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教案格式,若要写教学意图,最好是以表格式呈现会更清晰的,还有就是不要把教案和说课搞混了!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课题一 质量守恒定律小组成员:陈晶 陈艳 游婷 陈玲【教材分析】通过前面几章的学习,使学生对化学反应中的物质有了一定的微观了解本节课并不是从质量守恒的定义出发,而是首先提出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让学生思考,熟悉作出假设,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得到结论的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让学生从亲身观察的事实中得出结论,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化学反应的客观实质,从而深刻认识到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并使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从而实现本节课的难点突破学生分析】初三的学生已经接触到化学,对化学的物质构成已经有所了解,但是,对于实验技能掌握还不够因此,教学中应结合实情,由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原理和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还应及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并指导学生分析结果设计理念】本节课理论性较强,若单纯由教师讲授,课堂必定枯燥,故应引进实验,一方面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奠定基础先通过诗词引入课题,使学生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具体实验来验证猜想,从而初步得出质量守恒定律。
通过前人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过程,结合实验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深度探究再从宏观到微观解释定律的客观实质,促进学生的思维由宏观转变到微观最后,再次强调质量守恒定律的重难点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1、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并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 能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没有变化二、 过程与方法1、 通过科学探究过程初步学会简单的实验操作2、 通过具体的实验,了解质量守恒实质,并微观角度解释化学反应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1、 树立定量研究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及应用【教学难点】1、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2、 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教学课时】 一个课时【实验用品】仪器:天平、锥形瓶、橡皮塞、玻璃管、气球、酒精灯、烧杯、试管、石棉网、细沙、火柴药品:白磷、酒精、稀硫酸铜溶液、洁净的铁钉、碳酸钠粉末、稀盐酸、镁条【教学设计】(一)引言教师活动 引言:“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赤壁之火,使曹军百万雄师,化为灰烬满江的人船怎么就成了一堆灰呢?它的质量为什么减小了呢?而铁生锈后它的质量增加了,这又是为什么呢?难道在化学变化中隐藏着什么秘密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将知道答案。
学生活动 (积极思考,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设计意图 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想要去探索究竟(二)提出问题:化学反应的特征是生成了其他物质,例如: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那么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与反应物碳和氧气的质量之和有什么时候关系呢?(板书 :碳+氧气→二氧化碳)学生活动 (产生猜想,出现不同的想法)提出下面几种假设1、提出假设 若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有变化,则可能有几种情况?(学生思考后回答)分组讨论,交流得出有如下三种情况 ①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②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③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但究竟有没有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探究者,去研究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有什么关系?(三)实验探究教师活动 请同学们先阅读书上90页的活动与探究方案一 (一分钟后拿出实验视频)在视频播出1分38秒后停止播放,提出问题:此时天平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为什么?学生活动 同学们踊跃的提出自己的见解设计意图 让学生对定律的发现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教师活动 当气氛达到一个小高潮后,总结学生的回答,表扬学生都回答得很好,各有各的见解。
继续播放视频,得出结论,在该实验中由于体系是一个密闭体系,反应过程中无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所以反应前后物质的量没有变化接着让学生阅读方案二(适时拿出实验视频)老师提问:在这个反应过程中,为什么我们不用把烧杯盖住呢?答案,因为没有气体产生,不需要盖盖子教师活动 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把这两个实验放在一起呢?学生回答 这两个实验很典型 教师活动 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然后拿出结论,同学们说得都对,但是老师要说的是,在这两个实验中,强调的就是整个体系一定要保持和外界没有物质交换,第一个实验用气球保证了这个体系是封闭的,第二个实验中没有气体生成,所以不需要考虑这些问题现在同学们知道刚刚那三个假设谁成立了吧通过这两个实验,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定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教师活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分析一下刚才的实验,我们就会发现,实验中,我们涉及了固体、液体,但是却没有气体那么,大家思考一下,如果实验中涉及气体,还会不会有相同的结果呢?我们还是以实验结果说话,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进入碳酸钠和盐酸的实验,在这里,请大家回忆一下,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的的生成物是什么呢?好的,现在我们观看视频,请大家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视频播放)好的,实验完成我现在已经看到同学们脸上迷茫的表情了很明显,实验中天平在化学反应前后是不平衡的请大家仔细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天平发生倾斜呢?