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五章 烟草的产量与质量

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1.60KB
约13页
文档ID:198705828
第五章 烟草的产量与质量_第1页
1/13

第五章 烟草的产量与质量烟草是一种嗜好性经济作物,烟草生产不仅要求产量高,而且要求质量好,才能满足工 业生产和消费者的要求但是,在生产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造成产量与质量的矛盾, 甚至相当激化,形成高产而不优质,或者优质而产量低因此,搞好烟草生产的目的,就是 要采取科学的方法,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提供形成优质烟叶的生产环境,使矛盾得到统一, 最终获得一定产量的优质烟叶第一节 烟草的产量烟草的产量分为生物学产量和经济产量生物学产量是指烟株各个器官的干重,经济 产量是指所利用器官的干重有一些黄花烟草的烟制品既利用叶又利用一部分茎和根,其经 济产量应包括烟叶和所利用的茎和根而其他类型烟草的主要经济产品是烟叶,其经济产量 即是烟叶产量烟叶产量的构成因素是:单位面积株数、单株叶数、单叶干重单纯以数字 计算,只要增加三个因素中任何一个因素的数量,都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实际生产中,三个因素在数量上并不是可以任意增加的有的因素增加比较容易, 有的则很困难增加单位面积株数比较容易,但实际上受烟株生长习性、品质要求和田间管 理等的限制,密度的适宜范围并不太大增加单株叶数虽然比较容易,但受品种和生长期的 限制,也不能任意增加。

增加单叶重相应来说比较困难,而采取一定的栽培措施也还可以做 到,但是单叶重与品质也有一定的关系,不是越重越好,增加的幅度也是有限的而且,这三个因素彼此之间是有一定矛盾的密度和单株叶数之间有矛盾,它们与单 叶重的矛盾更为突出,生产实践和科学试验都证明,密度和单株叶数的增加超过了一定范围, 会严重影响单叶重,叶小而薄,产量增加有限,质量却大大下降当然,这三个因素间的矛 盾是能够合理解决而达到统一的,要靠适宜的环境条件和合理的栽培技术一、烟草产量的构成(一) 单位面积株数 在保持单株留叶数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单位面积上的株数,产量持续增加但是在产 量达到一定程度以后,进一步增加株数,增产的效应就逐渐降低这是因为株数超过一定范 围,烟株间对营养的竞争作用,导致单叶重下降,烟叶内含物减少,烟叶品质也降低 20 世纪70年代为追求优质高产,栽培密度达到27000〜30000株/hm2,造成叶小片薄,烟叶质 量大幅度下降二) 单株叶数在保持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株数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单株留叶数,烟叶的产量大幅度提高但超过一定的叶数范围,产量降低原因是单株叶数超过一定范围后,烟田群体的片层 结构发生变化,单叶重会随单株留叶数的增加而逐渐下降。

同时会造成叶小、叶薄、内含物 质不充实,使烟叶品质降低20世纪50年代末期和70年代我国种植乔庄多叶、千斤黄等 多叶型品种,单株叶数达50片以上,烟叶单产虽有提高,但质量下降幅度较大,对国外市 场影响很大三) 单叶重把单株叶数控制在18〜22片,栽烟密度18000株/hm2左右,充分利用光照、温度、降 雨条件,提高营养水平增加产量是获得烟草优质丰产的重要途径把单叶面积提高到约1000cm2,把单叶重提高到6〜10g,即可获得较为理想的烟叶产量单叶重小于6g的烟叶, 叶片色淡片薄;高于14g的烟叶叶片厚而粗糙,烟碱含量过高,烟气刺激性大,烟叶质量也 是低的构成烟叶产量的三个因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依靠单一因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 高产量,但是超过一定范围之后都会降低质量因此,提高烟叶的产量必须根据烟叶的生产 特点,在质量最佳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产量二、影响烟叶产量构成的主要因素(一) 品种不同品种的植物学特征、烟叶的物理性状、叶内化学成分都有相对稳定的遗传性,如 单株叶数和叶片形状多叶型品种的单株叶数较多(如乔庄多叶单株叶数50片左右),但 是叶片薄,单位叶面积重很低少叶型品种单株叶数较少(如NC89、红花大金元,约留20 片左右),但是叶片厚,单位叶面积重比较大。

一般而论,抗性强,叶数相对较多的品种, 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生产上不同品种,单株叶数差异较大,单株留叶数不同所形成的单位 叶面积重量也不同少叶型品种叶数虽少,但单叶重却远高于多叶型品种的叶片,同时由于 少叶型品种叶片在发育成熟过程中接受光温条件好,叶片品质良好多叶型品种虽然依靠较 多叶片可高产,但叶片品质下降较多二) 种植密度群体密度对烟草产量影响很大加大种植密度后,由于单位土地面积上株数增加,而 使总叶面积有所增加,产量也随之提高但是密度过大往往导致烟叶品质严重下降,烟叶可 用性降低,反而违背烟叶生产的目的过多地扩大行株距,叶片充实度虽可增大,但因密度 减小,最终仍会导致产低质劣,烟叶可用性降低国内外的有关理论和实践也已证明,合理 的群体结构是保证烟草质量的重要条件三) 水肥条件烟叶良好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水肥条件为了提高产量而增大水肥供应量,虽然可以使 烟株生长旺盛,但容易造成后期烟叶不易落黄成熟,难以调制,烤后烟叶质量低劣但若水 肥跟不上,则影响烟株正常生长,烟叶往往发育不良,致使产量降低,品质也下降四) 调制技术烟叶的潜在产量和优良品质只有通过调制过程方能显现出来,因此,成熟采收、调制 方法等,对烟叶产量和品质都有十分显著的影响。

