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栽培技术一、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 温度:姜原产于我国热带及东印度,性喜温暖,根茎(姜块)生长需要较高的温度在6〜18°C以上才能发芽, 在20〜27C时姜块发育迅速,月均温为24〜29C最适宜根茎分生,在15C以下停止生长,达40C时发芽仍无妨碍 但低于10C以下,姜块容易腐烂2、 光照:姜耐阴而不耐强日照,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格故栽培时应搭荫棚或利用间作物适当遮荫,避免强烈阳 光的照射3、 水份:姜的根系不发达,耐旱抗涝性能差,故对于水分的要求格外讲究在生长期间土壤过干或过湿对姜块的 生长膨大均不利,都容易引起发病腐烂4、 土壤营养:姜喜欢肥沃疏松的壤土或沙壤土,在粘重潮湿的低洼地栽种生长不良,在瘠薄保水性差的土地上生 长也不好姜对钾肥的需要最多,氮肥次之,磷肥最少二、栽培技术(一) 种姜处理:1、 选种消毒:在上年的留种地选择健壮植株的姜块采收贮藏,播种前选形状扁平、颜色好、节间短而肥大且无病 虫害的姜块,用草木灰溶液浸泡 15〜20 分钟进行消毒,防止腐败病(姜瘟)的传播危害在选种消毒时,凡发现 姜块有水渍状肉质变色,表皮容易脱落的,说明已经受病害感染,必须淘汰2、 晒种催芽:为了出芽快而整齐,在播种前一星期左右,选择晴天,将种块翻晒数天,使姜皮变干发白,放入垫 有稻草的箩筐内,使其头朝内、脚朝外,一层层放好后,再盖草帘或稻草,用绳子扎紧,放于灶的上部,利用柴草 的热烟加温,保持筐内湿润和20〜30C的温度,经过20余天幼芽长1厘米左右取出。
也可放于温室或塑料大棚内, 维持20C以上的温度进行催芽催芽后把种姜切成小块,每块有1〜2个芽子,沾上草木灰即可播种二) 整地施肥 姜喜欢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肥土,由于姜的根系少,分布范围小,因此用来栽姜的土地还须实行深翻曝晒,使 其风化疏松,以利根系生长发育姜的产量高,生长期长,故需肥量多,每亩应施放腐熟牛、猪圈肥 2000〜2500 公斤,或浓人畜粪水70〜80担作为底肥,有条件还可增加20公斤的复合肥效果更为理想姜不宜连作,应与其它 蔬菜进行 3 年以上的轮换栽培,防止姜瘟发生危害三)播种栽培播前的准备:(1)掰姜种:种姜催芽时,姜块较大,虽有的姜区催芽前已将大块掰开,但出芽后仍需挑选,因此,在姜种下地 前多进行掰姜掰姜的过程实质上是进行块选和芽选的过程掰姜时一般要求每块姜上只保留1 个短壮芽,少数姜块可根据幼芽情况保留2 个壮芽,其余幼芽全部去除,以便使 养分能集中供应主芽,保证苗全苗旺掰姜时若发现幼芽基部发黑或掰开姜块断面褐变,应严格剔除 掰姜除应选留壮芽外,还应考虑姜块的大小经笔者多年试验证明,种块以75 克左右为宜掰姜时还应注意,为了以后便于管理,可按种块大小及幼芽强弱进行分级,即瘦小的姜块和瘦弱芽姜块放在一起, 肥胖姜块和具壮芽的姜块放在一起。
种植时分区,分别视生长情况进行管理2)浇底水:因生姜发芽慢,出苗时间长,若土壤水分不足,会影响幼芽的出土与生长为保证幼芽顺利出土, 必须在播前浇透底水浇底水一般在沟内施肥后,于播种前1〜2小时进行,浇水量不宜太大,否则姜垄湿透,不 便下地操作1、 播种:(1)播种期:一般4 月下旬至5 月上旬播种,低热河谷地区以3 月上、中旬为宜经过催芽或用地膜栽 培的可适当提早2)播种量:种块的大小与产量关系甚大,使用较大的姜块作种不但出苗早,加快发育生长提早成熟,而且产量高,因此每块种姜应以50〜100克为宜若以50X15厘米的田间栽培行株距计算,每亩可用姜种150〜250公斤 虽然用种量较多,但姜种以后还可以收回利用合理密植是实现丰产的重要措施,但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是很复杂的,它受土壤、肥水条件、播种期、播种 量以及田间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在高肥水条件下,每亩种植7000 株,植株生长健壮,群体可得到 较好的发展,每亩产量可在3535.1千克;而在中肥水条件下,同样每亩种植7000株,植株生长健壮,群体偏小, 每亩产量为 2948.3 千克上述现象表明,合理的种植密度不是固定不变的,应因地制宜,根据具体条件来确定。
