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纪念南宋忠烈陈文龙征文两篇纪念南宋忠烈陈文龙征文:尚书公信仰与民俗陈文龙(1232—1277) ,福建兴化(今福建莆田)人,初名子龙,字刚中度宗为之改名文龙,赐字君贲,号如心,陈俊卿五世从孙,抗元名将,民族英雄在保卫兴化城的战斗中战败被俘,在被元军押送临安途中,留下了光彩照人的“须信累臣堪衅鼓,未闻烈士树降旗一门百指沦胥尽,唯有丹衷天地知”诗句后因绝食而牺牲在台江万寿尚书庙,有两块弥足珍贵的“朝宗利济” 、 “保国佑民”的牌匾,分别是清嘉庆、道光皇帝题写的此外,还有清太子少保、云贵总督林则徐手书题刻的“节镇守乡邦,纵景炎残局难支,一代忠贞垂史传;英灵昭海澨,与信国隆名并峙,十洲清晏仗神庥”的楹联,热情地讴歌了陈文龙满门忠烈的民族气节为了纪念这位爱国爱民、刚正不阿、忠贞正气、宁死不屈的民族英雄,自明洪武至清光绪年间,人们先后在福州台南的阳岐、新亭、万寿、竹林等处,建了尚书庙,此外,莆田、长乐、连江等地,也建有尚书庙说明对为民族解放而献身的英雄,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每逢农历八月十五陈文龙的寿诞日,人们都会举行隆重而热烈的仪式,纪念这位民族英雄,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尚书公信仰与风俗农历八月十五为陈文龙寿诞。
这一天,福州地区的尚书庙都会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还有闽剧演出、踩街、讲评话等具有福州特色的文艺活动,十分热闹庙的周围则是另一番景象,摆满了各种兜售小吃的摊位,人们可以在这里边品尝小吃,边欣赏闽剧等演出,好一幅生动的民俗风情画正月十七日,是尚书公出海的日子,又称“迎尚书公” 参加巡游的队伍浩浩荡荡,秩序井然排在最前的是“马牌” ,在队伍前引路,一对大灯笼紧随其后, “黄旗锣”开道,接着是“京鼓” , “执事牌” 、 “銮驾”分列两边,再后面是“部将” ,跟在后面的是“尚书公令旗”和“尚书公坐像” ,由八个身穿黄色服装和帽子的轿夫抬着, “凉伞” 、 “掌扇”紧跟在后走在巡游队伍最后的是“尚书公官船” ,由“官船会把”成员十六人扛着,信众簇拥着“尚书公官船” 巡游的队伍经过时,沿街的商铺、居民,都会摆上香案,虔诚地迎送“尚书公” 有时还会雇请“十番” “台阁” 、“肩头坪”等助兴,使巡游队伍更加热闹正月十八日,福州各尚书庙都会举行“尚书公”坐“尚书公官船”回老家莆田省亲的欢送仪式 “尚书公官船”按比例缩小,设计十分精致,有“公堂” 、 “公馆”等,且色彩鲜艳,做工精细,造型逼真正月十八日夜十一点,尚书庙的大殿,众董事焚香,恭请“尚书公”起驾、登船,在众多“部将”的护送下,人们把商号、信众奉送的礼物运到码头,装入“尚书公官船”内,随后,在众董事和信众的簇拥下, “尚书公”的令旗和神像徐徐抬出大殿,一路上,信众燃放鞭炮、烟花,热烈欢送,场面十分热闹、喜庆。
有的信众还争相护驾,所以队伍行进很缓慢 “尚书公”神像和“尚书公官船”到达码头时,在欢快的锣鼓声中,等闽江潮水上涨满潮,开始退潮时,人们顺水焚化“尚书公官船”出海回莆田,这时,热闹、隆重的出海仪式才结束尚书公”出海前的拆船仪式也十分有趣正月十八日早, “尚书公”金身移驾到公宴礼堂,由大堂董事、商号、信众奉送精美的供品,举行隆重的祭礼, “尚书公官船”移至庙直街,供信众摸船,以求平安、好运下午三时,在神庙大殿举行“尚书公”调谕部将、交代公务的仪式,仪式结束后燃放鞭炮,鞭炮声还未停歇,停泊在“船坞”门口的“尚书公官船” ,立即被信众拆得粉碎,拿得精光这种奇特的拆船仪式是有来历的相传,以前有一位信众摸船求平安时,不小心碰落了“尚书公官船”上的东西,吓得他跪地求饶、许愿后来,这位信众做生意赚了许多钱,就到社会说:“拿了龙潭尚书庙出海的官船上的东西,就有好运的 ”因此,拆船成了约定俗成的习俗信众拆了船,将拆了的东西小心地捧回家中,怀着尊敬与虔诚的态度,供在大厅,全家人点烛、焚香,叩拜后,马上捧着船上的东西,点着贡香,一路小跑,并高喊:“扒啰!”意思是使劲地划船,祝“尚书公官船”一帆风顺,送“尚书公”早日返乡。
