容阅读中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和感受,教师不能直接把成人视野体会到的感受传达给学生,必须给予学生自我实践的空间伍老师选拔的是借助感情朗读来达成这一目标课文第二自然段主要写骆驼妈妈对孩子的疼爱,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一点,伍老师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让学生体会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把体会到的语气通过读表达出来以读促悟,以悟导读,较好地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了人物内心感受。
片段三:师:是啊!一个多么疼爱孩子的母亲啊!孩子的委屈,妈妈能理解可她不是简单的安慰,也没有带着小骆驼找小红马评评理,而是决定亲自带着小骆驼到沙漠里走一趟同学们,说到沙漠,你了解多少?学生说,教师导师出示沙漠录像师:看到大家专注的眼神,老师终于知道什么是求知若渴看完这段录像,沙漠给你留下了一个什么印象呢?学生说师:是啊,沙漠的气候非常恶劣,那课文中是用了哪些词语来描写沙漠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找出相关的词语并用“——”标出来生默读课文师:把你找到的和大伙说说学生找、说师:老师就把大家说的集中在一块,一起看看出示词语)谁能把这一组词语的意思读出来?生自读词语指名学生读词语师:听了你朗读,我们仿佛被你带到那茫茫的大沙漠,真舍不得离开,咱们也一起来读读 评析:沙漠对于长期生活在海南的学生来说,的确十分陌生,如何帮助学生形象感悟沙漠呢?情境创设应该说是理解此类内容的一个主要方式伍来时先激活学生的前期经验,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了解的沙漠,接着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播放一段沙漠的录像,再现沙漠的情境,再让学生说说沙漠留下的印象课上到这里,学生对沙漠的感知已经差不多了,教师借机顺势而导,引出了课文中用了哪些词语来描写沙漠呢?让学生找、标、读描写沙漠的词语,并要求读出理解来。
图文结合、说读结合,学生脑海里一定有了沙漠的图式,这图式来自于教师提供的录像素材,来自于课文中的生动描绘,来自于学生的直接感悟片段四:师:好,听了他的朗读,我们知道,这小骆驼的睫毛和鼻子在它沙漠旅行的时候是必不可少的那么,老师知道,大家总喜欢遇到有趣的问题,总喜欢刨根问底听了刚才那位同学的朗读,你的脑海中冒出了什么问题呢?生:我看到图上小骆驼的眼睛睫毛都不和鼻子在一起,那睫毛怎么到鼻孔里呢?师:不,睫毛闭的是眼睛,鼻孔闭的是鼻孔生:那鼻孔有什么东西帮它堵住风沙?师:哦,他提了一个问题这个鼻孔怎么能闭上?你看,多会动脑筋,谁帮他答一答?生:我知道,鼻孔里面有两块肉块,风沙来了就盖起来师:这两块肉“瓣膜”是吧?鼻孔里有两块瓣膜,它能够自动的闭上生:那闭上鼻孔会不会呼吸不了?师:闭上鼻孔会不会呼吸不了?对啊,确实是个问题,谁能来说说?生:因为它那个瓣膜里面应该会有一些小孔沙子通不进去,但是,空气可以通进去师:哦,你看,说得很好,瓣膜里面有一些小孔,空气可以进去,但是风沙进不去确实是不错,还有谁来补充?生:因为鼻子和嘴巴是相连的,可以用嘴巴来呼吸师:那张开嘴巴空气不是进去了吗?……师:看,有了这鼻孔和睫毛的双保险,再大的风沙小骆驼都不怕!沙漠的气候非常恶劣,但是呢,小骆驼和妈妈还是非常愉快的完成了这个沙漠旅行。
评析: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一定会有一些问题是学生无法通过自身的力量解决的,这类问题有可能只是某些同学的问题针对这种状况,最好的办法是质疑解疑,把探究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伍老师在教学骆驼睫毛这一部分时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先指名学生朗读该部分,老师再提出问题:老师知道大家在学习的时候遇到感兴趣的问题总会刨根问底,刚才听了某某同学的朗读后,你的脑海里产生了哪些疑问呢?此言一出,课堂掀起了质疑的波浪,学生一个接一个关于骆驼的问题接踵而来,伍老师从容应对,将解决问题的机会又抛给学生在一问一答中,众多疑问迎刃而解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质疑过程中有达到了新的高度片段五:师:是啊!沙漠旅行回来之后啊,有一天,小骆驼又到小溪边照镜子很巧,小红马有发现了,这回呢,小红马斜着眼睛对小骆驼说:哥们,又来照镜子啊?上一次不是和你说过了吗?你长得那样丑还来照镜子,还不如赶快去美容院再来照吧!”那你想,这个时候,小骆驼会怎样说?怎么做?同学之间可以讨论讨论,交流交流,一会演一演,看谁的表演最生动学生讨论准备师:谁来?好,请这两位同学上来,你们看,他们自己准备了头饰,这是他们自己做的,不简单好,开始吧小骆驼在小溪边照镜子……学生表演。
