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大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第三稿目 录目 录 ..........................................................................1毕业设计提纲........................................................................4绪论..............................................................................7本课程设计摘要.....................................................................81建筑设计理念及设计依据............................................................9 1.1 设计理念........................................................................91.2工程概况.........................................................................91.3设计依据...................................................................... 102 建筑设计...................................................................... 112.1 平面设计....................................................................... 112.1.1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112.1.2门的宽度、数量和开启方式......................................................122.1.3窗的大小和位置................................................................122.1.4辅助房间的平面设计.............................................................122.1.5交通部分的平面设计............................................................122.2 立面设计........................................................................132.3 建筑剖面设计.....................................................................132.4 其它部分详细做法和说明...........................................................133 结构设计说明.....................................................................153.1 工程概况........................................................................153.2 设计主要依据和资料 ............................................................153.2.1 设计依据.....................................................................153.3结构设计方案及布置...............................................................163.4变形缝的设置 ....................................................................163.5 构件初估..................................................................... 163.5.1 柱截面尺寸的确定............................................................163.5.2 梁尺寸确定............................................................... 173.5.3 楼板厚度 ....................................................................173.6 基本假定与计算简图 ............................................................173.6.1 基本假定 ....................................................................173.6.2 计算简图 ....................................................................173.7荷载计算..................................................................... 173.8 侧移计算及控制 ................................................................183.9 内力计算及组合 ................................................................183.9.1 竖向荷载下的内力计算 ........................................................183.9.2 水平荷载下的计算......................................................... 183.9.3 内力组合 ....................................................................183.10 基础设计..................................................................... 193.11 施工材料 ....................................................................193.12 施工要求及其他设计说明 ....................................................194 设计计算书................................................................... 