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窑铺村规划说明书

沈***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4KB
约21页
文档ID:67086807
窑铺村规划说明书_第1页
1/21

21 樟潭街道周村村窑铺自然村村庄规划衢州市衢江区樟潭街道周村村——窑铺自然村村庄规划衢州市规划设计院衢江分院2010年5月目 录一、总则二、概况三、功能定位与规划布局四、专项规划五、环保与环卫规划 六、规划的实施七、各类经济技术指标参编人员项目主管领导:刘水清 衢州市规划局衢江分局 局长 鄢凌峰 衢州市规划局衢江分局 副局长 池晓斌 衢州市规划局衢江分局 局长助理 项目编制人员:周建新 徐放 江小龙规划协作人员:柴锡根 徐燕琴第一章 总则一、规划背景为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以农村实际为出发点,以“治大、治散、治乱、治空”等“治旧”工作为重点,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改变农村落后面貌。

浙江衢江经济开发区整体建设在“十一五”期间将进入全面深入建设阶段但开发区建设和开发区内的村庄矛盾重重,老村改造面临着方方面面的阻力工业环境污染影响村庄的空气质量,周边土地被开发区征用,人口的增长导致村庄无地可发展,村庄地势与周边道路竖向落差过大,导致交通不便,排水不畅,容易产生内涝等等问题非常突出,急需解决二、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3.《浙江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4. 浙江省建设厅《村镇规划编制导则》5.《衢州市衢江区城乡一体化规划》6.《衢州市衢江区村庄布点规划》7.浙江衢江经济开发区相关规划8.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三、规划原则及指导思想(一)规划原则1、统筹规划,逐步推进的原则既要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搞好长远规划,统筹谋划好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生活等各项事业发展,又要从经济条件好、群众积极性高的村庄搞起,先易后难,分步实施2、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的原则强调政府主导作用,自始至终突出农民在规划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本着农民自愿和尊重民意的原则,注重农民对村庄布点规划的知情权、参与权,充分反映农民的要求,保护农民的利益3、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

以规模大、区位好的现有村庄进行整治、集聚为主,以新建村庄为辅,从当地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不搞不切实际的大拆大建,不盲目攀比规划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并体现广大村民群众的意愿最终目的是为村庄的村民在居住上、工作上及文化需求上提供良好的空间设施和环境规划方案应突显村庄特色把握规划村庄独特的地理环境、自然风貌、人文风俗景观,发挥本村的资源优势 以规模大、区位好的现有村庄进行整治、集聚为主,以新建村庄为辅,从当地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不搞不切实际的大拆大建,不盲目攀比4、节约用地、合理布局原则:按照《村镇规划标准》和省有关规定严格控制村庄建设用地规模和人均建设指标,严格执行村民宅基地控制指标,住宅以联立式、公寓式安置为主,原则上不再新建独立式住宅5、讲究科学,突出特色的原则充分考虑丘陵、山区、平原等不同自然地理条件和历史文化、地方特征的要求,切实重视并保护村庄物质基础特色,防止千村一面6、设施配套,适度超前的原则对于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配套,规划保留村庄应加强配套完善,规划撤并村庄以维持基本设施条件为原则7、坚持生态原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加强绿化和村容村貌、环境卫生建设,建设绿色生态村庄。

二)、规划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合理安排村庄建设,逐步改善村内格局混乱和居住环境差的现状在“新视野、新农村”的思想下,努力创造经济繁荣、环境优美、公共服务设施齐全、居民安居乐业的小康村四、规划期限近期:2010年--2015年远期:2015年—2020年五、规划目标通过园区村庄整治,使工业园区整体达到布局优化、土地合理利用、村庄影响范围减小的目标园区内村庄通过整治达到村庄集聚、重点发展、村内道路通顺、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的环境改造目标第二章 概况一、 规划范围 窑铺村位于衢州市衢江区樟潭街道,南邻320国道,东靠上山溪,距衢州市区15公里,距樟潭街道9公里二、村庄概况窑铺村现状人口共367人,总户数136户规划建设用地面积40989.6平方米整个村庄用地目前基本为桔地、菜地和稻田,地势平坦,整体落差小,适宜建设常年主导风为东北风三、现状分析1、总体分析村庄各农居点相对比较集中,村内整体布局没能很好的利用地形布局,使村庄整体混乱此外,村内浪费土地情况严重,公共设施配置也不合理窑铺村缺乏停车场地,车辆沿道路停放,严重影响交通。