评析:拓展表演在中年级阅读教学中也是一种颇受学生青睐的理解文本的好办法小骆驼是否真正认识了自身的优势,学生是否真正读懂了骆驼的驼峰、脚掌和睫毛在沙漠中的作用呢?教师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文本的这一意义,设计了一个续编故事学生演读的环节:当小骆驼从沙漠回来后又碰上小红马,它会怎么说怎么做呢?学生要想合情合理地续编这一故事,就必须读懂文本,必须对文本语言进行重组,这既可发挥学生想象,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又能促进学生内化文本语言,训练学生口语表达片段六:师:同学们,骆驼有骆驼值得自豪的地方,那我们也有值得自豪的地方你认为自己哪方面最自豪?谁来说?说的时候,用上“我感到自豪的是—”的句式 评析:这个教学片段运用的是“借助语言迁移运用深化文本内涵”的阅读理解形式我应该感自豪才对”这是文本需要传达的的价值取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都有自己感到自豪的地方如何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一定的自信心呢?语文拒绝告诫,更拒绝教训为了让文本的内涵随风润无声,伍老师设计了一个语言迁移运用练习,让学生用“我感到自豪的是……”这一句式写出自己的自豪之处全班交流最后结束课时,伍老师以“大家学得那么投入、那么出色,都找到了自豪的感觉。
老师为你们感到高兴、自豪!”作为结束语,自然贴切、深入人心文本的内涵在一遍遍“我感到自豪的是……”中植根于每个学生的灵魂深处,融入他们的身体,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此时此刻,过多的语言已是累赘,唯有带着自豪之情齐读课题最能表达学生内心的诉求 【且听且思】 阅读理解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读中感悟读中体会无疑是重要的方式,但仅仅凭读是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的,还必须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恰当的方式帮助学生阅读理解像伍老师的这节课就选取了关键词法、情境创设发、质疑设疑法、拓展表演法、感情朗读法、语言迁移运用法等形式,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人物内心感受,理解文本内涵 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是小学阶段阅读理解的一个基本目标和要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渗透一定的方法,帮助学生顺利的完成将文本读薄的过程如何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呢?除了伍老师用到的抓关键词法外,还可以运用抓课题法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或是点明文章中心,或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或是点清楚文章的主要人物或事件阅读时从课题入手,通过审题提出问题,通过阅读解决问题这样的阅读思路,可以收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
抓课后作业题也是一种比较易行的方法课后作业题是编者精心设计、全盘考虑提出的有些作业题是针对课文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提炼而成的,抓住了作业题,就基本上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整体理解和把握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也是阅读理解的一个重点任何阅读都是伴随思维与情感的活动上述教学片断中采用“感情朗读”、“创设情境”、“拓展表演”等形式,很好地引导学生透过文字本身,去领悟文本背后的思想感情,是比较成功的,也是可行的在具体的教学中,还可以通过比较品评、咬文嚼字、联系生活、展开想象、诱导入境等形式帮助学生体悟文章思想感情,增强语感,训练思维,习得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