要使烟叶优质稳产,在烟田做好水肥调控 的基础上,必须把好调制质量关第二节 烟草的质量烟叶是烟草工业的原料,烟叶质量是烟草制品质量的基础烟叶质量是由许多因素汇 合起来所表现出的综合效果,一般包括外观质量、内在质量、化学特性、物理特性和可用性 等诸多方面影响烟叶质量的因素较多,十分复杂,而且又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例如, 外观质量是指可以看到或感觉到的叶片大小、成熟度、颜色、光泽、组织结构、厚度等,内 在质量包括香味、余味、刺激性、生理强度等,外观质量与内在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 外观质量好的,其内在质量也好;外观质量差的,其内在质量也差,外观质量在很大程度上 反映了内在质量的特点及好坏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外观质量与内在质量却往往存在着不同 程度的差异,内外不能统一又如,国内外烟草研究工作者都认为烟叶是由各种化学成分组 成的,试图寻求化学成分与内在质量的规律,曾对烤烟、雪茄烟、白肋烟、香料烟等进行了 大量的分析研究工作,虽然已经鉴定出烟叶及烟气的化学成分有5000 多种,由于烟草化学 成分种类繁多,对烟叶质量的影响又十分复杂,不同类型烟草的化学成分差异极大,很难定 量地加以阐述即使对于不同类型烟叶用化学成分来说明其质量好坏,也没有得到一致的结 论。

因此,多年来鉴别烟叶质量优劣的主要方法是凭外观性状和感官评吸来判断,由于人 们习惯和爱好的不同,对质量的评价难免带有主观性近些年来,较广泛的采用感官评价与 化学成分分析相结合来鉴别烟叶质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还都赶不上实际的需要 还缺乏客观地、完整地、量化地鉴定方法,给实际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这是迫切需要解决 的问题鉴于此,我们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介绍一、烟草的质量要素(一) 外观质量外观质量与内在质量是密切联系的,都是其物质基础〜化学成分在外观特征和烟气特 征上的表现,这种表现具有规律性和普遍性1. 成熟度 成熟度是烟叶在田间发育过程中形成质量水平的反映,成熟度好的烟叶颜色均匀一致,叶片正反面颜色差异小,油分足,色度浓,香气质好量足,吃味醇和,杂气和刺激性小未 成熟的烟叶调制后带青或有潜在浮青,缺乏光泽,组织粗糙或平滑,出丝率低在任何情况 下,各类型烟叶的成熟度必须达到最优程度2. 身份 身份指烟叶的组织构造密度,即叶肉细胞的大小及其排列的疏密程度通常身份厚的烟叶油分足、香味好,质轻、片薄的烟叶往往色淡、少香无味叶片过厚的烟叶,如油分差, 虽身份较好但也不是优质烟叶除雪茄包皮烟要求叶片薄外,其他类型烟叶均要求叶片的身 份要好,即便香料烟也是如此。

3. 颜色 在烟草的大家族中,叶片的颜色可变性较大烤烟最佳颜色为橘黄和金黄,而且在储 藏过程中不褪色,白肋烟和沙姆逊型香料烟要求咖啡颜色,黄花烟叶片调制后则要求叶片呈 绿或黄绿色不同烟叶类型要求烟叶的颜色差异较大,但是同一类型的烟叶则要求颜色均匀 一致,有色度和光泽,从而使不同颜色的烟叶具有不同的色、香、味特点4. 油分和弹性 油分是指叶片内含有的一种柔润的半流体物质(芳香油和树脂)弹性是指含水量适中的烟叶轻微撕拉时的抗碎能力,即烟叶具有的拉力这两个因素是紧密相连的,油分足则弹 性强,反之,油分少则弹性弱一般油分多的烟叶香气质好,香气量也较充足,刺激性也较 轻由于油分足弹性强,烟叶在加工等过程中的破损少,出丝率高,填充能力强,提高烟叶 的可用性5. 大小和形状 对烟叶的大小及形状要求因烟草类型而不同雪茄外包皮叶要求长度适中而宽度较大;香料烟叶长度不宜超过16cm日本学者提出,日本的烤烟最大叶长不宜超过60cm某些晒 晾烟,叶片过长反而对质量不利通常认为在香料烟和烤烟等类型中,适中偏小的叶片比大 型叶片的香气吃味要好至于叶形,有人认为烤烟窄叶形品种的香味浓度通常大于宽叶形品 种,后者的填充性却相对好些。

山崎等以同一品种为材料,对叶的大小和形状与化学成分的 关系进行专门研究证明,着生位置相同,叶形一致的情况下,叶片大则总氮、烟碱、总挥发 性碱的含量高;叶宽基本一致而叶片长的总氮、烟碱含量偏高6. 部位同一烟株上着生部位不同的烟叶,由于光照条件和营养条件以及成熟时环境条件等不 同,其物理和化学性状有着明显的差别在烟叶的分级中,通常把部位这一因素放在首位 一般认为烤烟的腰叶和腰叶偏上部位(上二棚)叶片质量最好香料烟由于种植密度较大, 达24万株/hm2左右,以顶叶质量最好白肋烟以下二棚和腰叶作为卷烟原料最好7. 杂色和破损 带有杂色的烟叶,香气质差量少,杂气增多,刺激性增大破损对烟叶品质的影响表现 在使叶组织破坏,不但损害烟叶的某些化学品质而且失去成丝的韧性,以致叶脉占的比重增 加,降低了烟叶的可用性叶片着生部位对烟叶质量影响较大,主要是质量因素在适宜范围之内的变化成熟度、 油分、身份、叶面结构、叶片的大小和开展程度,是评价某一地区烟叶质量的重要因子在 现行国家烤烟等级标准中,成熟度是第一要素,说明了成熟度在评价烟叶外观特征中的重要 性叶片油分足、身份好、结构疏松等因素是应最大限度显现的烤后叶片长度约 60cm, 宽度三24 cm是优质烟叶的良好特征。