村内存在着旧农村普遍的“脏、乱、差”问题和基础设施的配套问题2、 建筑物分析村内现有建筑部分为二层房子及二层以上的新建砖房,一层及土房子相对较少总体来说该村建筑质量较好,新建建筑多,但建筑朝向较为凌乱,杂乱无章由于缺乏规划,村民聚居地建筑密度过大,建筑间距过小,采光和通风都是非常的不理想,同时村庄绿地也缺乏建设规划中对大部分砖混结构的楼房给予保留,木房子或土房子及不能满足消防要求的部分住宅在规划中建议拆除搬迁或按规划进行改造对与规划相冲突的部分住宅建议拆迁,以保证整个村庄的安全、卫生、美观、舒适 3、公建分析由于村庄规模不大,村内未设小学和中学,规划和现状相同,教育均依托樟潭街道村内目前没有幼儿园、菜市场等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可见该村的公共服务设施尚不完善,不能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精神需要,规划中将统一布局4、道路系统分析整体上看,道路系统不合理,等级不明显,机动车无法方便快捷的到达住户这给村民的出行及家用车的停放带来了不便,且难以疏散人流,不能满足消防安全的要求因此老村改造中将规划消防通道贯穿全村,以消除安全隐患规划中主要解决老村的内部道路对现有的道路系统进行调整、扩建及与新规划道路相结合并与工业园区道路相协调,合理安排整个村庄的道路系统及静态交通设施,使整个村庄交通安全、合理、便捷。

5、基础设施分析窑铺村现状给水情况:现状的生活用水为自来水,生产用水为河水村内建有一处化粪池,可作污水处理电力、电信依托园区综合管线网第三章 功能定位与规划布局一、用地发展1、 用地规模《村镇规划标准》中规定:对已有的村镇进行规划时,其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以现状建设用地的人均水平为基础,根据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级别和允许调整幅度确定和根据原有村庄的建设规模,本次规划确定了窑铺村的总建设用地面积为4.0公顷,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103.5㎡/人2、功能定位由于窑铺村的地理位置,并结合衢州市区的大环境,该村为典型的整治村改造3、规划目标通过村庄规划达到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的环境改造目标营造一个以人为本的和谐的新农村二、规划布局此次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在遵循《衢江区村庄布点规划》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窑铺村的现状情况进行布局设计通过对窑铺村现状的深入调查和分析,确定窑铺村规划模式:为梳理式整治与拆迁式改造建设相结合,本规划设计主要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营造小康型、生态型、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人居环境,将生产与居住相分离,采用土地置换的形式,通过拆迁安置把部分居民拆迁至指定区域,增加村庄内部公共绿地面积,充分改善环境,最终形成一个老的居住片区和两个新的居住片区,本次规划在村庄东侧一期规划32户,其中大户7户;中户16户;小户9户。

第四章 专项规划一、村庄道路网规划1、 路网规划 村庄道路系统分为主路(7米)+次路(5/4米)+入户路(3米)村内道路形成个环形的道路网架,规划村庄的主路与城区规划道路网很好的衔接,为以后的村庄建设提供可操作性在道路边适当的设停车位,方便交通总体来说,整个路网较好的满足了窑铺村的交通需求,也为消防和管线的敷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具体如下所示:道路等级红线宽度(米)断面形式主干道7/次干道5/4/入户路3/(1)、广场:广场的布置主要结合村委会等公建设施布置,并在主要路口或人行集中处布置广场2)、停车场地:住宅区内每户设置室内停车库,适当考虑室外停车位供外来车辆基临时停车用2、 道路竖向道路竖向设计是竖向设计的主要内容,是下一步道路设计、村庄内部竖向设计的主要依据应考虑村庄现状的地形特征、防洪防涝规范,以及工程管网的布线要求,并且充分考虑与现状道路的衔接,以有利于雨水的排放窑铺村现状地形西高东低、北高南低,最大高差三米左右,规划中尽量结合地形建设,减少拆迁,减少土石方量,形成阶梯式的村庄布局,从而降低工程造价与建筑区域标高相适应,道路纵坡在满足0.2%的基础上尽可能平缓部分路段特别处理,以满足排水要求。

二、绿地系统规划1、 规划目标结合村庄建设,增加窑铺村绿地面积,提高绿化覆盖率,满足居民游憩、锻炼、休息等活动需要,绿化要求达到以下指标:a、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7平方米b、绿地覆盖率按有关规定,新村建设不低于30%,旧村改造不低于20%c、规划远期形成由公共绿地、防护绿地构成的绿地系统d、充分利用各种空间,包括宅前宅后、不规则闲置地等一切可利用空间,让绿渗透到村庄每个角落,用点--线--面的形式组织绿地系统2、 规划措施 a.村庄的空间形象构建强调人、自然与居住空间的融合,通过节点、轴线、区块等要素的精心组织,塑造一个个性鲜明,丰富生动的空间景观序列b.居住区的中心绿地结合原有的桔地设置,远期拆除公共活动中心周边的不协调的建筑,形成一个功能性较好的中心C、上山溪,规划靠溪两侧设绿化景观带,可种植杨柳等亲水性园林植物,也许拿一根鱼杆,泡一壶好茶,生活更添诗意和悠闲d、新村注意点(如入口、各种景观节点)、线(如绿色走廊、带状绿化)、面(如公建中心)的结合,让绿色无处不在e、 在老村中宅前屋后利用现有条件种植常年绿化树种以改善现状居住环境三、工程管线综合规划(一)规划原则1、结合基地的具体条件,因地制宜探索最佳技术线路,努力节约用地和投资运行费用。

