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10月模块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doc

tia****nde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57.50KB
约16页
文档ID:2866964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10月模块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1/16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10月模块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材料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54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时,将答题卡交回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6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5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禹在统领众多邦国君长,出征三苗时誓师说:“济济有众,咸听朕言……蠢兹有苗,用天之罚这表明(  )A.王位世袭制的确立 B.禹君主专制地位的确立C.禹己掌握最高王权 D.“禅让”观念的消除2.“周代分封制的实质则是周天子作为国家元首委派诸侯去各地建立地方政府,推行天下一统的政治制度这说明分封制(  )A.加强了皇权专制统治B.开创了地方分权体制C.有利于边疆地区开发D.强化了国家整体观念3.1978年,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时期大型贵族墓葬,出土了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gui)。

经考证,墓主是曾国国君乙,故称“曾侯乙墓”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墓葬中,也发现过编钟或九鼎这些考古发现突出说明当时(  )A.经济大发展使贵族陪葬品更加丰富 B.物质富足刺激精神生活的需求C.青铜是当时财富和权势的主要象征 D.宗法分封制度遭到破坏4.隋代以前地方长官可以自选僚属组成行政机构,但隋代以后“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由此可见,隋代()A.实行了科举制度 B.加强了君主专制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三省六部制约皇权5.有学者认为,墨子的爱比孔子的爱更为现代人所需要这是因为墨子的爱(  )A.具有超阶级性B.代表平民利益C.反对一切战争D.抑制了统治者6.秦始皇在划定郡界时,采用“犬牙相入”的原则,不完全根据自然地理区划,西汉初年在划分平原地区的郡之间或是国与国之间的边界时,也采用了“犬牙相制”的原则,使各个政区的辖境相互交错这样做的目的是(  )A.促进各地的交流B.防范地方割据C.推动各地均衡发展D.强化地方权力7.历史学家朱绍侯指出:东汉末年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当大规模的自耕农举行起义时,豪强地主田庄中的农民并没有响应。

作者意在说明,东汉豪强庄园经济(  )A.有利于推广新的生产技术B.吸纳流民,维护社会稳定C.威胁中央集权,影响税收D.加剧土地兼并,激化矛盾8.魏晋时期,士人夫把《老子》、《庄子》和《周易》称为“三玄”,对“三玄”的研究和解说产生了玄学这说明玄学(  )A.是对逃避现实思想的集中反映B.是理学的思想理论来源C.以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巩固为背景D.是儒道思想杂糅的产物9.王夫之指出:“封建毁而选举行,守、令席诸侯之权,刺史牧督司方伯之任,虽有元德显功,而无所庇其不令之子孙这主要是说(  )A.郡县制适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分封制之下地方分离倾向严重C.封建制被分封制破坏D.郡守县令的职位不能传给子孙10.唐朝一些地主和农民开始签订契约文件,上面写有田主、租田人、租种期限、租田数额和田租数额这种契约性的租佃关系的出现(  )A.加重了地主的盘剥B.有利于农业技术推广C.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D.松弛了人身依附关系11.从唐朝起,钱就不再以重量为名称,而改称宝唐高祖武德四年,铸造开元通宝开元意思为开创新纪元,通宝的意思是“通行宝货”,以后历代沿用,并常在“通宝”二字前冠以年号、朝代或国名通宝的出现说明(  )A.钱币成为政府聚敛财富的工具B.以金银钱币为主所以珍贵为宝C.商品经济发展使货币影响增大D.古代货币制度出现了根本变化12.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这一制度是(  )A.郡县制B.察举制C.科举制D.行省制13.“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A.丰富和更新了儒学思想体系 B.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C.压抑了知识阶层的个性发展 D.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与信仰14.“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执掌,终以取祸臣备员六年,百儿皆奉吊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这反映出明代内阁(  )A.控制了国家决策大权B.上升为法定的行政中枢C.权力和地位日益提高D.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15.明朝洪武三十年殿试中,产生51名进士,全是南方人朱元璋大怒,将主考官以下大小官员治罪,同年六月亲自廷试落第的举人,录取的61人均为北方人之后逐渐形成分南北按比例录取的制度,这(  )A.强化了文化专制B.促进了南北方经济协调发展C.平衡了南北势力D.有利于科举制的公平和公正16.《晚明社会变迁》一书载“综合粗估结果,1570—1644年美洲白银总共大约有12620 吨流入了中国(约占世界银产量的一半)”。