直接送到苍霞洲恒蛙埕,欢送“尚书公”出海的码头,把船上的东西交给“官船会把” ,使之装配完整 “拆船出海”只有龙潭尚书庙,其他尚书庙没有此风俗三月初十为“尚书公”回銮与开印日,举行欢迎仪式后, “尚书公”金身又供于神位上万寿尚书庙还有一个特别的风俗,每年大年三十,善社请戏班通宵演戏,寿书庙成了众多躲债者的好去处,讨债者也十分识趣,不会追到尚书庙讨债,毕竟众怒难犯啊于是,久而久之,成为惯例,沿袭下来,成为福州历史上一种十分独特、有趣的社会现象,值得社会学者研究水部尚书”是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 “水部尚书”之职在封建时期极为少见,隋唐之后,只见水部侍郎,罕见水部尚书在宋之后, “水部尚书”成了名誉头衔,作为皇帝对有功之臣的褒奖明永乐六年(1408 年) ,朝廷封陈文龙为“水部尚书” ,能保佑航运、渔民;清道光皇帝加封陈文龙为“镇海王” 、 “敕封水部尚书” 郑和下西洋,途经福州时,曾到尚书庙行香,祈求远航安渡明清时期,每三年科举后,历朝皇帝都委派新科状元率册封使团赴琉球(今冲绳) 、台湾册封当地官员册封使团在波涛汹涌的海上行船,为祈求平安,册封使奉水部尚书陈文龙为海上保护神还多次“奉旨册封琉球” 、 “敕封水部尚书” 。
尚书公神像护航到了琉球,琉球还派将士护卫尚书公回航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内容之一的册封使团,陈文龙为“海上丝绸之路”保驾护航同时,地处我省沿海沿江的渔民、船民,也将陈文龙像供奉船中,以祈求平安闽台及东南亚等地,都将陈文龙比作“海上保护神” 由此可见,尚书公信仰和民俗,已超越了国界,在海内外拥有众多的尚书庙和信众,充分说明了陈文龙的人格魅力纪念南宋忠烈陈文龙征文:陈文龙的垂史传时光那年,我到莆田采风,在当地文友的陪同下,专程前往距市区西郊约 1 公里处的凤凰山公园游览,公园北部竖立着“文献名邦”等九座牌坊,以图文形式展示莆田历代状元、进士的风采您便是其中的一位老家莆田,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曾被誉为“海滨邹鲁” 、“文献名邦” 据史料记载,自唐以来 1,200 多年间,莆田先后涌现出 2,370 多名进士、12 名状元、14 名宰相,有 98 人在中国二十四史中立传您(1232-1277) ,字德刚,南宋参知政事、著名抗元英雄,宋名相陈俊卿第五代从孙原名子龙,生于福建莆田,逝于浙江杭州,是继岳飞之后,与文天祥等忠烈齐名的爱国民族英雄据您身后数百年,赞誉他的诗文、佳联不老少我最欣赏清代政治家、思想家、民族英雄林则徐的那副。
清道光三十年(1850) ,林则徐在去福州台江“万寿尚书庙”祭祀您时,特意题写一联:“节镇守乡邦,纵景炎残局难支,一代忠贞垂史传;英灵昭海噬,与信国隆名并峙,十洲清晏仗神庥 ”短短 38 个字,既把您与文天祥相提并论,又对您爱国精神予以充分肯定家乡莆田,有句民谚--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您是莆田古人中,践行这一地方风尚和传统的标杆据《兴化府志》记载,您受其高叔祖陈俊卿的影响, “幼颖悟,苦学不厌,年未弱冠,即以精于声律而驰名郡庠20 岁入乡学,25 岁入太学咸淳四年(西元 1268 年)夏五月,廷对第一,状元及第,初名子龙,度宗以其文章擅天下,御笔改名文龙 ”并赐字“君贲” ,意思是皇帝的股肱、卫士学而优则仕按理说,您这位廷对第一的才子,走上仕途之后,可望宏图大展遗憾的是,适逢南宋皇朝风雨飘摇的危难之秋您任职的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 ,既是鱼米之乡,又是皇亲国戚聚居之地,历任官员到了这裡,免不了遭遇权势人物干扰,以致很难秉公处理政务您到任后,一方面,不随波逐流,不趋炎附势;另一方面,公开声言,为官“不可以干以私” 他言必行,行必果-- 革除弊政,秉公执法,不徇私情,关心民瘼因为政声卓著,所以“人皆惮之” 。