2、发挥规划的统筹作用,协调各专业部门的关系,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便于市政工程的实施与管理3、充分考虑新技术的发展,妥善处理各市政公用设施的发展与扩容欲留空间4、紧密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上级分区规划中的市政规划内容,做好细化和调整作用5、市政设施布置力求符合村庄的设计要求,避免损害空间景观6、坚持动态开发建设理念,考虑分期发展与欲留弹性 (二)给水规划工程概况:总的居住户数为113户,总人数为396人1)住宅生活用水标准按80L/人.D设计,公共设施为15L/M2.D其他用水量取上述用水之和的20%2)给水方式:近期和远期都接衢江区自来水厂采用直接供水的方式,保证村庄的供水水质,给水系统采用下行上给式3)该地块水源接城区给水管进水管径为DN150,采用PE塑料管埋深保持管顶覆土在0.6—0.9米以上,沿道路布置消防用水:消防用水采用低压制供水,直接从生产给水管中取水为满足消防要求,接入消防管网的最小管径DN150mm室外消防栓按《室外给水设计规范》设置,间隔不大于120米,保护半径不大于150米消防给水管管材选用PE管热熔连接三)排水规划1、排水设计依据《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住宅建筑设计标准》《建筑防火规范》2、排水体制a.排水现状规划区地形为东高西低,地势较平缓。

雨水一般情况下沿地面自然排放,污水主要用于农田建设b.排水工程规划本规划确定规划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和污水的排放原则上都与其周遍的小区共同处理雨水近期可排入就近水系中3、排水量预测(1)暴雨强度公式及设计参数雨水管渠的计算采用衢州市暴雨强度公式:q=2551.01(1+0.567LgP)/(T+10)0.780(升/秒.万平方米)设计雨量公式为:Q=4·q·F(L/S)式中:Q—管渠设计流量(L/S)q—设计暴雨强度(L/S.ha)F—汇水面积(ha)P—设计重现期,P=1年t—降雨历时(分钟)t=t1+mt2t1—地面集水时间(分钟),取t1=10分钟t2—管内流行时间(分钟)m—延缓系数,管道、暗渠m=2,明渠m=1.2污水量:污水量取生活给水量的80% (四)供电规划a.规划原则(1)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发展为主线,做到速度与效益相统一,总量增长和结构优化相统一2)坚持“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设”的方针,以网络建设为重点,发挥国家公用电力网的主导作用,充分利用专网能力,建立一个健全完善的综合供电体系,尽量避免重复建设。

1、设计依据(1)《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2001版2、电力设计(1)负荷估算:用电量标准为住宅4KW/户,公共建筑40W/M2,需要系数均取0.85,路灯照明按4.5W/M2设计,需要系数为1.0用电负荷三级2)防雷接地:单体设计时按有关规范执行3)地块内380/220V低压采用架空式接入,设在人行道或绿化带上,布置在道路东、北侧4)主路每隔40米立杆,支路上不立杆,以墙钉固定在墙上3、电讯规划:(1)通讯及弱电:住宅每户设1门,共需113门地块设有线电视,每户设2个用户终端2)通讯线架空设在人行道或绿化带上,布置在道西、北侧3)通讯线由地块主路口接入4)主路每隔40米立杆,支路上不立杆,以墙钉固定在墙上5)广播系统:在村庄主要中心和广场以及室内外休闲场所设置音响喇叭,提供村庄内背景音乐、消防广播或其他紧急通知平时广播背景一月,当发生火警时,由消防控制中心强迫切换至消防广播,以便发出疏散指令五)消防规划1、车行环路和树状组团道路的设置,可保证消防车能够直接到达每个住宅单元2、村内设消防水池 3、村庄内消防系统与给水系统分别为:(1)室内消防用水量:15L/s(2)室外消防用水量:15L/s(3)各地块分设室内消防系统、分设消防水泵。