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当时中国(  )A.彻底废止海禁政策B.拥有先进的手工业C.推行重商主义政策D.积极进行殖民扩张17.下列明清时期的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当时世界发展趋势的是(  )A.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B.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C.金属货币广泛应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D.湖州府“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18.对下图数据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家统一是推动科技发明的决定因素 B.鸦片战争使中国科技落后于世界潮流C.世界其他国家科技从落后到赶超中国 D.科技发明升降取决于中西方关系变化19.京剧的前身徽剧,原以二黄调为主,兼唱昆腔、四平调等,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80大寿,徽班进京演出,后留在北京民间,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发展为今天的国剧据此可知,京剧艺术得以迅速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A.博采众长,兼收并蓄B.文武兼修,角色齐全C.贴近生活,联系百姓D.政策鼓励,题材广泛20.下图反映的是“雷”字的发展演变历程据此可知,汉字形体演进的基本趋势是逐渐趋向(  ) A.多元化B.形象化C.国际化D.简约化21.下图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

表中数据变化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省区嘉靖至万历顺治至雍正乾隆至道光集市数集市数集市数直隶132527537陕西(关中)143238264江西459545976福建(不含台湾)131205511广东/12701959 A.南方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B.经济重心完全南移C.农产品大规模流入市场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22.如下图所示,臣子对皇上说:“皇上,居住在这样的国家里,多安全啊,老百姓都丰衣足食呢!”这样的“安全”局面最早被打破是在(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日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鸦片战争23.1900年7月,八国联军组成“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俗称都统衙门,负责管理天津城厢事务下列款项是该委员会第299次会议记录显示支付给公共工程局的,这批款项可能是用于履行下列哪一条约的?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24.下图漫画名为《射猪斩羊图》,上有对联:“万箭射猪身看妖精再敢叫不,一刀斩羊颈问畜牲还想么?”下列与漫画主旨最为接近的主张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体西用” C.“扶清灭洋” D.“科学为第一要义”25.《十二铜表法》规定,凡涉及公民的生死问题时,需要执政官主持的人民大会(元老院)作出决定;凡属科处罚金一类的犯罪,就交由平民团体审判。

这表明罗马法( )A.量刑程序不统一 B.平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C.崇尚秩序和平衡 D.重视对贵族特权的限制26.在伯利克里时代,雅典共有陪审员6 000人、议事会成员500人、各种官吏700人、弓箭手1 600人、骑士1 000人、卫士1 000人、重装步兵2 500人;每天领取津贴的公职人员多达2万,占公民人口总数的1/2陪审员虽属兼职,但每人每年花在案件审判上的时间约为150-200天这反映了( )A.雅典民主制度的成本巨大 B.“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C.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D.雅典人参与政治的热情高涨27.阅读下图,分析导致英国在1500年后,麦价快速上涨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在与荷兰的贸易竞争中获利 B.英国在殖民争夺中取得初步胜利C.国际市场对英国小麦的过度依赖 D.新航路开辟所带来的“价格革命”28.下图是近代某两个大国的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对其分析结论正确的是( )A.都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 B.两国代议机关的职能不同C.都彰显权力分割与制衡理念 D.国家元首都拥有绝对权威29.明朝后期的李贽“离经叛道”,自称异端,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二者在本质上共同反映了( )A.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B.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个性解放的要求C.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和没落D.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对通俗文化的要求30.“大约到1550年,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开始衰落。

衰落的一个原因是1494年法国的入侵,引发了数十年后欧洲各列强卷入的战争……从长远看,更基本的因素足瓦斯科达伽马在印度加尔各答港的登陆使意大利遭受打击”,对此解读最全面准确的是( )A.战争是文艺复兴衰落的原因之一 B.16世纪中期文艺复兴开始衰落C.文化的兴衰伴随着经济的强弱 D.新航路的开辟导致文芝复兴衰落31.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的传播最终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爆发,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了共和国,而17世纪中国思想家的思想影响却远未能达到这一步,产生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思想家们的思想产生的时间较早B.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法国C.当时中国的科技水平远远落后于法国D.当时中国思想家们没对未来社会提出政治设想32.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相比,欧洲启蒙运动的最突出特点是( )A.对天主教会发起了摧毁性的打击 B.提出了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构想C.以理性主义思想来观察社会现状 D.号召广大民众投身资产阶级革命33.1784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和1870年格拉姆制造的发电机,分别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关于这两项科技成果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  ) A.使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中占据主导地位 B.都因科学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而发明C.都促使了应用该技术的国家调整生产关系 D.都产生于当时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34.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说:“苏维埃……由于其起源和成份的缘故,他们一点也不像临时政府那样过于拘谨……他们毫不犹豫、毫无保留地表达了人民大众的心声。