我国烟叶生产上常用上等烟比例代表生产水平的高 低,国外常用品质指数衡量生产水平二) 化学成分烟叶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和比值,在很大程度上确定了烟叶及其制品的烟气特性,因而直接影响着烟叶品质的优劣烟叶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如下三大类:1. 非含氮化合物非含氮化合物包括单糖、双糖、淀粉、有机酸、石油醚提取物、萜烯类、多酚类、纤维 素和果胶质等在一定幅度范围内,糖含量高则烟叶品质好优质烟叶中总糖量一般为 18%〜22%,还原糖为16%〜20%淀粉会使烟叶燃烧不良,产生难闻的气味,不仅影响 烟气质量,而且使安全性下降淀粉在烘烤过程中分解的单糖,可使烟叶弹性好、吃味佳, 因此,优质烟叶中淀粉一般为 2%〜4%有机酸、石油醚提取物、萜烯类、多酚类等是形 成香气的重要因素,这些物质只有在良好的土壤条件和施肥措施下,才能大量形成纤维素 和果胶质属多糖类物质,分子量大,不易分解,被认为是烟草中稳定的化合物2. 含氮化合物包括烟碱、氨基酸、蛋白质和叶绿素等烟碱又称尼古丁,是产生生理强度的物质,含 量在1.5%〜3.5%为适宜烟碱含量过高,烟气劲头过大,刺激喉部使之产生呛咳感觉;烟 碱含量过低时则使烟气少香无味,不能产生吸烟应有的效应。

烟叶中氨基酸与香吃味品质有 一定的关系,此外,氨基酸与糖类作用的产物对烟叶香吃味品质贡献很大蛋白质含量过高, 烟叶燃烧不良,发出难闻的气味,抽吸时有苦辣味,因而香气、吃味均差,刺激性大,品质 低劣优质烟蛋白质含量以8 % 〜 1 0 %为好叶绿素是青杂气的主要来源,在调制过程中应 尽可能消除挥发碱类物质大多是产生刺激性的物质,应尽可能减少3. 矿物质主要有钾、磷、硫、钙、镁、氯等,它们虽不是烟草的主要成分,但它们对烟草的生长 发育、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都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钾和氯是影响烟叶燃烧性的主要成分, 这对烟叶的香气质和香气量的影响很大由于人们抽吸的烟气是叶片化学成分燃烧时,经过蒸馏、干馏、热解产生的,烟叶的化 学成分影响烟气特性,因而化学成分可以作为鉴定烟叶品质的指标烟叶主要化学成分要有 适宜含量,同时,几个主要成分间还要有一个相互协调的比值一般认为优质烟总糖含量要 求达到18%〜22%,还原糖16%〜18%,还原糖与总糖的比值应三0.9总氮含量1.5%〜 3.5%,蛋白质8%〜10%,烟碱1.5%〜3.5%,钾 2%以上,氯1%以下,淀粉4%〜5%以 下是比较适宜的范围其相对比值:总糖 /蛋白质以 2〜2.5;还原糖/烟碱以 8〜12;总氮/ 烟碱以 1 或略小于 1 为宜,钾/氯以大于 4 为宜。

在分析氮、碳化合物的相对平衡时,最常 用的一个指数是水溶性总糖与烟碱含量的比值在质量好的烤烟中,比值通常在8〜10之间 总氮与总碱的比值,质量较好的烟叶,这一比值通常等于或小于1尽管有一些质量较好的 烟叶比值稍高于 1,一般都认为比值过高时烟叶化学成分不平衡,而且比值较低的烟叶通常 烟碱含量较高三) 物理特性烟草的物理特性主要指叶片的厚度、叶面密度、单叶重、平衡水含量、填充值、含梗率等以烤烟为例,叶片厚度代表叶片的身份,鲜叶厚度一般为0.22〜0.33mm,烤后叶的厚 度多为0.10〜0.14mm叶面密度代表叶片的单位叶面积重量,一般为65〜90g/m2单叶重 的适宜范围在7〜14g平衡水含量一定程度上代表内含物的类型和质量,在标准温湿度条 件下一般为12%左右填充值与叶片弹性有关,一般为3.5〜4.5cm3/g,下部和上部叶填充 值较高,中部叶填充值较低含梗率是主脉重量占单叶重的比值,一般为 25%〜30%从 叶片质量和出丝率角度考虑含梗率应是越低越好四) 评吸质量由于抽烟时人的口腔和喉部器官接触的是烟气,因此,评吸是鉴定烟叶品质的直接方法1. 生理强度 生理强度泛指劲头,是烟气中的烟碱对人体器官作用时,能够引起兴奋反应的程度。

烟气中的烟碱越多,越使人感到有劲、过瘾因此,生理强度主要取决于吸烟时进人烟气中的 烟碱量2. 刺激性 刺激性是指烟气对口腔、鼻腔和喉部产生的接受程度,烟气对喉部产生的尖刺感或强烈冲击谓之刺激性烟叶中对感觉器官起刺激作用的主要来自挥发性碱类物质,其中主要是氨, 游离烟碱次之,木质素和纤维素在燃烧中产生的甲醇也会引起辛辣的感觉3. 苦味和辣味 苦味是指吸烟时在舌根部觉察到的一种味觉辣味指的是吸烟时舌尖和喉部引起似灼烧的一种反应烟气的苦辣味主要取决于烟叶蛋白质和其它含氮化合物,以及高含量的挥发酸4. 香气 香气主要是指烟叶燃烧之后烟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芳香,或令人愉快的感觉香气概念的本身包含了质和量两个方面,即通常所说的“香气质好”和“香气量足”香气主要 取决于烟叶的多酚类、树脂物、醛、酮、挥发酸等香气的浓淡与烟叶着生部位、烟叶不同 类型和不同产地等条件有一定关系一般烤烟上部叶片比中部叶片香气浓,晒晾烟的香气比 烤烟浓,但晒黄烟则近似烤烟烟叶芳香醇厚称为浓香,芳香突出叫清香在陈化发酵过程 中,烟叶固有的香气会充分地表现出来5. 杂气 杂气指的是青杂气、枯焦气、土怪气和地方性杂气吸烟时,产生令人愉快的气味即前 述的香气,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则称之为杂气。