(六)综合管线布线原则:b、平面布置原则(1)给水管为压力管,需经常维修,应尽量布置在人行道上,以免因维修破坏路面和影响交通2)雨水管及污水管一般设在车道旁边,设有快慢车道的道路,管道不应布置在快车道下,以保证道路美观、行车安全及管道维护方便3)给水、电力走道路东南侧,污水、电讯、燃气走道路西北侧,综合安排管线位置从东或北侧道路红线沿道路中心线向西侧或南侧方向平行布置,分别为:电力、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燃气、电讯4)电力、电讯因经常增设线路、维修频繁,应设在人行道上5)燃气管道避免埋在交通频繁的干道下,以免管道检修困难,也避免管道承受很大的动负荷6)电力/电讯线近期采用架空的形式,远期改为地埋c、竖向布置原则管线竖向布置,应使各管线交叉点尽量减少,以减少标高上的矛盾各管线在竖向上的布置原则次序是:电力电缆—电讯电缆--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在高程上发生冲突时一般解决原则如下:新建管线让已建管线;支管让干管;压力管让重力管;易变管让不易变管;在综合管道布置设计中,应随时和专业管线紧密配合,针对设计中出现的特殊情况做出特殊处理同时,应采取各种措施尽量减少雨水、污水管的埋深以降低造价。

第五章 环保与环卫规划一、 环境保护规划1、现状及存在问题全村的环境状况较差,居民环保意识较淡薄,环境保护管理的滞后主要污染有居民生活污水及生活废弃物a、水污染村内污水基本为生活污水,全都就近排入池塘,使水质受到较大污染b、固体废弃物污染窑铺村现状环卫设施不足,村民环卫意识淡薄,村民街道上废弃物堆积较多,对附近的土壤、水构成污染2、规划目标根据环境保护法规,结合村镇用地布局规划对水体进行整治,使村内水质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Ⅱ级标准,大气质量达到《大气环境质量》的Ⅱ级标准;村内噪声不超过55分贝3、规划措施a、加强对现有污染源的治理,加大投资,限制“三废”未经处理任意排放b、严格禁止在村内建设企业c、埋设污水管道,建立污水排放和处理系统;并提高生活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d、健全环保机构,加强执法力度和环保意识的宣传,改变城镇“脏、乱、差”的环境面貌e、控制噪声,对过往车辆的任意鸣笛进行管制二、环卫设施规划根据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和市区委对农村规划管理的意见,窑铺村应建立相应的环境卫生系统,使存在各种废弃物的收集、运输、中转和处理快速、方便,基本实现废弃物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环卫设施装置现代化。

1、环境卫生设施按照门前三包垃圾箱(桶):生活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不大于70米,垃圾的处理要根据区域环境卫生设施的规划实行,禁止堆放在溪岸、山边,收集的垃圾运送到东港开发区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理,在窑铺村不应设置垃圾填埋场,以防影响环境2、环境卫生的基本要求和规划对策生活区的环境卫生工作是事关本地生态经济发展的大事,窑铺村应建立一支相对的环卫保洁队伍,负责路面清扫、绿化维护、村容村貌整洁等工作结合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村民居住生活条件的改善,大力提高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形成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共识和行动开展“百村环境卫生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村民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使村庄成为干净、整洁的居住乐园第六章 规划的实施一个村庄要彻底改变脏、乱、差的局面是十分困难的,且对一个村庄来说要进行大规模的拆迁与改造也是不切实际的因此老村的改造得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去完成从新村建设到老村改造都是村庄规划中的重要课题规划新建住宅区结合村庄的地形,完善村庄的整体布局,则村庄的整体都往中间集中,配套上也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置,使现代化新农村的概念深入人心窑铺村新建住户必须在拟建新住宅区域内按规划要求进行建设,限制其它自然村的规模,在规划区范围外不可新建建筑,近期内建筑质量较好的给予保留,但远期进行拆除,最大程度上改善居住环境。

从而节约土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并有利于集中发展和管理 目前农村土地属集体所有,村民从村集体承包土地,当村民需要在新规划区建房时,一般需要由自己出面到其它村民处协商调整土地,对一些房屋质量较差的住房,村委进行动员及协调工作,进行合理拆迁, 使新村的建设全面推动老村的改造,整个窑铺村的规划便从雏形渐渐成熟了 规划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既要尊重现状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根据村庄的不同情况使规划有效、可持续地运行第七章 各类经济技术指标一、用地平衡表村庄规划总用地: 40989.6平方米村庄建设总用地: 40989.6平方米公建总用地: 1000平方米绿地面积: ≥10224平方米人均建设用地: 103.5平方米二、其它指标 规划人口: 396人 规划总户数:113户 其中新建户数:78户保留户数:35户 本次一期规划户数:32户(其中大户型:7户;中户型:16户;小户型:9户) 。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