以下革命措施中最符合当时人民“心声”的是(  )A.反击国内反革命叛乱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退出战争和获得土地D.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统治35.以下是一组反映20世纪初期中、俄两国社会变革的图片它们所代表的历史事件(  ) A.都推翻了专制王朝 B.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都改变了社会性质 D.都掀起了国内革命浪潮36.下图为特里维廉《英国社会史》中关于18世纪-19世纪中期英格兰人口变化示意图,该图反映出A.婚育观念更新影响人口出生率 B.医疗水平提高降低人口死亡率C.技术革命改善了国民生存条件 D.社会转型促进了人口结构改变 第Ⅱ 卷(材料分析题,共46分)注意事项:二卷答案,用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不能写在试卷上二、材料分析题:本卷共3个题,共46分1.(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宋朝最初未能收复边陲各省,后来又丢失了整个北边的半个中国,这在后来遭到了中国历史学家的严厉谴责这种批评固然正确,但中国文明有许多方面在唐、宋几个世纪中达到顶峰也是事实——文化领域尤其如此在这几个世纪中,出现了佛教经文和儒家经典的大百科全书;许多学者撰写的各朝历史内容全面;伟大的诗人和艺术家的杰作大批涌现;写在书卷上的书法艺术同绘画一样受到高度评价;精美的瓷器几乎像玻璃一样薄,一样透明;印刷术的发明价值连城,被用来印制大量佛经;科学技术取得了非凡的进展,它们至今才被充分理解……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这对整个欧亚大陆都具有重大意义。

……比国内贸易大发展更引人注目的是对外贸贸易的突飞猛进……结果,海上商道——而不是古老的陆路——首次成为中国同外界联系的主要通道最后还应该指出,宋朝时期中国人首次大规模直接从事对外贸易,而不再主要依靠外国中间商因而可以说,宋朝时的中国正在朝着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13章《传统的儒家文明》材料二 美固无疑将变成一个帝国,但并不是历史上罗马帝国、中华帝国、阿拉伯帝国、蒙古帝国和俄罗斯帝国那种单纯幅员扩张所形成的帝国,也不是英法等欧洲国家那种建立在直接控制基础上的殖民帝国,而是一种新型的帝国它以强大的生产能力和贸易能力为基础,要求其商品和影响力能够自由进入世界各地,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对海外领土的直接控制以便节约政治和财政成本用一句话归纳,美国作为一个国家是有边界的,作为帝国则是无边界的,这种帝国发展的逻辑正是无孔不入的资本的逻辑不论是否有意,美国的海军扩建一开始就不是针对英国海上霸权的,甚至可以说美国从来认真考虑过和英国进行一场海上较量一些国会议员虽然叫嚷“美国舰队应该主宰大西洋西部和太平洋东部”,在实际部署上,美国海军在大西洋方向完全处于防御态势,其战略构想以默认英国皇家海军对大西洋的控制为前提。