204.1 设计原始资料 ................................................................204.2 结构布置及计算简图 ............................................................204.3 荷载计算.................................................................... 224.3.1 恒载标准值计算 ............................................................224.3.2 活荷载标准值计算 ............................................................244.3.3 竖向荷载下框架受荷总图 ....................................................254.3.4 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304.4 地震作用计算................................................................. 334.4.1 横向框架侧移刚度计算..................................................... 334.4.2横向自振周期计算 ............................................................364.4.3 横向水平地震力计算 ........................................................374.4.4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验算 ....................................................384.4.5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394.5 竖向荷载作用框架内力计算 ....................................................444.5.1 梁柱端的弯矩计算......................................................... 464.5.2 梁端剪力和轴力计算....................................................... 574.6 风荷载计算 ....................................................................594.7内力组合 ........................................................................614.8截面设计 ....................................................................644.8.1 框架梁的配筋计算(仅以一层梁为例说明计算过程)............................. 644.8.2框架柱配筋计算 ................................................................674.8.3节点设计 ....................................................................714.9 楼板设计 ....................................................................724.9.1 B,D区格板的计算 ............................................................72第一,设计荷载 ....................................................................72恒载: ...........................................................................72第四,截面设计 ....................................................................754.9.2 A, C单向板计算: ............................................................764.10 楼梯设计(采用平行双跑楼梯) ................................................774.10.1踏步板计算 ................................................................784.10.2 斜梁设计 ....................................................................794.10.3 平台板设计 ................................................................804.10.4 平台梁的设计............................................................. 824.11基础设计.................................................................... 844.11.1 独立基础设计.......................................................... 85b) 基底尺寸的确定.............................................................. 86C) 确定基础高度 ................................................................87d) 基底配筋..................................................................... 894.11.2 联合基础设计 ...........................................................924.12 纵向连续梁设计 ............................................................974.12.1 荷载计算................................................................... 984.12.2 计算简图................................................................. 984.12.3 内力计算................................................................ 994.12.4 配筋计算 ................................................................100毕业设计总结 ....................................................................102致谢................................................................................103参考文献............................................................................104毕业设计提纲题目:某某中学教学楼 副标题 –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楼毕业设计关键词:关键词:框架、重力荷载代表值;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内力组合;弯矩调幅。