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评课稿

仙***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9.52KB
约2页
文档ID:28894215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评课稿_第1页
1/2

《七律长征》评课稿 今天聆听了王建慧老师执教的《七律长征》这一课的教学,收获甚丰课堂中,老师抓住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一首联作文章,让学生总的感知长征的难,除了万水千山,还有千难万险,千辛万苦,而面对这些困难,红军战士是不怕,是只等闲,为了让学生体验红军战士的英雄形象,老师的设计别具匠心:一、先声夺人,帮助学生“酝酿”情感王老师让学生感受到长征所经历的重重艰难,引领学生走进诗歌、理解诗意、领悟诗所要表达的情意作了很好的情感铺垫接着,王老师利用多媒体把长征路线展示出来,紧紧抓住了学生的视觉形成了强烈的情感碰撞为学生很好的创设了一个学习《长征》的情境老师此举旨在“酝酿”情感酝酿”情感是我们打造有效课堂至关重要的环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先声夺人,构建起情感的基石二、巧用简笔画,直观呈现差别:王老师在这节课上两次运用了简笔画,第一次是在理解“乌蒙磅礴走泥丸”的时候,画出的是气势宏大的乌蒙山和微小的“泥丸”;第二次是在理解“五岭逶迤腾细浪”的时候,画的是连绵不断的五岭和细小的波浪可以说,两次直观清晰地简笔画呈现,直接凸显了实际困难和红军眼中或者说诗人眼中的景象的巨大差距,对学生读中悟情做到了有效的引导,让学生通过视觉的对比,感受到红军战士那种大无畏的乐观坚强的精神。

三、补充历史事件,突破难点“寒”和“暖”这首诗描写的长征距孩子生活的时代较远,加之以诗词的形式表现,对于小学生理解起来确实有些困难理解第三联中“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暖”和“寒”所蕴含的情感是教学的难点在理解“暖”字时,耿老师通过先让学生听《巧渡金沙江》的故事,然后说说自己的感受,再进一步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到了红军不费一枪一炮,不伤一兵一卒巧渡金沙江后的那种喜悦和自豪在理解“寒”字时,王老师事先通过让学生观看《飞夺泸定桥》的影像资料,让学生对这个“寒”字有了感性的认识,为学生理解“寒”字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然后用对“寒”的理解渐趋深入,最后在学生充分感悟、大胆表达之后,教师又引导学生进行了反复品读,此时,学生深刻体会到了红军抢渡大渡河时的惊险悲壮、惊心动魄,对“寒”字的理解水到渠成文本通过如此解读,“暖”“寒”这两个字变得丰满而厚重,教学的难点也成功突破教学中,教师力求先让学生体会到这些困难的大,大到让常人难以想象,万分惧怕,再突出红军的不怕和无畏,从而体会到红军将士的乐观我们说,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朗读则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户,它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蕴藏情感的最佳途径。

对诗词的教学,读更是少不了的老师始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理解、感悟,通过情感的相互引发,心灵的相互交融,语言在交流中凸现,情感在交流中升华尤其是最后饱含深情的配乐朗诵,让学生积蓄在胸中的情感得以宣泄,加以升华《七律长征》评课稿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它是毛泽东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战士英雄无畏和乐观精神,抒发了作者勇往直前的豪迈情怀听了王建慧老师执教的这节课后,我觉得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值得学习:1、课前准备充分,图片资料丰富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王老师首先介绍有关长征的资料,使学生对长征有一定的了解,再通过课文中注释,从字里行间大致了解诗歌内容再现红军长征中的一些重要战役如: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过草地,爬雪山等通过想象加以充实,加以补充,使长征的一些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利用资料 巧解难点王老师通过资料,巧妙地将学生陌生的时代背景、七律的特点、巧渡金沙江的故事、长征的结局等情况穿插在教学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诗的理解减缓坡度,带领学生走进那个年代,走进二万五千里长征漫漫征程……3、突出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从课始到课终,王老师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始终把学生置于主动、自动、互动的平台之上,以读代讲,让学生去自读自悟,读出层次、读出韵味。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