这一点是与德国1897年以后海军扩建最大的区别,后者的矛头恰恰明确指向英国 ——摘编自徐弃郁《帝国定型:美国的1890-1900》(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斯塔夫里阿诺斯研究宋代的视角有何突出特点并说明“宋朝时的中国正在朝着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这一观点的依据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崛起方式不同于传统大国的地方,并分析其影响7分)2.(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张载是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思想家,理学的奠基者之一年轻时,范仲淹曾勉励他读《中庸》,学儒家之学张载读完仍未感满足,又读遍佛家、道家之书几年后,又发现这些都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便回过头来求之六经,悟出了儒、佛、道互补的道理回乡后,张载亲自带领学生进行恢复古礼和井田制的实验前者是为了用儒家礼制净化民俗民风,后者则是为了缓和土地兼并所引起的社会矛盾特别是对井田制,张载用心最多他与学生买了一块地,按照《周礼》的模式,划分为公田、私田数井,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企图证明井田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根据龚杰《张载评传》整理 材料二 罗伯特欧文,1771年出生在英国一个贫苦的手工业者家庭欧文从小目睹了资产阶级对广大工人和劳动人民所进行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1800年,欧文管理了一个拥有2500多个工人的工厂他在自己的工厂里开始了第一步实验他缩短了工人的劳动时间,禁止使用童工,取消针对工人的罚款制度,尽力改善工人的工作条件他创办了工人食堂、托儿所、幼儿园,设立工人学校,设立医疗费和养老金制度欧文在提高了工人福利的同时也积攒了一大笔钱 1821年,他公开提出建立一个财产公有、权利平等、共同劳动的新社会1824年,欧文变卖了所有家产,从英国来到美国他在印第安纳州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按照自己的理想建立起一个“新和谐公社”公社实行生产资料公共占有,权利平等,民主管理,共享劳动成果等原则新和谐公社”的建立,引起了全世界注意,人们从世界各地纷纷赶来,热情参加和谐公社的建设 ——根据柯尔[英]《社会主义思想史第一卷》和《欧文文集》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张载和欧文各自开展社会实验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张载和欧文都探索了理想社会,分析两者的异同9分)3.(16分)材料一 历史地图承载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揭示着事物的性质或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体现了历史变化与发展规律图1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图2 新航路开辟(1)比较材料一中的图1、图2,提取两项有关全球范围内海上商贸之路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12分)材料二 为什么我们的历史一轮复习采用通史体例复习?第一,通史复习由高考试卷编排特点决定文综试卷历史科目试题的呈现方式是按照通史编制的第二,高考全国卷文综历史试卷中直接考查时间或者利用时间信息解题的试题增多第三,由高中新课程教材的体例所决定现行高中历史新课程教材按政治、经济、思想与文化等专题编写,采取了中外混编专题史的形式,展示了浓郁的时代性和创新性然而缺乏清晰的线索与方向,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暴露出明显不足:对时间信息不敏感,对历史事物的先后顺序不清楚,对历史阶段性特征不理解2)填写隋唐时期的主要史实(4分)时间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隋唐时期(581~907年)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农业①思想“三教合归儒”、“三教并行”手工业制瓷业形成南青瓷、北白瓷的格局科技②商业京杭大运河、柜坊、飞钱文艺唐诗、书法艺术步入盛世、出现了词威海一中高三学部xx学年第一学期10月模块考试历史答案1-5 CDDCA 6-10 BBDAD 11-15 CCDDC 16-20 BBCAD 21-25 ADDCC 26-30 ADABC31-35 BBCCD 36 C1.【解析】“禹传子,家天下”是王位世袭制的开始,虽以朕自称,朕是古代统治都对自已称呼,没有尊卑关系,故A项错误;“禹在统领众多邦国君长,出征三苗”描述的是禹率军出征的情形,而君主专制是封建社会统治的模式,故B项错误;“从禹在统领众多邦国君长”可以看出当时众多的方国均受禹的控制和领导,故C项正确;“禅让”是指最高统治权力更替的一种方式,题目所描述的领导作战的情形,两者不相符,故D项错误。

答案】C2.【解析】夏商周三代时期,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而皇权专制始于秦始皇时期,故A项错误;地方分权体制不是周朝开创的,周朝借鉴和发展了前代体制,故B项错误;据材料“周代分封制的实质则是……天下一统的政治制度”可知,分封制是周王朝为加强对地方控制服务,与边疆地区开发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天下一统的政治制度”说明分封制强化了国家整体观念,故D项正确答案】D3.D4.C5. 【解析】根据所学,孔子的爱是有等差的爱,墨子的爱是无等差的爱,是一种博爱,故A项正确;墨家代表的是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故B项错误;墨家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故C项错误;墨家主张尚贤、尚同,故D项错误答案】A6.【解析】不按自然地理划分行政区域,不利于各地的交流,故A项错误;“犬牙相入“”““犬牙相制”,能够从地理上限制地方势力,防范地方割据,故B项正确;不按自然地理划分行政区域并不能起到推动各地均衡发展的目的,故C项错误;这样做削弱了地方权力,故D项错误答案】B7.【解析】材料未提及东汉庄园经济出现新技术,故A项错误;材料“当大规模的自耕农……农民并没有响应”体现东汉末年社会矛盾尖锐时,庄园下农民生活相对安定富足,故B项正确;庄园经济是东汉豪强、军阀称雄地方的经济基础,威胁中央集权,而材料未提及,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庄园经济下矛盾相对缓和而非激化,故D项错误。