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关于网络教学的意义,以及我国网络教学的模式现状,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目录:................................................................................ (300字)绪论 ........................................................................... (450字)本课程毕业设计摘要-------------------------------------(310字) 1建筑设计理念及设计依据.....----------------------------------(1100字) 1.1 设计理念......................................1.2工程概况............................................................. 1.3设计依据..---------- 2 建筑设计...... (2110字)2.1 平面设计...................................................2.1.1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2.1.2门的宽度、数量和开启方式........................ 2.1.3窗的大小和位置.................................... 2.1.4辅助房间的平面设计................................ 2.1.5交通部分的平面设计................................. 2.2 立面设计................................... 2.3 建筑剖面设计............................ 2.4 其它部分详细做法和说明......--------- 3 结构设计说明....... (3000字)3.1 工程概况....................... 3.2 设计主要依据和资料 .................... 3.2.1 设计依据........................ 3.4变形缝的设置 ........................................... 3.5 构件初估................................... 3.5.1 柱截面尺寸的确定............................. 3.5.2 梁尺寸确定..................................... 3.5.3 楼板厚度 ........................................... 3.6 基本假定与计算简图 ............................. 3.6.1 基本假定 ....................................... 3.6.2 计算简图 .................................... 3.7荷载计算...................................... 3.8 侧移计算及控制 ............................. 3.9 内力计算及组合 .............................. 3.9.1 竖向荷载下的内力计算 ...................... 3.9.2 水平荷载下的计算............................ 3.9.3 内力组合 ................................... 3.10 基础设计....................................3.11 施工材料 ................................. 3.12 施工要求及其他设计说明 4 设计计算书.......(11513字)--------------- 4.1 设计原始资料 ............................ 4.2 结构布置及计算简图 ..................... 4.3 荷载计算......................................4.3.1 恒载标准值计算4.3.2 活荷载标准值计算 4.3.3 竖向荷载下框架受荷总图 4.3.4 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4.4 地震作用计算4.4.1横向框架侧移刚度计算.4.4.2横向自振周期计算4.4.3 横向水平地震力计算 4.4.4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验算4.4.5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4.5 竖向荷载作用框架内力计算4.5.1 梁柱端的弯矩计算4.5.2 梁端剪力和轴力计算4.6 风荷载计算 4.7内力组合4.8截面设计4.8.1 框架梁的配筋计算(仅以一层梁为例说明计算过程)4.8.2框架柱配筋计算 4.8.3节点设计 4.9 楼板设计 4.9.1 B,D区格板的计算 第一,设计荷载(1000字)恒载: 第四,截面设计 4.9.2 A, C单向板计算: 4.10 楼梯设计(采用平行双跑楼梯)4.10.1踏步板计算 4.10.2 斜梁设计 4.10.3 平台板设计 4.10.4 平台梁的设计4.11基础设计4.11.1 独立基础设计b) 基底尺寸的确定)C) 确定基础高度 d) 基底配筋4.11.2 联合基础设计4.12 纵向连续梁设计 .................................4.12.1 荷载计算........................................4.12.2 计算简图..................................... .4.12.3 内力计算.....................................4.12.4 配筋计算 ............5、毕业设计总结 ...(373字) 6、致谢.(260字)------------- 感谢的指导,感谢的协助。
九、参考文献(600字)列出引用的全部文献----------------------------绪 论本毕业设计是大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阶段,是毕业前的综合学习阶段,是深化、拓宽、综合教和学的重要过程,是对大学期间所学专业知识的全面总结本组毕业设计题目为——某某中学教学楼在毕业设计前期,我温习了《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设计》、《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等书籍,并借阅了《抗震规范》、《混凝土规范》、《荷载规范》等规范 毕业设计中期,我通过所学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了建筑、结构设计在本次毕业设计后期,主要进行设计手稿的电脑输入,并得到老师的审批和指正,使我圆满的完成了初稿任务,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本次毕业设计数,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经过资料查阅、设计计算、论文撰写,加深了对新规范、规程、手册等相关内容的理解巩固了专业知识、提高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行内力组合的计算时,进一步了解了Excel在绘图时熟练掌握了AutoCAD、天正、天证结构等绘图软件,以上所有这些从不同方面达到了毕业设计的目的与要求框架结构设计的计算工作量很大,在计算过程中以手算为主,辅以一些计算软件的校正。