通常在土质肥沃、肥水足的条件下,往往茎叶茂盛,植株高大,因而行、株距亦适当加大;相反,在山岭薄地及肥 水不足的条件下,往往植株矮小,因而营养面积也应适当缩小2、 栽培方法为了避免在生长期间根茎露出土面,降低品质,在栽培时必须适当进行深播,其栽培方法如下1) 高厢栽培法:将土地平整开沟,做成厢宽1.2米,沟宽30厘米的高窄厢,每厢均匀纵开种植沟3条,施入底 肥与土壤混合后,按15〜18厘米的株距进行播种栽培,每亩可栽8000~9000株这种 方法在地势平坦,地下水位 较高的地带(如稻田),可以增强土壤透气性,提高土温,防止积水烂根2) 条垄栽培法:将土地深翻耙平,不做厢,按50厘米的行距开种植沟施放底肥,与土壤混合后,按15〜20厘 米的株距进行播栽,以后培土做成垄此法每亩可植8000株左右,适宜在地下水位低,通风透气性较好的梯地或 斜坡地栽培在播种时,若是经过催芽的种块,应将芽子朝上放,未经催芽的种块平放斜放均可播种后覆盖5〜6 厘米厚的细 泥土,使其尽快出苗四)田间管理 俗话说:“九锄棉花,十锄姜”, 这说明了生姜中耕、培土、施肥的重要性 1、搭棚遮荫:姜害怕烈日照射,但散射光对生长又有好处。
因此在播种出苗,秧苗高达15 厘米以后,应搭成高1 米左右的平架,架上铺盖稀疏杂草,或插狼鸡叶,挡住部分阳光,降低照射强度,以利植株生长到了秋天光照强 度减弱,这时由于地下部的根茎膨大,需要较多的光照,再撤去荫棚,增加光合作用,提高产量或者因地制宜在 阴山坡栽培,效果均好2、生姜追肥与培土 生姜在其不同生长阶段,有不同的生长特点和吸肥特点,除施足基肥外,还应分期进行追肥,才可满足生姜生长对养分的需要在中等肥力条件下,每亩需施氮25〜30千克,磷8〜10千克,钾30〜35千克,分别在3次追肥 中施用幼苗期,植株生长量小,需肥不多,但幼苗期很长,为使幼苗生长健壮,通常于苗高30厘米左右并具1〜2个 小分枝时,进行第一次追肥,称为“小追肥”或“壮苗肥”每亩可施硫酸铵15〜20千克立秋前后,是生姜生长的转折时期,也是吸收养分的转折期因此,立秋前后应结合拔除姜草或拆除姜棚进 行第二次追肥,又称“大追肥”或“转折肥”,这次追肥对促进根茎膨大并获取高产起重要作用这次追肥要求将肥效 持久的农家肥与速效化肥结合施用,每亩可施幼碎饼肥70〜80千克或腐熟优质厩肥3000千克,另加复合肥或硫 酸铵15〜20千克。
在姜苗北侧距植株基部大约15厘米处开一施肥沟,将肥料施入沟中,使土、肥混合,然后覆土 封沟9月上旬,当姜羁具6〜8个分枝时,也正是根茎迅速膨大时期,可根据植株长势一般的姜田,每亩可施复合肥 或硫酸铵 20〜25 千克;对土壤肥力较好、植株生长旺盛的姜田,亦可酌情少施或不施,免茎叶徒长,影响根茎膨 大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施肥时期对产量有较大影响,在肥料种类和施肥数量相同的情况下,以按生姜吸肥特点 进行分期追肥效果最好,产量最高,比对照田(集中一次施肥)增产 8.7%,单株产量也最好试验结果还表明, 追施转折肥对产理形成起重要作用,缺施转蜇肥对产理影响大,产量降低目前,在生姜栽培中,有两种施肥偏向应予以注意第一,不按需肥规律追肥,施肥时期过于集中,前重后轻, 其结果造成前期姜苗徒长,大量养分流失流费,后期缺肥,植株枯黄早衰,产量降低第二,偏施氮肥及氮素化肥 用量过多,不注意与磷、钾等各种元素的配合,其结果不仅造成氮素养分的流失和浪费,而且使氮、磷、钾比例失 调,往往造成植株徒 长、抗病力减弱、姜块品质下降不良后果五)采收与留种 1、采收:姜的采收与其它蔬菜不同,可分嫩姜采收、老姜采收及种姜采收三种方法。