答案】B8.【解析】魏晋玄学指魏晋时期以“三玄”思想为骨架,从两汉繁琐的经学解放出来,企图调和“自然”与“名教”的一种特定的哲学思潮,用思辨的方法讨论关于天地万物存在的根据的问题,所以用“逃避现实”来描述是不准确的,故A项错误;理学思想的核心是儒学、杂揉了佛学和道学思想,故B项错误;魏晋时期,佛学和道学的兴起,儒学的地位受到挑战,故C项错误;玄学是以道家为核心,杂揉了儒学和其它的思想而成的,故D项正确答案】D9.【解析】根据“无所庇其不令之子孙”可知郡县制下地方主要官职不能世袭,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材料通过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对比,意在说明郡县制的积极作用,故B项错误;”封建制”即分封制,故C项错误;正因为郡守县令的职位不能传给子孙,所以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故D项错误答案】A10.【解析】根据“契约文件,上面写有田主、租田人、租种期限、租田数额和田租数额”可知地主和佃农之间有明确的约定,限制了地主进一步进行盘剥,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说明契约的时限,靠小农经济是无法改进农业技术的,故B项错误;租佃关系的发展较过去佃农无条件依附地主是一种进步的表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故C项错误;通过租佃关系明确了地主和佃农之间的明确的关系,使佃农对地主义务有了明确的限制,佃农有了更多的人身自由,故D项正确。

答案】D11.【解析】唐朝时铸造开元通宝是因为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且没有滥发,因而达不到利用钱币来聚敛财富的目的,故A项错误;唐朝时开元通宝用年号钱取代量名钱,钱币具有了象征意义,并非非常珍贵,故B项错误;材料“从唐朝起钱就不再以重量为名称而改称宝”及“通宝的意思是‘通行宝货’”可知由于商品经济发展,货币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故称为“宝”或“宝货”,故C项正确;开元通宝依然为铜钱,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故D项错误答案】C12.【解析】根据材料“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说明该制度能让百姓参与政治,只可能是选官制度,故A项错误;察举制由地方官吏察举士人,依然有一定的范围限制,达不到“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的影响,故B项错误;由于科举制使封建社会普通下层的老百姓也可以通过参加科举考试获得参与国家政权的机会,所以“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故C项正确;行省制与选官制度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13.D 14.【解析】明朝内阁制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根据题目中“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执掌,终以取祸……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内阁成员均听从于君主,国家决策大全掌握在皇帝手中,故A项错误;内阁制并非法定的行政中枢,故B项错误;内阁的权力和地位来源于皇帝的个人意愿,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故C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D项正确。

答案】D15.【解析】材料中从明初科举取士南北比例极不平衡到按比例录取,反映科举取士地域分布日趋合理,而非文化专制,故A项错误;材料中科举取士为政治和文化举措,与南北方经济协调发展无关,故B项错误;科举取士的南北比例实际上反映了地方势力在朝廷中的话语权,科举取士按比例录取一定程度上平衡了南北势力,故C项正确;材料中未提及科举考试过程和录取程序的公平公正的问题,故D项错误答案】C16.【解析】材料表明明末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本质上反映了中国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此时中国并未废除海禁政策,故A项错误;材料中现象得益于与中国对外贸易中中国输出产品(主要为手工业产品的精美),故B项正确;材料虽反映中国对外贸易的发达,但封建政府仍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错误;明末中国未进行殖民扩张,故D项错误答案】B17.【解析】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是资本主义的发展,材料中“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反映了棉纺织业,故A项错误;材料中“习机业……计日受值”表明雇佣关系,故B项正确;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与材料中“最能体现当时世界发展趋势”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反映丝织业,没有涉及资本主义的发展,故D项错误。

