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2016 学年度语文教研活动记录教研时间: 2015 年 9 月 11 日教研地点:教师办公室教研人员:全体语文组教师教研内容:订本组教学计划教研记录:一、指导思想: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依据,以“立足课堂,实施有效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为工作重点,组织本组老师,深入学习教学课标,并贯穿于整个教学中另外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年龄特点,结合生动的教学课堂实例, 进行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探索研究 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堂中,学习语文,发展语文素养二、工作思路:1、组织本组老师结合课堂教学实例,继续收集、学习相关教育理论,进行讨论交流,写学习心得并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2、依据教学常规要求,认真完成语文教学工作除了积极配合学校组织的行政听课、 随堂听课,抽查作业及教师备课等各项活动以外,我们教研组还将进行不定期的作业互查、教研组内开展“互听互评”活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突出年级特色3、把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学习习惯、行为规范)安全教育作为工作重点4、努力抓好学生的学习常规,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活动。
5、经常开展交流心得活动,互学互助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活动时间: 10 月 9 日活动地点: 办公室参加人员: 本组的语文教师活动主题:就“打造卓越课堂”赛课做好准备《放飞蜻蜓》集体备课活动过程:1、解读教材:这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 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劝导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掉的故事, 告诉我们必须爱护益虫的道理,是富有启迪意义的好教材2、设计理念 :( 1)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渐次深入探究 2)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根据标题“放飞蜻蜓”的特殊性,启发学生由此出发,提出自己的猜想,相机亮出故事结构“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进而兼顾首尾,聚集“放飞” ,导向深入探究,使教学不致平板化 3)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教学中尽量注意陶先生关爱儿童、循循善诱、民主作风等等闪光点,让学生对其自然产生敬佩情绪,在心中树起崇高形象 4)作者描写了一群儿童,充满了童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在创设的意境中去感受情、体味趣,于不知不觉中提高思想认识三、探讨教法:朱锦岳 : 这篇文章短小且非常容易理解,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极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我觉得在这课的教学中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以趣激学 , 以情系说刘金萍 : 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蜻蜓飞舞的画面导入课题,不仅激起学生对美丽蜻蜓的喜欢, 而且由此让学生带着美好的感情进入下面的学习,具有针对性、 启发性,将对后面的教学产生了铺路搭桥的效用哈菊红 : 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之一一方面表演的学生会尽自己的最大的努力,争取表演得惟妙惟肖,另一方面,台下的学生会津津有味的听,全神贯注地辩,又兴致勃勃地说,能培养学生专心听、仔细辩、大胆说的习惯和能力把余环 : 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谈自己的看法: 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 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 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为什么?张延竹 : 在学完整篇课文以后,我觉得可以安排了一组图片欣赏,目的是引导学生想象: 重回蓝天的小蜻蜓会说什么呢?并自由表达:你们有什么想对小蜻蜓说的吗?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教研时间: 2015 年 11 月 6 日教研地点:教师办公室教研人员:全体语文教师活动主题:学习《教学参考用书》具体内容:一、关于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重点在于:树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题的教育理念 在理念前提下正确把握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的特点, 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二、教材的内容和结构关于课文:用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的故事吸引学生,同时又吸纳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单元练习安排合理,巩固了基础知识,落实了写字任务关于识字:坚持识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三、注意的问题中年级重点落在朗读训练, 尊重学生的个性行为 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和听说习惯四、本学期语文教学小组活动安排计划1、互听随堂课,共同提高2、经常交流教学反思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活动时间: 12 月 18 日活动地点: 教师办公室参加人员: 全体语文教师活动主题: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遨游汉字王国”具体内容:围绕“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教学,这也是孩子们第一次进行为期两周的综合性实践根据 “有趣的汉字”和“我爱你,汉字”等主题,我们教研组的老师们进行了一次次的集体研究, 最后决定引导学生利用课本及课外的相关资源, 自主开展一系列的汉字综合学习行动活动如下:1、学习课本上的阅读材料,然后组成学习小组,并确立组长后明确分工;2、小小展示台──汉字历史大揭秘( 1)字谜大擂台。