1)采收嫩姜,可作为鲜菜提早供应市场一般在8 月初即开始采收早采的姜块肉质鲜嫩,辣味轻,含水量多, 不耐贮藏,宜作为腌泡菜或制作糟辣椒调料,食味鲜美,极受市场欢迎,经济效益好2)老姜采收,一般在10月中下旬至11 月份进行待姜的地上部植株开始枯黄,根茎充分膨大老熟时采收这 时采收的姜块产量高,辣味重,且耐贮藏运输,作为调味或加工干姜片品质好但采收必须在霜冻前完成,防止受 冻腐烂采收应选晴天完成,齐地割断植株,再挖取姜块,尽量减少损伤3)种姜的采收,一般掌握在地上植株具有4〜5片叶片时,大约在6月中下旬进行采收时小心将植株根际的土 壤拨开,取出种姜后再覆土掩盖根部若采收过迟伤根重影响植株生长2、留种:留种用的姜块,最好另设留种田进行栽培,在生长期间多施钾肥(草木灰等),少施氮肥(如尿素等) 采收时晾晒数天,降低种块水分进行贮藏也可在大田生产中选择植株健壮、姜块充实、无病虫害感染、不受损伤 的姜块,进行晾晒后,贮藏作种四、病虫害防治 生姜主要病害有姜腐病(姜瘟)、叶枯病,虫害有黄条跳甲、钻心虫、袁叶虫防治方法:病害以农业防治为基础, 结合药剂防治,未发病前可用托布津1 0 0 0倍液、百菌青5 0 0倍液、代森铵1 0 0 0倍液交替使用防病,每隔 7〜10天喷药一次。
发现病株要及时清除,可用0.6%波尔多液喷雾或多菌灵,敌克松1:1 0 0 0倍液灌溉 虫害选用常规农药及时防治姜腐败病(姜瘟)危害严重其发病的时间多在立秋前后,尤其是在阵雨多、地势低洼积水的情况下最易引 起发病蔓延发病初期,植株叶片尖端开始枯萎,以后沿着叶脉变黄,经过数天以后,整个植株茎秆、叶片变为黄 褐色而逐渐枯死,严重时成片死亡姜块开始发病,出现水浸状黄色病斑,并逐渐软化腐烂,发出恶臭味防治方法:(1)实行 3 年以上的轮作栽培;(2)严格选用无病姜种,实行种块消毒;(3)选择排水、肥沃疏松的土地栽培, 开好田间排水沟;(4)及时拔掉中心病株,并在病株周围撒石灰消毒;(5)发病后及时用 50%代森按1000倍液 喷雾 2〜3 次五、怎样给生姜浇水 生姜喜湿润而不耐干旱,但其根系较浅,吸收水分能务较弱,难以利用土壤深层的水分,因此,必须合理浇水才能 满足生姜生长的需要1.发芽期水分管理: 为保证生姜顺利出苗,播种时必须浇透底水,通常直到出苗达70%左右时,才开始浇第一水但也应根据当地的土 质及墒情灵活掌握,如为沙质土壤,保水性差,遇干遇天气,虽然尚未出苗,但土壤已十分干燥,在这种情况下, 则应酌情浇水。
浇了这一水之后,需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以防土壤表面板结,影响出苗如为粘质土,保水性好, 则可待出苗 70%左右再浇水出苗后第一水要浇得适时,不可太早或太晚如浇得太早,土表易板结,幼芽出土困难,易造成出苗不齐若浇得 太晚,姜芽受旱,芽尖容易干枯山东莱芜姜区的经验是:在浇第一水后2〜3天,紧接着浇第二水然后中耕保墒, 可使姜苗生长壮旺2.幼苗期水分管理: 幼苗期植株小,生长慢,需水不多,但幼苗期对水分要求比较严格,不可缺水幼苗期前期以浇小水为宜,浇不后 趁土壤见干湿时,进行浅锄,松土保墒,有利于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幼苗后期,处在炎夏季节,天气干热, 土壤蒸发量大应适当增加浇水次数,经常保持土壤相对湿度65%〜70%,既防土壤干旱,又可降低地温夏季以早 晨或傍晚浇水为好,不要在中午浇水另外,暴雨之后,应以浇跑马水的方式浇进水降温,并及时排水,以防姜田 积水,引起姜块腐烂在整个幼苗期,要注意供水均匀,不可忽干忽湿,若供水不均匀,不但姜苗矮小,生长受到抑制,而且发生的新叶, 常扭曲不展,群众称为“挽辫子”影响姜苗正常生长3.旺盛生长期浇水: 立秋以后,地上部大量发生分枝和新叶,地下部根茎迅速膨大,此期植株生长快,生长量大,需水较多。
为满足旺 盛生长对水分的需要,一般每4〜6天浇大水1次,经常保持土壤相对湿度75%〜85%,有利于产品器官的迅速形 成收获前3〜4 天,再浇一水,以便收获时姜块上可带潮湿泥土,有利于下窖贮藏一些地方,前期气温低,雨水多,影响姜苗根系的生长为了防止姜田积水和姜苗受涝,应搞好田间清沟排水工作, 做到沟沟相通,雨停水干,有利于姜羁生长幼苗生长后期,气温程式高,有些地方利用青草、油菜壳、蚕豆荚秆 等覆盖畦面,对减少土壤蒸发,防旱保墒有良好效果当姜苗具5〜6 片叶时,湖南新邵县姜区,在上午和晚上灌 水抗旱,使沟内保持 2〜3 厘米深的水夏秋久晴无雨时,有些地方采取傍晚灌水,早晨排水的方法,或于傍晚灌 跑马水的方法,均可收到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