显然,杂气与香气是相互制约的呼吸器官所 觉察到的这种杂气,其原因比较复杂一般认为与叶绿素的分解和蛋白质及其他某些特殊成 分含量有关6. 吃味 吃味是烟气反映在口腔内包括酸、甜、苦等味道感觉的总称,是烟气被口腔反映的味感 根据某种成分的多少,孤立地评定烟气吃味好坏是不恰当的所谓烟气吃味的和谐性,正是 上述各种特征在烟气中的和谐结合吃味和谐的烟叶,不良气味少,烟气带甜略酸而具有浓 郁的香味,其生理强度和刺激性也能较好地协调结合7. 燃烧牲 燃烧性是所有烟草类型要求质量的共性因素燃烧性好是烟叶质量必须具备的基础因 素,燃烧性不好的烟叶在卷烟配伍中的可用性很低1)阴燃持火性 是指烟支点燃后在不抽吸的情况下能够继续燃烧的持久性阴燃持火 性差的容易熄火阴燃持火性与叶片钾、纤维素、氯、淀粉、蛋白质等含量有关2)燃烧速度 一般要求较慢些,燃烧过快,吸用时感觉不舒适燃烧速度与烟叶含水 率及其他成分如助燃矿质元素有关,还与卷烟的孔隙度有关3)燃烧完全性 是指烟叶内所含物质燃烧充分的程度烟叶完全燃烧之后,烟叶有机 物多不存在,而剩下一些矿物质,烟灰呈白色相反,燃烧不完全时残留有机物多,烟灰较 暗或呈黑色钙、镁能使烟叶燃烧达完全的程度,但镁过多时会使烟灰呈片状脱落。

4)燃烧均匀性 是指烟叶及其制品在燃烧时各部分保持均匀的速度,当然以均匀为好 与烟丝的均匀、烟支松紧度有关5)灰色和聚结性 灰色以洁白为好,淡灰色次之,黑色最差烟叶燃烧后除要求烟灰 有一定颜色外,还要求烟灰具有良好的聚结性,不能过早地跌落和飞散一般认为烟叶中钾、 钙、镁、氯在这方面起重要作用优质烟叶在抽吸时燃烧稳定而均匀,保火力强,灰白色,凝聚程度好,不会熄火五) 安全性随着对吸烟与健康问题讨论的广泛开展,人们越来越关注烟气的有害性问题评价烟叶 质量优劣,仅注意外观性状、化学成分和烟气特性显得不够全面和深人,评吸只能确定烟气 对器官感觉良好与否,尚无法说明烟叶的安全程度因此,必须借助烟气化学成分鉴定烟叶 安全性1. 农药残留农药残留被视为粮食、蔬菜等食品的公害烟草是叶片燃烧后直接进入人的口腔,被呼 吸系统吸收产生生理效应的,烟叶中的农药残留会对消费者的健康带来危害,应在烟叶生产 中消除或降低到农药残留标准以下因为一些农药、部分除莠剂和腋芽抑制剂,在田间使用 后,在烟叶中会有残留,甚至在抽吸和烟气中尚有少量存在因此,美国、德国、加拿大均 已在烟叶生产上停止使用DDT、六六六、汞化合物、硒化合物、砷酸化合物、氟乙酸、杀 螨强、氯丹、杀螨特、七氯、环氧乙氯、碳氯灵、狄乙剂、异狄氏剂、艾氏剂、异艾氏剂等 16种农药。

抑芽剂应用较多的马来酰肼(即顺丁烯二酸酰肼,简称MH),虽不直接产生有 毒物质,但施用后会降低烟叶填充力,直接对烟气组成有不良的影响MH在鲜叶和烤后烟 叶中残留标准,国际规定是100mg/kgDDT和六六六属于潜伏性中毒农药,在土壤中可 残存若干年,因此只要种烟,就会发生农药残留问题2. 重金属砷、铅、汞、镉等重金属元素,在烟气中多有传递作用,对人体产生危害选择烟叶种 植产区时,应分析土壤的重金属含量,过高的地方要减少种植,或采用生物方法减少土壤重 金属含量3. 烟气中特有的有害物质烟气化学成分相当复杂,已经发现3 万多个信号在构成烟气总量中,粒相物质约占 8%,除去水分和烟碱这些粒相物质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焦油据报道,组成焦油的化学成 分总量在5200种以上,其中 99.4%的成分是对健康无害的,0.4%的成分是癌症促进剂,0.2% 的成分是致癌物质,如 3, 4-苯并芘等是世界公认的致癌物质其它如酚类、吡啶基丙烯醛、 苯并蒽是协同致癌物质但焦油又与卷烟的香气有一定的关系,同时,又是烟叶燃烧不完全 的产物,彻底除去既无必要又不可能,其产生量应低一些为好特别是有致癌性的烟草特有 亚硝胺(TSNA),更加引起各国科学家们的极大关注,但是它的形成机理还未彻底阐明, 由于在调制前其含量很低,烘烤后含量增加许多,一般认为改进调制措施是减少烟草特有亚 硝胺(TSNA)的有效途径。