2)谐音俱乐部( 3)小小故事会如“一字之差”的教训等)( 4)小主人在行动──我为用字规范出点力( 5)小小书法展──感受书法艺术美3、制作展板4、小结:陶行知先生说过, 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会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去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解放孩子的嘴,让他们会说 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确定活动的主题,自己分工,自己搜集材料,编写材料,自己主持活动,他们就会兴趣盎然的确,在综合性活动课上,孩子们的思维特别活跃,他们的“工作成果”也给老师们一个又一个惊喜语文教研活动记录活动时间: 2015 年 12 月 24 日活动地点:教室办公室参加人员:全体语文教师活动内容:小结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情况教研记录:一、试题评价:1、按要求写字词2、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3、按要求填空4、写话二、命题特点:1、全面性2、基础性3、综合性三、卷面分析:1、学生知识、能力等表现较好的方面及原因书写、字词、阅读、审题、写话)2、学生知识、能力等表现不足的方面及原因汉字书写不规范字词把握不透彻写话训练有待加强审题能力有待提高评分标准有待规范四、建议:欧毅:重视良好的书写习惯培养蒋娟:提高字词教学实效效率陈利: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
邓枰:重视口语交际与写话教学郑兰:关注常规,培养严谨求实的学习习惯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教研时间: 2015 年 12 月 24 日教研地点:教师办公室参加人员:全体教师教研内容:在反思中进步 在评课中成长活动过程:一、由朱主任做《在反思中进步 在评课中成长》的专题讲座(一)反思重点——课堂教学关键词:教学观念 教学行为 学生的表现(二)课前准备和课余练习——反思的基点关键词:教学目标 达成高度 准确的定位(三)学习观摩——反思的生长点(四)开展对话——反思的要点(五)勇于否定——反思的难点反思的内容:1. 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2. 教学活动是否“沟通”和“合作” 3. 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4. 教学过程是否存在着“内存” 5. 教学过程是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6. 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7. 是否存在着“伪探究”反思的方法:1. 思教学效果2. 思自己的行为3. 思成功之处4. 思教学不足5. 思改进措施6. 思再教设计(三)进行教学反思的注意事项1. 不要与说客混淆2. 注意反思的“落脚点”3. 注意反思的“系统化”4. 注意反思的“实践性”5. 注意反思的发展性四)关于评课化澄小学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 3活动时间: 4 月 16 日活动地点: 教师办公室参加人员:语文教师。
听课议课——陈利执教《 争论的故事》评课记录:本周陈利在组内上轮流课时执教了 《争论的故事》一课听完课,我们教研组及时组织了评课,现将老师们的评课意见整理成评课稿:真实、朴实、扎实欧毅: 陈利执教的《争论的故事》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文章,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阐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根据文本“借事说理,以对话推进故事发展”的特点,整堂课通过品读和感悟,让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在阅读、交流中得到提高,展示了一堂原汁原味的语文课陈利对教材的独到把握,简约扎实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娴熟的教学技能,使我们教研组听课的老师交口称赞蒋娟: 夯实双基,扎实有效语文教学无论如何改革,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仍然是学生必须把握的,所谓“万变不离其宗” 从这节课的执教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老师的字词教学非常有特色如在理解“很不服气”时,老师让学生观察插图上哥哥的神态, 做一做不服气的样子, 读出不服气的语气,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明了“不服气”的现实含义理解 “不以为然、争论不休”时,课前要求学生查字典了解带点字“然、休”的意思,让学生结合上下文选择义项 接着,指导学生抓住这些词语和反问句,把激烈的争论通过朗读和表演表现出来。
教师这样设计的意图何在?课标提出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这项基本技能的获得就是在课堂中由老师引导,让学生学会根据语境选择正确的解释语文课就是语文课,如此设计,将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让人感受到浓浓的语文味曾芳: 本课教学中反问句的教学处理得印象深刻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兄弟俩是怎样争论的?媒体出现三句反问句,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句子的意思, 然后讨论:为什么他们要用反问句争论而不是直接说呢?你读一读, 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从而体会出反问句的妙用:反问句能够增强语气,把强调的意思说出来,争论时运用反问句可以使争论更激烈,更精彩这样的设计与点拨,显示了教师钻研教材的深度老师牢牢地把握住了文章的“训练点” ,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也体现了“语文课要追求简单的深刻” 这一思想听到这里,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同样一篇课文,如果只是看教参,完成任务,那学生的所得会很有限 而像陈利这样精心解读文本,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去进行教学,那么学生的收获就会很大邓枰: 朗朗书声,激活课堂以读为本是我们在新课程实验中致力寻求的新理念, 也是语文教学的至高追求。
在课堂上,陈利十分重视朗读的训练, 始终以读为主,紧扣“哥哥和弟弟怎样争论不休,怎样把争论的语气读出来”这个问题,抓住关键词句, 品读文本,悟出文本的意思 朗读的形式也多样,读后老师都给予了鼓励性的评价, 逐步引导学生由读通到读懂, 再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落实了读的训练目标,重视了读的实践过程在琅琅的读书声中, 学生渐渐明晰了本课的寓意 其中学生读得特别出彩的是:先让学生讨论如何读好人物的对话, 总结出注意提示语及提示语中表现动作、 神态的词语读出争论的语气, 通过理解重点词来品读等方法,然后学生自由练习朗读在熟读的基础上,分角色读,加上动作表情分角色表演, 把激烈的争论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充分体现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 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互相交流的平台课堂上,学生高举如林的小手,争相展示朗读的情景,使我们体会到:琅琅书声,激活课堂郑兰: 巧妙渗透,拓展延伸有故事,有感想,是这篇课文的独有特色 “感想部分”巧借同学之口,各抒己见,阐明了道理如何使学生既和文中同学的感受产生会心的共鸣, 又不失自己的理解、 自己的独特感受呢?陈利的做法很巧妙:先引导学生将故事读透,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在此基础上,学生再读文中“感想部分” 你欣赏哪种说法?”这一问题的探讨之后,不用过多地讲解,学生对“抓住时机,先做起来 ”这个道理已经理解得非常透彻了 接下来让学生谈谈 “争论是不是都是不好的?我们认识问题要不要争论?” 这一问题挖掘得很深, 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延伸了故事的内涵,深入认识生活中的道理,更进一步巩固了课文的学习总之,这是一堂朴实有效的语文课, 相信只要是认认真真听课的学生,都会受益匪浅 这种扎扎实实的课堂氛围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