由于自己水平有限,难免有不妥和疏忽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本课程毕业设计摘要根据教学楼设计规范和其它相关标准,以及设计要求和提供的地质资料,设计该框架结构教学楼 按照先建筑后结构,先整体布局后局部节点设计步骤设计主要内容包括:设计资料、建筑设计总说明、建筑的平面、立面、剖面图设计说明,以及其它部分的设计说明;结构平面布置及计算简图确定、荷载计算、内力计算、内力组合、主梁截面设计和配筋计算、框架柱截面设计和配筋计算、次梁截面设计配筋计算、楼板和屋面设计、楼梯设计,基础设计等其中附有风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弯矩、剪力和轴力图;纵向和横向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弯矩、剪力和轴力图;恒荷载和活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弯矩、剪力和轴力图以及梁柱的内力组合表关键词:框架、重力荷载代表值;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内力组合;弯矩调幅1 建筑设计理念及设计依据1.1 设计理念教学楼是为人们学习提供最为良好环境的建筑纵观教学建筑的发展历史,无不体现 着人类文化、文明的历史进程和时代特征教学楼建筑设计同设计其他类型建筑一样有许多共同点,也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办公楼的内容和形式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我对教学楼的设计过程和设计方法进行了详细研究,经过一番思考,我认为本设计应该具有以下特点:(1)弹性从设计、结构到服务功能都应做到开放性,以适应时空的变化2)紧凑性教室以及其它辅助用房的空间布置要做到紧凑合理3)易接近性从楼外到楼内,从入口到各个部门,要规划得合理,要设计一个良好的导引系统4)可扩展性在未来扩展时可灵活延伸,将损失减小到低程度5)舒适性在环境、通风、温湿度、光线等方面要柔和、协调,尽量借用外部的自然环境6)环境的稳定性7)安全性建筑安全防护措施做到不仅满足规范要求而且更加人性化8)经济性把建设和维护一座教学楼所需要的经费和人员控制在最低限度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我本着“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在满足设计任务书提出的功能要求前提下,完成了建筑设计这一环节,合理的选择框架,并为以后的结构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2 工程概况本设计教学楼用地755方米,红线范围为50m20m该地段地势平坦,环境较好,在选址和环境营造方面,注意自然景色的优美,也重学习环境各交通条件的因素,更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比较适合教学楼功能的充分利用。
根据设计资料的规划要求,本教学楼建筑要求的主要功能有:门卫室,教师休息室,大教室,小教室,多媒体教室等设计标高:室内外高差:450mm墙身做法:墙身采用250厚的加气混凝土块内粉刷为混合砂浆打底,1:0.3:3面层厚5mm, 内墙涮两度乳胶漆,外墙贴砖楼面做法:楼面(大理石楼面),100厚现浇钢筋砼楼板,打磨刮两遍腻子,涮两度乳胶漆屋面做法(上人屋面):见建筑设计部分门窗做法:塑钢窗和木门地质资料: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建筑场地的地质钻孔资料如下表:表1 地质资料岩土名称土层厚度(m)层底高程(m)承载力特征值ƒaka(Kpa)杂填土0.5-0.580粘土1.3-1.8280场地土的特征周期(卓越周期)为0.30s,勘测时间,勘测范围内未见地下水地震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等级三级基本风压:0 =0.40KN/m2雪压:0.30 KN/m2,地面粗糙度类别为B类上人屋面活荷为2.0KN/m2,走廊、楼梯活荷载为2.5KN/m2,卫生间楼面活荷载为2.0KN/ KN/m2,教室楼面活荷为2.0KN/ KN/m21.3设计依据(1)土木工程教学楼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2)土木工程教学楼毕业论文开题报告(3) 相关建筑设计规范2 建筑设计2.1 平面设计该建筑物总长度为54.3m,总宽度为34.5m,共三层,总建筑面积为4019m2,主体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图2-1 建筑平面图2.1.1 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使用房间面积的大小,主要由房间内部活动的特点,使用人数的多少以及设备的因素决定的,本建筑物为教学楼,主要使用房间为教室,各主要房间的具体设置在下表一一列出,如下表:表2-1 房间设置表序号房间名称数量单个面积1大教室3675.32小教室543.23教师休息室543.24门房110.85储藏室110.87洗手间543.22.1.2 门的宽度、数量和开启方式房间平面中门的最小宽度是由通过人流多少和搬进房间家具设备的大小决定的,如果室内人数多于50人,或房间面积大于60 m2时,按照防火要求至少要设两个门,分别设在两端,以保证安全疏散,在进出人流频繁的地方,应使用弹簧门教室设置两扇900宽的门,门扇开向室外为了在发生危险时便于疏散,正面大门采用两扇宽为1.8m的双扇门,走廊两端的采用0.75m的双扇门,均向外开2.1.3 窗的大小和位置房间中窗的大小和位置主要是根据室内采光通风要求来考虑采光方面,窗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室内照明是否充足各类房间照明要求是由室内使用上直接影响到室内是用上精确细密的程度来确定的通常以窗口透光部分的面积和房间地面的采光面积比来初步确定或检验面积的大小。
教室采光面积比为1/6~1/8,走廊和楼梯间大于1/10教室采光面积比为,在范围之内楼梯间: 均满足要求2.1.4 辅助房间的平面设计通常根据各种建筑物的使用特点和是用人数的多少,先确定所需设备的个数,建筑物中公共服务的卫生间应设置前室,这样使得卫生间比较隐藏,又有利于改善通向卫生间的走廊或过厅的卫生条件为了节省交通面积,并使管道集中,采用套间布置在本设计中,每层大约有400人上课,按规范规定:男卫生间:大便器 5具/80人,设5具;小便器1具/40人,设10具;女卫生间:大便器1具/40人,设10具;洗手盆 :1具/200人 ,设2具2.1.5交通部分的平面设计走廊的应符合人流通畅和建筑防火要求,通常单股人流的通行宽度约为500~600mm由于走廊两侧设房间,走廊宽度采用3000mm,根据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为二级,层数五层,走廊通行人数为60人,防火要求最小宽度为1m,符合要求楼梯是房屋个层间的垂直交通部分,各楼层人流疏散的必经通路楼梯设计主要根据使用要求和人流通行情况确定梯段和休息平台的宽度,梯段的宽度通常不小于1100mm~1200mm2.2 立面设计结构韵律和虚实对比,是使建筑立面富有表现力的重要设计手法。