请大家想想原因何在呢?是偶然因素导致的吗,还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在一起看看另一个实验,镁条的燃烧同样的,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镁条燃烧化学表达式,(视频播放)请大家注意观察现象大家仔细想想,为什么天平会倾斜呢?我们刚刚才得出结论是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相等啊!为什么现在又不等了呢?难道是我们刚才得结论出错了吗?大家仔细思考一下学生活动:学生仔细思考,并小声议论设计意图:通过两个实验的不同结果,使得学生养成探究性学习的习惯教师活动:其实,刚才困扰这我们的问题呢,其实在很早以前也同样困扰着伟大的化学家们,比如在在1673年英国著名的科学家波义耳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将金属放在密闭的容器里加热,两个小时打开密闭容器,进行称重,物质的质量增加了,反复实验得出同样结果但是,在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把锡放在密闭的容器里煅烧,发现在煅烧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在当时这一结论却没有引起注意直到1777年法国的拉瓦锡做了同样的实验,也得到同样的结论,这一定律才获得公认。
现在,我们和前人一样,都发现了问题的存在,那么我们现在一起分析一下,问题的原因何在请大家仔细看我们的定律,并做出思考好的有没有哪位同学愿意和我们一起分析一下原因呢?学生活动:积极分析问题教学意图:通过前人的实验探究,引发同学对结论的思考教:非常好,你对实验的分析,是比较到位的相信大家已经注意到了,我们的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反应请大家务必注意的是我们的质量守恒定律必须是反应前总的质量与生成物总的质量相比,才相等这个“总”字一定不能扔到一旁去了这就意味着,我们在对这个定律的应用的时候,必须将沉淀、气体等统统算上其次,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总和并不是任意质量之和,不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不能计算在内其次,大家在理解定律时要注意的是,“守恒”,是指质量守恒,而不是体积或者其他的相等四)质量守恒的微观实质教师活动:同学们,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质量与生成物质量总和相等,这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宏观表现那么质量守恒的微观表现是什么呢,为什么质量会守恒呢?通过上一章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微观方面,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组成的,这对我们从微观层面来解释质量守恒定律有什么样的帮助呢?学生活动:思考新的问题设计意图:引起新的学习期望教师活动:我们知道水在通电条件下,能够生成氧气和氢气。
那么在这个反应过程当中组成水的氧原子和氢原子发生了哪些变化?下面,请同学们观看电解水过程中的原子变化,并思考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氧原子和氢原子发生了什么变化?(播放视频或图片)学生活动:观看图片,思考问题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使学生的思维由宏观升华到微观,深入本质思考问题教师活动:(提问让学生回答在这个过程中原子发生的变化)我们可以在图片中看到两个水分子电解变为两个氧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氢原子和氢原子结合生成氢分子,氧原子和氧原子结合生成氧分子在这个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数目也没有发生改变,同样它的质量也没有发生改变学生活动:思考、理解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发生变化教师活动:同学们,这就是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总和不变的根本原因当然同样的,我们可以在观看动画中看到,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根本上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同时初步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教师活动:下面,请同学们看看这样一个习题,用我们所学的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来选择学生活动:观看幻灯片,做题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并用它来解决问题。
教师活动:(提问)请一位学生来回答问题学生活动:回答问题教师活动:(总结)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由于我们不知道乙醇的分子式,但通过题目中所给定的信息,生成物中共含有C、H、O三种元素,两种生成物中,有一种含有O元素,那么,我们可以确定乙醇中必定含有C、H两种元素,不能确定是否含有O元素所以,这道题的正确答案选C五)总结 教师活动:同学们,课程上到这里,我们的讲解也告一段落,现在我们对本堂课进行小结首先是宏观角度,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不变的,从微观角度上讲,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量、原子的质量不变设计意图:让同学们从宏观、微观两方面清晰的理解质量守恒的内涵教师活动:质量守恒定律是很重要的,让我们一起读一下质量守恒的定义学生回答……教师活动:对于质量守恒定律,我们要注意质量守恒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参加:发生了化学反应的,不参加发应的不能计算在内总和:各种状态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计算在内包括有沉淀、肉眼看不见的气体等前面的这两个实验中一个生成物中有气体,一个反应物中有气体我们都必须计算在内,才能使质量的总和。
Na2CO3+HCl→NaCl+CO2+H2O(生成物有气体)Mg+O2→MgO(反应物有气体)我们都要加在内设计意图:将质量守恒中注意的重点指出,并总结前面的几个实验教师活动:对于质量守恒定律它的适用范围我们要注意几点1.它适用于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如5g的食盐溶解在95g的水中得到100g食盐水这能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呢?不能,因为溶解是一个物理的变化,它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水变成冰);2.质量守恒指的是质量,而不是体积等其他物理量设计意图:指出质量守恒的适用范围教师活动:我们可以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来推测一些物质的组成或化学式,进行有关计算,解释一些实验事实最后我们就一起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点石成金”这一成语,本意为古代术士的一种法术,即能使石头变成黄金有人说他能把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变成黄金,学习了这一节课,同学们认为这可以实现吗?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变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是由钙元素、碳元素、氧元素组成的黄金是由金元素组成的,因此石灰石不可能变成黄金的设计意图:在一个问题的思考中理解并运用质量守恒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