烟碱被认为对心脏和呼吸器官有害,但烟碱可以满足吸烟者的生理需要与嗜好,降低到 -定程度吸烟者将不接受,因而使焦油低一些和烟碱适当高一些,这样增加了生理强度,抽 吸支数可减少,也就减少了焦油的吸入量气相物质约占整个烟气总量的 92%,其中一氧 化碳、一氧化氮、氰化氢、丙烯醛等对呼吸器官和心血管系统影响较大,能引起器质性病变 除此之外,乙醛、苯、甲苯、氯乙烯和 2-甲基丁二烯等物质是有毒的,烟气中有不可忽略 的含量二、提高烟制品安全性的措施目前,可通过农业和工业两方面的措施来提高烟草制品的安全性一) 农业方面1. 选育推广低焦油烟草品种目前国际上已通过各种育种途径培育出一些焦油产生量低的烟草品种,如加拿大选育并 推广的低焦油烤烟品种Delgole、Newdel和Canid另外,Sato先生从烤烟品种Hicks与低 生物碱的雪茄烟品种NFT706杂交后代中选育出3个低焦油品系印度也培育出低焦油、低 烟碱的烟草品种因此选育并推广低焦油烟草品种是提高烟草制品安全性的根本途径,也是 可行的2. 提高烟叶含钾量近年来许多国家的专家对烟叶钾含量与焦油产生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烟叶中 钾尤其是有机钾含量与焦油关系密切;在一定范围内,有机钾含量增加可以降低焦油产生量。

提高烟叶钾含量的农业措施主要有:(1)提高土壤钾肥施用量2)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 高钾利用率3)调整钾肥形态和性状,提高钾利用率4)施用含解钾菌的生物钾肥,促 进土壤钾素释放5)选育富钾烟草品种3. 优化栽培技术措施种植密度、施肥量、肥料种类及配比、灌溉量和灌溉方式、打顶抹杈时期和留叶数、采 收成熟度等都对烟叶理化特性有明显影响通过优化这些栽培措施,可生产出结构疏松、填 充性高、内在化学成分协调、香气量足的烟叶,为烟制品提供质量好、安全性高的原料4. 发展低焦油类型烟草不同类型烟草焦油产生量差异较大,所以发展低焦油类型烟草是提高烟草制品安全性的 有效措施一般认为,混合型卷烟安全性高于烤烟型卷烟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低焦油 卷烟产品均为混合型卷烟因此,国外非常重视发展晾晒烟生产,其种植面积在烟草总种植 面积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5. 采用均质法调制烟叶均质烟叶调制(HLC)已显示出对改变烟制品材料的组成和结构具有巨大潜力均质烟 调制工艺的开发能使烟叶在调制过程中进行所需的生物化学变化,而对现行调制不利之处可 以避免在均质烟叶调制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多酚、过量的硝酸盐、生物碱、农药残留、 放射性元素和其他许多物质都可以去除。

二) 工业方面1. 发展滤嘴卷烟滤嘴可除去烟碱和焦油等对健康有害的物质由于滤嘴过滤效率与抽吸阻力是正相关 的,因而工业上采用加长滤嘴、不同类型滤嘴,以提高过滤效率还在滤嘴内加入活性炭、 碱性金属氧化物、生物活性成分等,可有选择地吸附去除部分有害物质在滤嘴接装纸上打 孔,可稀释进入口腔的烟气,降低有害物质浓度2. 采用膨胀技术采用co2、液态n2膨胀技术对烟叶进行膨胀处理,增加烟丝体积和孔隙度在卷烟配 方中,除主料烟之外,再适当增加一些叶薄而弹性强的烟叶或膨胀烟叶作填充料,这样烟丝 填充力增高,烟叶的燃烧性提高,焦油产生量也相应降低3. 发展再造烟叶技术以烟草碎片、烟末、烟梗、低等级烟叶等为原料,利用造纸法等方法制造再造烟叶,经 过加工成再造烟叶烟丝,按一定比例掺配入配方烟丝中,这样可改善卷烟燃烧特性和抽吸质 量,降低焦油产生量,提高安全性同时,烟草废料又得到了充分利用,降低了成本这种 方法 50 年代美国开始应用,现在多数国家都已经应用于生产中,有的还在再造烟叶中加入 吸附剂,如海泡石粉,来进一步提高卷烟的安全性4. 发展混合型卷烟烤烟含糖量较高,相应地焦油产生量也高一些,而晾晒烟糖含量低,烟碱含量较高。

利 用烤烟、白肋烟、晾晒烟生产出的混合型卷烟,不但可以减少焦油产生量,又可提高生理强 度,安全性相对高一些,这也是现在混合烟型卷烟发展很快的一个原因5. 发展药物烟和无烟气的烟制品我国借鉴传统中草药的药理和治病实践,结合现代先进的分离提取技术,创造性的在烟 制品烟丝中加入一些中草药提取物,使其在烟丝燃烧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对心血管疾病和呼 吸道疾病有一定的疗效,不但降低了吸烟的危害,而且对身体有相应的保健作用随着技术 的不断发展,一些新型的烟制品也相续被开发出来,如美国最近开发出一种无烟气的烟制品, 烟丝只加热不燃烧,不产生烟气,吸烟者能够接受到烟草的香气、吃味和生理强度,而不吸 入烟气,受到危害性相对较少,并且也不会污染环境,不会造成别人的被动抽烟还有一些 国家开发出根本没有烟丝的烟制品,只是烟碱等化学物质和香精香料以一定形式发挥作用, 给消费者一定的满足感,而无其他有害物质产生第三节 烟草产量和质量的关系一、产量与质量的矛盾烟草的产量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矛盾其表现是适当加大密度和增加留叶数,而 肥水供应也充足,烟叶的产量有所提高,但品质明显下降20世纪60〜70年代,由于片面 追求高产,加大密度和留叶数,大水大肥,但这种栽培方法生产出来的烟叶烤后大多黑糟, 既没有获得高的产量,又没有获得好的质量。

