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将标号填写在题目后面的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20分) 1.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 C) A.孔子 B.杜威 C.赫尔巴特 D.凯洛夫: 2.我国的教师节是(D ) A.6月1日 B.9月1日 C.10月10日 D.9月1(1日 3.学校教育产生于( B) A.原始社会末期 B.奴隶社会初期 C.奴隶社会末期 D.封建社会初期 4.课外活动是( A) A.正规的教育活动 B.非正规的教育活动 C.即有正规教育活动,也有非正规教育活动 D.不能按正规与非正规划分课外活动 5.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是由(B )的特点所决定的 A.劳动内容 B.劳动对象 C.劳动手段 D.劳动方式 6.检验和衡量教育工作好坏,主要看,(A )是否得以实现 A.教育目的 B.教育价疽 C.教育思想 D.教育理论 7.社区教育的对象是(C ) A.社区内的少年儿童 B.社区内除学生以外的社会成员 C.社区内的每一个成员 D.社区内的下岗职工和待业青年 8.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A ) A.教师 B.学生 C.学校 D.社会 9.教育的本体功能之~是(D )。
A.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B.促进生产发展,服务经济建设 C.对政治经济有巨大的影响作用 D.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化进程 10.教学的基本任务是(A ) A.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基础知识 B.促进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发展 C.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D.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11.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的客体是( D) A.教育目的 B.教育方法 C.教育手段 D.教育内容 12.教育的最基本的职能是(C ) A.传播文化 B.生产功能 C.培养人才 D.人口功能 13.下列教学媒体中,不能由学生自己控制学习进度的媒体是(D ), A.教科书 B.录音机 C.计算机 D.直播教学节目的电视系统 14.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B ) A.教育内容 B.教育目的 C.学生 D.教师 15.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D) A.教学工作 B.班主任工作 C.德育工作 D.教书育人 16.结构主义课程论的创立者是( C) A.杜威 B.布鲁姆 C.布鲁纳 D.赞可夫 17.教学工作基本组织形式是( C) A.个别教学 B.分组教学 C.课堂教学 D.现场教学 18.凡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个人或团体都是(A )。
A.教育者 B.教育主体 C.教育因素 D.德育指导者 19.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教育家是( B) A.赫尔巴特 B.巴班斯基 C.维果茨基 D.杜威 20.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和教材获得知识的方法是( B) A.自学法 B.读书指导法 C.练习法 D.参观法二、概念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敏感性是指一个人对他在人际关系即社交关系中出现的变化,能够及时作出情绪反应的能力2.服务功能是指社区对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认同意识和自我意识,把教育的发展真正当成与社区的利益密切相关的事,置于应有的重要地位3.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反映某一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教材内容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有了教学大纲就能选择具体教材和编写教科书4.班级上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序编写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5.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学习方法指导的途径和方式。
1)学习指导的途径主要有:①通过教师的指导采进行;②通过学生之间的交往来进行;③通过家长或者其他人员来进行 (2)学习指导的方式主要有:①系统传授式;②专题讨论式;③学科渗透式;④学习诊断式;⑤经验交流式2.简述课程现代化的基本特点1)重视课程内容的理论化、综合化; (2)强调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 (3)重视智力开发与学习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 (4)重视个别差异: (5)加强课程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实施综合技术教育; (6)重视课程的文化内涵,本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加强最对国际化的了解与交流3.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 (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 (3)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它能够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 (4)教育还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4.良好课堂气氛的标准是什么?教师要创造一个好的教室气氛必须要有下列行为: (1)加纳感受,接纳学生所表达的感受,包括正面的和侧面的;(2)赞赏或鼓励;(3)加纳意见;(4)善于发问5.简述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规律。
(1)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请结合实际工作谈谈现今中学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策略答:(1)现存问题:①重知识轻能力;②片面追求分数;③影响学生心理健康;④制约教学改革 (2)发展和教学策略:①从侧重一元评价到多元评价②从侧重总结性评价到形成性评价;3从侧重区分性功能到发挥激励性功能 2.分析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联系的内容 和方式答: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的联系范围相当广泛,从目前的情况看,主要有: (1)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校外教育组织,使学校与学生主要居住区间形成稳定的联系:三结合的校外教育组织,一般是由学校一位教师、学生主要居住区(村、镇、街道等)管校外教育的同志以及家长代表共同组成 这个级织的主要任务是:交换情况,研究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上的表现;制订、实施、推广好人好事和改造后进生的计划的措施;在学生居住区内组织各种校外活动小组,共同协商解决学生进行勤工俭学、校外文娱体育组织所需的器材、指导教师和场地等问题 三结合的校外教育组织的特点是比较稳定,有专人负责,如果专职人员选派得力,活动开展的较好,能大大推动学校、家庭和社会间的协同和配合。
(2)学校系统与宣传部门建立联系,共同开展一些对学生有益的活动; 学校系统与校外宣传机构建立联系,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及时向宣传部门反映学校近期开展的活动,力求通过种宣传渠道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支持学校教育二是向出版部门电台、电视台反映学生对各种读物和广播、电视节目的需求情况,并提出哪些类型的读物或节目会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有利或不利的影响,争取这些部门为学生出版和制作更多有意义的、喜闻乐见的读物和节目;三是与报社、杂志社、电台、电视台以及青少年团、少先队等组织共同举办青少年智力、作文、美术、书法,摄影、小发明小创造等各种形式的竞争少动,共同组织各种讲演会、专题报告会,以大面积地推动学生课余活动的开展 学校与守传播部门共同开展活动,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活动,影响面大,这是我们今后应注意发展的方面 (3)学校与社会公共文化机构建立和保持经常性的联系; 学校与社会公共文化机构建立联系一般有两个内容①安排除学到公共文化机构进行活动如,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展览馆进行参观,安排学生到影剧院观看有意义的电影和文艺演出,为学生办理图书馆阅读卡片,帮助学生办理使用体育场(馆)、公园等设施和场地的手续,以及请这些部门的同志到学校进行等。
②请这些部门的同志帮助把关.引导学生不去阅读或观看他们暂时还不宜接触的读物、录像、电影,不去参加他们暂时还不适合参加的,诸如 舞会,拳击比赛等活动,同时,还要请这些部门的同志,能把在公共场所有不良表现的学生及 时反映给学校 由于希望于这些社会文化机构进行活动的学生较多,而这些部门的管理人员和场所地容量又有限,因此,事先双主一定要作好周密的安排学校应派专人具体负责,加强学生的组织 管理有条件的话,双方可以共同制定一些协议和制度,以保证相互配合的稳定性 (4)学校与社会专门性的社会教育机构建立稳定的联系; 这种联系主要有两个方面内容①请少年宫、文化宫、少年科技馆、业余体校的专职教师到学 校进行,推动群众性的学生业余文体、科技活动的开展②帮助这些机构物色和选拨有发展前途的苗子 (5)学校有选择的与有关工矿、企业、村镇、部队等建立联系 建立这种联系的目的,一是请这些部门的优秀同志到校作报告,或聘请他们做校外员或组织学生到这些地方进行参加、访问和劳动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在我国,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这为家庭、学校和社会相到支持和协作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但也应该看到,所信奉的教育思想不同,因此,三个方面有时也会在一些问题上产生分歧。
三个方面的协同工作,要统一生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和方针上,统一在教育科学理论和教育规律上 一般来说,在三个方面的协同和配合中,学校应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学校是专门从事教育的机构,在教育青年一代方面有优于家庭和社会的各种条件学校责无旁贷地应成为三个方面互相联系、互相配合最积极的倡导者和组织者,而其他两个方面应大力支持学校的这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