建筑立面上结构构件或门窗作用有规律的重复和变化,给人们在视觉上得到类似音乐诗歌中节奏韵律变化的感受效果在本设计中,正立面中所有的窗尺寸都是一样的,给人以特别整齐的感觉!房屋外部形象反映建筑类型内部空间的组合特点,美观问题紧密地结合功能要求,同时,建筑物所在地区的气候、地形、道路、原有的建筑物以及绿化等基地环境,也是影响建筑物立面设计的重要因素2.3 建筑剖面设计 为防止室外雨水流入室内,并防止墙身受潮,将使内地坪提高到室外地坪450mm首层、标准层与顶层层高均为3.3m2.4 其它部分详细做法和说明根据《设计规范》,采用如下设计(1). 基础(墙基)防潮层:在-0.045以下基础两侧均用防水水泥砂浆防潮,20厚的1:2水泥砂浆掺5%避水浆,位置一般在-0.045标高处,适用于砖墙墙身2).地面:人造大理石板地面20厚1:2水泥砂浆找平层100厚C30混凝土100厚素土夯实(3).楼面:人造大理石板地面20厚1:2水泥砂浆找平层100厚钢筋混凝土楼板20厚底板抹灰(3).踢脚台度做法:釉面瓷砖踢脚台度5厚釉面砖(白瓷砖)水泥擦缝5厚1:1水泥细砂结合层12厚1:3水泥砂浆打底(4).内墙面做法: 水泥砂浆粉面:刷(喷)内墙涂料10厚1:2水泥砂浆抹面15厚1:3水泥砂浆打底(5).外墙面:用15厚1:3水泥沙浆找平,20060高级无釉质瓷砖饰面。
6).a、五层上人屋面做法:小瓷砖面层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层1:8水泥砂浆找坡层20厚1:2水泥砂浆找平层150厚水泥蛭石保温层 20厚底板抹灰(7). 水泥台阶: 花岗岩面层20厚1:25水泥砂浆抹面压实抹光素水泥浆一道70厚C15号混凝土(厚度不包括踏步三角部分)台阶面向外坡1%200厚碎石或碎砖石灌M2.5号混合砂浆素土夯实(坡度按工程设计)(8).散水做法: 20厚1:2水泥砂浆抹面、压实抹光60厚C15混凝土素土夯实向外坡4%备注:①散水宽度应在施工图中注明 ②每隔6m留伸缩缝一道,墙身与散水设10宽,沥青砂浆嵌缝 ③宽600~900mm ④坡度3~5% (9).主体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盖及屋盖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整个设计过程中,在满足设计任务书提出的功能要求前提下,同时遵循“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 原则,结构布置合理,房间利用率比较高,适用性很强,同时又不失美观3 结构设计说明3.1 工程概况某中学教学楼,设计要求建筑面积约2000--4000m2,3-4层经多方论证,初步确定设为四层,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3.2 设计主要依据和资料3.2.1 设计依据 a) 国家及山东省现行的有关结构设计规范、规程及规定b) 本工程各项批文及甲方单位要求c) 本工程的活载取值严格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执行3.2.2 设计资料 1 房屋建筑学 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 混凝土结构(上、下)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3 基础工程 同济大学出版社4 建筑结构设计 东南大学出版社5 结构力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6 地基与基础 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7 工程结构抗震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8 简明建筑结构设计手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9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 科学出版社10 实用钢筋混凝土构造手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1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BG50001-200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2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BG50105-200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4 民用建筑设计规范(GBJI0I8-7)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5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6 建筑楼梯模数协调标准(GBJI0I-87)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7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8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 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2 砌体结构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3 简明砌体结构设计施工资料集成 中国电力出版社24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南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5 土建工程图与AutoCAD 科学出版社26 简明砌体结构设计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27 砌体结构设计手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8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本工程采用框架结构体系,抗震等级为四级。
本工程耐火等级为二级,其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及燃烧性能均按民用建筑设计规范(GBJI0I8-7)执行.全部图纸尺寸除标高以米为单位外均以毫米为单位本工程结构图中所注标高均为结构标高3.3 结构设计方案及布置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由梁,柱通过节点连接组成的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的结构体系墙体只给围护和隔断作用框架结构具有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室内空间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子、轻工、食品、化工等多层厂房和住宅、办公、商业、旅馆等民用建筑因此这次设计的某某中学教学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按结构布置不同,框架结构可以分为横向承重,纵向承重和纵横向承重三种布置方案本次设计的教学楼采用横向承重方案,竖向荷载主要由横向框架承担,楼板为预制板时应沿横向布置,楼板为现浇板时,一般需设置次梁将荷载传至横向框架横向框架还要承受横向的水平风载和地震荷载在房屋的纵向则设置连系梁与横向框架连接,这些联系梁与柱实际上形成了纵向框架,承受平行于房屋纵向的水平风荷载和地震荷载3.4变形缝的设置在结构总体布置中,为了降低地基沉降、温度变化和体型复杂对结构的不利影响,可以设置沉降缝、伸缩缝和防震缝将结构分成若干独立的单元当房屋既需要设沉降缝,又需要设伸缩缝,沉降缝可以兼做伸缩缝,两缝合并设置。