答案】B18.材料没有涉及国家统一的信息,故A项错误;按照图片信息,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科技就已经落后于世界了,故B项错误;1500年以前,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的件数都是少于中国的,从1501年到1840年,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件数超过了中国,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出中西方关系的内容,故D项错误答案:C19.【解析】根据材料,京剧是徽剧吸收昆腔、京秦二腔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故A项正确;材料不体现文武、角色等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不体现京剧与百姓的关系,故C项错误;徽剧为乾隆贺寿进京,但不涉及题材,故D项错误答案】A20.【解析】根据图片信息,不论字形、字义,不能体现多元化,故A项错误;从雷字的产生发展过程,形象化伴随始终,故B项错误;汉字是中国的语言文字,图片不能体现国际化,故C项错误;从图片可以看出,汉字笔画原来越简单,表意功能越来越清晰,故D项正确答案】D21. 【解析】考查从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集市是由草市发展而来,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表格信息显示南方发展明显,A正确;B项的经济重心南移宋朝已经完成;材料并没有选项C的信息;D项不符合实际2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

《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这就打破了清朝闭关锁国的状态23.【答案】D【解析】从条约内容可以看出,拆除山海关炮台;拆除大沽炮台,这是《辛丑条约》的内容,故选DA项主要是协定关税、割香港岛通商等;B项主要是赔款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C项是割让台湾等24.【答案】C【解析】由材料图中射杀十字架上的猪,可以看出是矛头指向的在华的传教士,这也反映出当时的民族矛盾尖锐,由万箭射猪,一刀斩羊头,可以看出义和团对外国的态度是“灭洋”,由图片中清政府的官员在指挥,可以看出义和团的承认清政府领导的,结合所学知识,义和团的对清政府是“扶清”,所以C项符合题意;A、B、D项材料没有体现;故选C项25.【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析材料的能力材料表明,《十二铜表法》规定,在不同程度的刑罚上,审判的主体不同这体现了法律中的秩序和平衡,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审判主体的不同,并非量刑程序的不同,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对所有公民的法律,没有体现“平民利益得不到保障”,故B项错误习惯法指的是独立于国家制定法之外,依据某种社会权威确立的、具有强制性和习惯性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与材料内容无关,故D项错误。

2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每天领取津贴的公职人员多达2万,占公民人口总数的1/2陪审员虽属兼职,但每人每年花在案件审判上的时间约为150-200天”信息说明雅典民主政治成本非常大,故A项正确27.【答案】 D【解析】注意图中时间起止“1500-1640年”,此时正是新航路开辟后,由于大量金银涌入欧洲,造成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引发“价格革命”,故选D17世纪时期荷兰海外贸易发展迅速,被称为“海上马车夫”,英国面临激烈的商业竞争,排除A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无法推断其原因是英国殖民争夺的初步胜利,排除B.图中无从体现英国小麦是否投入世界市场,排除C28.【答案】A【解析】通过图示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观察图示,左图为美国政治权力示意图,右图为德国政治权力示意图从本质上说德国的君主立宪和美国的民主共和都是资产阶级代议民主制,都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原则,故A正确据所学知C不符合德国,B他们代议机关的职能是相同的都行使立法权,D不符合美国所以答案选A29.【答案】B【解析】解答此题需关注关键词“本质”,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反映在思想上是李贽的离经叛道;14世纪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反映在文艺复兴中抨击禁欲思想。

文艺复兴矛头并未指向世俗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而是天主教神学的蒙昧主义、禁欲主义,故C项错误A项错误,明清思想家并未上升到反封建制度的高度;D项错误,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对通俗文化的要求应该出现在宋朝时期故选B30.【答案】C【解析】葡萄牙人达伽马开辟了欧洲直通印度的新航路,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地位逐渐被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和尼德兰所代替,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开始衰落,故C正确ABD三项没有全面反映题干的信息31.【答案】B【解析】抓住关键词“根本原因”,经济是思想产生、发展的根源17世纪的中国只是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发展很缓慢,到18世纪中国比法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要落后很多,B项符合题意,正确3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从启蒙运动角度思考17-18世纪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比之萌芽时期有了进一步增长,启蒙运动的“最突出”特点是提出了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权分立”、“社会契约”、“人民主权”、“君主立宪”等等政治构想故答案为BA是文艺复兴;C中理想主义错误;D中不是主要特点33.【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重工业成为整个工业的主导,故A项错误;瓦特的万能蒸汽机,是对原有纽可门蒸汽机的一种技术改良,故B项错误;它们分别代表着两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它们的使用引发了生产组织的变化,分别产生了工厂制、大企业,故C项正确;当时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英国,格拉姆是比利时人,故D项错误。