纠正这一倾向的80年代前期,烟草生产上又 出现了“恐肥症”,在密度和留叶数正常情况下,不敢正确施肥、浇水、使烟株生长缺水少 肥,结果产量虽然不是很低,但烟叶小而薄,颜色淡,内在化学成分是高碳低氮(还原糖 25%左右,烟碱1%左右),品质不佳与“恐肥症”相反,在种植少叶型品种、适宜密度、 单株留叶 18 片的情况下,过量施肥以追求高产量和高产值,产量虽然提高了,但是叶大而 厚,颜色深,内在化学成分是高氮低碳(烟碱含量在3%以上,还原糖在15%以下),品质 仍然不佳这种情况在 90 年代初期和世纪之交的烟草生产阶段,全国是非常普遍的,给烟 草工业的配方带来较大难度,烟草工业反映强烈 21 世纪开端,国家烟草专卖局对提高我 国烟叶的市场有效供应水平和产量与质量的问题,组织了广泛的技术研讨,提出了一系列的 统一产质矛盾的生产技术措施,经过实施,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任何烟叶生产国家,几乎都经历过产质失调的问题美国在1950〜1964 年只限制种烟 面积,不限产量,烟农为增加单位面积上的收益,也采取了提高密度和增施肥料的措施,以 致该阶段品质下降由以上国内外情况看,烟草产量与品质的矛盾在一定范围内是客观存在的,其实质是产 量最高点和品质的最高点不可能无条件地在同一水平上。

只有采取合理农业技术措施,实行 科学种烟,把这两个最高点既经济又合理地统一在一个水平上,才能达到适产优质之目的二、优质适产的意义在一定的基因型和一定的生态型的产量变化系列中,质量最高的那一段所对应的产量, 称之为最适产量在最适产量的范围内,烟叶的质量得到了充分的表达,我们称之为优质适 产适产是相对于低产和高产而言实际上,优质适产就是在产量变化系列中,不引起品质 下降的最高产量由于卷烟工业的发展,对烟叶的要求发生着变化,烟叶质量的内涵不断加 深,类型更多,要求更严,内容更广因此,我们可以把优质适产理解为:能充分满足对烟 叶的某种质量要求下的最高产量范围,换句话说就是获得高质量烟叶的最大产量对产量所 实行的限制促进了产量和质量矛盾的统一优质和适产是性质不同的两个概念,但两者又密切联系而不可分割对一个单片烟叶而 言,优质是指这片烟叶的质量表征满足了某种需要,适产是指它的单叶重量在这种质量下达 到了最好水平就单位面积上的烟株群体而言,优质是指烟叶群体的质量达到了某个总体水 平,适产是指产量在适当的范围内,保证了这个质量的实现优质烟的产量应该在适产范围 内,但适产范围内的烟叶不一定优质优质是适产的目的,适产是优质的手段。

在低产水平 下,适产是优质的前提;在高产水平下,适产是优质的基本保证三、产量的适宜范围产量的适宜范围,是在一定基因型和生态型的产量变化系列中,质量最好的那一段所对 应的产量范围不同的烟草类型、质量要求、生态条件、遗传因素,适宜的产量范围是不相 同的为了稳定和提高烟叶的质量,世界上很多烟叶生产国都采取了各种各样的限产措施, 把产量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我国从1978 年以后开始了广泛的研讨,戴冕等(1982)提出 了“优质适产”的概念并开展了全国性的研究,通过 4 年的研究得出了各烤烟主产省的适宜 产量范围(见表 5-1)表5—1我国主要烤烟生产省的烤烟适宜产量范围(单位:kg/666・6m2)(戴冕,1982)地区适产范围地区适产范围辽宁140〜170安徽150〜175山东(平原)150〜175湖南125〜150山东(丘岗)125〜150贵州125〜150河南(平原)150〜175云南140〜175河南(丘陵)125〜150福建125〜150陕西150〜160广东120〜150其他的烟草类型的适宜产量范围,也都有了大致的明确:白肋烟150〜180kg/666.6 (中国烟叶生产技术指南,2002);香料烟70〜90kg/666.6 (许树银,1994);南雄晒黄烟130〜140kg(戴冕,1986)。

上面列举的各类型的适宜产量范围,具体到一个地区、一个品种、不 同的质量要求,其适宜产量也是不同的例如,在云南红花大金元的适宜产量为 160〜185kg/666.6 m2,G-28为150〜175kg/666.6 m2(张崇范,1988)应当指出,近些年来由于品 种的改变 ,烘烤技术的提高,出现了一些超常的事例它们的产量较高,外观质量、商品 等级也不低,产值很高,但是化学成分并不协调,燃吸品质也不好,可用性甚差,特别是上 部烟叶表现最为明显因此,不得不提出控氮降碱(李继新,1995;纪成灿,2001;詹金华, 2002)的要求这再次说明,保持适宜产量之重要不可否认,适宜产量范围的水平是可以 提高的,关键在提高烟叶质量,至少在不降低烟叶质量的前提下,来提高适产水平遗憾的 是,我们现在还没有找到更有效的解决办法目前从大面积生产来看,各地的平均产量虽距 适产水平都有差距,但还有提高的空间四、统一矛盾的主要途经(一) 适当限制单位面积产量烟叶产量和品质的矛盾在一定范围内是客观存在的,在一定条件下统一这一矛盾也是可 能的而统一矛盾的目标则应是适产优质为了解决由于单位面积产量过高而导致烟叶品质 下降的矛盾,早在40 年代茄纳就指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植物养分,以约束烟草生长,能 取得烤烟生产良好的效果”。

