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仙***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9KB
约5页
文档ID:156366690
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_第1页
1/5

高二政治选修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学习目标:理解实践的含义、特点,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二、学习重难点 难点:实践的特点 重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三、主干知识梳理1.实践是人们改造 的一切物质性活动2.实践的特点: ① 实践具有 ;② 实践具有 ③实践具有 3.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①实践是认识的 认识的途径有两个:直接和间接经验,来源只有一个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 ④实践是认识的 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 实践的发展易错易混知识1、实践决定于认识 2、实践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检验人们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4、错误认识不是来源于实践,正确认识才来源于实践 5、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 6、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要获得知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 7、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四、典型例题1、(2011·南京学情调研)黑格尔认为,实践就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去“规定”和“改造”客观世界这一观点否认了实践的 A.社会性 B.客观物质性C.主观能动性 D.历史性2、(2010·江苏·29)下列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哲理相同的是( )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C.欲知山中事,需问砍樵人 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3、(2009年广东高考文基16)“把学问用于装饰是虚假,完全依靠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癖这表明:A.书本知识比亲身实践更为重要 B.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D.书本知识要和具体实践结合4、(2010·新课标·21)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预计于2011年8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 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 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 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 ④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5、(2011·山东)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山东省委、省政府将进一步转方式调结构,努力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为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2010年10月,山东省委组织专家分赴全省17市进行了实地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新问题,山东省委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建议,深化了对转方式调结构的认识结合材料一,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分析山东省委开展调研工作的合理性6分)6、(2011·四川)材料六 安全是核电发展的前提和最高原则,从五里岛和切尔若贝利核事故的伤痛,到日本福岛核泄漏的阴霾,一次次引发全球对核电安全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各国依据核电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特殊要求,不断反思核电安全标准,检查核电安全建设,完善核电安全措施与技术体系,推动核电安全日臻完善联系材料六,从认识论角度,说明人类在发展核电过程中应怎样确保安全10分)五、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是我国政府编制的第一个中长期粮食安全规划,对保障我国十多亿人口吃饭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该规划纲要的编制充分体现了:( )A.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D.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2、“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从认识论角度看,其哲学寓意是:(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我国最大口径的通用光学天文望远镜站落成。

这架英国制造的天文望远镜口径2.4米,超过3千万像素相机,它拓宽了对宇宙天体认识的范围体现的哲理:(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4.下列观点包含实践是认识基础的有: (     )①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④百闻不如一见 ⑤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①③④5、2010年3月21日,长沙地区“地球一小时”活动在中南大学启动来自各高校环保社团的大学生们呼吁大家“为我长沙,熄灯一小时”、“爱长沙,爱生活,低碳2010”地球一小时”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这说明( ) 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 ③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 ④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 A.① B.①③ C.②③ D.③④6.伟大的实践催生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又必须随着实践的不断变化而与时俱进。

这体现了( )A.科学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B.认识对实践起促进作用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D.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7.某魔术大师说:“要成为一个成功的魔术师有很多东西要学我不停地思考创新,就是为了让我的魔术表演更吸引观众这段话蕴涵的哲学道理是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9. 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高达9.2%,验证了我国经济发展决策的正确性,符合民心又顺应时代要求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9、从“富人”才用得起的公交月票,到现在人手一张的公交IC卡,小小的车票记录下了北京公交事业发展历程的点点滴滴;从最初只有几条公交线路,到现在600多条线路承担城市微循环的公交路网,短短三十年,交通的便利实实在在让北京人觉得“北京变小了”北京公交的变化说明 ①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实践是主观的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10、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①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活动 ②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④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11、在当代,人类的交往已超出了民族和国家的范围,世界各国有着紧密的联系任何国家的重大实践问题,都与整个世界密切相关这说明实践是: ( )A、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B、客观的物质性活动C、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D、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12、约瀚•洛克认为: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白板一样,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纸或白板上留下的痕迹,最终都源于外部经验和内省的经验他的观点否认了:(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13.“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收获这一论断是在强调: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C.认识是实践的惟一来源 D.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14、“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烽火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

同样的原因,促使现代人创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去探测和传递军情这说明: ( )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15、有人在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不用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 : ( ) A.实践的客观规律性 B.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C.实践的客观物质性  D.实践的社会历史性(二)非选择题材料一:十七大报告有新提法:我们党总结了建国以来经验和教训,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的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材料二: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需要不断充实和完善十七大报告中,在反复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还提出与之相配套的五条具体道路:“自主创新”“新兴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中国特色政治道路”这些必须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 材料三: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以上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六)学习小结(※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原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及其特点实践的含义 实践的特点以下各项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 ①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②中国为加入WTO进行艰苦的贸易谈判 ③学习理论、讨论问题、研究学问 ④大猩猩用树枝钩食白蚁 ⑤工人做工、战士打仗、教师讲课 ⑥《2010年远景规划的发展目标》 ⑦学生教室里听课 ⑧美、英、日、法、德和中国科学家共同绘制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序列图 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⑩小行星撞击地球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山东省委通过实地调研获得了认识;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山东省委通过调研发现新问题,推动了认识的深化;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山东省委通过调研获得认识的目的是推进转方式调结构①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在发展核电过程中,人类应依据核电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特殊要求,从安全标准、安全建设、安全措施、技术体系等方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确保核电安全。

4分)②正确处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在推动核电发展和应对核事故过程中,人类应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深化和发展对核电安全的认识,运用对核电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指导核电建设,使核电安全日臻完善6分)(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总结建国以来实践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体现了这一点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证明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党中央建设性的提出五条具体道路的理论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五条具体道路必须要认真地贯彻落实,体现了认识必须为实践服务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和促进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在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了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社会主义实践的重要影响。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