答案】C34.【解析】依据材料“他们毫不犹豫、毫无保留地表达了人民大众的心声应该是人民获得土地和退出一战获得和平,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毫无保留地表达了人民大众的心声”,但战时共产主政策不能代表人民大众的心声,故B项错误,C项正确;依据材料“他们一点也不像临时政府那样过于拘谨”,由此可见此时的罗曼诺夫王朝已被推翻,故D项错误答案】C35.【解析】两幅图片分别代表辛亥革命中的武昌起义、俄国十月革命中的攻打冬宫攻打冬宫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A项错误;武昌起义主力是湖北新军,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故B项错误;武昌起义后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故C项错误;武昌起义后各省响应,十月革命向其他城市扩展,都掀起了国内革命浪潮,故D项正确答案】D36.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材料图片反映的是18世纪-19世纪中期英格兰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变化曲线:出生率较高且稳定,死亡率则迅速下降联系所学,这一时期正是工业革命时期,科技的进步使民众的生活条件改善,再加上医疗技术的进步,出现了上述现象分析选项,C项最为符合题意,所以应选C考点: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影响二、材料分析题:本卷共3个题,共46分。

1.(1)特点:突出整体(或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以文化和商贸成就为主要研究依据4分)依据: “商业革命”对欧亚大陆意义非凡;对外贸易突飞猛进;海上丝路取代陆路成为东西方主要贸易通道;逐渐摆脱对外国(阿拉伯)商人的依赖4分)(2)不同:不以单纯领土扩张为目的,而是要求向世界各地进行商品和资本扩张;积极扩张自己的海上实力,不与传统大国(英国)军事争锋4分)影响:促进美国崛起,逐步掌握世界霸权;客观上推动世界经济联系加强;侵犯了相关国家的主权完整及经济利益3分)2.(1)张载:儒学危机和三教合一的趋势;商品经济繁荣对民俗民风的冲击;土地兼并严重3分) 欧文:工业革命开展,机器大生产和工厂制度的出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矛盾尖锐;工人生活悲惨3分) (2)异:①方式上:张载以复古的方式在儒家经典中寻找理想社会;欧文:根据自己的社会实践开创性地探索理想社会 ②内容上:张载的理想社会是以奉行儒家伦理道德和维持等级秩序为特色的;欧文的理想社会是财产公有,权利平等的社会主义社会 ③前提:张载的理想社会是建立在农业社会的基础上;欧文的理想社会是建立在工业社会的基础上6分) 同:两者都缺乏实现的社会基础(空想);两者都充满了理想色彩;都强调天下大同(为公);都重视实验验证。

3分)3.示例一:信息:从区域性的海上航线延伸为全球性的海上航线2分)说明:古代海上商贸之路基本上集中在亚非地区;新航路开辟后,海上商贸之路延伸为全球性的交通网络4分)示例二:信息:从以中国为主导到以欧洲主导2分)说明:明中叶以前,中国国力强大,一直掌握着海上商贸之路的主导权;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逐渐形成,西欧各国逐渐掌握了海上商贸之路的主导权4分)示例三:信息:从和平之路逐渐演变为扩张掠夺之路2分)说明: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以来,促进了巾国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一直是友好交往的和平之路;新航路开辟以来,伴随着欧洲人的是劫掠、征服、殖民4分)示例四:信息:由奢侈品交换到各种物质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传播2分)说明:古代海上商贸之路交换的主要是奇珍异兽及丝绸、瓷器、香料等奢侈品;新航路开辟以后,各种商品、文化、物种通过海上商贸之路而在全球范围内扩散交流4分)示例五:信息:由贡赐贸易转化为商品贸易2分)说明:古代中国海上商贸之路以贡赐贸易为主,不重视利润;新航路开辟后,以欧洲为主的商品贸易重在追求利润的最大化4分)(说明:只要答出两项信息,并加以说明,即可得12分选取其他主题和材料组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2)①曲辕犁、筒车 ②雕版印刷术、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