国外 60 年代以来在烟草生产中先后采用近似的限制单位面积产 量的措施,使烟农有效地控制肥料用量,限制烟草生长过旺,作为解决烟草产量和质量矛盾 的途径,并在生产实践中取得成效二)、保证个体和群体协调发展国内外有关理论和实践也已证明,合理的群体结构是保证烟草质量、获得适宜产量的基 础合理则是要群体得到较大发展,保证一定的光合面积和空间,单株得到健壮的生长,单 叶重保持在适宜水平以目前的试验结果看,我国烤烟较适宜的栽培密度以16500〜19500 株/hm2为宜河南农业大学提出“下部叶阳光充足,上部叶叶片展开,整株叶厚薄适中” 是烤烟较好的个体和群体长相,实践证明,可以作为衡量产质协调程度的指标云南江川、通海的优质烟长相,当地称为“中棵烟”,系指烟株长相既不能过旺又不瘦 弱与河南、山东烟农的既不黑暴又不早衰的烟株是一致的中棵烟的主要内容在于适当控 制烟株长势和长相,以保证150kg产量(单产)水平的优质效果(红花大金元品种)1978 年日本大堀和信等也提出品质优良的标准栽培型,是主攻每株烟草干烟叶重量,应从主攻上 部叶着手,并使顶叶长得和腰叶差不多一样大,单株烟的形状最好长成接近筒状、柱状,而 不长成伞状。

综合国内外的经验,形成了烤烟优质适产栽培的新概念和新技术经实践验证, 成效是肯定的总之,培育营养良好、生长健壮的个体,构建结构合理、大小适宜的群体,使个体具有 一定的营养面积和空间,保证烟叶质量的形成;使群体具有应有的光合面积和光合生产率, 保证产量的满足这样,个体和群体得到了平衡发展,产量和质量的矛盾在一定质量的水平 上得到了统一,优质适产得以实现三) 促进各部位叶片均衡生长烟株个体生长发育的好坏,从质量的角度考虑,最终要落实到各部位叶片的生长发育, 能否满足质量的要求受遗传因素的制约和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烟株各部位叶片,有其不 同的质量特征,部位是影响烟叶质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生产中不可能使各部位的叶片都达 到一个质量标准,但却可以使各部位叶片形成一个优化的产量和质量的组合,即合理的部位 结构形成合理的部位结构,关键在于使各部位的叶片能均衡的生长发育均衡生长发育不 是指生育进程、叶片大小、营养状况都完全一致,而是说各部位叶要达到它所在位置应该达 到的状态众所周知,烟株各部位叶片在生长发育、代谢过程、物质的合成和积累、运输与 消耗等方面,都是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任何一个部位的产量和质量的变化, 都要引起其他部位的相应变化。

株型是烟株各部位叶片生长发育状况的总体反映唐远驹等 (2001)在株形对烤烟的产量、质量影响的研究结果中,从不同株型的产量、质量部位结构 的变化,说明了各部位之间的消长关系(见表5-2);从中还可以看到部位间的变化幅度, 就上等烟比例而言,上部叶比中部、下部叶大,下部叶的变化幅度最小这也充分说明了, 在形成各部位烟叶质量产量的最佳组合时,质量的控制难度大,而上部叶的影响最为重要 因此,一个合理的株型,不仅是烟株均衡生长的标志,也是形成烟株各部位质量产量最佳组 合的切入点表 5-2 不同株型对产量、上等烟的部位结构影响 (唐远驹等,2001)株型产量构成上等烟比例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台型(倒塔型)16.232.351.54.0241.3854.60筒型-腰鼓型19.036.244.83.4053.8542.75腰鼓型一塔型26.144.729.217.3371.710.97不同的烟草类型,同一类型不同的质量要求,各部位烟叶质量产量的最佳组合是不相同 的,对各部位叶片生长发育状态的要求也是不相同的烤烟、白肋烟、香料烟、晒烟,其要 求是明显不同的。

同为烤烟类型,作为国外混合型卷烟的原料和作为中式烤烟型卷烟的原料, 对质量要求也有明显的区别混合型卷烟,要求烟叶的烟碱含量相对较高,糖碱比相对较低, 香味要浓,因而对上部烟叶特别看重而中式烤烟型卷烟,要求烟叶的烟碱含量相对较低, 糖碱比相对较高,香味的特征风格明显,因而对中部烟叶特别看重显然,这两种烟叶相对 质量产量的部位结构要求不会相同各部位叶片生长发育的过程和状态不会相同,而不同生态条件、不同品种类型,烟株各 部位质量产量的最佳组合也是不相同的从雷永和等(1999)提出的云南优质烤烟生产模式 中,对部位结构分析的结果来看,下部叶占总重的25%左右,中部叶 45%左右,上部叶30% 左右,这种结构对生产云南清香型烟叶可能较为适宜(见表 5-3)为了达到这一质量要求, 对各部位叶片在大小、形状、重量、生育进程、所占全株的比例以及要达到的其他质量标准, 都要精心的设计,认真的落实,该大的要大,该小的要小,该增的要增,该减的要减,不可 能要求每个部位都达到最好,但必须获得全株烟叶总体质量的最好效果,实现优质适产表 5-3 云南优质烤烟的部位结构分析 (雷永和等,1999)部位叶片数单叶重(g/片)产量(g/株)占全株百分率(%)下部叶66〜834 〜4825.3 〜26.3中部叶88〜1064〜8045.1〜44.0上部叶67〜942〜5429.6〜29.7全株207〜9142〜182100五、统一矛盾的主要措施烟草的生长发育有较为稳定的遗传特性,但是烟草可塑性强的生育特点,又使得烟草对 生长环境具有较强的敏感性。