因而深得镇东军元帅刘良贵的器重, “政无大小,悉以询之” ,成为刘的得力助手您才华闻名天下,连大奸臣贾似道,也很赏识您,且以礼相待 《宋史》:“丞相贾似道爱其文,雅礼重之 ”从理宗开始当权,到度宗时权倾朝野的贾似道,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极力培植党羽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拉山头、划圈子他察觉到“文章魁天下”的您受皇帝赏识后,便想把您纳入小圈子、为自己所利用于是,接连上奏朝廷举荐您短短几年功夫,您禄星高照、步步高陞,从校书郎、著作郎、礼部员外郎等职,一步一步走上监察御史的职位平心而论,与贾似道的举荐不无关系可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为人正直公道、为官光明磊落,在大是大非面前,一向正直耿介,且以为国为民为准则的您,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受其蒙蔽,不违背原则相反,对贾似道弄权误国的行径,义正词严予以抨击和揭露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浙西转运使起畏,在贾似道授意下,上奏请求实施“公田法” ,一时之间,“史缘为奸,争以多买为功” ,致使浙西一带“六郡之民,破家者多”,导致民愤四起、民怨沸腾您上疏陈述得失,据理力争,并要求严惩起畏 “公田法”轩然大波得以平息后,百姓拍手称快,赞扬您“乃朝阳之鸣凤也” 朝中有人好做官” ,古往今来,多少官员为了实现飞黄腾达的梦想,削尖脑袋、踏破铁鞋,唯恐没有门路拉关系、没有机会找靠山。
一旦拉上关係,只要找准靠山,大都可以好梦成真、平步青云正因此,紧抱大腿者有之,甘当犬马者有之,卑躬屈膝者有之,出卖人格者有之作风正派、刚直不阿的您,敢于同有恩于己的权奸贾似道公开唱反调、坚决作斗争,赢得群众好评,堪称官员楷模今天看来,单是这点就足以“垂史传”了纵观您一生,足以“垂史传”的,还有很多度宗三年(1267) ,元军长驱直下,围攻南宋国防重镇襄阳、樊城贾似道的女婿范文虎率兵驰援,却临阵逃遁守将吕文焕降元,襄、樊重镇相继陷落朝野震动,舆论譁然贾似道蒲鞭罚罪、掩饰其咎,对范文虎只作降职一级、出任安庆知府的“处理” 同时,任命“曾多献宝玉”的小人赵晋任建康知府,又让卖身投靠的无耻之徒黄万石出任临安知府您对贾氏结党营私的丑恶行径极为愤慨,毅然上疏度宗,力陈贾之过失,并提出弹劾范文虎、赵晋和黄万石三人于是,触怒了贾似道,被贬职到抚州在抚州任上,您初衷不改,清廉为官,深得民心贾似道找不到借口,就以官爵收买监察御史李可,以您“催科峻急”的莫须有罪名,于 1275 年 11 月将您罢官,您只好返回兴化军故里您这位洁身自爱、不移操守的名臣,却因为忤逆权贵而被逐出官场,这既是您个人的不幸,更是南宋朝廷的悲哀。
疾风知劲草,国危见忠臣居心叵测的贾似道兵败之后,朝廷这才后悔当初没有采纳您的意见于是,诏令宣召您进京可叹朝廷虽然罢黜了贾似道,却又起用投降派陈宜中为宰相不久,元军攻下了临安北面文天祥据守的独松关,附近的郡守县令风声鹤唳,争相弃官逃亡12 月 28 日,您与文天祥、陈宜中等文臣武将商议,您主张背城一战,陈宜中却力赞议和最后,谢太后采纳了陈宜中的意见,遂于德佑二年(1276)正月,派人向元军奉表称臣痛心疾首却又回天无力的您,便以母老乞求归养为辞,无限惆怅地回到了故乡莆田元兵陷福州后,派人劝降您,遭到严辞拒绝您痛斩招降使的同时,倾尽家财募兵,打出“生为宋臣,死为宋鬼”旗帜,坚守兴化城后因叛将开城降元被捕元军见劝降无望,便把您押往杭州国亡我当速死!”从离开兴化之日起,您就开始绝食途中曾写诗与子诀别,表达了视死如归、尽忠报国的强烈心声诗中写道:“一门白指沦胥尽,惟有丹衷天地知 ”景炎二年(1277)4 月 25 日,被囚禁的您,要求拜谒岳飞庙当他以孱弱之躯蹒跚进入岳庙时,失声痛哭,哀恸悲绝,当晚死于庙中,年仅 46 岁,遗骨葬在西湖智果寺的翠竹园里,后人誉之为“福建的岳飞” 您的爱国情操、英烈气概在海内外广为传颂,奉祀您的尚书庙,福州有十几座、台湾有两百多座。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对您而言,可谓“岁月尘埃遮不住,久经沉淀垂史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