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的房屋,其沉降缝和伸缩缝均应该符合防震缝的要求,并进可能做到三缝合一3.5 构件初估3.5.1 柱截面尺寸的确定柱截面高度可以取,H为层高;柱截面宽度可以取为选定柱截面尺寸为500 mm500mm3.5.2 梁尺寸确定 框架梁截面高度取梁跨度的l/8~l/12该工程框架为纵横向承重,根据梁跨度可初步确定框架梁300mm600mm3.5.3 楼板厚度 楼板为现浇双向板,根据经验板厚取130mm3.6 基本假定与计算简图3.6.1 基本假定第一:平面结构假定:该工程平面为正交布置,可认为每一方向的水平力只由该方向的抗侧力结构承担,垂直于该方向的抗侧力结构不受力第二:由于结构体型规整,布置对称均匀,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不计扭转影响3.6.2 计算简图在横向水平力作用下,连梁梁对墙产生约束弯矩,因此将结构简化为刚结计算体系,计算简图如后面所述3.7荷载计算作用在框架结构上的荷载通常为恒载和活载恒载包括结构自重、结构表面的粉灰重、土压力、预加应力等活荷载包括楼面和屋面活荷载、风荷载、雪荷载、安装荷载等高层建筑水平力是起控制作用的荷载,包括地震作用和风力地震作用计算方法按《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进行,对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
竖向荷载主要是结构自重(恒载)和使用荷载(活载)结构自重可由构件截面尺寸直接计算,建筑材料单位体积重量按荷载规范取值使用荷载(活荷载)按荷载规范取值,楼面活荷载折减系数按荷载规范取用3.8 侧移计算及控制框架结构的侧移由梁柱杆件弯曲变形和柱的轴向变形产生的在层数不多的框架中,柱轴向变形引起的侧移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在近似计算中,一般只需计算由杆件弯曲引起的变形 当一般装修标准时,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层间位移和层高之比、顶点位移与总高之比分别为1:650,1:700 框架结构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变形验算要求各层的层间侧移值与该层的层高之比不宜超过1/550的限值3.9 内力计算及组合3.9.1 竖向荷载下的内力计算竖向荷载下内力计算首先根据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将竖向荷载传递给每榀框架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下的内力计算采用分层法计算各敞口单元的内力,然后在将各敞口单元的内力进行叠加;连梁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而进行调幅,按两端固定进行计算3.9.2 水平荷载下的计算 利用D值法计算出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层间水平力,然后将作用在每一层上的水平力按照该榀框架各柱的刚度比进行分配,算出各柱的剪力,再求出柱端的弯矩,利用节点平衡求出梁端弯矩。
3.9.3 内力组合第一:荷载组合荷载组合简化如下:(1)恒荷载+活荷载、(2)恒荷载+风荷载、(3)恒荷载+活荷载+风荷载、(4)恒荷载+地震荷载+活荷载第二:控制截面及不利内力框架梁柱应进行组合的层一般为顶上二层,底层,混凝土强度、截面尺寸有改变层及体系反弯点所在层框架梁控制截面及不利内力为:支座截面,-Mmax,Vmax,跨中截面,Mmax框架柱控制截面为每层上、下截面,每截面组合:Mmax及相应的N、V,Nmax及相应M、V,Nmin及相应M、V3.10 基础设计在荷载作用下,建筑物的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3部分彼此联系、相互制约设计时应根据地质资料,综合考虑地基——基础——上部结构的相互作用与施工条件,通过经济条件比较,选取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和施工简便的地基基础方案根据上部结构、工程地质、施工等因素,优先选用整体性较好的独立基础3.11 施工材料第一:本工程中所采用的钢筋箍筋为Ⅰ级钢,fy=210N/m㎡,主筋为Ⅱ级钢,fy=300N/m㎡第二:柱梁钢筋混凝土保护层为35mm,板为15mm第三:钢筋的锚固和搭接按国家现行规范执行第四:本工程所有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
第五:墙体外墙及疏散楼梯间采用240厚蒸压灰砂砖第六:当门窗洞宽≤1000mm时,应采用钢筋砖过梁,两端伸入支座370并弯直钩;门窗洞宽≥1000mm时,设置钢筋混凝土过梁3.12 施工要求及其他设计说明第一:本工程上部楼板设计时未考虑较大施工堆载(均布),当外荷载达到3.0Kn/m时,应采取可靠措施予以保护第二:本工程女儿墙压顶圈梁为240mm120mm,内配4φ8,Fφ6@250,构造柱为240mm240mm,内配4φ10,φ6@250,间隔不大于2000mm第三;施工缝接缝应认真处理,在混凝土浇筑前必须清除杂物,洗净湿润,在刷2度纯水泥浆后,用高一级的水泥沙浆接头,再浇筑混凝土第四:未详尽说明处,按相关规范执行4 设计计算书4.1 设计原始资料(1).冬季主导风向东北平均风速2.6 m/s,夏季主导风向东南平均风速2.6 m/s,最大风速23.7 m/s2).常年地下水位低于-1.3m,水质对混凝土没有侵蚀作用3).最大积雪厚度0.32m,基本雪压SO=0.4KN/M2,基本风压WO=0.4 KN/M2,土壤最大冻结深度0.09m4).抗震设防烈度6度,设计地震分组第三组.(5).地质条件序号岩石名称厚度Fak(MPa)1耕土1.1---2黏土2.82503黏土9.41104.2 结构布置及计算简图 根据该房屋的使用功能及建筑设计的需求,进行了建筑平面、立面、及剖面设计其各层建筑平面剖面示意图如建筑设计图,主体结构4层,层高均为3.9m。
填充墙面采用240 mm厚的灰砂砖砌筑,门为木门,窗为铝合金窗,门窗洞口尺寸见门窗表楼盖及屋盖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板厚度取130mm,梁载面高度按梁跨度的1/12~1/8估算,由此估算的梁载面尺寸见表1,表中还给出柱板的砱强度等级C30(fc=14.3N/mm2,ft=1.43N/mm2)表1 梁截面尺寸层次砼强度横梁(bh)纵梁(bh)AB跨BC跨CD跨1-4C30300600250500300600250500柱载面尺寸可根据式N=βFgEn Ac≥N/[UN]fc估算表2查得该框架结构在30m以下,抚震得级为三级,其轴压比值[UN]=0.9表2 抗震等级分类结构类型烈 度6789框架结构高度/m≤30>30≤30>30≤30>30≤25框架四三三二二一一剧场、体育等三二一一表3 轴压比限值结构类型 抗 震 等 级一二三框架结构0.70.80.9柱截面尺寸:柱截面高度可取h=(1/15-1/20)H,H为层高;柱截面高度可取b=(1-2/3)h,并按下述方法进行初步估算a) 框架柱承受竖向荷载为主时,可先按负荷面积估算出柱轴。