只有把烟草安排在最合适的环境条件下,提供给烟草最适宜的 空间和土壤营养水平,就能真正使烟叶产量与质量的矛盾得到统一,获得理想的优质适产水 平一) 实行区域化种植单就优质适产而言,对气候、土壤的要求非常严格,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说明优质烟 叶生长的基础,必须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根据种植区化研究结论,调整烟草布局,实 行烤烟种植区域化,并合理轮作,选择最佳移栽期,使烟草一生有一个最佳生态环境,这是 生产优质烟的前提烟草可生长的地域很广,而形成优质烟叶对生态条件要求的遗传特性却 是不可驯化的这些已被先进产烟国的经验证明二) 选用优良品种不同品种有不同的遗传特性,遗传特性不易受环境影响而改变烟叶生产的自然条件虽 好,没有一个优良品种,不可能把烟叶品质、产量提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一般而论,品种有 多叶型和少叶型之分,前者产量较高,品质较差,后者质量较高,而产量较低目前生产上 多应用少叶型品种,多叶型品种只能用于生产填充型烟叶品种还有地区适应性,因此,良 好的生态区还要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才能生产出优质的烟叶三) 栽培技术措施1. 合理施肥优质烟生产的环境因素包括不可控制的自然因素和可控的土壤环境合理施肥是控制土 壤环境的方法之一,其目的就是满足优质烟生长所需的无机营养。

烟草对氮素营养非常敏感, 为保证烟株健壮生长,需施足够的有效氮,并配以磷、钾、钙、镁、铜、铁、锌、钼、硼等 营养元素,统一烟草与其他环境条件的矛盾,促进烟草对这些营养元素的吸收和利用,为烟 叶优质适产打下基础2. 构建合理的群体结构 如前所述,烟草的产量主要取决于群体,而品质则取决于个体,因此,在栽培上既要有 良好的群体,又要有发育良好的个体,把二者矛盾统一起来具体应事先对水(雨、灌溉、) 肥、品种特性、土壤状况等条件有充分估计,来确定密度和种植方式,构建合理的群体结构, 使群体合理发展而个体又生长良好,达到个体和群体协调发展此外,在密度合理的基础上, 适量留叶也是统一烟草群体与个体矛盾的主要措施3. 以管理促优质适产烟叶的质量决定烟气质量,而烟叶质量取决于烟叶内各种成分的含量和比例烟叶化学 成分的形成和积累与烟株体内各种代谢活动过程又受环境因素的制约由此一些烟草工作者 就提出了优质适产栽培的理论依据,其实质就是,烟草一生中的两个主要代谢过程可以人为 地调控,而管理就是调控代谢作用的主要手段当烟草生长在水分和无机养分(尤其是氮素)供应亏缺的环境中,光合作用产物的碳返 回三羧酸循环,会使脂类、挥发油类、醚溶性树脂等,包括芳香物质在内的碳水化合物的含 量增加,从而提高香气。

据此,在栽培管理上采取适量控制水分的方法,可以诱导烟叶香气 物质的形成当烟草生长在供氮、磷、钾充足,水分适当的环境中,为同化进入体内的氮素,将消耗 有机酸,碳水化合物加速分解以补充有机酸,因而糖分形成减少为使这两个代谢过程顺利 进行,可通过控水分、通气、光照等措施,使这两个代谢趋于平衡当过量吸入氮素而缺磷 少钾时,氮代谢受阻,由于NH4+— N的拮抗作用不仅妨碍K2O的吸收,而且促进氯的吸收 此时烟株生长旺盛而不壮,叶大而薄,影响田间光照、通风、温度等状况,从而进一步影响 代谢过程可通过调节水分,加强光照、通风等措施控制氮的吸入,使烟株体内代谢活动向 碳代谢转化并使二者尽可能平衡这是打顶、抑制腋芽、中耕等各种栽培措施实施的依据 除此之外,目前,化学控制措施的应用也已兴起河南农业大学烟草系率先在烟草生产上使 用多效素,已取得明显效果4. 合理采收和调制烟叶在田间形成的优良品质只有通过调制才能显现出来因此,调制技术的优劣对烟叶 商品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良好的调制技术是烟叶优质稳产的保证,因此要合理采收不 同部位烟叶,根据不同情况烟叶制定合理的调制方法要做到早采收下部叶,稳收中部叶 充分成熟时集中采收上部叶。

烘烤过程中要使烟叶变黄充分,拉长变黄后期的叶片凋萎时间 促进叶绿素蛋白复合体和淀粉尽可能多分解,并在定色后期保持较高湿度,彻底消除叶脉的 青色,提高烘烤的成熟度在烟叶充分成熟时,适时采收有助于最大限度地体现田间形成的烟叶产量和质量,而促 使烟叶成熟集中的重要措施,就是合理的水肥调控所以,栽培与烘烤是相辅相成的,不是 没有相互影响而各自独立存在的两个阶段思考题1. 影响烟叶产量构成的因素有哪些?2. 烟叶的适宜产量指标是如何确定的?3. 烟叶质量评价包括哪些方面?各有哪些主要指标?4. 提高烟叶及烟制品的安全性可采用哪些措施?5. 烟叶产量和质量有什么矛盾?优质适产的意义是什么?6. 统一烟叶产量和质量矛盾的途径有哪些?7. 统一烟叶产量和质量矛盾的措施有哪些?。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